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以来广西渔鼓研究

2022-08-26 08:20
黄河之声 2022年9期
关键词:宜州桂林广西

张 璨

渔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以唐代的一首叫《九真》和《承天》的道士曲演变而来,以道教为题材,宣传宣扬道情,这一民间说唱艺术正式定名为渔鼓是在宋代,至明清时盛行,距现在已有300年的历史了,是具有自身特色的民俗民间文化。打渔鼓,唱道情常在传统节日和庙会表演为多,以刻画人物,表现诙谐幽默的氛围,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一、广西渔鼓知网文献数据

在中国知网输入“广西渔鼓”字样,1989年至2021年期间在各类期刊上发表的文章共12篇,输入“桂林渔鼓”的字样,1989年至2021年在各类期刊上发表的文章共31篇。有关宜州渔鼓的文章4篇,全州渔鼓0篇。其中广西渔鼓和桂林渔鼓的文章有交叉,排除重复文章,广西渔鼓共有42篇。本文试图对此进行分析,在总结的基础上,对广西渔鼓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等方面做积极展望。

图1将广西渔鼓研究的成果分为3个时期,以1989年开始以10年为一个周期,共三个周期。前两个时期对广西渔鼓的研究屈指可数只有2篇,一篇是对广西渔鼓创腔研究,另一篇则是对桂林渔鼓曲目《闯红灯》的记录。到2011年之后才有一个阶段性的爆发,这是因为广西渔鼓在2010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可以说基本所有广西渔鼓的研究都在2011年之后,其文章主要集中在传承发展方面,其次是音乐本体研究。

图1 各时期发表广西渔鼓文献数量

从图2可知,目前学术界发表的期刊对广西渔鼓的研究,主要以桂林渔鼓为首(31篇),其次是宜州渔鼓4篇,其主要是对宜州渔鼓的词曲进行研究。虽没有专门针对全州渔鼓的文章,但是有文章里面提及全州渔鼓,篇幅不多。

图2

二、广西渔鼓音乐本体研究

音乐本体这部分研究主要由以下方面进行阐述:唱腔、板式变化、唱词方言、声调音韵、念白、伴奏乐器、表演形式。

1989年赵谦、田中林发表的《广西渔鼓创腔初探》①一文从创腔的依据和我们在创腔中的做法两大方面进行描述,其中又对语言是创腔的基础、“依字行腔”、“字正腔圆”、唱腔因唱词结构的变化而变化、散板形式的运用、借鉴姊妹艺术等进行了具体介绍。游红梅、李蔚琛的《王仁和桂林渔鼓唱腔起腔手法初探》②一文列举了五种不同形式的唱腔起腔手法进行分析,并给出具体曲例,表明不同的起腔手法有不同的作用并给人的感受不同。

杨莹的《桂林渔鼓音乐本体研究》③从桂林渔鼓的唱腔板式与唱词、桂林渔鼓的曲目概况、桂林渔鼓的伴奏乐器、桂林渔鼓的表演形式等方面对桂林渔鼓的音乐本体特征进行分析。袁阳阳的《桂林渔鼓演唱探究》④分析了桂林渔鼓南北腔的特征,及演唱风格,认为桂林渔鼓的演唱在呼吸、共鸣及润腔方面具有科学性,在唱腔、演唱形式等方面具有民族性。周琳的《桂林渔鼓音乐文化研究》⑤介绍伴奏乐器渔鼓,描述了伴奏乐器渔鼓的五种表现作用。表明桂林渔鼓演唱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打单筒。另一种有伴奏伴唱形式。孟卓的《论广西渔鼓艺术特色》⑥论述了广西渔鼓的艺术特色和演唱形式,表明广西渔鼓的音乐与语言相结合,其表演形式独特,博采姐妹艺术又与现代艺术相融。对桂林渔鼓的伴奏乐器和演唱方式着重进行介绍的是狄松菊的《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桂林渔鼓的田野调查分析》⑦。

对比方面的文章有游红梅的《湖北渔鼓与广西渔鼓的唱腔调式比较》⑧对比了湖北渔鼓和广西渔鼓的唱腔调式特点。杨莹的《桂林渔鼓音乐本体研究》介绍了桂林渔鼓与全州渔鼓、宜州渔鼓类型之异同,但篇幅不多。

音乐本体方面文章大都表明桂林渔鼓是徵调式单曲体,落音有规律,第一句落音自由,第二句落在2,第三句落在低音6,第四句落在低音5上。有南北路之分,主要是依据题材和故事情节划分,南北路唱腔旋律也有一定的规律。并且桂林渔鼓在同一乐曲同一段中可以结合使用。板式变化方面桂林渔鼓结合了桂林方言的特点,有耍板、散板等。桂林渔鼓的念白有讲白与数课子,方言与唱腔是高度结合的。曲目方面有传统曲目、原创优秀作品、和现代原创作品。传统曲目分长篇和中篇,原创优秀作品是20世纪50年代才有的。全州渔鼓也是徵调式为主,结构属于“基本曲调反复”型,以全州方言声韵行腔。全州渔鼓也有南北路之分,但它是以地理位置来划分的。宜州渔鼓的曲式与桂林渔鼓一致,四句一段,与当地的彩调元素结合较多,结合桂林等地的渔鼓艺术而形成的。

桂林渔鼓、全州渔鼓和宜州渔鼓都是四句一段,以当地方言演唱。三者都以唱为主,最初演唱渔鼓时三地渔鼓表演者都是左臂抱鼓在怀,用右手三指敲击筒底,发音“彭彭”,配合左手之简板,击节为拍,自唱自伴。所唱多系民间传说故事,演唱夹以道白,还可加简单的舞蹈,韵味通俗有趣。新中国成立后,渔鼓渐加入民乐、杯子、碟等作伴奏,前期桂林渔鼓、全州渔鼓、宜州渔鼓的伴奏乐器都由打碟来进行,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渔鼓主要是打单筒,50年代以后才慢慢有了伴奏、伴唱,到今天伴奏乐器已然越来越丰富。

三、广西渔鼓的传承发展研究

此类文章是广西渔鼓研究中最多的一类。这与国家的非遗的政策以及当今文艺大背景密切相关,使之成为一个热点。此类文章在或不同视域角度下,或以某一社团为例进行研究,以及与中小学教育相结合。传承方面主要以学校传承、师承传承、社会传承为主,此外与旅游业相结合也是传播的一种途径。

(一)不同视域的文章有唐韵萌的《生态美育视域下的桂林渔鼓传承发展探究》⑨一文以生态美育的视角,对桂林渔鼓的生态化传承路径进行分析,并提出共建、共享、共生的理念,主张形成多主体共同参与、良性互动的生态模式。李刚的《活态传承视角下桂林渔鼓传承机制建设研究》⑩以活态传承为切入点,此文从采风调查、人才培养、市场发展、大众传媒四个角度提出了桂林渔鼓传承建设的方案。此外还有协同创新视角的韦海涛、唐韵萌的《协同创新视域下的桂林渔鼓传承发展探究》。

(二)某一社团为例进行研究的文章有庞晓梦的《“天天唱”桂林渔鼓山歌传承基地发展现状》⑪以桂林市“天天唱”桂林渔鼓山歌传承基地为例,从传承基地的成立、传承基地的演出对桂林渔鼓的传承进行描述。杨莹的《桂林渔鼓音乐社团现状调查》⑫一文从桂林渔鼓的历史源流、音乐特征及渔鼓社团的发展现状等进行了客观真实的描写,其发现渔鼓艺人与桂林渔鼓的生存变异和发展有着非同小可的联系,并指出业余社团与专业班的不同之处。

(三)在国家非遗的大背景下,也有一些学者将目光投向与中小学结合,并且对课本以及授课内容都给出了建议,具有显示意义。李雨茜的《广西渔鼓如何融入中小学音乐教学》⑬一文从广西渔鼓在中小学教学中的融入方面展开,在教学层面分为理论层面和音乐教育层面。对广西渔鼓的教学安排、在课堂中的文化传承、教学方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崔文琴的硕士论文《〈桂林渔鼓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以桂林S小学为例》⑭表明了桂林渔鼓的文化特征及育人价值,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现状,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进行描述,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对策。

(四)对传承模式进行研究的有杨莹的《桂林渔鼓文化传承的考察研究》⑮,其对桂林渔鼓的传承人、渔鼓社团、渔鼓进校园等进行多方面调查,表明桂林渔鼓有师徒传承、社会传承和校园传承三种传承模式以及其存在的价值和规律。周琳《桂林渔鼓音乐的功能价值与保护性传承》⑯提出主要传承模式有四种:师徒传承、现代手段技术传承、学校传承、宣传传承。

(五)此外还有游红梅的《桂林渔鼓文化生存现状及发展研究》⑰从桂林渔鼓的文化简介、桂林渔鼓文化产业现状、桂林渔鼓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综合评估以及发达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分析,对桂林渔鼓及地方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了可行性建议。陈灿婷、李月的《文化发展与传承视角下桂林渔鼓外宣翻译研究》⑱从桂林渔鼓的发展现状、桂林渔鼓外宣的重要意义、外宣翻译策略研究方面入手,结合桂林渔鼓的地方特色,分别采用音译加注法、增译法、意译法和语序调整法等翻译方法对桂林渔鼓开展外宣翻译研究,助力桂林渔鼓文化传承与发展,有助于桂林文化发展的多元化、国际化。从桂林文化生态保护区内的地方戏曲、曲艺概况为出发点的潘雪枚、庞建宁的《桂林地方戏曲曲艺文化生态保护与建设研究》⑲以桂林地方曲艺文化生态为整体看待,提出让桂林地曲艺的保护从单体静态保护变为整体动态保护。孟卓《传承广西渔鼓之探讨》⑳则从传承价值的实现角度出发,深入探讨广西渔鼓的发展及传承问题,并对其传承问题提出见解。刘鸿兵《新形势下宜州渔鼓词曲传承分析》㉑分析了宜州渔鼓词曲保护现状,并给出了宜州渔鼓词曲在新形势下的传承对策。

传承发展类的文章很多都提到了广西渔鼓所具有的价值,延续传统文化的民族精神,对丰富音乐教育及传承传统音乐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对于广西渔鼓的传承给出了具体的对策,基本上形成了以政府功能为主导,以民间传承人为主体,加强对代表性传承人的保护,建立有效的传承机制,建立档案和数据库,设立抢救基金,积极筹建博物馆,保存曲谱谱例,录制视频以继承与传承。广泛开展宣传展示活动,在文化馆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讲座,免费为公众特别是中小学生开展非遗知识教育活动,促进广西渔鼓的传播与传承。加之广西渔鼓的艺术美与桂林山水自然美的完美结合,辅以旅游业大力发展,实现传承发展与经济发展相结合,不但强调静态保存,也注重动态发展。

四、广西渔鼓曲目的研究

曲目研究主要是针对某一首曲目进行分析,但是分析的角度不尽相同,有的从音乐织体出发,有些则是对于创作历程、社会价值进行论述,还有是对曲子进行简单记录。

音乐织体出发的文章有彭超,马若尘的《桂林渔鼓音乐元素在儿童歌曲创作中的运用——以桂林“新童谣”《月亮巴巴》为例》㉒,此文就桂林新童谣《月亮巴巴》的动机结构、旋律发展、织体结构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表明了桂林渔鼓所具有的音乐教育价值。

李侃的《革命历史题材的曲艺表达——谈谈桂林渔鼓〈圆梦〉〈春暖瑶山〉的创作经历》㉓谈了两首歌曲创作灵感和一些关于作品结构的想法,表示用曲艺来表达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时,我们务必要全面把握事件的整体,在努力还原历史的基础上做到选材细小而精当,布局巧妙而峻峭。

从社会价值进行论述的有周琳的《桂林渔鼓〈三姑记〉唱词的草根价值观》㉔中的《三姑记》,其故事简单,情节却很曲折,充分体现了草根阶级的善良品质以及其朴素的价值观。此外,杨进恒、赵勇飞的《闯红灯》、李侃的《桂林渔鼓烽火临阳》则只简单记录了此首渔鼓的词。

五、广西渔鼓之思考

广西渔鼓这种简单、朴素的艺术品种之所以能延续数百年,是因为它根植于民间,服务于民众,才有了顽强的生命力,深为当地群众喜爱,随着现代文化生活的多元化,它的存在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目前对于广西渔鼓音乐本体形态的研究还是比较全面的,但是深入性不够,比如讲到语言与曲调相结合但是并没有进行更深入的描述,借鉴姐妹艺术却没有给出具体案例,对谱例、曲调的分析较少,传承发展类的文章不但看到了广西渔鼓所蕴含的价值,面对的困境如传承环境的破坏,桂林渔鼓曾经多次用于接见国家领导人和外国友人,并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赞赏,如今社会生活方式转变以及娱乐内容日新月异,它的生存环境遭到了极大的破坏。但学者大多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不但注重保存资料的静态保护,而且还注重创新性活态保护。

当前虽有不少学者对其进行调查分析记录,但是从以上的文章中笔者也发现了其中存在的也写问题,虽说广西渔鼓以渔鼓伴奏而出名,但是对其伴奏乐器渔鼓的介绍却不多,只有在雷金息《桂林渔鼓敲响三百年时光》、孟卓的《传承广西渔鼓之探讨》等几篇文章进行了简单介绍渔鼓这一伴奏乐器的长度、直径的尺寸,蒙皮的材料。对制作过程并没有记录。其次在谱例记载方面的文章也较为缺乏,当然桂林渔鼓的传承不能仅停留在文字上,也要展示在舞台上,但是有谱例记载,这样以便于后人学习。还有对于传承人与渔鼓之间的故事介绍较少。对于渔鼓音乐文化没有更多的探索。

结 语

广西渔鼓的研究成果以桂林渔鼓较为丰富,其他两地宜州、全州对于渔鼓的研究则较为缺乏。文章在2011年后迎来高峰期也是由于国家政策的保护下,使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广西渔鼓。其中传承发展类文章也成为广西渔鼓研究中成果最为丰硕的一类,这与非遗的政策以及当今文艺繁荣的大背景密切相关。当然推动广西渔鼓的发展是我们当代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它的传承与发展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

注释:

① 赵谦,田中林.广西渔鼓创腔初探[J].艺术探索,1989,(02):38-47+54.

② 游红梅,李蔚琛.王仁和桂林渔鼓唱腔起腔手法初探[J].黄河之声,2018,(14):18-19.

③ 杨莹.桂林渔鼓音乐本体研究[J].当代音乐,2017,(06):80-82.

④ 袁阳阳.桂林渔鼓演唱探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

⑤ 周琳.桂林渔鼓音乐文化研究[J].四川戏剧,2014,(02):108-110.

⑥ 孟卓.论广西渔鼓艺术特色[J].音乐创作,2014,(10):166-168.

⑦ 狄松菊.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桂林渔鼓的田野调查分析[J].中国民族博览,2021,(16):127-128+175.

⑧ 游红梅.湖北渔鼓与广西渔鼓的唱腔调式比较[J].黄河之声,2018,(19):128-129.

⑨ 唐韵萌.生态美育视域下的桂林渔鼓传承发展探究[J].教育观察,2018,(21):136-138.

⑩ 李刚.活态传承视角下桂林渔鼓传承机制建设研究[J].艺术科技,2018,(10):85.

⑪ 庞晓梦.“天天唱”桂林渔鼓山歌传承基地发展现状[J].艺术品鉴,2019,(29):195-197.

⑫ 杨莹.桂林渔鼓音乐社团现状调查[J].当代音乐,2017,(07):88-90.

⑬ 李雨茜.广西渔鼓如何融入中小学音乐教学[J].黄河之声,2020,(02):127-128.

⑭ 崔文琴.〈桂林渔鼓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以桂林S小学为例[D].广西师范大学,2021.

⑮ 杨莹.桂林渔鼓文化传承的考察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9.

⑯ 周琳.桂林渔鼓音乐的功能价值与保护性传承[J].艺术家,2013,(29):261-262+260.

⑰ 游红梅.桂林渔鼓文化生存现状及发展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9,(30):118-119.

⑱ 陈灿婷,李月.文化发展与传承视角下桂林渔鼓外宣翻译研究[J].名家名作,2019,(08):26-27.

⑲ 潘雪枚,庞建宁.桂林地方戏曲曲艺文化生态保护与建设研究[J].桂学研究,2020:295-304.

⑳ 孟卓.传承广西渔鼓之探讨[J].音乐创作,2015,(03):161-163.

㉑ 刘鸿兵.新形势下宜州渔鼓词曲传承分析[J].东方藏品,2018,(04):58.

㉒ 彭超,马若尘.桂林渔鼓音乐元素在儿童歌曲创作中的运用——以桂林“新童谣”《月亮巴巴》为例[J].戏剧之家,2019,(25):35-36.

㉓ 李侃.革命历史题材的曲艺表达--谈谈桂林渔鼓《圆梦》、《春暖瑶山》的创作经历[J].曲艺,2020,(07):18-19.

㉔ 周琳.桂林渔鼓《三姑记》唱词的草根价值观[J].戏剧文学,2014,(05):71-74.

猜你喜欢
宜州桂林广西
广西贵港
《广西戏曲》
桂林行
在民族团结进步的良好氛围里来自新疆的阿里一家深深地爱上了宜州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乐!乘动车,看桂林
宾阳县召开生源地助学贷款及大学新生资助工作会议河池宜州与浙江大学开展校地合作
桂林师范大学与桂林王城、雁山园
宜州,四牌楼
广西诗歌五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