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清水江流域侗族民歌研究

2022-08-23 07:43张祖云凯里学院
艺术评鉴 2022年15期
关键词:黔东南侗族山歌

张祖云 凯里学院

提起贵州,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多彩贵州,魅力黔东南”,之所以说黔东南有魅力,除了这里有秀美的自然风光之外,主要是因为这里是少数民族聚集区,各个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争奇斗艳,璀璨的民族文化在这里得以交融和展现。侗族大歌是流行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的传统民族民间音乐,2006 年5 月由贵州省黎平县、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共同申报的侗族大歌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 年6 月贵州省从江县、贵州省榕江县申报的侗族大歌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 年,侗族大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少数民族主要以苗族和侗族为主,民族音乐文化丰富多彩且极为丰富宝贵,苗族有飞歌、酒歌、情歌和古歌等等,侗族更是有享誉世界的“侗族大歌”、琵琶歌以及清水江沿岸的种类繁多的侗族民歌等。

一、黔东南清水江流域侗族民歌人文地理背景

贵州黔东南境内主要有清水江和都柳江两条河流,清水江是长江的一个支流,发源于贵州省黔南都匀地区的斗篷山,先后流经台江、剑河、锦屏、天柱等地区,在古代清水江起着重要的航运作用,为两岸的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和交流作用。正是在这个背景下,清水江流域的侗族民歌与都柳江流域的侗族民歌有着很多的不同,本论文以黔东南整个清水江流域为切入点,对清水江流域沿岸侗族民歌的历史背景、音乐特征、传承发展以及时代变迁等多个方面进行整理研究。

侗族民歌是记录侗族历史变迁和人文形态的主要载体之一,在明朝时期,朝廷在贵州黔东南清水江的下游地区实行屯田政策,大批的汉族人民迁居至此,这一时期产生的屯堡既能够抵御外族的入侵,又能够利用开垦的田地实现部队的自给自足。贵州黔东南林业发达,在这一时期,锦屏等中下游地区林木业资源非常丰富,木材贸易逐渐依靠清水江便利的水路交通兴盛起来。在古代主要依靠航运的时代,明朝设置了屯田政策后,战时利用清水江运送军粮,和平时期就运送木材,清水江的航运业务非常繁忙。在屯田政策的驱使下,很多汉族人民为了生计来到黔东南清水江流域进行林业贸易,同时将先进的汉族文化带入侗乡,与本地的传统文化交融繁荣发展。侗族人民在长期多民族的混居当中,彼此之间的文化、生活、政治、经济不断发生碰撞,侗族民歌与汉族音乐和苗族音乐文化逐渐相互融合,使得清水江流域内的侗族民歌与其他地方的侗族民歌有很多不同之处。侗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历史传承与交流全凭口传心授,受到汉族文化影响的侗家子弟将汉文化融入歌谣普遍传唱,两种文化相互学习相互渗透,因而形成了清水江流域侗族民歌的显著特点。

二、黔东南清水江流域侗族民歌的种类

侗族人民爱歌如命,歌唱贯穿于侗族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侗族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饭养身,歌养心,酒养神”,侗族人民用歌来记载历史、迎宾待客、表达爱情。黔东南清水江流域内的侗族民歌主要为单声部的无伴奏民歌,唯一的例外是演唱“玩山歌”的时候偶尔会有木叶伴奏。按照民歌的社会功用和演唱场合的不同可以将黔东南清水江流域的民歌分为山歌、玩山歌、酒歌、婚俗歌、丧葬歌等类别。黔东南清水江流域的侗族民歌受到汉族山歌小调的影响比较大,有一些丧事时候演唱的“法事歌”和“孝歌”就是典型的侗歌汉化形式。

(一)山歌

山歌为侗族人民在室外田野坡头演唱的歌曲,多用来抒发情感。黔东南清水江流域的侗族山歌内容十分丰富,讲述劳动和爱情皆有,唱词内容涉及历史传说、生活知识、男欢女爱等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黔东南清水江流域的侗族山歌通常曲调借用“玩山歌”的曲调而根据当时的情景即兴演唱歌词,歌曲具有随机性和强烈的乡野气息。黔东南清水江流域的侗族山歌音域比较宽广、曲调高亢热情、气息绵长、节奏灵活自由,演唱形式比较多样,单独演唱和男女对唱的演唱形式皆有存在。

(二)玩山歌

清水江畔的青年男女在郊外经常举行以谈情说爱为目的的对歌活动,这样的活动被称为“玩山”,玩山时所演唱的歌曲就叫做“玩山歌”。黔东南清水江流域侗族受汉族儒家思想影响比较大,所以谈情说爱多选在田野间或高山上等人烟比较稀少的地方。“玩山歌”有一套完整的流程贯穿于男女爱情故事的始终,根据恋爱的发展程度可将其分为“初相会”“相思歌”“成双歌”等阶段,各个阶段演唱的民歌曲目不同。清水江畔的青年男女以歌会友、用歌传情,“玩山歌”贯穿其相识、相知、相爱、甚至是离别时的各个阶段,他们总能够运用合适的歌词唱腔表达抒发内心的感情,以歌托情,用歌示爱。“玩山歌”一般节奏比较短小精悍,歌词内容除传统内容外还具有即兴创作的特点,歌曲结构比较规整,唱词多为五字、七字、九字、十一字等单数句,四句组成一首歌曲。见下面谱例《初相会》:

(三)酒歌

侗族酒歌又被称为“好事歌”,侗语称之为“阿莎”,黔东南清水江流域侗家人民热情好客,在各种酒席宴会上都会演唱酒歌。酒歌的歌唱内容广泛,除有历史题材的古歌外,其余内容多来源于侗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大部分用于叙事和抒发感情,还有感谢主人的答谢歌和相互问答斗智的盘歌,虽然各地的酒歌曲调略有差异,但是所表达的感情却都朴实热情。酒歌的演唱形式多为齐唱、对唱和一领众和唱三种形式,以真假声结合的方式进行演唱,曲调流畅优美,音域宽广,演唱时气氛热烈。

(四)婚俗歌

婚俗歌顾名思义是侗族儿女在举行婚礼时时所演唱的歌曲的总称,黔东南清水江流域侗族的婚俗歌曲主要有《姐妹伴嫁歌》《嫁女酒歌》《贺婚嫁歌》等等。“伴嫁歌”又叫“姐妹歌”,是新娘子在备嫁阶段同关系亲密的女伴一同演唱的歌曲,各地曲调不同,整体来讲伴嫁歌的曲调常都是比较忧伤哀怨,表达准嫁姑娘离家前的依依不舍之情;“嫁女酒歌” 主要以主客对唱的形式进行演唱,在席间主家会向来客讲出招待不周及难舍骨肉出嫁等方面的话或唱这一方面的歌;“贺婚嫁歌” 是祝贺者们进门时所唱的歌曲,一般为对唱形式。

(五)丧葬歌

由于清水江流域在明初时期,大批汉族人民迁移至此,到了清代整个中下游地区基本上处于民族融合的时期,汉族的道教文化和封建文化与本地区侗族文化互相融合,民间道士在超度亡魂时演唱的“法事歌”和“孝歌”就是受道教文化影响的典型例子。在清水江流域的侗家凡是家里有丧事,都会请一个民间道士来家里为逝者超度亡魂,这项活动的称谓同汉族相同,被称为“做法事”,做法事时所唱的歌叫“法事歌”;到了夜间则又会请一帮人来孝堂唱歌陪伴亡人过夜,这时所唱的歌曲被称为“孝歌”,孝歌的内容多为怀念逝者的一生和表达自己的悲痛思念之情。

三、黔东南清水江流域侗族民歌的音乐特征

(一)旋律特征

在这一流域内的民歌旋律多为级进与跳进相结合,更多的是以跳进为主。歌曲行腔大起大落、自由奔放,旋律线条多跳进,乐曲跌宕起伏较大;旋律的装饰音非常多,尤其是后倚音与所修饰的主音之间有三至五度的音程关系,更进一步更巩固了跌宕式的旋律特点,显得华丽多彩又不失激情细腻的特色,整体音乐风格热情奔放,音域较宽。清水江流域的侗族民歌非常具有独特的地方特点,装饰音、颤音、下滑音运用的比较广泛,特别是其后装饰音的运用增加了其独特韵味,是其区别于其他民歌的显著特征。

(二)节奏特征

黔东南清水江流域的侗族民歌由于即兴性非常强,节奏自由度广、即兴性强、灵活变通是它们典型音乐特点,在乐曲中这一流域的民歌并不是只有一种节拍形式演唱到底,在不同的场合下,演唱着根据实际情况,会在乐曲中进行临时即兴的节拍转换,有些乐曲很难划定节拍,甚至有多种拍子的交替转换,使音乐更加自由舒展,在虚词以及拖腔的地方节奏会更加自由一点,演唱者可以随个人的情绪不断即兴发挥。

(三)唱词结构特征

整个黔东南清水江流域内侗族民歌篇幅都比较短小,二句体和四句体民歌是侗歌比较常见的形式。常常以七言四句为一个整体,也有五字、九字或十一字构成一个乐句的,每四个乐句构成一首民歌。

(四)演唱语言

侗族民歌与侗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密切联系,虽然侗族没有文字记录历史,但是通过这些民歌,很多文化得以流传下来。由于汉族移民在明清时期的加入,汉族地区流行的很多地方戏被引入侗族地区,例如:湘剧、花鼓戏等,受其影响很多汉戏在清水江流域至今还有保留。在黔东南清水江流域的侗族民歌既有使用侗语演唱的歌曲,也有很多歌曲使用了汉语演唱,大量的汉语借词开始出现在侗语的山歌中,他们的演唱时的语言朴实无华、生动形象,能够表现既丰富又细腻的思想感情,这显著的区别于都柳江流域黎从榕地区原始侗歌。

四、黔东南清水江流域侗族民歌的社会功能

侗族民歌经历了几百年的洗礼,至今依然保持着优美的韵调,在长期的发展传承中侗族民歌的结构、形式、曲调都未发生大的改变,侗歌依然在发挥着其特有的社会功效。

(一)教育功能

侗族是有自己语言但是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很多宝贵的文化知识都是通过民歌传唱来进行传承的,侗族人民以歌代言、以歌育子,很多礼仪以及生活知识都在民歌传唱中被一代代沿袭下来。在过去的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由于身处大山深处,侗族人民只能依靠民歌的口传心授来获得知识。侗族民歌中有很多歌曲反映了侗族的历史文化和文明礼仪,把这些历史和礼仪编成歌曲广为传唱并传承下去充分体现了侗族民歌的教育功能。

(二)社交功能

村寨和村寨之间的交流很多也是通过民歌交流进行沟通和传递的,以村寨或者是族群的形式开展的集体活动,成为“月也”,汉语叫“吃相思”,这是侗族人民过年期间一种集体的作客活动。侗族人民的民俗活动多数以集体形式为主,在集体中通过歌唱对话,缓和了情绪,增加了友谊,很多事情得到了更好的解决,同村寨或相邻村寨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故事也与之息息相关,一个能歌善舞的青年人将更受青睐。

(三)娱乐功能

音乐在熏陶人的灵魂的同时也不乏其自娱自乐的功能,地处大山深处且交通不便的侗家,族人集体唱民歌是其特有的娱乐方式。侗家儿女喜欢用民歌来表达自己的心情,这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造就了侗家人乐观向上的精神品格。

(四)经济功能

经济功能是侗族民歌的新型功能,主要体现在这一音乐文化拉动当地经济增长方面。侗族民歌的原始传统文化本色和丰富的民族特色吸引着更多的外来游客争相对其观摩,这在提高了侗族民歌被认可的同时也拉动了当地经济的增长。

五、黔东南清水江流域侗族民歌的发展现状

(一)传承发展中面临的困境

随着中国基础建设的飞速发展,深处祖国内陆的贵州省也跟上了高铁的步伐,黔东南就是贵州高铁东出的重要门户,在交通不断发展的带动下,清水江流域的居民们踊跃外出务工,经济水平明显改善,在侗族人民提高了自身生活质量的同时也给民歌传承发展带来了一些不利因素,由于大量的年轻人外出打工并在外定居,所以侗族民歌的传承人就逐渐减少。据笔者进行相关的田野调查发现黔东南清水江流域侗族民歌主要面临的以下困境:

1.人才流失,侗歌的传承失去载体

侗家的民俗节日非常多,年轻一代应是重大节日的演唱主力军,同时在某些地方开发的旅游业中年轻人也是重要参与者。为提高家庭收入,清水江流域的很多青年男女都选择外出务工,除了中国传统的重大节日家人团圆以外的时间,原本热闹的民俗节日少了很多青壮年参加,多是留守儿童和老年人参与的民俗活动在表演歌唱的环节就显得有些单薄冷清。年青一代是侗族民歌承上启下的重要传唱载体,他们肩负着接收老一辈歌者的传唱授业的重任,同时也起着对下一代进行潜移默化民歌滋养的作用,年青一代传唱人才的流失是侗歌传承存在的最大问题。

2.网络的发展封闭了侗歌传承的环境

交通与互联网的发展也为侗族民歌的发展带来了一些机遇,外界很多对侗族民歌感兴趣的音乐工作者可以更加便利的来侗族村寨采风、记录、创作,为侗族民歌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营养和活力;互联网的快速传播也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解、认识了侗族民歌,对于音乐文化的宣传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在交流方便的同时网络渗透影响了青少年的兴趣爱好,原本沉静的民歌文化传承生态,被电子产品慢慢侵蚀,很多青少年沉迷于手机电脑游戏,对学唱本地区的民歌失去学习兴趣,民俗活动越来越少封闭了侗歌的传播环境。

3.原始侗族民歌被改变

侗族民歌音乐文化停滞,甚至萎缩,能很好地演唱当地民歌的人越来越少,由于缺乏有效的记录和保护,很多乐谱记录不清,甚至有些乐段出现混淆情况也是比较常见;另一方面,政府为提高经济效益开发旅游,对本地音乐文化的包装过度商业化,对歌词的改编过于随意,破坏了侗歌原有的意境;再者,相比较于在语言上、声部上、表演形式上、参与演唱人数上更占优势,保存更原始的侗族大歌、琵琶歌等都柳江流域内黎平、从江、榕江等地的侗族民歌而言,更多的音乐工作者更有兴趣去研究都柳江流域的侗族民歌,这就降低了清水江流域侗族民歌的被关注度,从而不利于此流域侗族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二)发展与创新

在近几年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当地政府更加重视对本地区音乐文化的保护与宣传,依托“多彩贵州、魅力黔东南”的省级宣传政策,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慢慢地引导人们关注自身的音乐文化传承,并相继出台了一些政策。

1.民间音乐进校园

凯里学院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唯一一所本科院校,为更好的保护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凯里学院开设了五年制民族文化传承班,由州政府补贴学费,学院聘请侗族歌师——吴培焕老师对学生们进行侗族民歌教唱,聘请了“芦笙王子”——杨正平老师传授芦笙演奏技巧,同时为学生们在州歌舞团开辟了实践的宝贵舞台进行锻炼,这一政策为本地区侗族民歌的传承发展孵化了有生力量。与此同时,还有很多乡镇的小学也实行了民歌进校园的大胆尝试,不定期的举办民歌文化节,以期提高孩童的本民族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在学校这一相对静谧的环境下,侗族民歌正缓慢成长。

2.依托旅游业提高本民族音乐文化认同

新时代人们的思想观念正在发生改变,旅游不再是简单的看山看水,当下的人们更注重有文化内涵的旅游,当地政府抓住了这一机遇,大胆探索,充分利用黔东南民族文化节日多的特点,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旅游。在清水江流域众多的侗族节日中,游客们在观看山水品尝美食的同时,更被这动听的民歌深深吸引,在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还提高了本民族音乐文化认同,一举两得。

3.举办音乐文化节,引进来的同时走出去

政府联合文化部门举办音乐文化节,这几年黔东南在州府凯里举办了“民歌合唱节”,而且已经连续举办了三届,吸引了省内外众多的民歌合唱团前来参赛,这一活动极大的促进了本地区民歌的发展,更好地与外界在音乐上形成了交流互补。再者,各地积极响应政府号召,采取了很多措施为侗族民歌的发展提供土壤,例如举办清水江民歌歌王声乐大赛,民歌创作大赛等等。

综上所述,侗族民歌经历了几百年的洗礼,至今依然保持着原始优美的韵调,民歌是中国的,民歌更是世界的,宝贵的民族音乐文化必要也必须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早日实现“传承与创新共赢的发展模式”。

猜你喜欢
黔东南侗族山歌
唱支侗族大歌献给党
侗族大歌在音乐课堂中的意义
遇见黔东南
侗族生境模塑下的侗族大歌
诗书画苑
苗山歌
侗族大歌文化内涵研究
山歌好比春江水
国画:唱支山歌
黔东南:2016年计划搬迁1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