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洁,王晓娥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
人类利用天然植物防治农业病虫害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如在《氾胜之书》中就记载用艾草防治仓储害虫,用附子水浸泡种子后再种植,可以防治农作物生长期的多种害虫。在现代,人们利用这些天然植物或者对植物的某些器官(如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进行提取,用这些天然植物或者提取物制成具有杀虫、抑菌、除草或者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活性化合物,这些被称为植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具有不易产生抗药性、对人和天敌动物安全易降解等多种优势成为现代农药发展的新趋势。
巴东醉鱼草(BuddlejaalbifloraHemsl.),为马钱科醉鱼草属灌木,抗逆性强,分布于我国陕西、甘肃、湖北、四川、贵州等地。在医学研究方面,大叶醉鱼草全株均可入药,根有毒,可活血、祛风除湿;叶和花具有消炎治疗湿疹等功效[1]。在农用方面,其生物活性研究多集中在杀虫抑菌方面,张宏利等研究发现巴东醉鱼草对粘虫有较好的拒食及毒杀活性[2];张秀云等研究发现其提取物对粘虫、小菜蛾、菜青虫、朱砂叶螨有较好的拒食与毒杀活性[3];李治伟等研究发现其对4龄小菜蛾有较好的拒食活性[4];抑菌方面,陆德玲等研究发现,对水稻纹枯病、玉米小斑病、番茄灰霉病及水稻稻瘟病等病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5];谢玉峰等研究发现,巴东醉鱼草的提取物对油番茄灰霉病菌、菜菌核病菌、和水稻稻瘟病菌、玉米小斑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均超过了80%[6]。
在此研究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明确巴东醉鱼草的抑菌活性,笔者实验选取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cerealisVander Hoeven)、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dahliae)、水稻纹枯病菌(Thanatephoruscucumeris(Frank) Donk.)、番茄叶霉病菌(Fulviafulva(Cooke) Ciferri)为试验菌种,测定巴东醉鱼草对以上两种病菌的生物活性,以期对巴东醉鱼草的农用生物活性提供参考。
供试植物:巴东醉鱼草(BuddlejaalbifloraHemsl.):野生品种,于2021年6月采集于太白山。
供试植物病菌:小麦纹枯病菌(R.cerealis)、棉花黄萎病菌(V.dahliae)、水稻纹枯病菌(T.cucumeris)、番茄叶霉病菌(F.fulva)由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植物生理实验室提供。
试验主要仪器设备:微型植物粉碎机(型号:FZ102)、超净工作台(型号:SW-CJ-2FD)、恒温双层摇床、灭菌锅(型号:ES-315)、智能人工气候箱(型号:RQX-250B)、电子天平、恒温双层摇瓶机、旋转蒸发仪(型号:RE-52AA)、水浴锅(型号:HHS-0-100)。
试验试剂:乙醇、丙酮、石油醚、正丁醇、乙酸乙酯等试剂均为市购。
1.2.1 浸膏的制备 将采集的供试植物样品在正常室温下阴干后用微型植物粉碎机粉碎,过60目筛,得粗提粉。用95%的乙醇浸泡3次,每次浸泡7 d,过滤。提取后将滤液在旋转蒸发仪上减压,浓缩后去乙醇得到总浸膏。将得取的总浸膏用水捏溶,依次用正丁醇、乙酸乙酯、石油醚(极性由大到小)进行萃取,得到正丁醇浸膏、乙酸乙酯浸膏、石油醚浸膏。将以上3种浸膏用丙酮充分溶解,置于5℃以下冰箱保存。
1.2.2 抑菌活性的测定方法 测定巴东醉鱼草的抑菌活性采用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7,8]。
将上述方法得到的总浸膏与丙酮配置成供试药剂,将药剂与融化的PDA培养基混合摇匀后(比例为1∶9)倒入直径为9 cm的培养皿中,成带毒平板待用,并以丙酮溶剂为对照。将供试的小麦纹枯病菌及棉花黄萎病菌分别用打孔器制成直径为4 mm的大小均匀的菌饼后直接放入带毒培养基中间(每个培养皿中只接入一种病菌),重复三次。将接好的两种病菌放置于28℃的室内根据病菌实际情况培养3~7 d。然后采用十字交叉法测量每种病菌的直径。菌丝生长抑制率按公式(1)和公式(2)计算。
菌落直径(mm)=测量直径-4
(1)
(2)
同时将浸膏分别用丙酮与灭菌水(按体积比1∶9)稀释备用,并用无菌水和丙酮的混合液对照。
分别测定了巴东醉鱼草总浸膏浓度在10 mg干样/ml及50 mg干样/mL下对4种病原菌菌丝的抑制作用,结果见表1。
表1 巴东醉鱼草总浸膏不同浓度下对4种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
由表1可见,在浓度为10 mg干样/mL下,巴东醉鱼草对小麦纹枯病菌及棉花黄萎病菌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分别为70.14%±0.41%、75.46%±0.35%,但当浓度为50 mg干样/mL时,对这两种病原菌菌丝的抑制作用差异不大,分别为77.65%±0.22%、78.27%±0.31。巴东醉鱼草总浸膏对水稻纹枯病菌及番茄叶霉病菌在不同浓度在对其病原菌菌丝的抑制差异明显,在浓度为10 mg干样/mL下,抑制率分别为52.21%±0.51%及35.21%±0.68%,当浓度为50 mg干样/mL下,抑制率明显增高,分别为83.90%±0.19%、80.82%±0.36%,表现出较强的抑制率。
为了明确巴东醉鱼草抑菌活性物质的极性段,将巴东醉鱼草总浸膏用无菌水充分捏溶分散,再分别用正丁醇、乙酸乙酯、石油醚进行萃取后得到不同的萃取相,测定其对小麦纹枯病菌、棉花黄萎病菌、水稻纹枯病菌、番茄叶霉病菌菌丝的抑制作用,结果见表2。
表2 不同极性萃取物对4种病原真菌生长的抑制作用
由表2可见,乙酸乙酯萃取物对4种病原菌生长均有较强的抑制率,尤其在质量浓度为5 g/L时对小麦纹枯病菌、棉花黄萎病菌、水稻纹枯病菌、番茄叶霉病菌菌丝的抑制率分别达79.76%±0.88%、74.55%±0.11%、81.88%±0.23%、72.89%±0.65%。
醉鱼草属植物资源丰富,全世界约有100多种,其中我国分布50多种,以西南地区分布最为广泛[9], 多数具有生物活性,其中研究最为广泛的为醉鱼草、巴东醉鱼草、大叶醉鱼草及皱叶醉鱼草等,其农用活性多为杀虫、抑菌方面。研究发现其有效活性物质为环烯醚萜苷类、萜类、黄酮类、酚酸类等[4]。
研究通过对巴东醉鱼草在10 mg干样/mL浓度及50 mg干样/mL浓度下对小麦纹枯病菌、棉花黄萎病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制率都达到了70%以上,但是在两种浓度下抑制率差异不大;对水稻纹枯病菌、番茄叶霉病菌菌丝生长在浓度10 mg干样/mL时抑制效果不明显,当浓度为50 mg干样/mL下,抑制率明显增高,分别为83.90%±0.19%、80.82±0.36%,表现出较强的抑制率。为了明确东醉鱼草抑菌活性物质的极性段,研究通过对其正丁醇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石油醚萃取物的研究发现乙酸乙酯萃取物对 4种病原菌的生长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率,其中乙酸乙酯萃取物对 4种病原菌的生长的抑制率最强。
综上所述,巴东醉鱼草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且抑菌普广,有进一步进行开发研究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