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程分层教学策略探讨

2022-08-24 06:11:26甘肃省庆阳市合水县第一中学刘克江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数学课程习题分层

甘肃省庆阳市合水县第一中学 刘克江

高中生的身心特点,对数学的兴致、喜爱,接受数学知识的水平存在差异。学生素养良莠不齐,致使不同层次学生理解、把握知识的水平存在差距,对高中数学课程教学造成了消极影响,针对这些状况,教师在高中数学课程开展分层教学至关重要。

一、高中数学教学实施分层教学的意义

以往的高中数学课程教学过分注重数学的周密性、逻辑性,忽略了数学的创新性,以往的教学进行学习质量评价,仅凭借测试成绩权衡学生的学习状况。这类评价方法是应试教育的体现,不利于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第一,在高中课堂教学开展分层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成绩,有利于教师发挥学生的优势,按照不同学生身心的特征与学习的不同需求对症下药,可以保证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施展自身的专长,树立学生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令学生从学习中体验到成就感,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分层教学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升课堂质量。教师可以按照每个学生的特征设计对应的教学计划,这类分层方法可以实现对学生的教育目标,帮助学生依据自身具体需求把握对应的知识,激发每位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不仅保障教学资源能发挥其价值,增强师生间的相互交流,还能提升教学效果。第三,使用分层教学法,有利于提升教师自身素质、教学掌控能力与临机应变能力,持续鼓舞教师研究更合理的教学方式,进而提升教学水平。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方法的应用

(一)教学目标分层

在高中数学课程中,利用分层分组方法组织教学时,教师可以按照学生教学目标进行分层,提高课堂学习水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按照教学内容、学生分层状况,布置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基础知识。例如,在讲解《平面向量》这节课时,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目标。E组为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教师应为学生创设延伸性教学目标,让学生把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强化运用能力;F组为学习普通的学生,教师布置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现实状况;C组为能力较低的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不高,教师安排教学目标时将发掘兴趣作为重点。利用这种方式指导学生开展课堂学习,借此提升课堂教学的合理性。

(二)灵活指导学生

在高中数学课程中,教师要引导学习水平较高、学习基础牢固的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水平;教师要引导学习水平居中、学习基础居中的学生把握与教材有关的内容,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教师要引导学习基础较差、学习水平低下的学生,夯实基础理论知识,并进行对应的基本练习。例如,将学生区分为A,B,C三类层次,C层学生学习水平较差,教师在指导时应凸显其对概念的了解与教材习题的解决方法,令C层学生奠定好基础;B层学生的学习能力居于中间,教师在教导时要注意加深其对定义的理解,并适时提高习题的难度;A层学生学习水平最高,已不受教材中简易知识的限制,教师要侧重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水平。

同一题目用三种解法,教师应依据分层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讲解。对教师而言,每位学生都是截然不同的,这类教学方式完善了数学课程教学体系,提升了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自信心,具有较好的教学成效。

(三)教学过程层次化

第一,开展概念教学分层,高中数学理论概念较抽象,要想进一步掌握并非易事,对认知水平较差的学生而言更是困难重重。如在讲解“函数的基本性质”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实施分层教学,要求A层学生明白函数y=f(x)最大值含义,并依据最大值含义找出函数y=f(x)最小值含义;要求B层学生把握函数y=f(x)最大值含义,未要求了解函数y=f(x)最小值含义;未要求C层学生把握函数y=f(x)最大值含义,仅需其了解函数在定义域内的最大值即可。利用这种方式,令学生学以致用。第二,进行例题教学分层,例题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分层教学的核心。在进行例题教学过程中,怎样设置分层才能凸显教材内容的难易点?怎样通过例题讲解捋清解决同种问题的思维与办法?怎样有效设计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任务与内容?教师教学时可采取这种方式:如讲解“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这一部分内容时,在讲解题目:

函数f(x)=sinx+cosx的定义域为[-4,4],①求函数周期;②当x为何值时,函数最大值和最小值是多少?③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只要求C层学生解①,可要求B层学生解①与②,可令A层学生解①②③。通过由浅入深地设置问题引导数学基础能力较差的学生看到问题后能有解题思路。与此同时,教师还应激励较低层次的学生试答较高层次学生的问题,激发较低层次学生的探索兴趣,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使分层教学收获较好的成果。

(四)布置作业层次化

在教授完每一个定义、每一节教材内容后,教师应安排多层次题目训练,巩固学生所学知识,这是分层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教师依据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安排不同的课后习题,通常应该分为三种层次:C层为关于基础知识的习题(课后练习);B层围绕基础知识开展,同时搭配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习题(课后习题);A层将基础知识习题与具有灵活性、综合性的习题(课后复习题)有效结合,数量各占一半。同时,教师应缩短学生的作业时间,让大部分学生在20 30分钟内做完,例如,在讲解“一元二次不等式”这一部分内容时,设计以下三种层次的习题,让学生自由选择:

若不等式的解集为{x|x-2},求k的值;

若不等式的解集为实数集R,求k的值。

分层设计作业应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合理设计习题,并要求学生自主选取符合自身的题目,让每位学生的思维都能得到开发与拓展,进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结语

高中数学是每位高中生必修的课程,是为达成高中数学课程的实践性教学,贯彻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目标,捋顺学生解数学题的思路与过程。本文经过对高中数学教材开展分层教学的探索,研究分层教学方式,关注因材施教的核心内容,采用更为灵巧的教学方式,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希望能帮助各层次学生充分把握数学知识内容,增强学生自信心,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教育的成效。

猜你喜欢
数学课程习题分层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一道课本习题及其拓展的应用
抓住习题深探索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浅议研学活动中的“数学课程”
浅谈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6:46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工程与建设(2019年2期)2019-09-02 01:34:14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雨林的分层
有趣的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