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MRI与3D-SPACE序列用于听神经瘤周围神经术前评估的对比分析*

2022-08-22 12:59张治华
重庆医学 2022年15期
关键词:三叉神经小脑分型

赵 玮,张治华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医学影像科 200092)

听神经瘤是桥小脑角区域最为常见的颅内脑外良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性病变的6%~8%[1-2]。目前以手术切除治疗为主,手术原则上要求尽可能完全切除肿瘤并保留周围神经功能,然而因为手术无法全部暴露患者耳道,难以清晰显示面、听神经及其异常。常规脑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可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及血供,但其扫描层厚、间隔较大,无法满足术前对肿瘤周缘神经的评估要求[3-4]。三维可变反转角快速自旋回波(3D sampling perfection with app1ication optimized contrasts using different flip ang1e evo1ution,3D-SPACE)序列可清晰显示脑神经脑池段,有利于局部小范围的结构显示,信噪比和分辨率较高[5]。本研究拟采用常规扫描序列联合3D-SPACE序列对听神经瘤周围神经进行术前评估,探讨该方法对听神经瘤周围神经的术前评估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9年6月至2021年7月于本院经手术病理确认的104例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表现为头昏、单侧耳聋、听力下降、面部麻木、步态不稳等,其中男67例,女37例,年龄23~76岁,平均(48.60±11.10)岁。患者术前均行MRI常规扫描及3D-SPACE序列扫描。均为单侧病灶,其中右侧发病50例,左侧发病54例。患者临床资料完整,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本研究,且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1) MRI检查禁忌证者;(2)MRI检查图像质量欠佳或不符合本研究要求者。

1.2 方法

1.2.1仪器与方法

选择Siemens Prisma 3.0T 扫描仪,头线圈,扫描基线平行于胼胝体下缘进行常规MRI及3D-SPACE序列扫描。(1)常规序列扫描参数T1加权成像(T1-weightedimage,T1WI),其中重复时间(repetition time,TR)400 ms,回波时间(echo time,TE)9.5 ms;(2)常规序列扫描参数T2加权成像(T2-weightedimage,T2WI),其中TR 4 500 ms,TE 105 ms。3D-SPACE序列扫描范围为桥小脑角区,扫描参数:TR 1 000 ms,TE 132 ms,层厚0.5 mm,无层间距,视野(field of view,FOV)240 mm×240 mm。

1.2.2图像分析

将扫描原始数据导入工作站进行重建。由两名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师以盲法分析图像,结果不一致时再次分析并协商达成一致,分析肿瘤位置、形态、大小、边界及信号变化,并根据肿瘤囊变成分进行分型,包括实质型、实质伴囊变型和囊型[6-7],此外主要观察常规MRI及3D-SPACE序列对听神经瘤周围神经(包括患侧面神经、听神经、三叉神经、展神经及后组颅神经等)的显示。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听神经瘤MRI表现

MRI检查结果显示,104例肿瘤均超出内听道口生长,其中桥小脑角内的肿瘤形状部分构成“哑铃状”,部分呈椭圆形、类圆形或分叶状。最大截面积范围7.8~19.9 cm2,平均截面为4.1 cm×4.1 cm。104例中实质型病灶33例(31.73%),3D-SPACE序列下病灶实性成分呈均匀等高或稍高信号,实质伴囊变型病灶69例(66.35%),囊变区信号较实质部分更高,其中8例合并出血。囊型病灶2例(1.92%)呈高信号。术前3D-SPACE序列分型与术中所见总符合率为83.65%(87/104)。术前3D-SPACE序列分型与术中分型比较,见表1。

表1 术前3D-SPACE序列分型与术中分型比较

2.2 常规MRI及3D-SPACE序列两种方法对周围神经显示比较

3D-SPACE序列图像对三叉神经、展神经、听神经、后组颅神经脑池段及面神经内听道段及脑池段的显示率明显优于常规MR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2。有关3D-SPACE序列图像中各神经受压移位情况,见表3。

表2 两种方法对周围神经显示比较[n(%),n=104]

2.3 3D-SPACE序列下肿瘤与脑干及小脑的关系

3D-SPACE序列显示听神经瘤患者患侧面脑干受压、小脑半球受压、幕上脑积水分别为89例(85.58%)、82例(78.85%)、36例(34.62%),该检查结果与常规MRI及术中(分别均为89、82、36例)所见一致。

2.4 典型病例

患者1,女,46岁,右侧桥小脑角区听神经瘤。常规MRI的T1WI、T2WI及T1WI增强扫描显示,右侧桥小脑角区囊实性肿块(图1A),形态不规则,部分向内听道延伸,呈“蘑菇样”;右侧内听道扩大,向内听道内延伸部分为实性,呈T1WI、T2WI等信号(图1B);桥小脑区部分为囊性,呈T1WI低、T2WI高信号,向上延伸至三叉神经水平,增强后肿块实性成分明显强化(图1C),囊性成分强化不明显;三叉神经层面常规T2WI显示右侧三叉神经隐约,与肿块间关系显示不清,左侧三叉神经未见明确显示(图1D)。3D-SPACE显示,肿块囊性部分压迫右侧三叉神经,右侧三叉神经受压扭曲、变细,左侧三叉神经走行、形态正常,见图1E。患者2,女,39岁,左侧桥小脑角区听神经瘤。3D-SPACE序列示左侧桥小脑角区等信号结节影,信号均匀,向内听道内延伸,面听神经显示不清,右侧听神经及耳蜗支显示清楚(图2A)。T1WI示左侧桥小脑角区结节呈均匀等信号(图2B)。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呈等信号(图2C),显示病灶弥散受限不明显。横断面及冠状面T1WI增强,增强后见左侧桥小脑角区病灶明显强化,强化均匀,向内听道内延伸,呈“蘑菇样”,左侧内听道扩大,见图2D、E。

表3 3D-SPACE序列图像中各神经受压移位情况(n)

3 讨 论

手术切除已成为治疗听神经瘤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通过手术治疗的听神经瘤患者的病死率已不足0.5%。目前该手术主要关注手术对面听神经的保护及术后面、听神经功能的恢复[8-9]。听神经瘤患者因肿瘤推挤会使正常面神经形态、位置发生改变[10]。术前评估听神经瘤周围神经可保证进行手术时既能完全切除肿瘤同时又能保留周围神经功能。本研究中104例听神经瘤患者经3D-SPACE序列图像显示患者面、听神经均有不同程度的受压、移位,进一步证实了上述结果。

MRI是听神经瘤术前评估的重要方法,常规MRI扫描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及血供等,然而因其扫描层厚、间隔较大,导致其对肿瘤邻近脑神经的显示效果欠佳[11-12]。3D-SPACE序列采用单次激发、小翻转角、长回波链及并行采集,图像空间分辨率高,能较好地反映解剖细节[13-14]。曾少华等[15]的研究结果显示,3D-SPACE序列在正常脑中能清晰辨认内听道神经、小血管等,其指出3D-SPACE序列图像中神经与脑脊液信号对比明显,有助于神经形态及走形的显示。

本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3D-SPACE序列图像对三叉神经、展神经、听神经、后组颅神经脑池段、面神经内听道段及脑池段的显示率明显优于常规MRI,提示3D-SPACE序列在判断肿瘤与周围神经关系更具优势,3D-SPACE图像可分别从内听道底沿面神经的走行向脑干侧、沿面神经脑干端向内听道侧仔细寻找,通过面神经与肿瘤表面的位置寻找神经的走形,此时沿神经长轴的斜位重组图像非常重要,同时因脑脊液的存在使脑池段神经的显示较为清晰。但受制于听神经瘤起源于前庭神经,当其过大时可能使得3D-SPACE序列无法显示该神经[16-17],本组肿瘤相对较大,因此,3D-SPACE序列对听神经的显示率较低。听神经瘤经3D-SPACE序列扫描不仅能够满足常规MRI诊断要求,同时因层厚更薄,可多方位重建,细节更丰富,能够更为清晰地显示肿瘤内小囊变区、囊壁及内听道充填等情况,因此,对肿瘤术前分级、分型更准确[18-19]。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前3D-SPACE序列分型与术中分型符合率[83.65%(87/104)]较高。3D-SPACE序列对后组颅神经的显示与肿瘤大小及扫描范围有关,临床可根据患者肿瘤大小调节扫描范围以减少因肿瘤较大影响到后组颅神经显示[20]。本研究结果显示,3D-SPACE序列图像显示肿瘤与脑干及小脑的关系与常规MRI及术中所见一致。

综上所述,3D-SPACE序列对听神经瘤周围神经的显示明显优于常规MRI,其有助于提高对相邻脑神经的评估,在临床对保护及恢复听神经瘤患者面听神意义重大。

猜你喜欢
三叉神经小脑分型
MRI融合技术提高三叉神经痛伽马刀治疗术前定位的准确性探讨
1例新生儿小脑半球出血并破入脑室手术案例
肺炎克雷伯菌RAPD基因分型及其与氨基糖苷类药敏分型对比研究
非药物治疗三叉神经疼
双胞胎在这儿呢
CT三维及X线在股骨转子间骨折分型的可靠性
选择性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临床研究
哈哈哈哈,请跟着我大声念出来
复杂分型面的分型技巧
小脑共济失调的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