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蒿汤配合中药熏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湿热郁蒸证的效果观察

2022-08-25 04:47吴飒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2年11期
关键词:胆红素血症证候

吴飒

(江西省鹰潭市中医院 鹰潭 335000)

高胆红素血症也称为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病,以巩膜、黏膜、皮肤黄染及血清胆红素(TBil)升高为典型表现。这些症状多于出生7~10 d 内消退,最迟不超过14 d[1]。如消退迟缓,且表现过重,一般属病理性黄疸,若治疗不及时,则可发展为胆红素脑病,使新生儿脑神经发生不可逆转损伤,严重影响患儿生长发育,重者可致死亡[2]。当前,西医针对该病主要采用药物、蓝光照射等治疗,但费用高,且不良反应多。近年来,中医药在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中备受关注,中药内、外联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体现出更大的优势。本研究观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湿热郁蒸证应用茵陈蒿汤配合中药熏药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2021 年1~12 月收治的72 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 例。对照组男21 例,女15例;胎龄 37~41 周,平均(39.12±0.50)周;出生体质量 2.65~4.36 kg,平均(3.84±0.40)kg;经阴道分娩26 例,剖宫产 10 例。观察组男 19 例,女 17 例;胎龄38~42 周,平均(39.07±0.48) 周;出生体质量2.60~4.35 kg,平均(3.79±0.41)kg;经阴道分娩 24例,剖宫产12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获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审批号:2021-03-28)。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3]:出生后24 h 内出现黄疸,TBil 每天上升>85 μmol/L;足月儿 TBil>34 μmol/L;血清结合胆红素浓度>34 μmol/L;黄疸持续时间较长,超过2 周。中医诊断标准[4]:辨证为湿热郁蒸证,表现为面目皮肤发黄,口渴唇干,不欲吮乳,小便深黄,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足月新生儿;出生后1 min Apgar 评分≥8 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家属对本研究内容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脑病患儿;已确诊为核黄疸,或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患儿;由胆道梗阻引发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存在皮肤过敏、皮疹患儿。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以茵陈蒿汤治疗,组方:茵陈10 g、栀子5 g、大黄(去皮)3 g。水煎取汁30 ml,小量多次口服或鼻饲喂药,1 剂/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熏药治疗,熏药方组成:茵陈、车前子、柴胡各15 g,金钱草、赤芍各12 g,黄芩、大黄、枳实各10 g。将上述药物混合,放入中药熏药治疗仪中,煮沸后调整喷药口的距离,保持与皮肤相隔15 cm,进行熏蒸,30 min/次,1 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3 d。

1.5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72 h 内血清 TBil 下降>150 μmol/L,巩膜发黄、皮肤黄染等症状明显减轻为显效;72 h 内血清 TBil 下降<150 μmol/L,但不需要调整治疗方案,巩膜发黄、皮肤黄染等症状减轻为有效;TBil 或巩膜发黄、皮肤黄染等症状无改善,需调整治疗方案为无效。(2)中医证候积分:根据上述所列湿热郁蒸证证候(面目皮肤发黄、口渴唇干、不欲吮乳、小便深黄、大便秘结)计分,按照无、轻度、中度、重度分别计 0、1、2、3 分,于治疗前、治疗72 h 后评估。(3)血清 TBil 水平:于治疗前,治疗24、48、72 h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TBil水平。(4)每日排便次数:详细记录患儿治疗前,治疗24、48、72 h 排便次数。(5)致炎因子指标:采集患儿治疗前、治疗3 d 后空腹静脉血5 ml,离心分离(3 000 r/min,半径 9 cm,离心 10 min)血清,检测白介素 -6(IL-6)、白介素 -8(IL-8)、C 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水平。(6)观察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

表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

大便秘结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组别 n 面目皮肤发黄治疗前 治疗后口渴唇干治疗前 治疗后不欲吮乳治疗前 治疗后小便深黄治疗前 治疗后36 36 t P 2.03±0.40 1.97±0.37 0.661 0.511 1.12±0.21 0.70±0.11 10.630 0.000 2.11±0.36 2.07±0.34 0.485 0.629 1.07±0.16 0.64±0.10 13.674 0.000 2.08±0.40 2.12±0.38 0.435 0.665 0.97±0.14 0.59±0.10 13.252 0.000 2.11±0.37 2.09±0.35 0.236 0.814 1.01±0.13 0.74±0.11 9.513 0.000 2.01±0.31 1.95±0.29 0.848 0.399 0.71±0.12 0.49±0.09 8.800 0.000

2.3 两组血清TBil 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清TBil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TBil 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清TBil 水平比较(μmol/L,)

表3 两组血清TBil 水平比较(μmol/L,)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24 h 治疗48 h 治疗72 h对照组观察组36 36 t P 293.26±54.37 294.22±54.13 0.075 0.940 182.78±34.45 152.66±27.42 4.105 0.000 154.36±28.19 104.45±22.26 8.337 0.000 113.26±24.33 79.89±16.37 6.828 0.000

2.4 两组致炎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IL-6、IL-8、CRP、TNF-α 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 IL-6、IL-8、CRP、TNF-α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致炎因子水平比较()

表4 两组致炎因子水平比较()

TNF-α(ng/L)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组别 n IL-6(ng/L)治疗前 治疗后IL-8(μg/L)治疗前 治疗后CRP(mg/L)治疗前 治疗后36 36 t P 21.34±2.41 22.01±2.36 1.192 0.237 17.20±1.44 10.37±1.29 21.197 0.000 39.84±5.39 39.73±5.42 0.086 0.931 22.29±4.17 12.61±3.41 10.782 0.000 16.23±3.50 15.84±3.61 0.465 0.643 11.82±2.61 7.41±1.20 9.211 0.000 33.42±4.52 33.61±4.63 0.176 0.861 11.84±2.62 7.45±1.23 9.101 0.000

2.5 两组每日排便次数比较 治疗前两组每日排便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每日排便次数多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每日排便次数比较(次,)

表5 两组每日排便次数比较(次,)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24 h 治疗48 h 治疗72 h对照组观察组36 36 tP 1.42±0.26 1.38±0.31 0.593 0.555 1.62±0.31 1.86±0.37 2.983 0.004 3.04±0.43 4.09±0.44 10.240 0.000 3.35±0.58 4.36±0.60 7.262 0.000

2.6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治疗期间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新生儿期TBil 生成过多,而肝细胞摄取和结合TBil 能力低下,导致TBil 排泄异常,故而极易发生高胆红素血症[5]。该病可导致严重的后遗症或死亡,故及时治疗尤为关键。降低血清TBil 水平是临床治疗目标,西医治疗虽取得不错效果,但治疗过程中存在诸多不良反应,易增加患儿家长的担忧。高胆红素血症属中医学“胎黄”的范畴,认为其主要因胎孕之时,孕母感受湿热之邪,或母体湿热,或因胎儿娩出后受湿热之邪侵袭,导致湿热蕴于体内,于胎产之时传与胎儿,湿热胎毒阻遏,熏蒸肝胆,导致胆液不循常道溢于肌肤,使巩膜、皮肤等出现黄染。由此可见,本病主要辨证类型为湿热郁蒸,治疗关键在于利湿、泄热[6~7]。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食欲不佳,营养不良,以至于机体免疫功能降低,从而激发炎症反应。IL-8 能够介导天然免疫,且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活化B 细胞,激活T 细胞。IL-6 是与炎症相关最为典型的细胞因子;CRP 参与机体氧化应激,可刺激致炎因子释放;TNF-α 是炎症反应的标志物,可促进肝组织产生致炎因子,以上致炎因子均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呈高表达[8~9]。本研究采用茵陈蒿汤配合中药熏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TBil水平低于对照组,每日排便次数多于对照组,IL-6、IL-8、CRP、TNF-α 水平低于对照组,说明高胆红素血症湿热郁蒸证患儿应用茵陈蒿汤配合中药熏药治疗效果确切,有利于改善临床症状及排便情况,减轻炎症反应,降低血清TBil 水平。究其原因,本研究采用茵陈蒿汤治疗,方中茵陈利胆退黄、清热利湿;大黄泻火解毒、活血化瘀;栀子清三焦湿热。上述药物合用,可发挥清热利湿、利胆退黄的作用。中药熏药利用体表给药,药物经皮肤、黏膜、汗腺等吸收后,可进入皮下毛细血管而发挥作用。本研究所用中药熏药方中茵陈具有利胆退黄、清热利湿之效;车前子具有利湿之效;柴胡具有疏肝理气、解肌退热之效;金钱草具有清热利湿之效;赤芍具有清热解毒凉血之效;黄芩具有清热解毒燥湿之效;大黄具有泻火解毒、活血化瘀之效;枳实具有理气消胀之效。茵陈与枳实、大黄相配,可使瘀热之邪从大便而解;茵陈与金钱草、车前子相配,可使湿热之邪从小便而出。上述药物共同使用,可发挥利湿退黄、清热解毒之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栀子可增强酶活性,增加Y 蛋白含量,加快胆红素摄取及排泄,最终达到降低血清TBil 水平的目的;茵陈可拮抗溶血,改善丙氨酸转移酶的功能,促进退黄,并能够增加胆汁的分泌;黄芩具有镇痛、清热、利尿、抗菌消炎等作用[10~11]。现代研究表明,中药熏药治疗还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胃肠蠕动,促进新生儿胎粪排出,加速体内胆红素的排泄,进而促进疾病恢复。药物经皮吸收率与药物和皮肤的接触面积呈正相关,通过大面积体表给药可促进药物透入皮下毛细血管,药物吸收率高,有利于提高药效,增强治疗效果[12]。茵陈蒿汤配合中药熏药是中医内外治疗的结合,可相互作用,见效快,且安全性高,有利于患儿恢复。

综上所述,高胆红素血症湿热郁蒸证患儿应用茵陈蒿汤配合中药熏药治疗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及排便情况,降低血清TBil 水平,减轻炎症反应,安全有效。

猜你喜欢
胆红素血症证候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萧山地区帕金森病睡眠障碍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复合证候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广泛性焦虑障碍中医证候、体质及其关系的研究进展
低磷血症与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预后的研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研究综述
补肝汤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效果分析及对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
协同护理对血液透析伴高磷血症患者低磷饮食的影响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总胆红素偏高,需警惕肝脏疾病
怎样看待升高的胆红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