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2022-08-25 03:46福清市北亭中心小学王凤清
家长 2022年22期
关键词:文科语言能力

□福清市北亭中心小学 王凤清

新课标教学模式有别于传统课堂“多教少学”或“只教不学”的教育理念,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旨在培养学生的多元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阅读能力是学生基础学习能力中重要的一环,在实际解题过程中,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厘顺解题思路、提升解题准确率,在良性循环中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与综合素养。如何提升学生数学阅读能力、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已成为广大一线小学数学教育者的热门研讨方向。本文主要针对在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做出分析。

一、数学阅读能力与文科阅读能力的区别

(一)文科语言的多元性与数学语言的统一性

数学语言是独立存在的,它超脱了人种、民族、地域的限制,以独立、唯一的存在形式流通全世界,是全人类共同的智慧财富。相较之下,语文阅读属于自然性语言,涵盖范围更广,应用领域更强,内涵更丰富,具有强烈的包容性与流通性;而数学阅读则更贴合逻辑语言范畴,逻辑语言以自然语言为基础,又在逻辑方面凌驾于自然语言之上,是更为缜密、富有逻辑的阅读内容。

(二)文科阅读内容与数学阅读内容存在差异性

文科阅读内容往往由单一的文字或两种语言文字并列组成,且不同语言所占的比例有主次之分,语言元素的含义是多元的、丰富的,能结合不同语境表达不同含义;数学阅读内容则包含更为丰富的阅读元素,如数学符号、图标、表格、公式等,这些都是数学语言的存在形式,也是数学阅读内容的重要元素。在数学阅读文本中,符号、数字等元素往往具有特定、唯一指代的含义。语言元素的含义具有不可替代性。换言之,学生阅读文科文本时,会结合语境猜测个别语言元素的含义,判断个别词汇在语境中代表的意思,但在数学阅读中,学生会根据专有词汇、数学语言元素的组合和排列顺序,获取唯一的阅读认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数学语言元素的含义渗透,为学生解读数学阅读内容提供内在驱动力。

(三)文科阅读情感的多元性与数学阅读情感的客观公正性

文科阅读重视情感表达,语境、词汇、表达方式的排列组合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情感联想,学生可以从阅读中发掘潜在情感信息,补充未直观别表达出来的信息内容,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而数学阅读对情感的表达较为匮乏,它严谨、客观地表述数学知识内容,用精炼直白的语言阐释数学规律,是数学阅读的主旋律。在数学阅读过程中,学生应转换阅读思路,将注意力集中在词句含义上,尽量严谨、客观地还原数学阅读内容,让知识联想趋于统一,从而获得知识共鸣。

二、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

造成此类问题的原因是:教师、学生对数学阅读能力与文科阅读能力存在片面化认知。大部分学生认为,数学学科重在运算能力与思考能力的培养,而阅读能力更趋向于文科学习能力,不在数学学科能力培养之列。尽管部分学生具备数学阅读能力培养意识,但受阅读文本、阅读方法、阅读条件的制约,他们的阅读能力在短期内难以获得明显进步。数学阅读能力与文科阅读能力存在一定差异性,教师要切实提升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就要先从知识观念更新开始。教师应厘清教育思路,明确阅读能力差异,将数学阅读概念渗透给学生,让学生充分重视自身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明确文理科阅读能力的差异,有意识地锻炼自身阅读能力。在提升阅读能力重视力度、更新学生学习观念、创造系统阅读方法之路上,教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缺乏系统培养

数学学科阅读有别于文科类阅读教学,它的重点在于对文本重点信息要素的把握和信息要素之间存在的数学联系的探究。因此,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主要分为三个阅读能力提升阶段:基础阅读阶段、分析理解阶段和系统综合阶段。教师应循序渐进,将学生的心理成长阶段和阶段性能力培养目标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总结教学经验,根据班级的学习反馈,制定较为系统的学习计划。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于数学阅读能力的养成往往缺乏系统方法,导致阅读教学即兴发挥、仓促带过。另外,教师对学生的具体阅读能力缺乏细致的了解,学生对自我阅读能力也缺乏清晰的认知。在双向认知模糊的情况下,教师难以探究出系统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标准化路径。要改善此类问题,需要教师做好课前准备,根据学生的能力培养目标,将教学环节均匀分配在阶段性教学任务中,将数学阅读能力纳入个人评测系统,使教师清晰地掌握班级学生阅读能力现状,使学生重视个人数学阅读能力的提升。

(三)教学方式落后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往往采用的是教师一味讲解、学生只需记录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方式确实能起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效果。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会使学生缺乏阅读的主动性,长此以往,会使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下降,不但影响小学生的学习成绩,还会阻碍小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另外,部分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缺乏行之有效的阅读能力教学方式,这也是导致学生数学阅读水平长期停滞不前的原因之一。要改善此类问题,教师需从备课环节入手,改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模式、做充足的课前准备,针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模块进行反思总结,在大胆尝试中探索出提升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标准化路径,为课堂增效。

三、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对策

(一)设计预习任务,提升阅读频率

在小学数学阅读能力培养过程中,提升学生课前预习标准、设计专项数学阅读训练,是切实提升学生数学阅读能力、促进自主学习效率的有效方式。课前预习能起到节省课堂前期铺垫时间、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检索学习问题、全面提升课堂效率等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课前预习的活动形式,将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环节迁移至课前,给予学生固定的阅读任务,逐步提升数学阅读能力。预习活动并非自由活动,为保证学生预习效率、提升数学阅读水平,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每一时期不同的阅读能力水平,因材施教地制定学生阅读指导方法,并且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启发和诱导。在预习作业设计方面,教师可以设计温故环节。预习是学生独立完成学习内容的过程,新知识对小学生来说具备一定难度,要切实提升学生的自学理解力,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阅读文本,让新知识与旧知识构成有效链接,促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尝试理解和掌握新知识,提升自学效率。此外,教师应该立足学情,设置系统的、深层次的阅读任务,指导学生通读教材、汲取知识重点、标记问题区域,让预习作业更具指向性。教师可以对学生预习的方法与策略进行指导。针对学生个体学习能力的差异设计分层预习作业,对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提出个性化评价,每次布置的预习任务都应要求学生边做边思考,这样既能照顾到优秀学生的发展,又能有效减轻成绩长期处于班级中下游学生的学习压力,调节他们的学习情绪。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教学中,本课教学重点为: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感受百分数符号“%”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百分数。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将知识技能目标写在任务单上,让学生清晰地知道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其次,通过任务单,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逐字逐句的阅读,对重点内容与不理解的地方进行勾画。小学生在预习环节初步接触“%”符号,对其产生困惑与好奇,在阅读过程中依据导学任务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这样能有效地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和自主意识。最后,教师为学生布置阅读任务,选择包含数字、图表、符号的语篇段落供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将难以理解的句段圈出,在课堂上分享,教师根据学生阅读情况精讲个别句段,分析数学语篇中个别词汇符号蕴涵的特殊含义,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二)精讲数学语言,启发阅读思维

数学语言有别于文科学习语言。文科学习语言主要由文字构成,而数学学习语言构成更为丰富,符号、图标、表格、数字、公式等均是常见的数学信息载体,在数学阅读中代表特定含义,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此类学习语言不能用自然的语义去理解,需学生结合语境和符号的特定含义探究阅读文本的表达内容。教师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时,应注重数学语言的渗透,促使学生在阅读文本中根据个别符号、专有词汇快速做出含义判断,结合语境理解文本的深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对语序还原、语义推敲做出强调,让学生重视数学阅读的要点,将数学阅读与文科阅读区分开,全面提升数学阅读能力。教师在设计能力培养环节时,可以从小组交流、实践操作等环节入手,调动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让四维能力相互转化、共同托举阅读能力的成长。就提出探究问题来说:教师可以在数学阅读过程中设置探究问题,通过个别专有数学词汇、数学符号、数字含义的精讲,深化学生思考,促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文本内容,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对问题的探索和知识的产生有更加深刻的认知。就小组交流来说,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小组交流活动锻炼学生数学的阅读能力,引导学生互助阅读。教师创设阅读交流情境,抛出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在小组交流中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观点,以群策群力提升学生对数学语篇的理解程度。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教学中,本课教学重点为:让学生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运算法则,并能通过课堂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生活问题。教师为了让学生会计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设计多元解题教学环节:“请小组合作探究300×5、300×5 和3000×5 的口算结果,并尝试分析多位整数乘一位数的运算规律。”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尝试多元解题方法,并在纸上罗列心算过程,其思路如下。

回答问题时,小组学生代表拿着标注数字、符号等数学语言与简单题词的纸回答教师问题,数学阅读中的关键要素跃然纸上。通过课堂探究与思路的简要记录,学生初步具备汲取数学阅读语篇重点的能力,能结合语篇中的数学信息展开分析,形成个人观点。

(三)加强思路引导,渗透阅读方法

在小学数学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学生普及阅读方法、加强阅读思路引导,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方式。掌握方法可以使课堂阅读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效用。教师可以就事论事,根据课堂阅读内容为学生拆解阅读思路,分享阅读经验,在课堂上就高效阅读方法与学生展开讨论,在数学阅读方面浅谈个人经验。教师可以将学生的数学阅读经验整理在黑板上,请学生尝试采用特定方式开展数学阅读,感受阅读方法带来的改变,学生会在尝试中逐渐摸索出适合自身能力提升的高效数学阅读法,数学阅读能力也会有所进步。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新知识后,可以进行数学词语的阅读训练。数学课本中的定义、概念和公式是重要的数学语言元素,它们会反复出现在阅读文本中,因此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准确理解,对相近的定义、概念、法则要认真比较,厘顺思路。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仔细读题,找出重点词、关键词,认真理解、厘清数量之间的关系。其次,对难懂的长句子,教师可以展开精致讲解。最后,可以增加阅读考查,指导学生阅读。教师可以在编制数学考试试卷时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测评学生阅读能力的试题,检验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根据学生反馈制定下一步锻炼阅读能力的教学策略。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20 以内的退位减法”的教学过程中,本课教学内容为:让学生初步掌握退位减法的运算法则,并能熟练应用20 以内的减法运算,能将知识与生活实际构成有效链接,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锻炼知识应用能力。教师为将阅读能力和课堂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达到双向成长的教育成果,设计课堂教学环节为:为学生播放“破十法”运算过程的字面描述语段,请学生通过阅读初步理解“破十法”并初步掌握十位数减九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学生在此环节中会表现各异。部分学生数学阅读素养较好,在内心边读边整理运算思路,迅速理解字面含义,掌握“破十法”的运算要领。自主阅读与反馈结束后,教师结合该语篇逐字逐句地为学生展开阅读分析,结合学生的困惑点开展案例解释。如此循环往复的阅读训练过后,学生已能明确课堂专有名词的概念,对理论知识记忆产生深刻印象。

四、结语

在小学数学阅读教学过程中,加强方法的渗透使学生产生标准化阅读思维、提升阅读效率;精讲数学语言使学生在特定语境中发散阅读思维,提升阅读质量;设计预习类作业使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完成阅读步骤,利用充裕的课外时间切实提升数学阅读能力,在点滴积累中完善学生的阅读思路,使学生阅读能力获得稳定提升。

猜你喜欢
文科语言能力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求学·文科版201806、07合刊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孙文科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