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理性行为理论的家属同步健康教育在四肢骨折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

2022-08-25 04:47周翔杨大霞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2年11期
关键词:适应能力围术依从性

周翔 杨大霞

(河南省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 漯河 462099)

四肢骨折是指双上肢、双下肢的骨折,多由高能量创伤所致,包括高处坠落、交通事故、暴力损伤等[1]。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是治疗四肢骨折的常见术式,有助于恢复正常解剖结构,促进骨折愈合。但由于手术属于一项侵入性操作,加之患者缺乏疾病认知与康复知识,常出现负性情绪与不健康行为,影响术后康复效果。传统健康教育以纸质宣教、口头宣教形式为主,常忽略患者自我意识与家属参与意识的培养,收效甚微[2]。理性行为理论模型由美国学者Fishbein 等提出,该理论共包括态度、主观规范、意向、行动4 个环节,每个阶段实施相应的干预措施。已有研究证实,理性行为理论适用于戒烟、运动锻炼、艾滋病预防等与健康相关的行为中,且有助于培养患者健康行为意识[3]。本研究分析基于理性行为理论的家属同步健康教育对四肢骨折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心理适应能与家属照顾负担等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2018 年3 月至2020 年3月收治的200 例四肢骨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00 例。对照组男 59 例,女 41 例;年龄 18~65 岁,平均(48.12±7.46)岁;受伤至手术时间(3.02±1.02)d;受教育年限(10.68±3.64)年;致伤原因:交通伤 51 例,高处坠落24 例,打击伤15 例,其他10 例;骨折部位:股骨34 例,尺桡骨 25 例,肱骨 27 例,胫腓骨 14 例。研究组男 61 例,女 39 例;年龄 20~63 岁,平均(47.24±6.34)岁;受伤至手术时间(2.95±1.17)d;受教育年限(11.02±2.76)年;致伤原因:交通伤 54 例,高处坠落26 例,打击伤12 例,其他8 例;骨折部位:股骨31 例,尺桡骨 27 例,肱骨 26 例,胫腓骨 16 例。两组一般资料均衡性良好(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患者。纳入标准:经X 线片明确诊断;符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指征;精神正常、思维清晰;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既往有骨折手术史;伴有传染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及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等严重基础疾病;急诊手术、截肢手术;伴有严重多发伤。(2)家属。纳入标准:患者的父母、配偶或子女;年龄18~60 岁;每天照顾患者时间>4 h(主要照顾承担者)。排除标准:听力障碍、视力障碍、精神障碍、沟通障碍等;合并痴呆、神志不清等各种神经系统疾病;合并慢性疾病。

1.3 干预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围术期常规护理:主动为患者与家属介绍科室环境,并讲解四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相关内容与注意事项;围术期加强患者饮食指导、营养评估、疼痛管理与心理评估,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等。

1.3.2 研究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理性行为理论的家属同步健康教育。(1)建立小组。由1 名科护士长(组长)、1 名主治医师、4 名责任护士、1 名心理咨询师、2 名护理研究生组成健康教育小组,由护士长负责统筹管理,主治医师负责治疗咨询,责任护士负责具体方案实施、心理咨询师负责相关心理问题疏导,护理研究生负责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组员均经系统化、专业化培训,培训成绩合格方可上岗。(2)实施内容。态度:入院时采用本院自拟的《健康知识问卷》评估患者、家属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分析影响健康行为的危险因素。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同时结合播放PPT、视频等形式为患者、家属讲解骨折复位、固定配合、围术期注意事项等,并让患者、家属复述内容要点。针对患者存在误解或难以理解的内容,需再次示范、讲解。主动与患者、家属交流,鼓励其发表自身困惑或感受,建立正确认知。10min/次,2次。主观规范:术后鼓励患者、家属主动参与制定健康教育方案,强化术后疼痛管理、肢体体位管理、功能锻炼。邀请已康复患者与家属现身说法,并举办病友交流会,提升希望值。20 min/次,2 次。意向:结合教学视频,让患者设想自身处于某一特定情境(如术后功能恢复慢、术后出现并发症等)时可能出现的不良行为与情绪,鼓励患者说出内心想法与应对策略。10 min/次,1 次。行动:指导患者合理摆放肢体体位、引流管摆放与血运观察,讲解术后用药注意事项(药物名称、剂量、不良反应观察等)。通过宣传册+视频教学+现场示范形式,指导家属帮助患者进行保护固定,负重训练、肢体按摩、关节活动等术后功能锻炼。告知家属在行为管理阶段应鼓励、配合、支持患者,并鼓励患者与家属记录希望日志(如每日面对的挑战、今日希望与目标等)、每日病情日志。20 min/次,3 次。

1.4 观察指标 (1)治疗依从性。采用Morisky 服药依从性量表(MMAS-8)[4]评估,量表共8 个问题,总分8 分。8 分为完全依从,6~7 分为部分依从,<6分为不依从。(2)健康知识、疾病不确定感、社会心理适应能力。于干预前、干预后2 周采用本院自拟《健康知识问卷》、Mishel 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A)、社会心理适应能力性量表进行评估。其中自拟健康知识问卷内容包括饮食注意事项、疼痛管理、术前准备、四肢骨折检查配合、康复锻炼、用药管理等8 项30 个选择题,总分100 分,分值高健康知识掌握程度高。MUIS-A 量表共4 个维度(病情复杂性、预后不可预测性、疾病不明确性、信息缺乏)33 个条目,每条目 1~4 分,总分 33~132 分,分值高疾病不确定感高。社会心理适应能力性量表共3 个维度(负面情绪、生活适应性、正面情绪)20 个条目,每条目0~4分,总分0~80 分,分值高社会心理适应性高。(3)家属照顾负担、希望水平。于干预前、干预后2 周采用Zarit 照顾者负担量表(ZBI)、Herth 希望指数(HHI)进行评估。ZBI 量表共2 个维度(责任负担、个人负担)12 个条目,每条目 0~4 分,总分 0~48 分,分值高照顾负担重。HHI 量表共3 个维度(采取积极行动的态度、与他人保持亲密关系的态度、对现实与未来的积极态度)12 个条目,每条目1~4 分,总分12~48分,分值高希望水平高。(4)围术期并发症。包括泌尿系统感染、肺部感染、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 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依从性对比 研究组治疗总依从性为97.00%,高于对照组的89.00%(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依从性对比[例(%)]

2.2 两组健康知识、MUIS-A、社会心理适应能力评分对比 研究组干预后2 周健康知识、社会心理适应能力性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MUIS-A 评分低于 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健康知识、MUIS-A、社会心理适应能力评分对比(分,)

表2 两组健康知识、MUIS-A、社会心理适应能力评分对比(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相比,*P<0.05。

社会心理适应能力性量表干预前 干预后2 周对照组研究组组别 n 健康知识干预前 干预后2 周MUIS-A干预前 干预后2 周100 100 t P 51.63±5.94 50.87±6.03 0.898 0.370 69.52±8.21*81.02±9.36*9.237 0.000 92.32±5.28 90.98±4.97 1.848 0.066 78.52±6.39*62.74±7.08*16.546 0.000 50.16±5.32 49.96±4.87 0.277 0.782 62.59±6.31*71.25±8.02*8.486 0.000

2.3 两组家属ZBI、HHI 评分对比 研究组干预后2 周家属ZBI 评分比对照组低,HHI 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3。

表 3 两组家属 ZBI、HHI 评分对比(分,x ±s)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研究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12.00%(P<0.05)。见表 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例(%)]

3 讨论

理性行为理论来源于社会心理学,关注患者不同阶段的心理需求与行为变化,强调积极态度信念在行为改变中的重要性,从而促使健康行为意向转化为具体的外在行动[5]。目前,基于理性行为理论的护理方案已得到临床不同科室的高度重视,且取得了满意效果。如赵杰刚等[6]研究报道,基于理性行为理论的心脏康复教育有助于改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不良行为,提高心脏康复依从性。Asgari 等[7]研究报道,基于理性行为理论基础设计的护理干预可提高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药物依从性,减轻负面情绪。但国内外关于理性行为理论在骨科围术期中应用的报道较少。

四肢骨折患者因受活动受限、疼痛刺激、康复不确定性等因素影响,加之丧失部分生理功能,易出现抑郁、顾忌等不良心理状态,不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8]。本研究结果发现,研究组治疗总依从性、健康知识、社会心理适应能力性量表评分比对照组高,MUIS-A评分与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表明基于理性行为理论的家属同步健康教育在四肢骨折围术期中应用效果明显,可改善患者健康行为与态度,缓解负性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减轻疾病不确定感。分析原因可能与该护理模式从态度、主观、意向、行为4 个方面出发,每方面均给予患者行为规范与健康教育,从而改善患者知信行有关。具体体现为:(1)态度阶段。量化评估患者、家属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可帮助患者、家属了解自身健康行为状态与危险因素控制现状,并将目标分为长期目标、阶段目标,可促使管理方案、目标切实可行、更易完成。(2)主观规范。鼓励双方积极参与康复方案的制定,可提升患者行为控制感,降低疾病不确定感,从而帮助患者建立自发行为及健康行为[9]。(3)意向。患者设想处于某一事件环境下的情绪与行为反应,并正确指导面对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可一定程度上避免不良事件出现[10~11]。(4)行为。强调家属、医护人员、同伴等社会环境的重要性,可提升患者社会心理适应能力。通过指导家属帮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负重训练、肢体按摩等,可预防并发症发生,提高自我效能,加快术后康复进程。

本研究结果还发现,研究组干预后2 周家属ZBI 评分比对照组低,HHI 评分比对照组高,可见基于理性行为理论的家属同步健康教育有助于降低家属照顾负担,提高希望水平。原因在于同步知识宣教可纠正家属以往错误认知,提高对疾病与康复的重视程度,激发内心责任感,降低家属的照顾负担[12~13];指导照顾者掌握相关照顾技能、沟通技巧等,可提升照顾者的照顾自我效能感,降低照顾负担;采用互联网+健康教育多元化形式的的健康知识宣教,可帮助照顾者正确判断患者能力与行为表现,有利于减少照顾者对患者的批评指责,从而避免因期望值过低或过高而引发的负性情绪[14~15];鼓励家属记录希望日志,可提高希望水平。因此,通过4 次逐渐深入的患者、家属同步健康教育,固化形成自身自觉的“纠正不良行为与情绪”的意愿,从而达到维持健康行为、纠正不良行为的目的。

综上所述,基于理性行为理论的家属同步健康教育可减少四肢骨折患者围术期并发症,提高患者健康知识、社会心理适应能力,降低疾病不确定感,减轻家属照顾负担,提升希望水平。

猜你喜欢
适应能力围术依从性
轻型合成营高原山地进攻作战环境适应能力评估
肾结石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应用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药学服务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
中耳炎乳突根治术的围术期有效护理干预模式分析
个性化护理在老年白内障围术期病人中的应用观察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2021 年下半年专题预告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雷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