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丽伟,陈 曦,张 岚,王晓艳,杨 颖,曾云飞,唐俊美,王 慧,单芳芳,高 爽
(1.卢龙县教育和体育局教研室,河北 秦皇岛 066400;2.秦皇岛市山海关区教育和体育局,河北 秦皇岛 066200;3.秦皇岛市山海关区户远寨小学,河北 秦皇岛 066200;4.卢龙县陈官屯大刘庄小学,河北 秦皇岛 066400;5.卢龙县下寨时各庄小学,河北 秦皇岛 066400;6.卢龙县石门高各庄小学,河北 秦皇岛 066400;7.卢龙县燕河东吴庄小学,河北 秦皇岛 066400;8.卢龙县卢龙镇张毛庄小学,河北 秦皇岛 066400;9.秦皇岛市海港区教育和体育局,河北 秦皇岛 066001)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教育,提高综合人文素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小学英语毕业复习对于学生巩固知识、建立认知结构、生长个人知识和提高问题解决能力有着重要价值。教师应充分了解整个小学阶段的教材内容,遵循“整体感知、局部突破、深度内化”的原则,在整合语言知识、活动内容及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使复习能够实现整合关联、重点突出、逻辑严密的学习,帮助学生巩固内化所学知识,拓展新思维,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提升小学英语复习成效。
语音是英语语言存在的前提与基础,也是小学英语教学中基础且重要的内容。自然规范的语音、语调将为有效的口语交际打下良好的基础。《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 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对二级语音做了如下目标描述:学生能够正确读出26 个英文字母;了解简单的拼读规律;了解单词有重音、句子有重读,了解英语语音包括连读、节奏、停顿、语调等现象。针对《课标》要求,我们应采取相应的复习策略。
1.统整教材,搭建语音规则框架
人教版小学英语(PEP)教材语音板块的设计遵循呈现——操练——运用的思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同时与单词认读训练有机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语音意识,鼓励学生探索单词的发音及词形特征,了解音素与相应字母组合的对应关系,着力培养小学生的单词拼写能力,为学生今后的自主学习打下基础,全套教材语音知识的安排见下表:
(1)三年级上册
①字母的音和形
英文字母共有26 个,分为元音字母(半元音字母)和辅音字母。
元音字母:Aa,Ee,Ii,Oo,Uu
半元音字母:Yy
辅音字母:Bb,Cc,Dd,Ff,Gg,Hh,Jj,Kk,Ll,Mm,Nn,Pp,Qq,Rr,Ss,Tt,Vv,Ww,Xx,Zz
②辅音字母的发音
(2)三年级下册
元音按照音素分为单元音和双元音,其中单元音又可分为长元音和短元音。
元音字母a,e,i,o,u 的短音发音规则
①VC(元音+辅音)
单词首字母为元音字母,且随后出现辅音字母,则元音字母发短元音。如:apple,egg 等。
②CVC(辅音+元音+辅音)
两个辅音字母或辅音字母组合中间夹一个元音字母,类似汉堡包时,元音发短元音,如mop,是辅音字母m 和辅音字母p 中间夹着元音字母o,o 发它的短音,所以读作/mɑp/。
(3)四年级上册(元音字母a,e,i,o,u 的长音)
①VV:当单词中出现“两个元音一起走”时,第一个元音读长元音,第二个不发音。例如play,sea。
②magic e:元音+辅音+e 结尾,e 不发音,该元音发长元音。例如tape,cake 等。
③只有一个元音:单词或音节中以单个元音结尾,且单词或音节中只有一个元音,发长元音。(开元音中,最后一个元音发长元音)。例如she,piano,menu。
(4)四年级下册
字母组合-er,-ir,-ur,-ar,-al,-or,-le 的发音
or 字母组合一般读作/ɔ:/,例如:horse;在词尾一般读作/ə/,例如director。也有例外,如door,or,for 等,但是很少。
(5)五年级上册
字母-y 及字母组合-ee,-ea,-ow,-oo,-ai,-ay,-ou 的发音
ow 字母组合的发音有两种,当ow 位于多音节词中或者单音节词尾时,读作;当ow 位于多音节词尾时,读作。
oo 字母组合的发音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难分辨,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总结规律记忆。oo 字母组合一般情况下读作/u:/;当oo 在字母t,d,k 之前或出现在合成词中时,读作,例如foot,good,look,classroom,但是也有例外,例如food,boot,tooth。
(6)五年级下册
字母组合cl,pl,br,gr,ch,sh,th,ng,nk,wh 的发音
(7)六年级上册
①重音
单词重音。元音是音节的核心,辅音是音节的分界线。一般来说,包含一个元音就是一个音节。只有一个音节的词,叫做单音节词,单音节词整体都要重读。有两个音节的词,叫做双音节词。有多个音节的词,叫做多音节词。有的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有两个重音,一个是主重音,一个是次重音。
句子的重音。在一句话中,一般而言,实词重读,虚词弱读。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虚词包括冠词、连词、介词、人称代词、助动词、情态动词等。
②连读
在英语的一个短语或句子中,常将属于同一意群的词连在一起,一口气说出来。意群中词与词之间不留空隙,这种读法叫连读。连读一般是在说话较快时自然产生的一种语音现象,需要反复不断地模仿练习,才能发音自然。一般英语中有三种连读形式:
※辅音+元音:如果前一个词以辅音字母结尾,后一个以元音开头,这两个音一般可以连起来读。例如:You mustred light.
※r-linking:如果前一个词以r 或re 结尾,而后一个以元音音素开头,则r 或re 发/r/,并与后面的单词产生连读。例如:
※元音+元音:如果前一个词以元音结尾,后一个也以元音开头,这两个音中间有时可以连读(连音之间有一个很短的过度音/w/或/j/)。例如:Just.(中间加了/w/,因为前面以一个圆唇音结尾。)
③语调与节奏
a.语调。语调(intonation)即说话的腔调,就是一句话里声调高低、抑扬轻重的配制和变化。英语的基本语调包括升调(↗)和降调(↘),它们还可以组合成降升调、升降调和升降升调。
用不同的语调读句子就会有不同的意思。降调的基本含义是“结束”“肯定”。常见的一般陈述句、命令祈使句和特殊疑问句都用降调。升调的基本含义是:“没有结束”“不肯定”。常见的一般疑问句用升调。但要注意的是,在选择疑问句中或者表示列举的时候,前几项用升调,最后一项用降调。例如:
Are they reading,↗chatting↗or watching TV↘?
There is a book,↗a bag↗and a pen↘.
b.节奏。在朗读或说话时重读音节要念得重些、长些、慢些(因而显得特别响亮清楚);非重读音节则要念得轻些、短些、快些(因而显得不是那么响亮清楚)。由此导致语流中声音的轻重、缓急、长短按一定规律自然结合,形成英语语言的节奏。例如:He studies every day.这里的He 属于重读音节前的非重读音节,一般是弱读,其他粗体词重读。
(8)六年级下册
结合字母复习归纳语音知识,运用汉语拼音的正迁移作用进行发音技巧训练,掌握正确发音,再经过进一步的语言实践就可以基本感悟和掌握所学语音。教师应适时因势利导,传授给学生较全面、系统的语音知识,培养学生自然拼读、记忆单词的能力。
2.激趣赋能,丰富语音复习形式
(1)借力口诀,音形结合唤旧知
为了避免条目复杂繁多,背记麻烦,在学生已经理清语音规律的情况下,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总结出相应的口诀,在“音”的基础上渗透音标的“形”,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y 结尾的语音口诀教学。
(2)融于语境,图文结合增语感
学生的语音意识是在一定的语境中萌发的,教师可以创设语境,通过歌曲、歌谣、小诗或故事等形式,在理解意义的前提下激趣练习。这样有助于学生在语篇语境中系统地建立音、形、义三者之间的联系,又提升了学生在一节课中的语言输入量。如: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 1 Part A Let’s spell 字母a 发短音教学中,为减少机械操练,让语音复习在有意义的情境中展开,融入了同一语音内容的绘本Frank the Rat。
Frank the rat(大老鼠弗兰克)
在情境图片、趣味故事、音频和视频的辅助下,学生能够顺利朗读绘本故事,并通过联想记住这些词汇,从而强化a 的发音规律,达成巩固语音的目的。
(3)创意导图,学思交织悟内涵
思维导图有助于英语语音知识显性化、语音信息图像化,便于学生掌握整个知识架构,比较所学材料,并能按照意义进行分类,迅速找出语音中的发音规则,增强意义识记。
小学阶段二级词汇学习目标是:知道单词是由字母构成的;知道要根据单词的音、义、形来学习词汇;学习有关本级话题范围的600~700 个单词和50 个左右的习惯用语,并能初步运用400个左右的单词表达二级规定的相应话题。《课标》共列出423 词为小学二级核心词汇。
词汇是学习语言的基础,在英语交际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触类旁通,唤起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的热情,实现教与学的并驾齐驱。
1.巧用音,助力单词记忆
(1)自然拼读
自然拼读法强调音和形的对应关系,“见词能读,听音能写”是其终极目标。教师要帮助学生植入利用自然拼读的理念,突破单词识记的瓶颈。具体策略见语音部分。
(2)音译外来词
音译外来词是外来词的一种,指一种语言从别的语言借来的词汇,用音译的方法借来就是音译外来词。例如:Coke(可乐),salad(沙拉),sofa(沙发),pizza(披萨)等。掌握这些音译词与单词拼写之间的联系,记忆单词便可以事半功倍。
(3)拟声词
英语中有相当一部分单词的读音决定了词性和词义。如:
物体掉下的声音-down-向下
扑通声-pool-池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总结和运用,将单词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对所学单词的感性认识,从而形成长期记忆。
2.妙比形,助力单词记忆
(1)象形词
象形词是人们根据事物体突出的形状、特征、动作而创造出来的。根据这一特点记忆单词就容易多了。例如:
eye see meet sleep(e,e 代表两只眼睛)
bed(b,d 代表前后床头)
rabbit(b,b 为两只长耳朵)
giraffe(ff 为长长的脖子)
(2)形近词
英语单词由26 个字母组成,许多单词在拼写构成上有相似之处,同学们可以通过举一反三,连锁记忆单词。例如:
fat-cat-hat book-cook-look-took
(3)构词法
在复习单词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构词法来记忆单词。英语最基本的构词法有三种:派生、合成和转化。
3.细思义,助力单词记忆
(1)同义词
小学英语词汇中有一些词汇的意义极其相近,只是在使用的过程中有细微的区别。如:above-on,hat-cap,mountain-hill,look-watch-see。
(2)反义词
通过整理对应词帮助学生记忆单词,可以加深学生对单词的印象,锻炼学生的思维转换能力。如:after-before,big-small,cold-hot,left-right,young-old 等。
(3)按意义分类
在复习过程中可以把单词按照意义进行归类。《课标》中,小学阶段二级词汇按意义分类可分为学习用品(school things),颜色(colour),人体部位(body),动物(animals),人物(people),职业(jobs),食品饮料(food&drink),服装(clothes),水果蔬菜(fruit&vegetables),杂物(other things),地点(locations),课程(courses),国家城市(countries&cities),气象(weather),自然景物(nature),植物(plants),星期(week),月份(months),季节(seasons),方位(directions),数词(numbers),时间(time)等。通过归类既复习了单词,又培养了学生认识事物间种与属关系的能力,为今后学生将归纳总结的方法运用到各类学科复习中打下了基础。
4.活创境,助力单词记忆
学习单词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表达规定的相应话题,因此我们要将孤立的单词和生活情境联系起来。创设情境有利于学生循着知识产生的脉络去准确把握学习内容,帮助学生顺利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在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1)图文结合,创设情境
通过呈现图片创设情境让学生回忆,联想巩固记忆单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教学案例(《课标》135 页)
根据图片,从方框中选择适当的单词,制作购物清单。
本案例旨在考查学生看图写词及抄写单词的能力,通过提供购物情境,考查学生在一定语境下识别单词的能力,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抄写单词。
(2)提供话题,创设情境
提出一个话题(通常为一个单词),围绕话题回忆与其相关的单词,尝试着将学过的单词串联起来,通过联想加强单词记忆。
(3)故事联想,创设情境
创编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根据自己设想的情境回忆联想学过的单词,在巩固复习单词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以及横向和纵向思维能力。
(4)趣味活动,创设情境
教师可以设计多样的、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对记忆单词产生兴趣。趣味单词竞赛,可以让学生在快乐中习得知识,在竞争中寻找差距。如:单词接龙、记忆王、传递单词和改头换面等;趣味英语歌谣创编,可以让学生将枯燥的单词融入到歌谣中,通过朗朗上口的吟唱记忆单词。
语法是整个英语的支架,语法学习是正确理解与运用英语进行有效交际沟通的前提和基础。《课标》二级目标中涉及到的语法项目有:名词的单复数形式和名词所有格;人称代词和形容词性物主代词;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一般过去时和一般将来时;表示时间、地点和位置的常用介词;简单句的基本形式。在实际运用中体会以上语法项目的表意功能。
1.系统归纳,优化复习
(1)名词的单复数
名词是用来表示人、事物或抽象概念等名称的词。名词分为普通名词和专有名词两大类。专有名词是表示人名、地名、团体、机构、组织等的专有名词,多为独一无二的事物,首字母要大写。普通名词又可以分为个体名词、集体名词、物质名词和抽象名词,其中个体名词与集体名词可以用数目计算,是可数名词,如ruler,people;物质名词和抽象名词一般无法用数目计算,是不可数名词,如water,music。可数名词单数变复数的规则,梳理如下:
(2)名词所有格
在英语中有些名词可以加“’s”来表示所属关系,这种形式被称为该名词的所有格。名词所有格的变化规则如下:
①单数名词和不以s 结尾的复数名词词尾加“’s”。如:Ken’s father is a farmer.
②以“s”结尾的复数名词只加“’”。如:The students’dining hall is over there.
(3)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
在英语中,人称代词是为了避免重复,用来代替前面提到过的人、物等名称,表达“谁”的概念,包括主格和宾格。在句子中做主语时用主格,做宾语时用宾格。
物主代词是用来表示所有关系的代词,表达“谁的”概念,包括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和名词性物主代词。关于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梳理如下:
(4)介词
介词是用来表示其后面的名词、代词或起到名词作用的短语、从句与句子中其他成分之间的关系的词语。作为虚词,介词不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必须与名词、代词或相当于名词的其他词类、短语或从句构成介词短语。
小学阶段所学的介词大致分类如下:
①时间介词
at 表示具体时间,用于时间点,如:at 7:00。on 表示具体日期,用于具体某一天,可以是“星期、节日或者具体的日期”,如:on Sunday,on Children’s Day,on June 1st 等。in 表示较长的时间,用于“某年”“某季节”“某月”的词,如:in 2009,in summer,in May 等;还可用于固定搭配,即一天内的“早晨、下午、晚上”等时间段,如:in the morning,in the evening。而在正午、深夜用介词at,如:at noon,at night。
另外两个表示时间的介词before 和after,他们分别表示“……之前”和“……之后”的意思,如:before lunch,after breakfast,after class 等。
②地点介词
地点介词主要是at 和in。at 通常接小地点,如:at home,at school 等;in 通常接大地点,如:in Beijing,in China。
③方位介词
表示方位的介词主要有:on,in,under,near,next to,far from,above,beside,between,in front of,behind 等,可以用来回答where 引导的特殊疑问句。
④其他介词
表示“方式、手段和工具”常用in,on,by,with,如:on foot,by bus,in English 等;表示“关于”或“询问某人/某物的情况”用about;表示“来自(某地、某人)”用from;表示“……的数量和种类”用of;表示“像……一样”用like。
(5)时态
小学阶段主要学习了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一般将来时和一般过去时四种时态。归纳如下:
①一般现在时
表示经常性或习惯性的动作;表示事物或人物的特征、状态;表示客观事实或普遍真理;用于格言、谚语中。它常与always,usually,often,sometimes,never,everyday 等表示频度的副词连用。如:
I always get up at six everyday.(表经常性或习惯性动作)
My father is a teacher.(表特征或状态)
The elephant has a long nose.(表客观事实)
The sun is bigger than the moon.(表普遍真理)
一般现在时的动词用原形,但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时,动词要用“第三人称单数”形式。其变化规则及读音与名词变复数形式基本相同。
②现在进行时
表示现阶段或说话时正在进行的动作及行为。基本结构为“be+动词现在分词”的形式,常与now 连用;句首出现“Look/Listen”,也常用现在进行时。如:
I am reading stories now.
Look!The rabbit is jumping.
Listen!They are singing.
动词变现在分词的规则梳理如下:
③一般将来时
表示将要发生的动作、行为或存在的状态。基本结构为“be going to+动词原形”或“will+动词原形”。常和表示将来时间的词连用,如this morning,next week 等。
“be going to+动词原形”结构一般表示打算、准备做的事,即事先有所安排;而“will+动词原形”结构通常指未经事先考虑的将要发生的事情,多用于对客观情况的描述。如:
I’m going to see a film this afternoon.
It will be fine.
④一般过去时
表示发生在过去的动作、行为或存在的状态,常与yesterday,last…,just now,…ago 等表示过去的时间连用。一般过去时没有人称和数的变化,句中动词一律用过去式。其中be 动词am 和is 的过去式是was,are 的过去式是were。动词变过去式的规则梳理如下:
不规则动词变化形式的动词过去式需要特殊记忆,如:do-did,go-went,come-came,eat-ate,teach-taught,put-put,read-read 等等。
(6)简单句的基本形式
简单句是指有一个主语(或并列主语)和一个谓语(或并列谓语)构成的句子。简单句包含一个主谓结构,各成分都由单词或短语充当。
简单句的基本句型梳理如下:
①主语+系动词+表语 She is friendly.
②主语+不及物动词 Sarah sleeps early.
③主语+及物动词+宾语I play football.
④主语+及物动词+间接宾语+直接宾语
Miss White teaches us English.
⑤主语+及物动词+宾语+宾语补足语
The letter makes me sad.
“There be”句型表示“某处有(存在)某人或某物”。there 作为引导词,本身没有意义,在句子中不充当任何成分。be(is,are,was,were)后面的名词是主语,两者在数上必须保持一致。句子最后通常是表示地点或时间的状语。肯定句基本结构:There be+主语+地点(时间)状语
There is a clock in my bedroom.
值得注意的是be 动词的单复数形式采取“就近一致”的原则,即主语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时,be 动词要与离它最近的那个名词保持一致,如:
There is a desk and three chairs in the classroom.
Therearethreechairsandadeskintheclassroom.
否定句基本结构:There be not(any)/no+主语+地点(时间)状语
There is no water in the bottle.
There were no computers or Internet in my time.
一般疑问句基本结构:Be there+主语+地点(时间)状语
Is there a river in the park?
Are there any tall buildings in the nature park?
2.精讲细练,提升能力
《课标》提倡教师通过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语境,让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去接触、理解、练习和运用语言。同时也强调在实际运用中体会语法的表意功能。我们一般不建议开展专门的语法复习,而是应该把语法复习融入到各种“话题”“故事”“阅读”等为中心的英语复习活动中,让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体验这些语法项目的语用功能。
(1)借助思维导图,启发学生思维
在复习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思维导图,采用横向复习、点面结合的方法,将相似、相连的内容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有机地串联起来,帮助学生形成条理的、系统的知识,进而融会贯通。如:
(2)精练典型语法,助力学生理解
教师应以某一语法点的典型练习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掌握题目中的考查点,做到闻一知十,将题目中的考查要点与考题方向进行融合、梳理、归纳、总结,从而获得全面、透彻的理解,逐个击破语法难点。
(3)精心设计活动,提升学生能力
《课标》以“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作为各级目标描述方式。因此,将语法复习融入到真实的任务、故事、话题中,使学生在做事情的过程中感受到语法的表意功能,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复习活动,以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发展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策略,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学会运用。
只有系统地、有逻辑地输入语法知识,学生才能整体地、连贯地储存和输出,进而提升学习能力。
语言是人们交际的工具,交际功能是语言最本质的功能。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属性。工具性体现在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进行交流的能力,这就体现了语言知识的功能性。
《课标》提出,小学阶段二级目标功能教学目标如下:能理解和运用下列功能的语言表达形式,问候、介绍、告别、请求、邀请、致谢、道歉、情感、喜好、建议、祝愿等。功能部分是语言输出的基本形式和内容,根据以上要求,在此我们针对各类功能进行整理分类,以便学生更好地综合运用。
1.抓住交流机会,提高口语水平
对于外语的学习者来说,特别是农村的学生,真实的语言环境十分难得。课前问候是教师应该抓住的黄金时间,教师通过灵活多样的问候方式,来激发知识储备和表达的欲望。
例:【Greeting】
T:Hello,everyone!
Ss:Hello,Miss Tang./Hi,Miss Tang.
T:Nice to see you!
Ss:Nice to see you,too!
T:How are you,today?
Ss:Very well.Thanks.
2.创建真实情境,培养应用能力
功能意念项目中的语言只有在一定的情境和语境中才有真实的意义,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只有在真实的交际活动中才能有效的形成。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机械的背诵朗读代替了情境和语境,学生很容易丧失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应该学会在非英语环境中创设生动的英语情境,使学生掌握的语言得到释放,获得成就感。在讲授shopping 前,让学生准备好自己的衣服,课后选几名学生作为售货员,其他同学作为顾客,模拟服装超市的情境,运用本课的新句型进行对话操练。
例:【Shopping】
Salesman:Can I help you?
Customer:Yes!
Salesman:What would you like?
Customer:I’d like a hat.
Salesman:How do you like this hat?
Customer:It’s pretty.How much is it?
Salesman:It’s 80 yuan.
Customer:Can I try it on?
Salesman:Sure.Here you are.
Customer:Thank you!
3.关注情感表达,提升品德修养
功能意念注重交流的真实性、实用性。情感的表达能让学生学会与人交往,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学生应该知道,在日常交往中,要学会表明自己的态度和喜好。
例:【Attitude】
T: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
S1:My favourite food is chicken.
T:Do you like candy?
S2:No.It’s too sweet.
T:What food do you like?
S2:I like sandwiches.
4.尊重习惯差异,实现文化认同
英语的表达方式要符合外国人的语言习惯和生活习惯,否则就会出现尴尬。比如在中国,熟悉的人之间谈话会问对方物品的价钱,而国外的人却认为询问How much is it?是他们的私生活,是不礼貌的;国外的很多小孩子不把爷爷奶奶称为grandma 和grandpa,而是直呼其名,这在西方文化中是得体的,同时也是表达亲切的方式。
总之,我们要学会灵活地运用语言,了解国外的文化习惯,尊重文化的差异,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课标》提出小学阶段二级目标话题教学目标如下:能理解和运用下列话题的语言表达形式,包括个人情况、家庭与朋友、身体与健康、学校与日常生活、文体活动、节假日、饮食、服装、季节与天气、颜色、动物等。话题部分是语言输出的重要内容,是语音、词汇、语法积累后形成的能力。
1.整合话题,建构导图
所谓整合,就是把一些零散孤立的知识彼此衔接,从而实现信息系统的协同工作,形成有价值、有效率的一个整体。PEP 小学英语教材选材广泛,内容丰富,跨度较大,知识体系呈螺旋式上升。同样的话题在不同的年级反复出现,并逐渐深入,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梳理文本脉络,建构思维导图,发展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如图示:
2.创设情境,发散思维
话题复习过程中,如果只是单纯的模仿和机械的操练,对学生来说就只是“炒冷饭”。所以教师更应关注形式,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引入语言项目,创设应用语言的环境,使学生发散思维,联想到与之相关的话题,在令人快乐的复习氛围中得到最大的收获。例如:与season 有关系的话题,可以引导学生头脑风暴,联想与之相关的话题——天气、颜色、服饰、节假日、身体与健康等。
3.优化活动,激情引趣
(1)搭建平台,交流展示
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在交际环境中灵活运用。语言的运用不应该只局限在课堂内,还应体现在由内向外延伸的特点,广泛的英语活动场所和环境能激发学生的知识储备,拓宽学生的视野,调动学生运用语言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内驱力。
(2)图文并茂,话题写作
丰富的话题积累可以形成一定的语感,使知识逐渐内化,从句到篇,层层递进。通过写作综合运用话题、观察图片能让内容更加直观生动,学生搜索旧知进行写作。例如把交通方式、文体活动、学校与日常生活结合在一起,创建语篇。
《课标》指出:“语言技能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技能以及这些技能的综合运用。”听是分辨和理解话语的能力,即听并理解口语语言的含义;说是运用口语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能力;读是辨认和理解书面语言,即辨认文字符号并将文字符号转换为有意义的信息输入的能力;写是运用书面语言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能力。学生应通过大量的专项语言实践活动和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提升自己的语言技能,并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听”是学习英语的基础,是交际行为的最基本方式,也是学习语言的起点。《课标》中指出“听”的二级目标是:能借助图片、图像、手势听懂简单的话语或录音材料;能听懂简单的配图小故事;能听懂课堂活动中简单的提问;能听懂常用指令和要求并做出适当的反应。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落实好听力教学活动,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听力策略,并养成良好的听的习惯。
1.开展有效听力活动
(1)听前(pre-listening)
听前阶段主要以引导学生调整听前心态,明确听的具体任务,激活背景知识,熟悉话题和相关的词语句型为主要手段。教师在听前要引导学生审题,读图,预测等。另外教师也可在进行听前强调听力材料中将要出现的重读、弱读、连读、失去爆破等,让学生对英语中的语流音变现象产生初步的感知,以便克服听力障碍。
(2)听中(while-listening)
听中阶段是听力的关键时期,以信息理解和技能训练为主。这一阶段,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形式各样的任务,并遵循层层递进的原则。如听音跟读,听指令做动作,听音选图,听音排序,听音填表等。教师要从听力过程入手,教会学生有效的听力策略。
(3)听后(post-listening)
听后阶段主要是评估听力效果和巩固听力信息。这一阶段,教师除了要核对答案、评估学生对所听内容的理解程度,还可以设计一些听后的活动,如复述或转述所听内容、口头回答问题、模拟对话、表达个人感受和观点、概况要点、改编所听内容等。另外,教师在了解学生听力情况后,要及时调整听力训练策略。听力结束后,学生也应自评在听力训练中的得与失,并及时改正不良习惯。
2.培养良好听力策略
(1)调整心态,浏览试题
学生在做听力训练之前,情绪不要过于紧张,要调整好心态,放松精神。注意把题目要求和各选项浏览一遍,熟悉题型和题目。
(2)巧抓重点,边听边记
在听力过程中学生不可能每个单词都听清听懂,因此要学会捕捉关键信息,比如人(who)、事情(what)、地点(where)、时间(when)、方式(how)、选择(which)、数字(how many/how much)、原因(why)等,还要注意听清首句和尾句。学生也要手脑并用,边听边记。
(3)结合文本,合理猜测
听力录音通常播放2~3 遍。在听音时,第一遍重在理解和记录主要信息,第二遍及第三遍重在听清关键部分及查漏补缺。如果还有没听清楚的地方,则可以联系上下文进行猜测。例如学生在完成填空类型的题之前,首先应仔细观看文本,在清楚文章大意之后,便可以展开听前猜测,有些空格只需要学生的理解,便可以猜测出来。
3.养成良好听力习惯
(1)良好的语言环境
教师应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也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尽可能地说英语,这样学生可以逐步养成听英语并用英语思维的习惯,不断提高听的能力。
(2)丰富的听力练习
教师组织多种有趣的听力练习,营造多彩的听力氛围,引起学生的兴趣,以利于学生听力习惯的养成。如听听说说,听听写写,听听画画等。
(3)有效的课后训练
学生平时要加强听力训练,如:听后多模仿跟读,培养语感,泛听与精听相结合等。在听力训练过程中要养成记笔记的习惯,边听边记下一些关键词或数字等信息。
“说”是一个创造性运用语言的过程,《课标》中“说”的二级目标是:能在口头表达中做到发音清楚,语调基本达意;能就所熟悉的个人和家庭情况进行简短对话;能运用一些最常用的日常用语(如问候、告别、致谢、道歉等);能就日常生活话题作简短叙述;能在教师的帮助和图片的提示下描述或讲述简单的小故事。“说”对于语言的运用及发展作用重大。以下是为了提高学生“说”的技能而提供的具体复习策略。
1.课前交流助力表达
一节课的开始是整堂课的第一步,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并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可以在每节课导入前开展“Say something in English”的活动,学生可以日常交流,也可以谈论课本所学的交际话题,用英语介绍身边的物和事,说说自己和朋友,谈谈家庭及最新消息等。
2.课中创设良好环境
(1)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在英语教学中,学生存在畏惧心理,怕说错被人嘲笑,教师要给学生营造自由、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消除心理的紧张感,自由表达。教师应以满腔热情和多种方式鼓励表扬学生,如亲切、期待的微笑,点头或竖大拇指,同时用“Good!”“Great!”“Try your best!”等话语适时引导、肯定。让学生感受到鼓励,获得自信,从而让学生更轻松、自然、大胆地表达。
(2)创设交际语言环境
语言学习与环境是紧密相连的。教师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多和学生互动,起到辅助学生学习口语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生生、师生间尽量用英语交流,多进行角色表演、小组对话、讲故事和学唱英文歌等多样化教学活动,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促使学生养成用英语表达的习惯。
(3)设置具体交际情景
交际是在具体情境中发生的。教师要善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和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场景,如在讨论疾病和医疗的话题时,教师可用多媒体创设Sarah 生病的情景,引导学生想象Sarah 的妈妈和医生会开展怎样的对话,再呈现与话题相关的单词或短语,在技巧、语言运用和声调态度等为学生做出示范,之后让学生角色扮演,最后及时给予反馈意见。
3.课外延伸强化交际
为了更好地达到训练的目的,还要把课堂延伸,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来说英语。课下,鼓励学生用英语和同学、教师、父母打招呼,进行简单的问候交流,也可以在校园内通过开展各种竞赛,例如:讲英语小故事比赛、唱英文歌曲、表演英语会话或短剧等为学生创造练习英语口语表达的环境。学生在家也可以利用一些APP 来进行配音练习,如“伴鱼绘本”“一起作业”“小学英语趣配音”等,使学习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激发学生产生口语表达的兴趣。
4.培养英语逻辑思维
汉语与英语的句式、结构、语法等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受其干扰,学生在英语口语表达的时候容易出现错误。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使用英语思维思考自己该如何表达,用英语进行沟通,从而培养其英语思维能力。同时我们也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即在谈论话题之前要理清说的内容,如学生交流My day 时,要求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先思考,如几点起床、几点吃饭、几点上学、几点上课等,这样学生在表达时的思路就会更清晰。
《课标》中明确了小学六年级结束时语言技能“读”应达到的基本要求:能认读所学词语;能根据拼读的规律,读出简单的单词;能读懂教材中简短的要求或指令;能看懂贺卡等所表达的简单信息;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短文。
在二级标准描述中,读既包括认读、朗读,又包括阅读。PEP 小学英语教材中可供阅读的话题材料主要有:个人情况、家庭与朋友、身体与健康、学校与日常生活、文体活动、节假日、饮食、服装、季节与天气、颜色、动物等。
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的自信心。根据语篇教学的三个阶段,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时可采用以下方法策略:
1.Pre-reading
引导学生看图讨论,激活已有知识储备,交代阅读的相关背景,引导学生课外预习,预测文本信息,讨论标题或图片,初步建构文本的意义,建立阅读兴趣。可采取的活动方式有:游戏、竞赛、问答、展览、歌曲等。
2.While-reading
进入个体阅读,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作用,进行文字解码和意义匹配,通过设计不同的课堂任务活动,从略到精,多层次阅读,不同的文段用不同的阅读方法:略读(Skimming),精读(Intensive Reading),熟读(Proficient Reading),研读(Study Reading)。
以上几个阅读层次是学生对阅读篇章“整体感知——局部理解——整体理解”的过程,是使学生树立阅读的整体意识,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为巩固和运用知识打下基础。
3.After-reading
此环节是实现由知识到技能再到交际能力转化的过程,教师应鼓励学生根据文本信息进行讨论或语段表达的信息输出活动。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阅读问题的能力,既要教给学生语言知识,又要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各种阅读策略。可采取的方式有:角色扮演、大意复述、采访、介绍自己类似的经历、仿写、游戏、报告等。
《课标》中对“写”的技能标准描述是:能正确地使用大小写字母和常用的标点符号;能写出简单的问候语和祝福语;能根据图片、词语或例句的提示,写出简短的语句。
写是运用书面语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能力。《课标》对写的技能描述首先强调“正确”。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出正确的板书呈现和书写示范。在此基础上,小学阶段的英语书写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字母书写、单词描红、选词抄写完成句子、仿写句子或补全文段、小语篇的写作。从被动地模仿到主动地写,学生写作基础逐渐得到提升,写作能力也会逐渐提高。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
1.读写结合,教材为始
教材课文是学生最熟悉的素材,从课文入手可以降低学生对写作的焦虑,熟悉的内容也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以PEP 小学英语教材四年级上册Unit 4 Read and write 部分的教学为例:学生通过阅读描述起居室的小短文,完成文后的连线活动,并通过挑选有意义的选词抄写完成句子。所完成的句子均为对话及阅读部分强化学习过的核心句型,学生书写时起点低,容易完成,能够增强学生对写作的信心。
2.立足实际,求真表达
在指导学生写作时,教师应鼓励学生表达真实的经历、体验和情感态度,把生活经验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这样写作才会变得生动起来。
例如:在PEP 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4 Read and write 教学时,在学生完成Robin 的电子邮件及阅读活动后,请学生参考电子邮件,写出三个关于自己能做什么或不能做什么的句子。用Do you want to be Robin’s friend? 引导学生回答后,请学生先口头描述自己的性格和能力。再指导学生完成个性化书写活动,教师巡视检查学生的书写是否正确规范,尤其注意从四线格书写到单线格书写的指导。
3.巧用文本,构建支架
文本的框架让学生在模仿与运用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文本梳理可以帮助他们理清逻辑顺序,提供可用的句式句型,降低写作难度。例如:PEP 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 4 Read and write教学中教师将文章内容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然后要求学生根据图中关键信息复述、讨论、仿写。
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有利于正确地理解语言和得体地使用语言;有效的学习策略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积极的情感态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持续发展。
义务教育阶段是打基础的阶段。培养学生英语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需注意以下几点:
1.语言输入
英语教学应尽可能地让学生多接触英语,必须有来源、题材和体裁及内容广泛、表现形式多样的英语输入量,通过视听、听和读等方式,给学生提供可理解的语言输入,语言要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贴近时代,贴近学生英语水平。
2.语言内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帮助他们发展学习策略,从而使他们逐步建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语言基础和学习发展的需要,选择恰当有效的教学方式,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最多的学习机会。引导学生在尽量真实的语境中,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和合作等方式,发现语言规律,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加深对语言的理解,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3.语言输出
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是在语言实践中培养起来的。为提升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教师要通过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各种语境,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结合具体的教学环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要,采用各种既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又关注学生学习成效的学习途径和方法,如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等,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小学英语毕业复习是多元的、综合的、多维度的、复杂的教学过程,教师应树立新型的英语复习观,从提高学生语用能力、提升学生思维品质、构建文化品格、培养学习能力等方面,探索其特有的策略、方法与价值,从“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转向“对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充分关注其多元化特点,以多元方式培养多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