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智慧医院建设与实践

2022-08-26 02:12邓永泰段光荣黄慧勇
现代医院 2022年6期
关键词:公共卫生远程防控

邓永泰 段光荣 黄慧勇 张 欢

1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广东佛山 528000;2 广州百蕴启辰科技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000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是佛山市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曾先后作为广东省佛山市非典型肺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的重点收治医院,佛山市危重症病例救治指定医院,也是广东省首批“广东省智慧医院建设单位”。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作为重点收治医院,我们面临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医院信息部门全力以赴在确保医院信息系统稳定运行的同时,利用信息化、智能化、“互联网+”等技术手段辅助防疫工作更好地开展。本文总结了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响应过程中推动智慧医院建设和实践的经验,为同类别医院提供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指导和实践参考。

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1]。世界卫生组织自2009年以来在全世界范围内公开宣布过6起影响全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6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别是2009年的H1N1猪流感疫情,2014年脊髓灰质炎病毒流行和非洲埃博拉疫情,2016年寨卡病毒疫情,2019年非洲刚果共和国的埃博拉疫情,2020年全世界范围流行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2]。自2003年SARS疫情以来,我国各级医疗机构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上有一定的经验,但在通过建设智慧医院,使用信息化手段来应对疫情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医院在公共卫生事件中作为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环节,需要通过更有效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来实现有效的疫情防控。

2 智慧医院建设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重要性

2021年12月,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了《“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对我国“十四五”时期信息化发展做出总体部署和安排[3]。在《“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的第五章“优先行动”的第九节“公共卫生应急数字化建设行动”中,《规划》明确提出到:“2023年,公共卫生应急数字化体系更加完善,信息化支撑疫情常态化防控能力大幅提升;到2025年,公共卫生应急数字化体系功能进一步提升,信息化对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能力发挥显著作用[3]。”因此,《“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的发布,既突出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也为各级医疗机构推动智慧医院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智慧医院建设以医院信息化建设为核心,是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的主要方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这一公共突发事件暴发之前大部分医院的智慧医院建设目标和模型不清晰,停留在医院信息化硬件配套投入和患者服务辅助等支撑层面[4],例如,通过微信公众号或小程序实现预约挂号、费用押金缴纳、信息查询等业务,缺乏了对智慧医院建设的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未能真正实现医院各信息系统之间的业务协同,存在数据孤立、业务流程复杂等情况,大大增加了疫情防控的难度。智慧医院建设在疫情防控中,运用传感器、自助终端、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手段,在减少群众聚集、交叉感染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目前,大部分大型医疗机构除了在发热门诊等防疫重点区域积极部署自助设备,拓展手机移动应用等功能外[5],在后勤保障、物资运送、远程医疗等相关业务也通过信息化改造逐步实现有效的疫情防控。

3 智慧医院建设的顶层规划与设计

智慧医院建设是一个复杂、长期且需要投入大量资源的系统工程[6]。因此,需要医院管理者、信息部门主管和架构工程师共同制定符合医院发展的顶层规划,设计符合医院智能化、现代化发展方向的总体方案,并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不断调整和完善,通过全面统筹、分步实施的方法逐步完成智慧医院建设。

智慧医院建设可以遵循“一个目标、两个体系、四个平台”的顶层规划思路。“一个目标”指制定智慧医院的建设总体目标:建设国内一流的智能化、现代化、数字化、信息化新型智慧医院。“两个体系”指建设智慧医院需要依据国家颁发的医院信息化相关的标准管理体系和安全管理体系。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及相关部门为医疗信息化建设做了大量的标准化工作,标准化体系的建立能有效指导各级医院开展智慧医院建设的顶层设计[7-9],因此智慧医院的建设需要依据国家颁发的标准管理和安全管理两大体系。“四个平台”包括患者服务、医疗安全质量、医院运营、智能诊疗四个方面,分别是:以优化患者诊疗全流程的患者服务平台;强化医疗全过程安全的质量管控平台;细化医院运营全过程的成本管控平台;提高医疗大数据分析利用的智能诊疗平台。见图1。

图1 智慧医院建设顶层规划

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智慧医院建设的实践与成效

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在推动智慧医院建设的过程中可以从院外、院前、院中、院后等多个方面去着力,我院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推动智慧医院建设主要体现在互联网医院建设、远程医疗平台、就医流程改造和人工智能应用四个方面。

4.1 推动互联网医院建设,开辟抗击疫情新途径

国内互联网医院的建设主要分为依托实体医院建设和第三方企业主导实体医院加盟两种模式[10-12]。自从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全国各地三级公立医院在政策的支持下全力推动依托实体医院的互联网医院建设,由医院主导的互联网医院逐步成为互联网医院建设的主要模式[13]。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大型综合医院可以依托实体医院建设互联网医院,将线上院区作为实体医院的服务延伸,探索“5G互联网+”的运行方式,为患者提供全流程的线上+线下闭环式医疗服务。为此互联网医院在总体规划上可为患者提供六大功能模块,见图2。

图2 互联网医院六大功能模块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医院在确保互联网医院系统原有的在线问诊、在线处方、网上缴费等功能稳定运行的基础上第一时间增加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在线免费咨询窗口、核酸检测自助开单等功能。这些功能的上线,能有效地缓解了疫情初期群众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迷茫和疑惑。自助核酸开单检测功能有效地满足了市民对核酸检测的需求,缩短了患者在医院停留的时间,大大化简了核酸检测的流程,得到了群众的赞扬。见图3。

4.2 搭建远程医疗平台,实现远程会诊和数据上报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这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医院部分病情严重且危险的患者需要省内专家进行远程会诊协助诊疗。医院在远程会诊中心,通过4台60寸高清显示屏、华为视讯终端、高清摄像仪等设备快速搭建起远程医疗平台。确保医院ICU病区,感染科病区的患者诊疗信息、各种监护仪器设备的实时数据能在远程会诊平台的终端屏幕上完整显示,并提供给远程会诊的专家作为诊断依据。

图3 互联网医院核酸检测自助开单流程图

远程医疗平台的应用,有利于医院及时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危重患者收治的情况及治疗情况上报给上一级领导部门和应急指挥中心,有利于上级部门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总体监控、协调和调度。

4.3 优化患者到院就医流程,满足防疫需求

在新冠疫情期间,医院内部的感染防控关系到院内医务工作人员的安危和到院就诊患者健康,通过有效的预防控制手段可以降低医院院内感染的发生[14]。智慧医院的建设能改善现有患者就诊流程,并引入新的服务功能[15]。智慧医院的建设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有效对现有流程进行优化改造,减少不必要交叉感染,实现信息传递,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防控疫情。为此,医院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殊情况对HIS、微信号、门诊药房等一系列流程开发了一系列功能。同时,为了确保功能更细化,上线初期,安排专人跟进,不断对新问题进行优化。具体优化功能如下:①医院微信小程序整合电子流调表。医院微信小程序增加预检分诊调查问卷填写功能,可以让患者在就诊当天在手机微信小程序填写好预检分诊流调表,避免在医院门口集中填写流调表而发生交叉感染,如患者有流行病史并伴有相关症状,医务人员将引导患者去发热门诊就诊。②医院门口进行体温筛查、实时登记。在医院门口,利用红外热成像体温仪,手持测温设备实时获取进出医院人员体温,如果有人体温超标,测温仪将即刻发出报警提示音同时拍摄照片。红外热成像体温仪的应用实现了非接触情况下同时对进入医院的多位市民进行体温监控,有效地降低了由于非必要接触而导致疾病传播的风险。③门诊实施所有患者网上预约、分时段就诊。通过计算各科候诊区域面积及候诊椅的数量,在保证候诊患者之间保持至少1 m的距离隔开就座的情况下,现场估算每小时各区域能容纳多少等候患者。④医院各信息系统根据疫情防控要求,进行升级改造。我院影像系统、检验系统、电子病历系统、HIS系统实现自动识别风险患者,对于可疑病例进行标记和提醒,协助临床科室开展疫情防控工作。⑤出院患者微信预约复诊及病案复印邮寄。为减少出院患者往返医院次数,提供微信预约病案复印并邮寄给患者的服务。患者可以通过医院微信公众号,选择病案复印功能,申请住院患者病案信息复印并邮寄回家,在医务人员审核确认后进行病案打印,并按患者预留的地址把病案资料邮寄给患者。⑥孕妇远程胎心监护。让孕妇在家进行胎心监护和生命体征的监测,数据实时上传并获得评分,母胎监测中心实时回复,让孕妇和胎儿减少往返医院的次数,更好地保护了孕妇和胎儿的安全。⑦NICU远程探视。为了减少疫情期间医院人流量,我院上线NICU智能远程探视平台,采用“物联网+云服务+人工智能”技术,父母用手机登录平台,通过手机终端线探视医院保育箱里的婴儿,并与医生远程沟通病情,既减轻了父母为新生儿病情的担忧,也不再受“探视难”的困扰。我院NICU远程探视应用场景见图4。

图4 NICU远程探视应用场景图

4.4 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在新冠肺炎这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新冠患者诊治护理过程中经常需要为患者派发衣物、餐食、水、药物、用品等,或者为正在污染区操作的医务人员传递诊疗物品,由于严密隔离的需要,医疗、护理工作量非常大,防护物资消耗也随之增加,反复进出病房也会增加医务人员感染的风险。为此,医院坚持“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的原则[16],引入疫情防控AI机器人,通过机器人实现以下工作:①通过疫情防控AI机器人与隔离治疗防感染防控智能管理系统的信息对接、数据传输、相互协作,借助5G技术高带宽,低延时的优势特点,通过机器人远程问诊的方式,协助医生进行患者生命体征的探测,做到远程“望闻窃听”。②通过机器人代替医护人员进入隔离区进行患者体温探测工作,实现智能机器人代替医护人员进行院内特定区域的环境(地面/空气)消毒工作,并通过智能检测,数据管理等技术的融合,做到全面消毒,高效消毒。③实现机器人自主完成隔离区/传染区/辐射区等特定区域的药品,标本,餐食,被服等医疗物品的配送工作。疫情防控智能机器人的使用,减少了医生和护士进入高风险区域的次数,降低了医务人员感染病毒的风险,保障了医护人员的生命健康,在无接触医疗、提高医疗服务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7]。

智慧医院建设使智慧医疗服务覆盖“诊前、诊中、诊后”全诊疗流程,涵盖“入院、住院、出院”各诊疗环节,为患者提供贴心、智能、精准的医疗服务[18],有效保证了医院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期,临危受命之际,也能迅速凭借科技的力量,以科学的手段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并取得全院内零交叉感染,零死亡率,治愈率100%的优秀成绩。

猜你喜欢
公共卫生远程防控
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远程求助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远程工作狂综合征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
中国首个P4实验室:服务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公共卫生
医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