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启卫,孙 霞
(1.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贵州 都匀 558000;2.黔南民族师范学附属中学,贵州 都匀 558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作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重要讲话。十九大报告提出,学校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广大教育者要树立人才培养的大局观念,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营造良好氛围,强化课程思政功能。英语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在我国每一个教育阶段都被列为必修课,一般而言,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英语课程,条件较好地方甚至从幼儿园即开始开设英语课程。对于中国学生而言,英语不单是一门语言,传授的不仅只是一门外国语,而且还传授外国的文化。因此,在祖国大地上,任何地方从事英语教学都是任重道远的,都要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在英语课程中要深入贯彻课程思政教育的内容,做好教书和育人的工作。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国家,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推动我国民族繁荣复兴的重要基石,尤其是在面对形势诡谲的国际政治与全球经济下行的环境之下,加强课程思政教育不仅仅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也是加强民族团结的需要,更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与实现中国梦的需要。
课程思政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1]。中发[31]号文件提出“要加强课堂教学的建设管理,充分挖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原则,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2]。现在的中学生都是00后,面对各种诱惑,不可否认,中学生思想状况也存在一些消极现象,“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着国家的发展,必须予以重视和加强[3]。要适应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现实发展需要与立德树人的目标实现,单靠思政课孤军奋战是不可能实现的。教育在新时代其主体、对象、内容和方法都出现了新变化,每一门课程的思政教育资源都需要不断深入挖掘与探索,只有始终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才能构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创新格局。
课程思政不同于思政课程。思政课程是一门课程,一门专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而课程思政,并非特指一门课程,换句话说,课程思政其实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或者一种思维方式。基于这种理念的教育教学,要求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不仅传授课程专业知识,同时要有意、有机、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课程教学顶层设计上,要把思想政治培养作为课程教学的首要目标,且要与专业发展教育紧密相结合。但并不意味着课程思政要改变专业课程的本来属性,不能把专业课改造成思政课,也不是将所有课程都当作思政课程。课程思政贵在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在课程教学中运用德育的学科思维,将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从专业课程中提炼出来,使之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在专业知识教学中,将理想信念“润物细无声”的融入精神指引。任何一门课程都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思想政治教育双重功能,不仅承担着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思辨能力重任,更要承载着培养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功能。尤其在基础教育阶段,我们的教学对象是青少年,“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关系着祖国的未来。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和家长,在重视青少年学生文化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还要从改进教育方法上来关心、爱护和尊重孩子们,培养他们健康的生理和心理素质。
对于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而言,英语课程思政尤其重要,事关中华民族文化与英语国家民族文化的交融与传承,事关民族地区青少年从小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事关民族团结、民族繁荣和民族复兴。我国有着56个民族,是统一多民族国家,民族之间的语言、文化以及地域上的差异很容易致使在思想上呈现多元化的倾向,尤其分布在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很容易受到国际反动势力的影响,因此,保持民族团结是关乎到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的现实问题[4]。在民族地区基础教育阶段的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对于少数民族中小学生正确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具有深远的意义。民族地区英语教育教学课程思政任重而道远,探索民族地区英语教育教学课程思政永远值得我们从事英语教育教学工作者深入研究与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要贯彻落实课程思政,首先需要的是一位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一个好老师就是最好的课程思政。身教胜于言教,老师需要给学生起到示范性作用。在民族地区从事英语教育教学的老师,首先是必须热爱这份职业,热爱乡村教育事业,热爱民族教育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在课堂上传播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内容或言论,使课堂成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主阵地。因此,教师的政治素养要以教师的内涵素养为前提。要想让学生喜欢上一门课,授课教师要全面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加强自身的内涵素养,不仅要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更要在日常生活中散发出满满的正能量,才能去感动学生,才能够唤醒蕴藏在学生心灵深处的美好灵魂。其次,教师的政治素养还要需要教师的文化素养做基础。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自然要讲授西方语言文化,与此同时,教师也要输入中国文化,在兼收并蓄西方文化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中国文化自信。英语教师往往因为所学专业的原因,对西方文化了解比较多,而对中国文化了解却比较少,因而在教学中,未能将中西方文化进行客观对比,也未能有效将中华文明、中国文化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因此,英语教师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中国文化素养是非常必要的。英语教师要率先垂范,引领学生用英语向世界传播中华民族文化,讲好中华民族故事,传播中华民族好声音,培养学生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再者,英语教师英语专业水平要过硬,教学本领也要过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只有品行端正,知行合一,才能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所以,民族地区英语教育教学课程思政同样要以提升英语教师职业素养为前提。民族地区的英语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为民族地区不同少数民族学生有自己不同的文化背景,有自己不同的语言,他们对汉语文化和英语民族文化充满好奇和求知欲。英语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少数民族学生的语言表达习惯,对他们的语言有所研究,有所了解,努力学习少数民族语言,具备少数民族语言基本的交际能力,在英语课堂上联系实际,在语言发音上,语法结构上,表达习惯上,进行英语与少数民族语的对比,使英语课堂教学内容贴近少数民族学生的语言生活与文化,使少数民族学生对英语课堂教学内容产生亲切感,从而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5],这样的课程思政就会更加接地气,就会自然而然地让少数民族学生增强民族自信,提升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基础教育阶段进行英语教学,不能局限于学校指定的教材内容。民族地区英语教师要结合民族学生语言及其文化特点,创新补充英语课堂教学内容,让少数民族学生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不仅学会新的一门外语,了解一个新民族的文化,而且要更加热爱自己的母语和文化。以贵州为例,贵州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省份,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办学基础相对薄弱,在全面脱贫的背景下,培养本地区发展建设人才极其重要。2020 年,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撕掉了绝对贫困的标签,取得了脱贫攻坚全面胜利,接下来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要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教育与经济的关系就越加显得日益紧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必将更加显著。教育对经济的发展的影响是长期的、潜在的和综合的。在少数民族地区要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以及合格的专门人才,就必须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立德树人的关键在于课程思政,只有所有课程都践行课程思政才能够培养适应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应用型合格人才。所以,在民族地区基础教育阶段的人才培养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积极挖掘各门课程的育人要素,当然就包括英语课程。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民俗文化丰富多彩,传统文化瑰丽神秘,新时代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要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筑牢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更要进一步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基础教育每一门课程中创新开辟具有民族特色的“课程思政”教学路径,加强思维创新,探索“课程思政”教学新模式。这就要求在少数民族地区从事教学的英语教师要敢于结合少数民族语言及文化特色,创新丰富英语课程教学内容。笔者在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教学中较为常用的方法是创造性地自编或改编通俗易懂的多种语言对比歌曲,将英语和少数民族语言写进歌词之中,将少数民族学生的优势发挥到英语课堂教学之中。在一曲多语歌词中将英语与各民族的语言融合在一起,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大家庭团结的力量,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培养目的语的学习兴趣,提高目的语的学习效率[6]。譬如,在布依族聚居的贵州省望谟县、荔波县等地,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英语、汉语和布依语三语对照的英语教学课堂必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适当创新补充一些有正能量三语对照教学内容有利于提升布依族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适时地教唱一些热爱祖国的三语对照歌曲会激励布依族学生的爱国热情。朗读和颂唱三语对照“我和我的祖国”就是一个典型成功的教学案例:
我和我的祖国
gul riangz zujguoj gul
My motherland and me
一刻也不能分割
baih xez baih deeuls ramh ndeeul
Will never separate
无论我走到哪里
yuc gul byaaic dangz jeaz laez
Wherever I may be
都流出一首赞歌
doc lix deeuls weanl ndeeul
I sing a song of praise
我歌唱每一座高山
gul gaez weanl haec gongz bol
I sing of every high mountain
我歌唱每一条河
gul gaez weanl haec deeul dah
I sing of every river
袅袅炊烟小小村落
mbaanx laos mbaanx ndais mbaanx mbaanx lix fiz
Sing of hometown the big or small
路上一道辙
gvas wanl guanc dengh
The roads are all broad
……
再如,《好花红》是一首著名的布依族民歌,版本甚多,歌词不一。其中,以源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县原毛家苑乡辉岩寨的版本《好花红》流传最为广泛,由当地布依族群众集体创作,几百年来布依山寨世代流传,久唱不衰。有一个版本的歌词唱道:好花红哎好花红哎,好花生在刺梨蓬。好花生在刺梨树哎,哪朵向阳哪朵红哎……其歌词充满了少数民族一心向党,紧跟党走的愿望,是一首满载思政的歌曲。在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教学中用三语编译教唱,能够实现一举多得的教学效果,它会让学生油然而生地更加一心向党,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传承民族文化,立足祖国,放眼世界。值得一提的是,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师生探讨语言之间的翻译技巧,本身也是增进民族融合的过程。少数民族语言与英语乃至汉语并非都是可以直译的,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语法结构,在语言对照翻译的过程中,与母语是布依语的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进行语言分析,探讨语言翻译的信达雅。“信” 指意义不悖原文,即是译文要准确,不偏离,不遗漏,也不要随意增减意思;“达” 指不拘泥于原文形式,译文通顺明白;“雅” 则指译文时选用的词语要得体,追求文章本身的古雅,简明优雅。通俗的讲,译文要符合汉语言的特点,注重一句话的完整性,即内容、结构、文采,也就是内容的准确性,语法结构的顺畅,语言载体的文采文学性。《好花红》虽然是布依民歌,但却一直都是以汉语传唱的。民间有不少歌手试着唱布依版本的《好花红》,但诸多版本都是逐字翻译的,全然不顾“信达雅”的翻译要求。汉语的“好花”,不能直译布依语的“ndil wal”,因为布依语中的形容词置于中心词之后,正确的翻译应当是“wal ndil”。同样,“红花”准确翻译是“wal ndingl”。为力求“信达雅”,好花红,完整的布依语意思其实应当是“红花好看”或者“红花美丽”,故,译为“wal ndingl ndil jaiz”是较为贴切的。教学实践证明,《好花红》三语歌曲编译演唱收到了良好的课程思政效果。
好花红哎
wal ndingl ndil jaiz
The red blossoms
好花红哎
wal ndingl ndil jaiz
The red blossoms
好花生在刺梨篷
wal ndingl ndil jaiz wal laeh gangz ei.
The red blossoms on Tselipear
wal laeh gangz ei
刺梨花哎
the blossoms of Tselipear
wa laez gangz ei
刺梨花哎
the blossoms of Tselipear
wa laeh gangz ei
哪朵向阳哪朵红
wal laeh yanl dal ngonz wal laeh ndingl ei.
the one sees the sun becomes red
……
孔子曰:“有教无类”,这一理念是孔子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意在教育对象上,无分贵族和平民,不分华夏和华夷诸侯,都可以入学。“有教无类”在新时代的界定,依然如此。教师对学生的一生有着深远的影响,教育不仅影响着国家未来的发展,还影响着个人一生的成就和思想。因此,教师的言传身教在新时代有着其更重要的意义[4](2)。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目濡耳染;不学以能。”《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见潜移默化和言传身教立竿见影的教学效果。潜移默化是指人的思想、性格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变化。教师要在课程教学实践中努力通过个人言传身教,课堂教学实践和课外学习指导,实现课程思政[7]。言传身教就是身体力行,在言语行上起模范作用。二者结合在一起,指在言行上有所规范来教育身边的人,一点点的让自己的行为影响到周围的人。正如上文所说,言传身教的三语对照翻译红色歌曲在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英语教学中不愧为一种直接的思政教育,培养学生爱家乡、爱学校、爱祖国的人生价值观。当今社会,思潮多元化,许多行为的好坏难以界定,甚至有些行为在教师和学生看来明知不对,但是作为老师如果在行为上践行了这种明知不对的行为,特别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都是青少年,往往会认为老师的言行举止都是榜样,那么在学生心里也会默认这种恶习是好的,值得效仿的。譬如,教师在课堂上口口声声说吸烟有害健康的理念,还展示一些吸烟后所造成的严重后果,而教师走出教室就吸烟,这种言行截然相反的教育不仅毫无教育效果,还会起反作用,让学生对吸烟有害健康的理念无以为然,认为说归说,做归做,有些学生就会误以为只要不在教室里吸烟就行,于是学者老师课后偷偷吸烟。因此,教师知行合一的言传身教才能让学生更加认可教师所传授的知识[8]。再如,如果教师在给学生传授守时是一种良好的行为品质的理念时,自己上课却总是迟到,作业批改总是拖沓,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习以为常,在学习和生活中逐渐养成拖延症和恶习,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难成大器。因此,教师需要通过知行合一的教学方式,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长期坚持,才能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课程内容是教育成败的主要载体,课程教学是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最重要的途径。现代教学强调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不仅需要开展知识学习活动即如何学怎样学,更重要的是学什么为谁学。教师在教学生学知识的同时要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那么,如何让课堂教学与思政进行有效的融合,达到寓道于教,寓德于教,寓教于乐,促进学生德育,智育的共同发展,是值得大家思考和探索的。笔者在“国培计划”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中,示范进行了“我唱你写”的教学听写活动,要求受训者不能借助手机或其他资料工具,而只是借助一支笔一张纸,专心听唱,边听边写。“我唱你写”本身也是一条用英语教英语的教学方法,既不打断学生学习英语的英语思维,又能非直接口头翻译以唱的方式告诉学生汉语意思。要达到这个目的,最好的办法之一就是借助板书写汉语。也就是,口说英语,手写汉语,边说边写,或边唱边写,把学生没有学过的生词的汉语意思写在黑板上,再重复完整的英语表述,学生自然就明白老师的英语意思[9]。笔者在培训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例,即兴演示“我唱你写”的听写教学活动,学员不仅边听边写,而且边唱边写,通俗易懂,记忆深刻。接着又教唱英语版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灵活的课件设计下,助推英语教学效果,在轻松娱乐的氛围中会写、会唱中英文版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树立了一个围绕课程思政开展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课程思政范例。围绕课程思政开展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就是创新课堂教学内容的具体体现。在民族地区基础英语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研究学情,研究自己的学生。在教学中不拘一格,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反思教学方法,折中采取各种教学方法。民族地区中学英语教师要善于在学习活动观视角下挖掘英语课程思政元素,探索将思政元素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相融合的路径[10],让英语课堂活跃起来,让学生期待着每一堂课的到来。将音乐创作和即兴表演应用于语言教学实践活动中,对加强学生语言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对课程思政同样起着相同的效果。如下图所示,这是笔者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即兴创作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汉语歌词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国人民记在心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英语歌词:Socialist core values.All Chinese should remember by heart.Prosperity democracy civilitiy harmony.Freedom equality justice the rule of law.Patrotism dedication integrity firendship.虽然英语单词较对应的汉语词组更长,唱起来较为生硬,尽管只是直译单词,未连词成句,但是歌词主题和目的是明确的,同时又达到了帮助学生记忆英语单词的效果,此乃一举多得。
图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简谱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培育精神信仰、塑造完善人格、养成道德化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涵盖并渗透在教育和实践的各个层面[11]。总之,课程思政并非一朝一夕,也并非是某一门课程的事,也并非是哪个学段开始改,到哪个学段结束的问题,而是所有课程所有学段的问题。民族地区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思政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需要长远规划。历史证明,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脱离政治的教育教训是惨痛的。处于中西方文化交汇处的外语教学课堂其实是优秀青少年争夺战的阵地[12]。我们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深入思考和进行课程思政,将外语教学课堂变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阵地,打赢青少年争夺战,为新时代的长征路谱写新的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