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末至唐初司马兴龙家族研究

2022-08-22 02:54
镇江高专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墓志铭司马墓志

苏 珂

(扬州大学 社会发展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0)

东晋末年,司马氏因政治原因多逃亡北方,其在北方的家族仕宦、婚媾关系、政治地位等值得探究。笔者以河北省磁县滏阳村出土的《司马兴龙墓志铭》《司马遵业(子如)墓志铭》,河南省沁阳市山王庄镇张坡村出土的《司马慎微墓志》为研究蓝本,辅以相关史书,对北魏中期至唐初的司马兴龙家族仕宦、姻亲情况、社会地位等略作考论。

1 司马兴龙世系考

《司马兴龙墓志铭》载:“公讳兴龙,字兴龙,河内温人也。……太傅、陇西王泰,公之八世祖也。祖征西,作牧关陇,遗爱在民。父常侍,从容献替,其言未没。”[1]348司马泰为司马兴龙之八世祖。《晋书》载:“高密文献王泰字子舒,彭城穆王权之弟,……武帝受禅,封陇西王,邑三千二百户,拜游击将军。……元康九年薨,追赠太傅。”[2]1094与志文记载吻合。就此可断定司马兴龙为高密王司马泰一支。司马泰有4子:越、腾、略、模,志文未言司马兴龙出自何系,有待考证。

《司马遵业(子如)墓志铭》载:“公讳遵业,字子如,河内温人也。……晋陇西王泰即九叶祖也。祖乾,魏侍中。……父兴龙,魏司徒。”[1]389《北齐书》载:“司马子如,字遵业,河内温人也。八世祖模,晋司空、南阳王。模世子保,晋乱出奔凉州,因家焉。魏平姑臧,徙居于云中,其自序云尔,父兴龙,魏鲁阳太守。”[3]238《晋书》载:“南阳王模字元表。……(子)保字景度,……保病薨,……无子,张春立宗室司马瞻奉保后。”[2]1097司马瞻后被刘曜所杀。依上方墓志所述,并结合史书记载,司马遵业世系考证如下:一世泰,二世模,三世保,四世瞻,五世、六世不明,七世乾,八世兴龙,至遵业正好九世,即司马泰—司马模—司马保—司马瞻—□—□—司马乾—司马兴龙—司马遵业。

《大唐故梓州通泉县尉上柱国司马公墓志并序》载:“公名慎微,字慎微,河内温人也。……十二代祖泰,晋陇西王太子太傅。曾祖幼之,北齐通直散骑常侍、骠骑大将军、吏部侍郎,躬周、陈二国使。祖德璋,随著作佐郎,修国史,祠部郎中、常州司马、武安郡丞。父安上,皇朝并州大都督府法曹参军事,同州韩城,雍州、栎阳、始平三县令。”[4]《北齐书》载,“天统三年(567年),夏四月癸丑,太上皇帝诏兼散骑常侍司马幼之使于陈”[3]99,子如兄纂,纂长子世云,世云弟膺之,膺之弟子瑞,子瑞弟幼之[3]241。根据上述墓志及史书,《唐代司马慎微墓志考》考证了司马泰至司马慎微的世系,即司马泰—司马模—司马保—司马瞻—□—□—司马乾—司马兴龙—司马纂—司马幼之—司马德璋—司马安上—司马慎微。司马泰至司马慎微共13世,与志文云12代祖不符(1)关于此处,张红军认为是世代的计算方法不同,《北齐书》《司马兴龙墓志铭》《司马遵业墓志铭》计算世代时,将自身作为一世代,《司马慎微墓志》从自身上(下)一代开始,未将自身计算在内[4]。。根据《晋书》《北齐书》《北史》及墓志资料整理司马兴龙家族世系,如图1所示。

图1 司马兴龙家族世系图

2 北魏末至北周、北齐时期司马兴龙家族

司马兴龙,《晋书》《魏书》《北齐书》《北史》均无其传。《北齐书·司马子如传》载:“父兴龙,魏鲁阳太守。”《司马兴龙墓志铭》载:“乃起家,拜鲁阳太守。为政清静,廉公有威。”[1]348史志互校,记载相同,可证其官拜鲁阳太守。北魏太守分上、中、下3等,官品分别为正四品下、正五品下、正六品下,鲁阳郡之等级在此不做讨论,若按上等划分,官品在正四品,处于中等,并且无升迁记载,因此可推测司马兴龙在北魏不受重视。究其原因,大抵有两点: 1) 北魏中期政权稳定,不再需要依靠司马氏的特殊身份拉拢汉族士人; 2) 北魏孝文帝以后改变用人政策,大量引用汉人,朝内多饱学文才之士,司马氏作为皇室正统的优势不复存在。司马兴龙于太和十四年(490年)一月初八薨于朔州城内舍,兴和三年(541年)十一月十七葬于“邺城西北十五里,釜阳城西南五里,平岡土山之阳”(2)关于司马兴龙墓为何51年后从朔州迁往邺城,郑绍宗认为,根据北魏以来豪门大族聚族而葬的习俗,磁县滏阳村一带很可能是魏齐以来司马氏的族墓地(郑绍宗.北魏司马兴龙墓志铭跋[J].文物,1979(9):64-65.)。马小青认为,北魏分裂后,东魏都城迁往邺城,皇陵及上层统治者的墓地随之迁移,而司马子如作为北齐勋贵,自然要将其亲之墓迁往邺城(马小青.司马兴龙、司马遵业墓志铭考[J].文物春秋,1993(3):28-32,27.)。。司马兴龙死后,被特赠“使持节,司徒公,都督定、瀛、沧、幽、殷五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定州刺史”[1]348。有学者判定这些官职为迁葬邺城时所赠,沧州、殷州皆为孝明帝时置,司马兴龙去世时还未设立,因此该观点大体无误(3)《魏书》卷一〇六《地形志上》“殷州”条云:“孝昌二年分定、相二州置,治广阿。”[9]2470“沧州”条云:“熙平二年分瀛、冀二州置,治饶安城。”[9]2472殷州为孝昌二年(526年)置,沧州为熙平二年(517年)置,晚于太和十四年(490年),因此,司马兴龙追赠之官职应该为迁葬时赠予。。司马兴龙有二子:司马纂、司马子如。

司马子如,《北齐书》《北史》均有其传,并有出土的《司马遵业(子如)墓志铭》可考,生平记载完整。司马子如起家为云州主簿,因六镇起义南奔肆州,为尔朱荣所礼遇,尔朱荣专擅朝政后,以司马子如为建兴太守、行相州事,官职多为四品,并封平遥县开国子,后进爵为侯。尔朱荣死后,司马子如护尔朱荣妻及尔朱世隆逃走。尔朱世隆掌权后,任命司马子如为侍中、骠骑大将军、尚书右仆射等三品以上高官,进爵阳平郡开国公。高欢入洛阳后,司马子如因有旧恩,官拜尚书左仆射、尚书令等二品以上中央要职,与高岳、孙腾、高隆之等共知朝政,此外,司马子如还任东北道大行台、北道行台等地方军政长官,在军事行动中可节制诸将、诸军、都督,与大都督地位相当[5]。时世宗入朝辅政,司马子如因贿赂被削官下狱,高欢敕书让世宗宽宥,不久后起用为冀州事。齐受禅,位列三公,封须昌县开国公,因劝显祖杀崔暹、季舒而被免官,后因与高欢有旧交而拜太尉。观司马子如生平与任官经历,官品皆为四品及以上,且多次因与齐神武帝高欢有旧交而免罪。为详细分析司马子如仕宦情况,梳理被授予的爵位及被任命的官职,如表1所示。

表1 司马子如仕宦一览表

司马消难,司马子如长子,“幼聪慧,微涉经史,好自矫饰,以求名誉”[10]354,以著作郎起家,与王元景、魏收、崔瞻等交好。尚北齐神武帝之女,颇受重用,拜光禄卿、北豫州刺史。北齐文宣帝晚年,欲杀上党王涣,王涣即东奔。朝臣曰:“今上党亡叛,似赴成皋。若与司马北豫州连谋,必为国患。”[10]354司马消难得知后与裴藻(4)关于裴藻身份。马小青认为,裴藻为司马子如之子(马小青.司马兴龙、司马遵业墓志铭考[J].文物春秋,1993(3):28-32,27.)。此观点值得商榷,原因有二: 1) 《北史》卷五四《司马消难传》载:“消难懼,密令所亲人河东裴藻间行入关,请降。”史籍记载入魏司马氏皆为“河内温人”,而裴藻为“河东”人,籍贯不同,其何族所出有待考证; 2) 《周书》《北齐书》均无裴藻列传。《北史》卷五四《司马子如传附裴藻传》载:“裴藻字文芳。少机辩,有不羁之志,为子如太傅主簿。消难镇北豫,又以为中兵参军。入周,封闻喜县男,除晋州刺史。”仅《北史》单独列出附于司马消难后,似为其弟,但其他史籍无裴藻列传。据此可证,裴藻非司马子如之子。降北周,授大将军、荥阳郡公,后迁大司寇卿、梁州总管、大后丞,品阶均为正八命以上。隋文帝辅政后,司马消难与尉迟迥、王谦等人谋反,以其子为质求援于陈,隋文帝命王谊讨之,司马消难奔陈。陈宣帝以其为车骑将军、司空等三品以上官职。陈灭后归隋,因与杨忠有旧情而被赦免,后卒于家。司马消难先后效力于北齐、北周、陈。《周书》载:“性贪淫,轻于去就。故世之言反复者,皆引消难云。”[10]355

表2 司马消难仕宦一览表

司马纂先于司马子如卒,因其弟显贵,赠岳州刺史。有4子:世云、膺之、子瑞、幼之。

司马世云,因其叔司马子如之势,累迁卫将军(二品)、颍州刺史(三至四品),频历州郡。后随侯景反,文襄帝因司马子如之故赦免其诸弟死罪。侯景兵败后,司马世云有异心,为侯景所杀。

司马膺之,“少好学,美风仪”,因司马子如贵盛,起家尚书郎(四品),封须昌县公(5)《北齐书》卷一八《司马子如传附司马膺之传》载:“子如别封须昌县公,回授膺之。”[3]241,历中书郎(从四品上)、黄门郎(正四品上)、卫尉少卿(正四品上)、金紫光禄大夫(从二品)、仪同三司(正二品)。

司马子瑞,初为定州长史(四至五品),迁吏部郎中(正四品上)、司徒左长史(从三品),兼廷尉卿(6)北齐官制见《隋书》卷二七《百官中》,但无廷尉卿之职,因北齐改廷尉为大理寺,《北齐书》未改。(正三品),以正直著称。任御史中丞(从三品),朝廷赞许,后任祠部尚书(正三品),去世后赠仪同三司、瀛州刺史,娶陆令萱妹,及陆令萱得宠,得赠仪同三司、怀州刺史、中书监、温县伯。3子并居显职,同回为太府卿(正三品),同宪为通直常侍(正四品下),同游为给事黄门侍郎(正四品上)[3]241。

司马幼之,“清贞有素行,少历显位。”《大唐故梓州通泉县尉上柱国司马公墓志并序》(后称《司马慎微墓志》)载:“曾祖幼之,北齐通直散骑常侍(四品下)、骠骑大将军(从一品)、吏部侍郎(四品上),躬周、陈二国使。”隋开皇中,任眉州刺史(三至四品)。

综上所述,北魏末至北周、北齐,司马兴龙家族因司马子如之故权势显赫、地位颇高。司马子如之兄司马纂显贵发达,其侄世云、膺之、子瑞等官运亨通。司马消难尚公主,政治上受优待重用,叛国后在北周、陈仍受高官厚禄。

3 隋至唐初的司马兴龙家族

司马子瑞之子同游,隋开皇中,为尚书民部侍郎(正四品)、遂州刺史(三至四品)。司马幼之“隋开皇中,卒于眉州刺史”[3]241(三至四品)。司马德璋、司马安上、司马慎微史书均无传,仅《司马慎微墓志》有载。

司马德璋,隋著作佐郎(七品下),修国史,祠部郎中(正四品上)、常州司马(五至六品)(7)关于常州司马,《隋书》卷二八《百官下》载,上州司马正五品下、中州司马从五品下、下州司马正六品下,但未记载常州之等级,因此常州司马之等级有待考证。、武安郡丞(七至八品)(8)关于武安郡丞,《隋书》卷二八《百官下》载,上郡丞从七品上,中郡丞正八品上,下郡丞从八品上,但郡等级划分依据阙载,因此无法确定武安郡之等级。。

司马安上,唐并州大都督府法曹参军事(正七品下),同州韩城,雍州、栎阳、始平三县令。唐代县令有京(正五品上)、畿(正六品上)、上(从六品上)、中(正七品上)、中下(从七品上)、下(从七品下)6等[11]1920-1921。县令出身多样,且以非清流为主,一般来说,士人不愿就任[12]。司马安上曾任3县县令、七品都督府僚佐,可见其身份地位不高。

司马慎微,《司马慎微墓志》载,“年未弱冠,应茂才举,高第童子,知名臧洪,始游于太学。弱龄对策阮种,便擢于甲科,解褐授襄州襄阳县尉,秩满改梓州通泉县尉。……后大总管左将军李谨行奏请公为管记,非其所好,俯而从之。捧檄陈谋,扫蜂渠于海右;提戈誓众,摧蚁寇于辽阳。表奏笺记,咸公之所述,以勋授上柱国”。司马慎微博览群书,通过科考对策入仕。司马慎微起家襄州襄阳县尉(九品),任满后迁梓州通泉县尉(九品),后跟随李谨行征战,平定高丽,以功勋授上柱国(正二品)。其夫人陇西李氏,为荆州录事参军、蒲州永乐县令、洛州寿安县令李嗣源第4女,陇西李氏为唐朝大姓,且李氏为武则天女史之一,负责撰写诏书[4]。

隋代,司马幼之“清简自立”,同游“终为嘉吏”。唐代,司马安上终为县令,司马慎微官职低,后因跟随李谨行征高丽有功授上柱国。综上所述,司马家族在隋唐已没落,处于政治边缘。

4 结束语

北魏初,司马兴龙之父司马乾任常侍(9)《司马兴龙墓志铭》载为常侍,《司马遵业墓志铭》称为侍中,何者为准,不能确定。(二品下),侍从皇帝,家族地位尚存。北魏中期,司马兴龙任鲁阳太守,为地方郡守,因孝文帝用人政策调整,家族地位与一般汉人士族无异。北魏末,六镇之乱,司马子如投尔朱荣,至东魏、北齐官居高位,与高岳、孙腾、高隆之等共知朝政,两次因与高欢有旧交而免罪,最后位列三公。司马消难熟读经史,与众多士人交好,尚(北齐)高祖女,家世、才能都属上等,然先投北周,嫁女为静帝后,从武帝东伐,颇受信重,后带郧随等9州8镇降陈。司马世云、司马膺之、司马子瑞、司马幼之,因其叔司马子如之故,在官位上有所优待,尤其是司马膺之“风素可重”,得授司马子如爵须昌县公,司马子瑞娶陆令萱之妹,死后得以追赠,3子官居显职。终北齐一朝,司马家族保持兴盛。隋唐时,司马幼之、司马同游、司马慎微因政治、社会环境,家族逐渐没落。

猜你喜欢
墓志铭司马墓志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辽耶律公迪墓志考
辽代《韩德让墓志》疏解
南阳出土两方唐代墓志
“司马”原来是官名
《尹源墓志铭》考释
“司马”本不是姓
墓志铭漫话
后晋定难军节度副使刘敬瑭墓志铭考释
墓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