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楠豪,孙秀丽
(河北地质大学,河北 石家庄 050000)
伴随着互联网的冲击,肩负着满足精神需求的实体书店面临着逐渐衰颓的现状。网红书店成为当今数字媒体时代传统书店的新发展,利用精致和个性化的室内环境设计,提供图书文创销售、阅读、生活休闲等综合服务[1],依靠网红流量和社交宣传等方式打造读书和打卡的圣地。空间环境设计成为网红书店进行形象宣传的重要手段,独具一格的空间场景,精致的文化元素运用,多样化的餐饮服务等迎合了消费者的审美趋势,也满足了消费者社交分享的需求,使网红书店在发展中取得了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过度商业化的运营使“网红”与“文化”的矛盾性逐渐凸显,营销式标签式的服务和阅读需要的宁静与耐心格格不入,破坏了公众心目中理想的阅读文化场所形象,违背了书店阅读的本质。本文从空间环境设计的角度出发,深入分析当前网红书店其阅读环境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当前书店的阅读空间提出优化对策建议,以实现网红书店的可续发展。
实体书店从“售卖图书”“知识服务”到“用户体验”,逐渐细分了知识休闲服务层次,拓展了多元化知识休闲服务业态,逐步打造成了知识休闲综合体[2],文化社交成为了书店的主题,并将其演变成为了一种消费产品,一种文化的价值符号。网红书店的设计不再以传统的阅读为中心,逐渐成为融合文化娱乐、社交、餐饮等功能的复合化空间,书籍成为了网红场景的陪衬,空间逐渐发展为展览式、景点式的特点。归纳来看,不利于阅读的空间因素有着共同的特征。
网红书店多设置于城市原有的或者新建的商业综合体内,以租赁的形式入驻开设,补全购物中心文化空间的功能类型,以人群聚集效应和体验效应来吸引消费人群。其弊端在于,从人群需求层面来看,书店集中扎推于商业综合体内,其消费用户面向以文化休闲为主的购物人群,在服务范围、可视性、可达性等方面难以满足日常通勤生活中的文化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书店场所阅读“高门槛”的现象[3],让日常阅读与人产生了空间上的距离。
在城市规划中,书店的布局密度远远没有达到“15分钟生活圈”的社区环境设计要求,现阶段大部分生活社区、校园、医院等人口聚集众多的公共区域都缺乏相邻文化服务场所的配套,尤其是在当前疫情下导致出行的不便,阅读需求更是需要依靠社区内的文化空间来弥补,这也凸显出在其他区域中书店数量的紧缺。
为最大程度地吸引消费者进入,营造足够的社交媒体的话题度和流量,网红书店在空间陈列上的网红特性体现地尤为明显,造成了其空间利用率上的不合理之处。为体现足够震撼的空间视觉效果,整面布置的书架陈列设计似乎成为了网红书店们常用的设置方式(见图1),不仅能体现书店的藏书量之巨,烘托书店的文化氛围,还能打造出足够的记忆点和打卡点,形成网红书店的社交名片。但过高的书架无法让读者正常取用,有时候为了追求强烈的视觉体验效果,将书变成营造空间的道具,违背了书店作为文化空间的本意[4]。
在空间视觉体验上,过高的书架不仅阻挡了人们视野的拓展,增加了视线的阻隔,无法将视线的终点延伸至室外的空间,缺乏变化的整列书架形式还在心理上增加了视觉的压抑感,让书店显得更为拥挤。在动线体验设计上,过于同质化的书籍分类无法体现出各自书店的文化特色(见图2),也并未与该分类主题相关的一些文化产品进行联系,形成空间中独特的主题区域,弱化了消费者的阅读体验感。
阅读空间的比重在业态多元化的发展中逐渐缩小。众多网红书店在空间呈现上彻底摆脱了传统的形象,以其精致的主题文化体验作为引流手段,大面积的场景化空间占据了书店的主要节点;再加上多元业态的叠加是打造网红书店的必要条件之一,将餐饮、文化活动、文创周边等内容加入了书店的经营范畴,用其多元化的产品和销售模式平衡图书销售的收支,以维持书店的正常运营,两大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地降低了阅读空间的比重。
在各品牌网红书店的空间占比上能直观地体现出不同品牌书店不同的运营策略和发展方向(见表1),在业务多元化拓展的趋势下的相同做法是缩减了阅读区的占比面积,这类情形在如方所书店等主打文化创意和空间造型为特征的网红书店上表现得更为明显,强调文化展览展示和强化社群营销的功能,多功能场景的营业额转化效果比纯阅读区域更高效。然而过多的消费区域的融入也带来了一些隐患,一旦商业空间占比过多会喧宾夺主,违背了人们走入书店的初衷,也违背了书店培养人们文化生活方式的核心理念[5]。
表1 各品牌书店各功能分区占比 %
独特的空间形态和氛围对书店来说是打造个性化风格和辨识度的不二法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书店的空间调性和品牌风格,能给予消费者不同的空间体验。宗教类等特殊的空间形态是商业化的重要手段,其与生俱来的精神属性赋予了书店阅读的仪式感与神圣感,在上海圣尼古拉斯教堂旧址里改造而成的思南书局诗歌店(见图3),设立于一栋历史悠久的西方宗教建筑中,结合现代建筑钢铁结构,形成书店独立的精神性,赋予了阅读的仪式感,让书店成为一个培养感性的美学乐园和精神栖居地,这些书店的建筑形式和空间氛围的营造,再加上日常限流和预约等措施,从心理上拉远了读者与日常阅读的距离。
在室内空间的设计风格上,很多书店会以鲜明的色彩和强烈的光线来刺激消费者的视觉感官,容易造成读者视觉的不适和阅读的障碍。例如台湾省的无关实验书店,运用灯光的明暗处理设计,聚焦视觉在书籍本身,在创造吸引力和话题的同时减少读者之间的干扰,但微弱的灯光照明和强烈的亮度对比本身不适宜阅读的进行,更不论在昏暗空间中心理上的压抑感。都江堰钟书阁在空间选材上应用镜面材质,在灯光的辉映下烘托塔楼式的建筑结构,来打造出梦幻般的视觉效果(见图4),但这样也让视觉神经始终处于兴奋或紧张的状态,无法让读者的注意力聚焦到书籍上,不能沉浸下来享受阅读与思考。
总的来说,网红书店的空间设计过于追求其独特性和差异化,从而导致阅读功能的弱化。为最大限度的吸引消费者的注意,空间往往在设计上展现其空间的独特性,运用色彩和材料的丰富性夺人眼球,并结合多元化的销售模式来增强用户体验,促进业务量的增长。而在阅读中,专注思考和深入阅读都需要读者集中精神,但网红书店室内设计上丰富的视觉信息却时刻干扰着人们的注意力,读者难免被周围绚丽的装饰所吸引,再加上嘈杂环境与攒动的游客,想要静心阅读更是难上加难。
网红书店偏离设计初衷的问题已经从市场的衰退上显现,若仍遵循当前景点化网红化的设计策略,依靠流量营销迎合大众消费趋势,那么它就无法摆脱人们固有的“网红”“社交”印象,也无法在未来的发展中立足。书店是自我提升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要实现长远发展就不能偏离书店设计的初衷,落实以阅读为中心的空间设计策略势在必行。
现阶段网红书店的选址主要依托于商业综合体、商业街区、百货商场等商业设施,且书店数量日趋饱和,而在另一方面,其他具有丰富人流和市场的城市空间领域内书店的数量屈指可数,它在生活社区、校园、办公楼、车站、医院等公共区域内具有很大的市场发展潜力。
从全国高校校园书店存量情况来看,我国大部分的高校校园内没有实体书店,存在的书店其大部分也以教辅类书籍为主,难以满足多元化的阅读需求;在社区配套建设中,城市老旧小区也往往缺乏文化功能的置入,很难享受到便利的文化设施;在商业写字楼中,目前也仅有个别书店专门面向办公人士开设,更多的应用场景需要更加精准化的用户服务,日常阅读能拓展出更大的用户市场。杭州的晓风书屋找到了市场定位,它坚持设立于社区环境中(见图5),以质朴的装饰风格与丰富的书籍品类,将书店功能嵌入到日常生活环境中去,填补居民社区、交通枢纽、公共设施等区域的空白,让书店贴近人群,满足日常生活的文化需求,与区域功能的联系更为紧密。因此,网红书店应普及服务范围,丰富日常生活的场景,加强公共区域的布局,开拓商场外的存量市场,来满足日常阅读的需求。
在塑造空间上,网红书店往往采用整墙式的书架来表现中庭的体量与视觉效果,以此来吸引顾客的驻足。但这类手段仅能吸引没有计划、随意浏览的消费者,这类消费者仅仅享受空间体验和氛围感受,对消费的需求远不如真正的读者。这不仅无法博得读者的喜爱,还会造成书籍不必要的浪费。相对而言,有计划和目的性的读者更需要空间陈列的精心设计。大部分读者拥有明确的阅读需求,追求更为舒适的阅读环境,优化书籍空间陈列才能更高效地促进书店的销量。
在平面空间方面,开敞式阅读空间的读者存在多样化的特征,大开间无遮挡的环境使用低矮书架和陈列柜能让消费者清晰地获取到书籍类别的信息,减少视线的阻隔能与书店周围其他空间进行交互,其开放的交通流线方便引导人流至阅读的空间。其中展台式的书架也是较为常见的手法,可以陈列畅销或新推的书籍,以及文化主题的展示,活动性和临时性的特征也保证了视线的连续和空间的灵活性。在私密阅读空间中,书籍陈列的特点在于较少的存放数量和更为精确的种类划分。书架的功能延伸出阅读和交流的空间,书架在围合的同时本身结合了休憩的座位,并要根据特殊种类如儿童和残疾人群等给予人性化设计,例如满足体型尺度和色彩造型上的需求。满足私密阅读区域的阅读需求是陈列设计的重点,安藤忠雄设计的“光的空间”新华书店有规律的做出了书架中间的方形镂空(见图6),可以将远处的层层书架尽收眼底,光线与方格的叠加共同构造了视线的韵律感。在竖向空间上,镂空造型层层递进,增加人与人、人与书的邂逅,使人们对书籍产生新的认识,也让阅读更具趣味性。当然,不同类型的书店应根据文化主题或店铺自身环境等方面作出差异化空间,塑造消费者迥异的富有趣味性的空间交互,让不同书店书籍的陈列、分类和布局风格构成了空间独一无二的审美感受,给予读者不同的感官互动和阅读氛围。
在公共文化场所愈发稀少的当下,书店是为数不多提供知识的选择,但面对多元化的空间形态,消费者很难集中精力阅读,因此阅读空间的营造是引导阅读的关键。阅读体验感的提升主要依靠空间围合和室内软装两方面的共同努力,一方面,通过合理的空间设计,让读者感受安全、舒适、愉悦的氛围;另一方面,提供亮度充足柔和的照明,符合人体工学的座位,隔音良好的环境,来满足基础的阅读需求,并搭配软装创造出温馨舒适的安静氛围。
从空间规划的方面来讲,运用围合、开敞、覆盖等多种方式营造不同尺度的空间变化,让读者体验到截然不同的心理感受。书店从入口开敞空间以多样化的书籍品类吸引消费人群进入,再以空间的引导将读者引入不同类别的书目,最终将读者引至独立围合的私密空间,书店多级层次的设计,强化空间的结构性,把握过渡空间的节奏,可以有效地强化阅读体验。日本代官山茑屋书店在三个建筑体之间的过渡空间中,利用杂志体积小、版面大、适合快速阅读的复杂属性与长走廊空间结合,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杂志大道”(见图7),让空间属性与书籍属性完美契合,丰富了有限空间的功能。在停留时间最长的私密空间中,围合感和较小的空间能给予人较强的安全感,其阅读体验也最为直观。例如BOOK&BED书店在空间的设计上,用木质书架设置小型胶囊空间(见图8),在书柜的围合中形成隐藏的单人睡铺,使书柜与床相结合,让读者拥有阅读的私人空间,营造一种生活在书中的氛围。苏州钟书阁则按照儿童的人体尺寸设计阅读的小房子,并运用色彩多样的动植物造型设计书架,用趣味性的环境让孩子们在小天地中感受阅读的乐趣(见图9)。
依靠室内装饰的手段同样可以强化阅读的体验感。在室内材质的选择上,空间上大面积的镜面反光等材料会给予读者较强烈的视觉冲击,明亮舒适的照明或自然光线的引入,则能给读者带来心理上的舒适和放松感,例如成都兴隆湖中信书店将阅读区设置于窗边,临湖侧玻璃幕墙延伸至水下,为室内下沉空间引入柔和的水光,烘托出了静谧、美好的阅读氛围。真正将阅读作为书店核心的卖点,挽回需要学习思考的读者,是改变网红书店在大众心中固有印象的必由之路。自发形成的人文环境相比费尽心思夺人眼球的精心设计,更能吸引人们自觉地融入书店阅读的氛围中。
在围绕“书店+”框架之下,网红书店要发挥其商业上的先天优势,构建交流空间,举办探索学术交流、文化沙龙等主题的多元化活动。书店可以开展各类阅读推广活动,活动的主题以所售书籍的类别拓展而来,读者可以按照个人兴趣参与不同主题的活动,换言之,以书店作为连接社群的工具,利用实体书店的空间优势进行读者群内成员互动与关系的维护,并借此形成垂直细分领域的稳定社群,然后围绕社群进行读者延伸需求的满足[6]。这些活动虽然不直接产生销售,但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服务,通过举办活动主动吸引消费者来到书店,而不是被动地等待消费者上门。举办的活动形式不限于不同主题的书籍交流,还可以包括与图书密切相关的如作家签售、专业人士分享、朗读或讲书;还有文化延伸类活动如话剧、戏剧、小型展览、培训课程或组织的书法、绘画活动等等。
同时,在书籍的借阅方面,网红书店可以借鉴东营市新华书店的方法,联合当地图书馆推出“图书馆+书店”模式,读者需要的书籍由图书馆买单,使用身份证在书店免费进行借阅,享受专属区域阅读与优惠购书政策等,完美融合“借书、购书、看书”三大需求,让公共阅读服务走出图书馆,优化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让广大读者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便利的品质阅读。升级的阅读创新服务能构建出城市文化交流的良好环境,可以为读者建立一个融合阅读、生活、美学等多元化的文化公共服务空间体系,推动全民阅读的热情,实现网红书店与当地图书馆的双赢。
从设计的角度上看,网红书店在空间体验方面拥有足够的吸引力,但它在引导阅读、文化思考的空间设计上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实体书店绝不是对文化概念的炒作,绝不是对视觉元素的堆砌,其核心价值在于获得知识、传播知识,乃至创造新的知识。不论未来的市场如何变迁,永远不变的是对知识的追求与对阅读的崇尚。能经受时间考验的“网红”核心,是书籍和阅读背后文化的传承。作为壮大文化场所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红书店应发挥自身文化传播的职能,积极主动地在空间上创造适宜阅读的环境,培养消费者自觉阅读的习惯,提升全民阅读的成效。它已经成功将人群吸引至阅读的门前,只需给予阅读足够的尊重,那读者也将给予它足够广阔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