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索美拉唑和泮托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比较

2022-08-22 09:18颜晓丽
人人健康 2022年16期
关键词:美拉唑埃索质子泵

颜晓丽

(东平县人民医院 山东东平 271500)

反流性食管炎属于内科常见病症,因各种因素引起胃酸、胆汁等胃部内容物返流于食管所致,常造成食管黏膜的炎性反应、溃烂、出血等不良情况,也会出现食管不适及相关的各种症状。近些年,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该病的患病率随之出现一定程度的升高。统计数据显示,该病患病率约占总人群数的5%。胃酸反流到食管后的临床表现包括腹痛、胃烧灼、胸痛等,内镜检查可见食管黏膜有水肿、溃烂,严重者会累及黏膜。由于该病常伴发食管黏膜损伤,可导致出现上消化道出血[1],患者可表现为呕血、黑便、贫血等。目前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措施主要包括:药物疗法、手术。在临床工作中,该病多采取药物疗法。当前,药物疗法的主要目标是:控制胃液反流、胃酸分泌,并增强胃动力,促使胃内容物排出,以达到保护食管黏膜的最终目的。促胃动力药、质子泵抑制剂对该病均可发挥显著疗效。埃索美拉唑与泮托拉唑都是质子泵抑制剂,皆能发挥较好的抑酸作用。有研究证明[2],应用埃索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较泮托拉唑效果理想,且安全性好。现展开两种疗法的对照分析,将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基本信息

2020 年1 月至2021 年5 月,本次研究随机选择110 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予以研究。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患者纳入对照组和实验组。

对照组男性43 例,年龄22 岁~79 岁,中位数53.1 岁,病程1 年~6 年,平均3.4±1.4 年;女性12例,年龄23 岁~75 岁,中位数57.4 岁,病程1 年~5年,平均3.6±1.3 年。

实验组男性43 例,年龄21 岁~78 岁,中位数53.5 岁,病程1 年~6 年,平均3.6±1.4 年;女性12例,年龄23 岁~76 岁,中位数58.9 岁,病程1 年~6年,平均3.3±1.4 年。

两组基本资料相当,P>0.05。

1.2 入组、排除规定

入组规定:满足疾病诊断要求者;意识清醒者;均有反酸、烧心症状,内镜示食管黏膜存在病变者。

排除要求:主要脏器疾病者;精神异常者;严重心脑血管病者。

1.3 方法

2 组皆服用硫糖铝混悬凝胶(国药准字H20080322,昆明积大制药,5 毫升:1 克/袋),每次1 袋,每日2 次。服用莫沙必利(国药准字H19990317,鲁南贝特制药,5 毫克/片),每次5 毫克,每日3 次,持续用药1 个月。

甲组口服泮托拉唑(国药准字H20052317,丽珠集团,10 毫克/片),每次20 毫克,每日1 次,持续用药1 个月。

乙组口服埃索美拉唑(国药准字H20067766,修正药业,10 毫克/片)40 毫克/次,每日1 次[3],持续用药1 个月。

1.4 疗效评价

显效:反酸、烧心症状消失,内镜显示糜烂灶、溃疡灶消失。有效:反酸、烧心症状大部分消失,内镜提示病变消失50%以上。无效:未达显效、有效规定[4]。

1.5 数据处理

使用SPSS19.0 系统,计数资料以%表示,行X2检验,P<0.05 差异大。

2 结果

2.1 疗效对照分析

乙组总有效率较甲组高,P<0.05。见表1。

表1 疗效对照分析表[n(%)]

2.2 不良反应对照分析

乙组不良反应较甲组少,(P<0.05)。见表2。

表2 不良反应对照分析表[n(%)]

3 讨论

反流性食管炎指胃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以烧心、反酸为主要症状。反流性食管炎通常在食管的中下段发生,少数患者因为慢性咳嗽就诊,并未发生显著的消化道临床症状。反流性食管炎可导致Barrett食管的发生,后者与食管腺癌的发病有关,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必须及时进行治疗[5]。

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机制主要为:食管的抗反流屏障结构及功能失常导致胃液逆流到食管并在食管内积聚,进而对食管黏膜造成了损伤。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机制还与以下因素有关:吸烟、饮酒等导致的食管黏膜屏障作用减弱;食管对反流物的清除能力降低。除了上述影响因素外,病患若存在胆囊切除手术史,也易引发该病。原因在于:胆囊切除术患者的胆囊正常贮存胆汁功能受损,造成胆汁逆流至胃部、食管,继而引发该病。因为当前胆囊切除术的患者人数有持续升高的发展势态,因此造成该病的发生风险相应提升。与此同时,有数据显示,该病患者中约15%的人会伴发胃溃疡。原因在于:胃酸反流至食管黏膜,胃酸内涵盖的胆盐会损伤食管黏膜,继而削弱了食管黏膜的保护性。此时若胃酸分泌较多,则可能累及食管黏膜[6],使其渗入胃酸,继而形成损害性作用。以上的改变会影响胃窦对胃泌素的分解,也会导致胃酸分泌增多,若胃部中的胃酸浓度增大,则食管黏膜的保护作用会相应降低,继而破坏了胃酸及食管黏膜间的恒定关系[7]。反流性食管炎发生时,由于胃部反流物可经过口鼻黏膜、咽喉黏膜、支气管黏膜,所以其造成的损害不仅局限于食管黏膜,对上消化道黏膜均造成损伤。另外还可能引起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肺纤维化等呼吸道疾病。该病可发生于各年龄层人群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也在增加。在我国部分地区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率可达到5%左右,该病和遗传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等都存在明显的关系。

该病患者以中老年人群居多,其中80%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浅表性胃炎。目前临床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主要采取药物疗法、手术的方式。药物疗法所用药物常见如抑酸剂、胃动力药、黏膜保护剂,但是部分患者停药后复发率较高。对于严重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或者药物治疗不能改善的患者,可以采用抗反流术治疗。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腹腔镜胃底折叠术。内镜治疗也是一种常见的方式,不仅创伤小,而且恢复快。另外还可以采用中医治疗方式进行治疗。

本次研究中两组采用了莫沙必利治疗。该药物是促进胃肠动力药,可引起平滑肌兴奋性的提升,继而增加了机体内乙酰胆碱的浓度,加快了胃肠蠕动,排除了胃部内容物。该药属促进胃肠动力药,可兴奋胃部下括约肌,继而加快胃的蠕动。莫沙必利和血清素类受体之间不存在亲和性,所以用药后发生嗜睡、疲乏的不良反应率降低,提高了药物的安全性。

甲组采用泮托拉唑进行治疗,其为质子泵抑制剂。该药物经肝脏代谢,代谢后85%的成份变成泮托拉唑硫醚,仅有较少一部分代谢变成去甲基泮托拉唑,且其代谢率低,血浆浓度大,所以可获得长久的药效。尤其是在夜间,其抑酸作用更大,个体差异性小,所以其临床疗效基本处于恒定水平。该药物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只对H+-K+-ATP 酶活动部位进行作用,且对其他药物的代谢过程不产生影响。特别是对于老年或者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不需要调整用药的剂量。但泮托拉唑的生物利用度不高,所以血液中的药物浓度较低。乙组采用了埃索美拉唑进行治疗,其为奥美拉唑的S-异构体,能够特异性地对H+-K+-ATP 所在区域起作用,大量聚集于细胞质子泵上,能够降低质子泵的活性,阻止H+转移至胃腔中,使胃酸分泌大大减少,继而发挥保护食管及胃黏膜的治疗效果。该药的使用广泛[8],可减少胃酸分泌,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与泮托拉唑相比,埃索美拉唑具有更高的生物利用度。由于它能够降低肝脏首过消除率,所以能够有效提高血液中的药物浓度,因此口服后可以较快地发挥抑酸作用。为了防止反流性食管炎或消化性溃疡复发,以及减少并发症率,很多患者常常需要长期应用质子泵抑制剂。但是如果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也会导致胃内的细菌过多的生长,可能增加结肠炎等发病风险。另外一方面,细菌生成的大量亚硝胺可能引起胃癌。质子泵抑制剂通常和胃动力促进药联合应用,能够提高临床应用效果。本文结果:乙组总有效率较甲组高,不良反应较甲组低,提示乙组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都更好。

由上综合分析认为,埃索美拉唑较泮托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效果显著,能够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适于临床使用。

猜你喜欢
美拉唑埃索质子泵
某医院临床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的质控效果评价
质子泵抑制剂与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
奥曲肽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疗效分析
莫沙必利联合埃索美拉唑对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观察
阿莫西林联合两种质子泵抑制剂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比较
埃索美拉唑联合铝碳酸镁片和黛力新治疗胃食管反流病70例
铝碳酸镁片联合埃索美拉唑、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63例
不同剂量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