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燕晴 袁玉琴(宜春市中医院 江西 宜春 336000)
剖宫产是目前解决难产和产科合并症的有效手段,但多数产妇对剖宫产知识缺乏深刻认知,加之术后伤口疼痛等因素影响,严重影响产妇身心健康,可导致产后出血量增加,影响产妇术后康复[1-2]。中医理论认为,产妇产后身体处于“瘀血内阻、亡血失津”状态,治疗应以活血化瘀、行气导滞、扶气通络为主。中药熏洗和穴位贴敷是中医特色疗法,中医熏洗疗法利用中药煎煮后的药液先熏后洗相应皮肤,借助药力和热力作用,促使脉络调和、气血流畅,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穴位敷贴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通过药物和经络的双重作用,能够使药物直接刺激穴位,达到行气活血、疏通经络的目的,促进患者康复[3]。本研究旨在探讨在剖宫产产妇中采取药熏洗联合穴位贴敷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选择2018年10月—2020年10月于宜春市中医院行剖宫产术的产妇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纳入标准:(1)均为单胎妊娠;(2)均行剖宫产术;(3)产妇知晓本研究且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1)伴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病变者;(2)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者。观察组年龄23~36岁,平均年龄(30.56±2.13)岁;孕周37~41周,平均孕周(39.56±0.33)周。对照组年龄23~36岁,平均年龄(30.59±2.11)岁;孕周37~41周,平均孕周(39.59±0.31)周。研究获医学伦理委员会通过。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对照组接受常规干预:维持病房温湿度适宜,保证温度在24~26℃,湿度在50%~60%;严密监测产妇呼吸、血压等体征变化,发现异常立即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中药熏洗联合穴位贴敷:(1)中药熏洗。将黄柏30 g、苦参20 g、蒲公英20 g、蛇床子20 g、败酱草20 g、百部15 g、黄芩15 g加入2 000 mL温水中,待药液温度降至40 ℃左右进行全身熏洗,每次20 min,每日2次;同时进行中药足浴熏洗,将益母草20 g、木香15 g、酒大黄9 g、黄芪30 g、炒枳壳20 g、厚朴10 g混合研制成粉末,采用中药袋装好,放置于100 ℃开水中浸泡30 min,待水温降至40~45 ℃时使用,产妇将双足踝关节浸泡于药液中,足浴过程中注意保暖,询问产妇真实感受,出现不适立即停止,每次20 min,每日1次。(2)穴位贴敷。选择神阙、足三里、内关穴,常规清洁消毒上述穴位,将益母草10 g、当归15 g、川芎10 g、鸡血藤10 g、白芍10 g、丹参10 g、甘草6 g、独活10 g、桂枝10 g、郁金10 g混合研磨成粉,加入姜汁调成糊状,制成厚度为0.2~0.3 cm的药饼,贴敷于上述穴位,并采用胶布固定。两组均持续干预5 d。
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疼痛程度、睡眠质量。(1)统计并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包括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阴道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2)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产妇疼痛情况进行评价,疼痛程度以0~10的数字表示,0表示无痛,10分为重度疼痛,得分高表示患者疼痛程度越重。(3)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 sleep quality index scale,PSQI)从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等6个维度对评价患者睡眠质量,采用4级评分法,总分21分,得分与睡眠障碍呈负相关。
观察组的肛门排气时、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阴道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数据与对照组比较具有差异(P<0.05)。 可见观察组术后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n=44)
表1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n=44)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肛门排气时间/h 首次下床活动时间/h 阴道出血量/mL 切口愈合时间/d 住院时间/d观察组 15.27±1.39* 20.37±2.47* 339.86±18.97* 3.82±0.51* 5.32±1.11*对照组 21.56±2.34 23.51±2.52 414.59±20.25 5.61±0.54 6.27±1.20
干预后,观察组VAS、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VAS、PSQI评分比较( ,n=44) 分
表2 两组VAS、PSQI评分比较( ,n=44)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VAS PSQI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6.80±1.18* 2.14±0.37* 13.56±2.28* 6.48±1.51*对照组 6.82±1.21 4.34±0.52 13.59±2.31 10.50±1.62
剖宫产产妇受手术刺激、术中麻醉、术后镇痛泵镇痛等多种因素影响,易出现肛门排气延迟,导致胃肠功能障碍,加重产妇身心痛苦,不利于产后恢复[4-5]。中医学认为,剖宫产产妇术后多虚多瘀、身体虚寒、卫阳不固,需采取积极有效干预方式。
本研究中,观察组干预后VAS、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术后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中药熏洗联合穴位贴敷能够促进剖宫产产妇产后恢复,减轻产妇疼痛程度,改善睡眠质量。中药熏洗疗法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选配中药汤剂,通过对局部皮肤进行浸泡、熏蒸,能够使药物渗透至皮肤,充分发挥药效,促进局部组织血液循环,达到内病外治作用。熏洗方成分包括黄芩、败酱草、苦参、蒲公英等,黄芩具有泻火解毒、清热燥湿之功效,败酱草具有祛痰排脓、清热解毒之功效,苦参具有杀虫利尿、清热燥湿之效,蒲公英能够利尿散结、清热解毒,上述中药联合应用熏洗治疗,能够达到消肿祛瘀、清热解毒的效果。中药熏洗具有操作简单、药物吸收快等优点,能够达到通经活络、驱风的效果,加快肛门排气,一定程度上还能够减轻产妇产后疲劳,改善睡眠质量,对于术后康复具有积极意义。穴位贴敷以中医经络学为理论依据,将特制药物贴敷于相应穴位,能够使药物直接经皮肤渗透,迅速发挥药效,能够激发人体经络,达到调和营卫、经温脉通的效果[6-7]。敷贴药物由川芎、当归、白芍、益母草、鸡血藤、丹参等组成,川芎具有祛风止痛、活血行气之效,当归具有调经止痛、活血化瘀之效,白芍能够缓中止痛、养血柔肝,益母草具有利水消肿、活血调经之效,鸡血藤能够养血调经、活血舒筋,丹参能够养血安神、活血祛瘀,诸药合用能够促进产后气血运行和子宫收缩,加快恶露排出,有助于促进产妇产后恢复[8]。足三里穴具有扶正培元、升降气机、健脾和胃作用,三阴交具有活血止痛、益肝肾作用,将药物贴敷于上述穴位,能够达到温通经络、缩宫止血的效果,增强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中药熏洗与穴位贴敷联合应用效果更好,具有操作方法简便、价格低廉等优点,易于产妇接受,能够进一步改善产妇肠胃蠕动,减轻产妇痛苦,促进产妇产后恢复。
综上所述,中药熏洗联合穴位贴敷应用于剖宫产产妇,能够加快产妇产后恢复,减轻产妇疼痛,有助于睡眠质量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