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佳文,李 毅,何 斌,刘雪松,陈永胜,王 强,顾秀荣
(1. 成都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成都 610041;2. 成都市新津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成都 611430)
莴笋霜霉病是为害莴笋的主要病害之一,从幼苗至成株期都可发生,主要为害叶片,以生长中后期发生较重,一旦条件适宜,该病迅速蔓延流行,严重影响莴笋产量及商品性[1]。生产上农户长期使用化学农药防治,乱用农药现象时常发生,不仅造成农业生态环境污染,而且严重威胁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2]。植物诱抗剂全称植物免疫诱抗剂,又名激发子,是一类新型生物农药,通过激活植物免疫系统与生长系统来增强植物的抗逆性,具有明显的防病、增产效果,其本身对农作物病害没有直接的杀灭作用,对人畜无害、环境友好[3]。试验比较了植物诱抗剂太抗几丁聚糖与减量30%、50%化学农药联合施用对莴笋霜霉病防效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本地大力推广植物诱抗剂,替代高毒高残留化学农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理论依据。
莴笋品种“一品青天下”。
植物诱抗剂为0.5%太抗几丁聚糖水剂,成都特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化学农药6种:①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生产。②64%噁霜·锰锌可湿性粉剂,江门市大光明农化新会有限公司生产。③18.7%烯酰·吡唑酯水分散粒剂,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生产。④68.75%氟菌·霜霉威悬浮剂,德国拜耳作物科学公司生产。⑤8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山东先达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⑥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西安近代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生产。
试验在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区花源镇四季良诚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蔬菜基地进行,前作为水稻,交通方便,地势平坦,土质壤土,排灌方便,肥力中等。
设计4个试验处理:①清水(空白对照)。②常规化学农药。③化学农药减量30%+太抗几丁聚糖。④化学农药减量50%+太抗几丁聚糖。每667m2农药推荐量分别为:0.5%几丁聚糖水剂60 g;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 50 g;64%噁霜·锰锌可湿性粉剂 50 g;18.7%烯酰·吡唑酯水分散粒剂 20 g;68.75%氟菌·霜霉威悬浮剂 50 mL;8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 20 g;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 50 g。非减量处理按100%推荐量用药,30%减量处理按70%推荐量用药,50%减量处理按50%推荐量用药。试验小区南北朝向,每个小区面积20 m2,设置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合计12个小区,小区之间开沟隔离,每个小区栽180株莴笋。
2019年9月17日,莴笋露地播种育苗。10月17日,人工划分试验小区,莴笋苗露地移栽。10月24日,从移栽后7d开始,根据天气及发病情况,采用电动喷雾器喷药,每隔10d左右1次,连续施药6次,即分别在10月24日、11月4日、11月14日、11月26日、12月7日、12月20日施药1次。不同施药日当天完成各项处理,常规化学农药处理依次单施甲霜灵·锰锌、噁霜·锰锌、烯酰·吡唑酯、氟菌·霜霉威、烯酰吗啉、霜脲·锰锌,化学农药减量30%+太抗几丁聚糖、化学农药减量50%+太抗几丁聚糖处理依次混施减量甲霜灵·锰锌、噁霜·锰锌、烯酰·吡唑酯、氟菌·霜霉威、烯酰吗啉、霜脲·锰锌+太抗几丁聚糖,清水对照每次喷施等量清水。
2020年1月4日,第6次施药后15 d,调查病害发生情况。每小区随机选取5株,每株由下而上查6张叶片,按9级标准进行分级:0级,无病;1级,病斑面积占叶片总面积的10%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叶片总面积的10% ~ 25%;5级,病斑面积占叶片总面积的26% ~ 40%;7级,病斑面积占叶片总面积的41% ~ 65%;9级,病斑面积占叶片总面积的65%以上。病情指数及防治效果计算公式为:病情指数=[∑(各病级叶数×该病级值)/(调查总叶数×最高级值)]×100,防治效果(%)=[(对照病情指数-处理病情指数)/对照病情指数)]×100。1月30日,小区收获测产,计算平均单株重,按密度6000株/667m2折算产量。
应用Excel与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试验过程中农药表现安全,小区莴笋生长正常,霜霉病、菌核病等真菌病害减轻。
从表1可以看出,第6次施药后15d,清水对照病情指数为86.17。经方差分析可知,与清水对照相比,各施药处理病情指数显著降低,其中以常规化学农药病情指数最低,为10.62。其次为化学农药减量30%+太抗几丁聚糖、化学农药减量50%+太抗几丁聚糖,病情指数分别为15.06、20.00。各施药处理对莴笋霜霉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以常规化学农药防效最高,为87.68%。化学农药减量30%+太抗几丁聚糖、化学农药减量50%+太抗几丁聚糖,防效分别为82.52%、76.79%。化学农药减量30%+太抗几丁聚糖与常规化学农药防效相当,化学农药减量50%+太抗几丁聚糖显著低于常规化学农药防效。
表1 不同处理对莴笋霜霉病的防治效果
从表2可以看出,第6次施药后15 d,清水对照产量为2880kg/667m2。经方差分析可知,与清水对照相比,各施药处理产量显著增加,其中以化学农药减量30%+太抗几丁聚糖产量最高,产量为4200kg/667m2,比清水对照增产45.83%。其次为化学农药减量50%+太抗几丁聚糖、常规化学农药,产量分别为3540kg/667m2、3420kg/667m2,比清水对照分别增产22.92%、18.75%。与常规化学农药产量相比,化学农药减量30%+太抗几丁聚糖增产22.81%,增产效果显著,化学农药减量50%+太抗几丁聚糖增产3.51%,增产效果不显著。
表2 不同处理对莴笋产量的影响
科学使用植物诱抗剂等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可以有效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促进生态农业健康发展。结合本地莴笋生产实际,开展了植物诱抗剂太抗几丁聚糖与减量30%、50%化学农药联合施用防治莴笋霜霉病试验。从试验结果上看,化学农药减量30%+太抗几丁聚糖防效为82.52%,与常规化学农药防效相当,比常规化学农药增产22.81%,增产效果显著,实现了化学农药的部分替代,建议在本地莴笋霜霉病的防治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