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敏
(深州市魏家桥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河北深州 053872)
深州市现有桃树面积7.5 万亩。随着桃树栽植面积逐年增加,桃潜叶蛾逐渐成为桃园主要虫害,造成大量落叶,严重影响产量与质量。为此笔者进行了观察和防治试验,掌握了该虫危害及发生规律,并探索出行之有效的防治技术。
幼虫只是蛀入新梢叶片,从叶背面的叶组织内蛀食叶肉,蛀道是弯曲的线形由细变粗的食痕,并且叶缘部分成为大块虫斑,颜色枯黄色。蛀食叶片后,表皮不破裂,从叶面透视,蛀道清晰可见,叶面出现弯曲状蛀道,1 个蛀道内只有1 头幼虫,发生严重时,1 张叶片上有多条蛀道,被害叶仅留下表皮,外观泡囊状,蛀道背面有黑褐色细粒状虫粪,幼虫及黑色虫粪从下表皮显现,致使叶片扭曲皱缩,光合作用和有机物在叶片的运输受到严重影响,严重时导致早期落叶,影响果品产量和质量,严重降低桃园效益(图1、图2)。
图1 桃潜叶蛾危害症状(1)
图2 桃潜叶蛾危害症状(2)
以蛹在茧内在叶片和树皮缝内越冬。早春桃树发芽时,越冬成虫出蛰羽化并产卵,孵化后幼虫即蛀入叶肉危害(图3)。越冬代成虫的发生始期是3 月中下旬,发生盛期是4 月中旬。成虫体翅展6.5 毫米,长2.5 毫米,黄色、金黄色前翅,身体中央背部是一剑状纹,银白色,有3 条银白色纹在后缘,排列呈放射状;长后翅缘毛。银白色头,黑色复眼,丝状触角。乳白色卵,扁圆形。
图3 桃潜叶蛾幼虫
桃潜叶蛾幼虫体细,黄色纺锤形,略扁,头略发白,扁平,体长约6 毫米。蛹长约4 毫米;一对突起长在腹部两侧。成虫寿命平均为86 小时;成虫用尖的产卵器把桃叶下表皮刺破,将卵产在叶皮内;卵透明,椭圆形,无色,无硬卵壳,平均大小0.24 毫米×0.28 毫米。
深州市桃园一年多发生6~7 代。3 月上中旬越冬代成虫出蛰活动、第1 代4 月上旬、第2 代5 月中旬、第3 代6 月中旬、第4 代7 月中旬、第5 代8 月上旬、第6 代9 月中旬,每代幼虫期都在20 天左右。10 月中、下旬最后一代幼虫在啃食完叶肉后老熟,在蛀道内化蛹越冬,有时候芽痕中、树干翘皮缝、枯枝也有越冬茧蛹(图4)。傍晚前后产越冬卵的成虫活动多,在叶背面产卵,散产单粒。在卵与叶片接触处,幼虫孵化咬破卵壳,蛀入叶内直接危害。
图4 桃潜叶蛾成虫化蛹的茧
综合利用各种防治方法进行无公害防治,而不是单靠一种方法,可以利用害虫不同的虫态、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在制订防治方案时,根据其危害特点、生活习性和时期来决定采取哪些防治措施。在一个果园中具体用哪些方法,要根据需要而定。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植物检疫是重要措施,防止危险性病虫害的扩散,凡是引进或调入的苗木、种子、接穗等都应进行严格检疫。
通过一系列的栽培管理技术,或人工方法,改变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或是直接消灭病虫害,对控制病虫害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也是生产安全果品的简单有效办法。
3.2.1 加强地下管理,保持健壮的树势,提高树体抗病虫能力用滴灌和喷灌,多施有机肥改良土壤结构、提高贮藏营养水平。刨树盘可疏松土壤,也可将地表的枯枝落叶翻于地下,把杂草落叶中越冬的害虫翻于地下。清扫枯枝落叶。增加果园植被,改善果园生态环境。果园生草是一种先进的果树管理方式。果园种植白三叶草、紫花苜蓿以后,桃树潜叶蛾天敌出现的高峰期明显提前,而且数量增多。
3.2.2 刮除树皮,树干绑缚草绳,诱杀多种害虫据调查,很多桃树害虫是在树干翘皮内越冬的,准确刮除部位应是主干和主枝中部以下的粗翘皮。在要刮的树下铺上塑料布或报纸,以便于收集粗翘皮。
3.2.3 结合冬季修剪,消灭在枝干翘皮缝隙中的越冬病虫不用带病菌的支棍,注意剪除干桩干橛。生长季节及时剪除危害的枝梢。适时适度修剪。调光照,防止树冠郁闭,使之不利于病虫的侵染危害。
(1)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
(2)糖醋液诱杀。利用该虫对糖醋液有趋性进行诱杀,红糖5∶醋20∶水80 为糖醋液配方。
(3)性外激素诱杀。桃潜叶蛾性外激素在桃树上有很好的应用效果。一般采用水盆悬挂诱芯法和三角支架法。根据使用目的、果园地势和果树密度等设置诱芯的放置密度。以预防为目的,可以少些;如以防治为主要目的,要适当多些。一般30~60 个/亩。
不要长期单一使用同一种生物农药,应尽量选用作用机理不同的几个生物农药品种,交替用药防治病虫害。如杀虫剂中的拟除虫菊酯、氨基甲酸酯、昆虫生长调节剂以及生物农药等几大类,交替使用,也可在同一类生物农药中不同品种间交替使用。杀虫剂中内吸性、非内吸性和农用抗生素交替使用,也可明显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
在该成虫发生期喷药防治,可用25%灭幼脲3号悬浮剂1000~2000 倍液,或20%杀铃脲悬浮剂6000 倍液,另外非乳油制剂4%高氯·甲维盐微乳剂2000 倍液、20%高氯·毒死蜱微胶囊剂1000 倍液、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3000 倍液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喷药应在发生前期进行,危害严重时再喷药效果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