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建新,高代明,夏红梅
1.新洲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防治科,湖北武汉 431400;2.新洲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科,湖北武汉 431400;3.新洲区中医医院内科门诊,湖北武汉 431400
长期腹泻是艾滋病患者主要的指征性疾病和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1]。临床中,较多艾滋病患者出现长期腹泻,通过大便涂片、培养、肠镜活检的各种检测方法均未发现致病菌,无法用病原菌感染解释腹泻,临床治疗较棘手,无法根治,对患者的健康以及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需要采用有效的护理,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2-5]。有研究表示:在艾滋病患者护理人员工作期间,采用精细化管理,可以有效降低其暴露率[6]。本研究选择新洲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防治科在2019 年1 月—2021年3 月期间的60 名艾滋病护理从业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照研究,分析精细化管理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择本院60 名艾滋病护理从业人员作为研究对象,然后按照随机数表法对所选对象进行分组,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 名。 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精细化管理, 护理从业人员于同意书上签字,得到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两组护理从业人员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护理从业人员的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从业人员的一般资料比较
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护理人员通过自查自身的工作环境以及操作,查明每个可能存在暴露、感染的环节,然后根据查明结果,制订一系列的护理防护操作标准,为每名艾滋病护理从业人员发放防护服、口罩以及手套等一系列防护配置。
观察组采用精细化管理:①强化教育护理从业人员关于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医疗机构需要对艾滋病护理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使其了解艾滋病的传染方式,并且着重强化培训其护理操作,提升专业性,避免护理从业人员在护理期间存在艾滋病的感染风险。②强化关注艾滋病护理从业人员的心理健康。医院或者有关机构需要定期评估艾滋病护理从业人员的心理情绪,如果其存在负面情绪,则需要及时缓解,如果有必要,则需要为其调换岗位,或者休假改变心态。在日常护理工作开展期间,还需要培训艾滋病护理从业人员学会一些调节心态的方法,维持健康心态,防止因为其紧张过度,影响艾滋病患者的护理质量。 ③完善职业暴露应急体系。 医院以及有关机构需要提前做好艾滋病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风险应对措施,在出现暴露后,需要快速使用清水或者肥皂水清洗暴露处,并且在挤出血液后,通过酒精进行消毒处理,然后给予从业人员阻断药物,并且将此次暴露原因上报,医院还需要建立专业组,评估暴露情况,为后续治疗提供有效方法。
①比较两组护理从业人员的暴露发生率;管理满意度。 管理满意度:根据院内自制的满意度评价量表进行评估,十分满意≥85 分,满意60~84 分,不满意≤59 分。
②比较两组护理从业人员的焦虑评分、 抑郁评分:根据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估,以50 分为界限,<50分表示无焦虑、抑郁情况,≥50 分表示存在焦虑、抑郁情况,且分值和焦虑、抑郁程度成正比,即分值越高,表示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分值越低,表示焦虑、抑郁程度越轻微。
③生活质量根据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the short-form 36 item health survey questionnaire,SF-36)进行评估,每一项分值满分为100 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经检验符合正态分布,采用(±s)表示,进行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的暴露发生率为0.0%(0/30),对照组的暴露发生率为20.0%(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30,P<0.05)。
观察组的管理满意度为100.0%(30/30),对照组的管理满意度为76.7%(2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从业人员的管理满意度对比[n(%)]
管理前,两组护理从业人员的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观察组护理从业人员的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从业人员的焦虑及抑郁评分对比[(±s),分]
表3 两组护理从业人员的焦虑及抑郁评分对比[(±s),分]
组别焦虑评分管理前 管理后抑郁评分管理前 管理后观察组(n=30)对照组(n=30)t 值P 值58.35±7.41 58.71±7.46 0.189 0.852 23.16±2.41 43.56±6.91 15.198<0.001 59.32±7.58 59.39±7.62 0.036 0.972 25.37±2.46 45.27±7.13 14.451<0.001
管理前, 两组护理从业人员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观察组护理从业人员的躯体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护理从业人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从业人员管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s),分]
表4 两组护理从业人员管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s),分]
组别观察组(n=30)对照组(n=30)t 值P 值躯体功能管理前 管理后认知功能管理前 管理后情绪功能管理前 管理后52.34±5.22 52.27±5.21 0.052 0.959 72.87±7.31 59.31±5.91 7.901<0.001 60.84±6.07 60.36±6.12 0.305 0.762 83.64±8.38 69.56±6.94 7.088<0.001 49.98±5.02 50.31±5.05 0.254 0.801 69.35±6.95 57.01±5.68 7.530<0.001角色功能管理前 管理后53.60±5.34 53.36±5.32 0.174 0.862 72.54±7.27 60.50±6.03 6.982<0.001
艾滋病也就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被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后,免疫功能会逐渐降低,进而出现一系列机会性感染。目前,艾滋病无法根治,只能够通过药物控制感染[7-8],但艾滋病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较低,会自行更改用药剂量、停药,容易产生耐药性,从而使患者的免疫功能快速降低,进而引发各种并发症,如果情况严重,则会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因此,在用药期间,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是十分重要的[9-10]。
艾滋病护理从业人员在日常工作期间,需要频繁接触艾滋病患者[11],并且其护理工作内容还包括:频繁和艾滋病患者的血液、体液接触,并且针头、导管等尖锐用品特别容易使护理从业人员受伤,所以,艾滋病护理从业人员在工作期间,发生暴露的概率较高,一旦护理从业人员没有做好自身防护工作,就会有一定的概率感染艾滋病[12-13]。对于该情况,医院以及有关机构一般会在艾滋病护理从业人员的工作期间, 对其作精细化管理,通过强化培训艾滋病相关知识、强化关注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建立完整的职业暴露应急措施等,尽可能降低护理暴露率, 既能够使艾滋病患者得到优质的护理干预,又能够保证艾滋病护理从业人员的身心健康[14-15]。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的暴露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管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从业人员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从业人员的躯体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 角色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护理从业人员(P<0.05)。
综上所述,艾滋病护理从业人员采用精细化管理,可以有效降低暴露发生率,改善负面情绪以及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