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洛门镇蓼川小学 潘东胜
基于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文章对“语文园地”模块教学有效策略展开了研讨。先讨论了其教学实践现状,后研究并提出了阅读为线、在积累中提升素养、重视交流、在背景支持下学习、融合资源五种能够有效优化教学实践、发挥“语文园地”积极教育功能,以供广大一线教师参阅。“语文园地”是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信息整合”的方式集中体现了单元知识,是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并巩固单元所学的重要手段,是新课程改革环境下的小学基础教育教学活动的一种创新,能让小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发现并掌握语言规律、语文知识。但是就目前来说,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语文园地”教学实践效果并不理想,存在着教师思维固化等问题。面对该现状,教师必须加紧对“语文园地”的新教学方式的研究,深入探讨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素质教育的发展背景下,更多创新的教学方法得以提出,语文园地以其特殊的构成和丰富的内容得到了广大教师的重视,大家都在结合班级学情设计出具备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从而发挥出语文园地的教学价值,全面提升教学质量。首先,语文园地当中内容与基础的习题训练不同,更加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实践能力,充分凸显他们的课堂主导地位,满足素质教育的发展需求,因此语文园地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的重要平台,促使其在思考中不断成长。其次,语文园地中的内容丰富多彩,大多是课本知识的整合与拓展,重视语文园地教学也为拓展学生的学科视野提供良好的途径,构建了知识与课外素材之间的紧密联系,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具备长久的探究热情。再者,语文园地当中的探究环节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其中包含了一些拓展活动和讨论情境,能营造出和谐的思考氛围,改变了以往的固定讲解思维,增加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频率,为教学发展提供多种可能。
想要发挥出语文园地的最大教学价值,应该就此时的教学问题深度探讨,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确保教学计划的针对性。首先,就任务分配而言,一些教师的教学理念缺乏创新,还在应试思想的引导下过于注重讲解概念知识、文学常识和解题思路,忽视了探究性的任务落实,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浮于表面,只是跟着教师的指引死记硬背概念内容,难以感受到语文知识的趣味所在,更影响了语文园地的教学效率。其次,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语文的知识丰富多彩,呈现出来的形态也千变万化,直白地讲解导致很多内容都失去了其原有的内涵,学生只是按部就班地记忆诗词含义、完成实践任务,影响个人情感培养。再者,教师的教学标准缺乏层次。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性,统一的教学标准使其难以感受到个人的能力不足,无法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下深化学科素养,限制了语文园地环节地开展与实践。因此,教师应该从转变教学理念、完善教学标准和创新教学模式等途径深挖教学主旨,努力提升教学质量,强化学生的学科思维,促其健康成长。
阅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主要方式,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形式,在阅读中展开思考,学生不仅能获得知识,还能提高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始终都应重视对阅读活动的组织,引导学生对阅读材料展开思考。客观来讲,小学生因为阅读经验不足、自觉性不高等客观原因,常常在阅读活动中表现出被动、无助的状态,他们会下意识地依赖教师,如果教师的阅读讲解足够完善、足够清晰,那么学生则可接收阅读信号,模仿教师的思维模式思考文本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在单位时间内增加文本分析结论,但是从长远发展角度来看,却会让小学生形成惰性思维,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则可设置导读单,据此布置自主阅读任务,同时达到驱动、规范的作用,使小学生主动阅读课文内容,由此优化学生的阅读状态。同时这也意味着,在“语文园地”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以阅读为线,积极引导学生对“语文园地”中信息相关语文材料展开思考。以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为例,其中与“阅读”相关的知识线索如下:
部编版教材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阅读相关知识线索句子1:官员们一边··挥着粉笔在黑板上自由地画。句子3:爸爸一边字词句运用——读一读,想一想,用加点的词说句子··议论。句子2:老师一边··说,一边··刮胡子,一·边··看一边日积月累我爱阅读·逗露西玩古诗《小儿垂钓》文章《王二小》
面对表格中“字词句运用”部分内容,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重读教材文章《曹冲称象》《红马的故事》《一封信》,提醒他们思考句子原文所指以及含义,引导他们思考“一边……一边……”的语用环境和特点。面对“日积月累”部分内容,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古诗展开阅读,引导他们结合教材插图思考古诗所描绘的故事、思考“小儿”在垂钓时的心情。面对“我爱阅读”部分内容,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文章“王二小”展开阅读,启发他们思考“王二小是如何帮助八路军的?”“王二小在将敌人带到八路军包围圈时,知不知道敌人在意识到上当后会杀害他?”“王二小为什么要帮助八路军?”等问题。阅读围绕“已学过文章”向“新的文章”展开,学生逐渐加深对“语文园地”内容的思考,既实现了对之前所学重要语言知识的复习,也持续锻炼了阅读理解能力、在阅读新文章的过程中获得了新的启发,尤其是可以在英雄少年“王二小”的影响下形成一定责任意识与爱国情感。
日积月累,水滴石穿;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积累是成长的必经之路,也是小学生提升语文素养的必要途径。教师应该明白,自主阅读并非对学生放任自流。从实际情况来看,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比较薄弱的。所以为了避免学生的自主阅读出现无序性,教师可以结合阅读内容设计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这样一来,不但可以充分发挥出能动性,而且有利于使学生的自主阅读过程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因此在部编版教材“语文园地”中,特别设计了“日积月累”模块,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积累更加丰富的语文知识,使其在语文学习要素的积累中提升学科乃至文学素养。基于此,教师在“语文园地”教学中,必须加强对“日积月累”模块教学方法的分析,加强对学生积累的引导。以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为例,立足于“日积月累”模块,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见善则迁,有过则改”“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等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名言警句摘抄在积累本中,并在其摘抄语句的同时讲解语句内涵。
想要构建高质量的教学活动,课堂交流与分享必不可少。首先,交流有助于活跃课堂氛围,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以教师灌输知识为主,师生、生生之间均缺乏有效交流,课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难以产生积极学习体验,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但若转变教学方式,鼓励学生与教师、同学分享学习想法,在课堂上打造“学生自由交流”空间,便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让课堂氛围与学生在交流中更加活跃,让教学工作有序展开并取得更理想的效果。其次,交流有助于深化学生语文思考。这是因为,在交流与分享中,学生不断从教师、其他同学方面吸收新的想法。这些想法中包含学生在独立思考中没有考虑到的内容,也包含他们不认可的内容。对这些内容,他们能更主动地展开深入思考,最终在思考中形成新的收获。所以,灵活应用“语文园地”教学、增强其教学有效性,教师还应提高对“学生课堂交流”的重视,鼓励他们大胆分享关于“语文园地”知识的想法。
以《桂花雨》为例,可以利用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文本。比如以下几个问题:1.童年往往会发生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事情,在你的生活中,有哪些事情是非常难忘的呢?2.为什么“我”这么喜欢桂花?3.为什么对于小时候的“我”来说,摇桂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摇桂花时的快乐?4.同样都是桂花,为什么母亲却认为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没有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呢?从文本内容来看,学生对童年生活具有一定的生活体验,所以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提供了一定的认知基础。而利用问题,则可以给学生的探究过程提供一些线索,从而使阅读活动更加有的放矢,进而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除了设计课堂问题之外,运用直观教具、组织角色扮演等方法同样是引导学生亲历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对教学方法进行合理的选择,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在亲历中产生感性认知。
语文是丰富的、是在源远流长的文化背景中发展而来的,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语文园地”中的大部分知识内容都有独特的文化背景,在讲解相关知识时引导学生从文化背景出发进行探究,往往可以取得意料之外的效果。因此教师以有效教学为目标,可以尝试将多媒体运用起来,先基于知识背景创设情境,再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学习。以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为例,日积月累模块中的两首古诗均具有十分积极的探究意义,但所描绘的景象、传递的情感存在一定差异。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先通过多媒体还原、呈现“黄河远上白云间”与“孤帆远影碧空尽”的情境,再向学生介绍诗人王之涣与李白的生平往事,最后带领他们阅读故事、探究其核心情感。面对多媒体中的真实情境,学生逐步实现“融情于景”的阅读,而了解诗人的生平往事、进行换位思考,他们能更好地站在诗人立场上感悟“此情此景”带给自己的感受,也更容易在设身处的思考中理解诗人情感、明确古诗意义。
此外,通过该过程感受中华民族诗词文化的丰富多彩,学生还能对古诗词学习产生更浓厚的兴趣。此时,教师可以趁热打铁,在课外寻找更多与单元主题相关的优质诗词学习资源,如《满江红·写怀》《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等,引导学生对其展开阅读并阐述自己的学习感受。在课内外资源的融合中,“语文园地”教学更加丰富,学生学习空间在无形中被拓宽、基于更广阔的文化背景探究语文知识,其学习成效增强,教学更加有效。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课上要协调好学生自读、小组共读之间的关系,解放学生,也要注重生生之前的阅读交流、合作分享,切实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自觉性,使其逐步积累有效的自主阅读经验,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进行实际的语文园地教学时,教师应该意识到学生能力差异对教学结果的重要影响,设计个性化的教学策略,满足他们不同的身心发展需求。每个学生的语文素养、知识储备和思维发展等情况不同,针对同一个学科内容也会产生不同的理解效果,为了减少这样的差异影响,发挥出语文园地的教学价值,教师可以设计小组合作环节,积极开展有效的实践活动,帮助他们在探索中不断发展,在合作中逐渐弥补个人的思维漏洞,激发彼此的竞争与合作意识,实现学科素养的强化。
比如,在进行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的教学时,该板块的主要内容是带领学生学习“七上八下”“百发百中”等与数字相关的成语,结合语境认识并掌握“假”“中”“几”等多音字的多音和用法,完成知识的应用与积累。为了帮助他们巩固该部分的内容,教师可以以个人朗读、小组朗读等形式,帮助他们初步阅读本单元的几则童话故事,进而设计小组探究任务,要求他们共同合作,找出其中的数字成语和多音字,比一比哪组成员的收获更多?最后完成知识拓展,引导他们思考还有哪些关于数字的成语?并应用多音字组词造句等,在多种任务的指引下,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互动的过程,集思广益,得出更多答案。
根据最终的探究结果,教师也可以选择出“最佳小组”“明日之星”等,以此激发学生的斗志,在接下来的探究活动中投入更多精力,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为其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打好基础。在整个探究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全程参与,细心观察每个学生的情绪变化和心理状态,记录他们的言行举止,设计多样化的评价标准,从不同的角度鼓励他们积极融入集体活动,勇敢发言,不怕犯错,及时表扬他们的课堂表现,实现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综上所述,部编版教材“语文园地”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极高应用价值,是丰富学生语文学习、培养其学科素养的重要手段。文章立足于其实践现状研究并讨论了有效教学方法,同时提出了创设情境等切实可行的教学建议。小学语文教师在新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工作中,应关注“语文园地”教学、重视其积极作用,尝试运用本文所论证方法优化教学,同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对方法的应用方式,构建更高效的语文课堂,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语文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