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正
武汉市汉阳医院神经内二科 (湖北武汉 430050)
前庭外周性眩晕是耳朵半规管及前庭功能紊乱诱发的疾病,患者多伴有眩晕残障症状及平衡功能受损,长期可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1]。针对该病患者,临床多予以药物治疗。其中,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可通过舒张耳蜗辐状动脉的平滑肌,达到改善内耳微循环的目的;银杏叶提取物片可通过刺激儿茶酚胺的释放和抑制其降解及刺激前列环素和内皮舒张因子的生成来舒张动脉,进而改善内耳微循环;以上两种药物共同作用可促进前庭代偿,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眩晕残障症状及平衡功能,但因单纯药物治疗忽略了患者的前庭反射及前庭系统的可塑性,患者服用药物后仍可能存在较为严重的眩晕残障症状及平衡功能受损,进而影响其心理状况[2]。前庭康复训练是针对前庭系统疾病诱发的眩晕残障及躯体平衡功能受损设计的物理性康复训练,旨在通过利用患者的前庭反射及前庭系统的可塑性来提高患其前庭功能代偿水平,已在老年帕金森病患者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3]。但目前前庭康复训练联合药物治疗前庭外周性眩晕患者的相关研究仍较少。基于此,本研究选取前庭外周性眩晕患者104例,开展前庭康复训练联合药物治疗的相关研究,现报道如下。
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前庭外周性眩晕患者104例,按照掷硬币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每组52例。对照组男27例,女25例;年龄26~67岁,平均(45.18±3.24)岁;疾病类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23例,梅尼埃病15例,前庭性偏头痛11例,前庭神经炎3例。试验组男24例,女28例;年龄24~68岁,平均(45.35±3.41)岁;疾病类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22例,梅尼埃病17例,前庭性偏头痛11例,前庭神经炎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符合《Bárány 学会前庭疾病分类委员会共识》中前庭外周性眩晕的诊断标准[4];发病时间在1周内;能正常完成前庭康复训练。排除标准:中枢性眩晕;伴有影响躯体活动的严重骨折、颈椎病等疾病;伴有严重认知障碍。
对照组予以药物治疗:饭后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卫材(中国)药业,国药准字H20040130,规格6 mg],12 mg/次,3次/d;饭后口服银杏叶提取物片(Beaufour Ipsen Industrie博福-益普生工业公司,国药准字H20130307,规格40 mg),80 mg/次,3次/d。
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前庭康复训练(在专科护士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患者安全),具体如下。(1)凝视稳定训练:将小视靶固定在患者平视前方的白墙上,叮嘱患者在注视小视靶的同时,水平摆动头部1 min后,垂直摆动头部1 min(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将头部摆动速度由30次/min逐次调整为60、90、120次/min);摆动期间注意观察患者情况,若发现患者难以维持自身平衡,可叮嘱其加大双脚间距同时双手扶墙以维持自身平衡,保证患者能够独立完成摆动头部的动作;2 min为1组,每次5组,3次/d。(2)平衡训练:嘱患者水平注视前方,缓慢将头部交替逆时针转动1 min、顺时针转动1 min,待患者自身适应后可将头部转动速度适当加快,并做闭眼训练;2 min为1组,每次3组,3次/d。(3)姿势稳定训练:嘱患者靠墙缓慢行走,待患者自身适应后可适当加快行走速度,并尝试水平行走的同时转头;待患者自身适应水平行走的同时转头后,引导患者上下楼梯;每次训练持续10 min,3次/d。
两组均持续治疗4周。
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的眩晕残障程度、平衡能力及心理状况。
眩晕残障程度:采用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进行评价,该量表包括感到失落、害怕孤独、在他人面前感到局促不安、向上看及行走受限、上下床困难等项目,总分100分,评分与眩晕残障程度成正相关[5]。
平衡能力:采用Berg 平衡量表 (Berg balance scale,BBS)进行评价,该量表包括从坐位站起、无支持站立、无靠背坐位、从站立位坐下、转移、无支持闭目站立等项目,总分56分,评分与平衡能力成正相关[6]。
心理状况: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价患者的焦虑程度,该量表包括焦虑心境、紧张、害怕、失眠等项目 ,总分100分,评分与焦虑程度成正相关[7];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价患者的抑郁程度,该量表包括抑郁情绪、有罪感、入睡困难、睡眠不深、早醒等项目,总分100分,评分与抑郁程度成正相关[7]。
采用SPSS 21.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两组DH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DHI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眩晕残障程度比较(分,±s)
表1 两组眩晕残障程度比较(分,±s)
注:DHI 为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
组别 例数 治疗前DHI 评分治疗4 周后DHI 评分 t P对照组 52 60.24±5.93 46.32±4.51 13.473 0.001试验组 52 60.49±5.98 39.84±4.36 20.121 0.001 t 0.214 7.449 P 0.831 0.001
治疗前,两组BB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BBS 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平衡能力比较(分,±s)
表2 两组平衡能力比较(分,±s)
注:BBS 为Berg 平衡量表
组别 例数 治疗前BBS 评分治疗4 周后BBS 评分 t P对照组 52 7.84±1.25 19.28±3.07 24.887 0.001试验组 52 7.76±1.32 31.46±4.51 36.369 0.001 t 0.317 16.099 P 0.752 0.001
治疗前,两组HAMA、HAMD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HAMA、HAMD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心理状况比较(分,±s)
表3 两组心理状况比较(分,±s)
注:HAMA 为汉密顿焦虑量表,HAMD 为汉密顿抑郁量表
组别 例数 HAMA 评分 t P治疗前 治疗4 周后对照组 52 63.24±5.17 45.48±4.26 19.118 0.001试验组 52 62.36±5.29 36.61±3.15 30.159 0.001 t 0.858 12.073 P 0.393 0.001组别 例数 HAMD 评分 t P治疗前 治疗4 周后对照组 52 64.65±5.46 48.83±4.07 16.752 0.001试验组 52 65.28±5.73 37.16±3.25 30.782 0.001 t 0.574 16.157 P 0.567 0.001
前庭和半规管是机体维持平衡的重要结构。当前庭和半规管发生功能障碍时,患者可出现外周性眩晕,即机体无法准确定向空间关系,表现为阵发性、短暂性头晕目眩,伴有姿势不稳、走路障碍。长期的眩晕残障和平衡功能受损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极易诱发焦虑、抑郁情绪[8]。
目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与银杏叶提取物片为临床治疗前庭外周性眩晕患者的常用药物。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可与抗组胺受体结合来调节前庭中枢功能,促进前庭神经功能代偿;同时,可通过促进血管扩张来改善内耳微循环,便可通过增加耳蜗及前庭的局部血流量,改善内耳迷路的积水症状。银杏叶提取物片可通过扩张血管来促进自由基的清除,同时可通过重塑神经突触来修复中枢细胞。甲磺酸倍他司汀片与银杏叶提取物片共同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眩晕残障症状和平衡功能,但部分患者的治疗效果不佳,仍表现为前庭功能代偿不完全[9]。
前庭康复训练是一种物理治疗方法,该方法通过积极组织患者开展凝视稳定训练、平衡训练、姿势稳定训练,充分利用患者的前庭反射与前庭系统的可塑性来促进其前庭系统功能的恢复,可增强患者的视觉、前庭觉、本体感觉对躯体平衡协调的控制能力,有效恢复前庭神经功能,进一步促进前庭功能代偿,从而改善患者的眩晕残障症状,提高患者的躯体平衡能力[10-11]。需要注意的是,前庭康复训练应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对患者的保护,由专业的医护人员指导患者进行训练,以防跌倒等意外情况的发生;同时,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予以心理疏导,营造较为轻松的环境,及时疏解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以提高康复训练效果。患者的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密不可分。通过指导患者完成前庭康复训练,改善其眩晕症状,提高其平衡能力,帮助其尽快恢复日常生活,可增强患者的自我效能感,从根源上纠正患者的不良情绪[12]。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试验组的DHI 评分、HAMA 评分、HAMD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BBS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前庭康复训练联合药物治疗前庭外周性眩晕患者的效果优于单一应用药物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眩晕残障程度,提高患者的平衡能力,并可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