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2022-08-20 07:22齐春桥李艳琴部德才
大连大学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大学物理思政育人

刘 杰,于 瑾,齐春桥,栾 玲,李艳琴,孙 超,部德才

(大学大学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辽宁 大连 116622)

一、引言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2020 年 5 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纲要指出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2]。各地各校纷纷出台实施方案,召开本省本校工作部署会议,课程思政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我校在2018年出台《大连大学课程思政实施办法》,从制度层面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保障。2018年9月10日,第34个教师节之际,学校举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肩负教书育人使命——大连大学‘课程思政’建设推进会”。课程思政建设在我校全面推进。

“大学物理”课程是我校理工科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在培养学生现代科学自然观、宇宙观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掌握科学方法等方面,都具有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没有好的“思政”教育功能,课程教学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从而导致课程教学中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之间的割裂甚至冲突。课程团队秉承“课程承载思政”和“思政寓于课程”的理念,从2018年开始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经过四年多的实践,形成了可执行、可操作、有效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策略和案例。

二、“大学物理”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策略

(一)提升任课教师的思政意识与能力

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曾指出: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只有把课程建好建强,才能真正使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最根本、最坚实的保障。无论再先进的教育理念、再前沿的教学内容,都必须通过好的课程,才能真正作用在学生身上,才能真正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效果上。“因此,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改到深处是课程,改到痛处是教师。”[3]在课程思政的建设过程中,只有教师做到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和理论创新的步伐,才能将课程思政引向深入[4]。课程团队组织任课教师参加课程思政建设培训、会议,通过专项学习提升任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课程团队定期开展集体教研活动,深入挖掘“大学物理”课程的思政元素,建设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通过团队教师间的相互学习与合作提升任课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

(二)注重思政与专业的有机融合

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1]。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个比喻启示我们,要将思政与专业有机的融合在一起[5,6]。在“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将讲好中国故事,用好马克思主义原理两条思政主线贯穿在传授物理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讲我国古代近代科学家所取得的科学成就故事;讲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物理情景故事;讲我国科技发展最新进展故事,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四个自信”,激励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物理规律的建立过程、物理规律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物理学与哲学的关系,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提升科学素养,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例如在万有引力定律的教学中,通过对第一宇宙速度的简单推导,引导学生运用物理规律。给学生讲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我国航天发展的最初历程,不忘初心。讲我国第一颗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的故事,学生对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深感自豪,国家荣誉感油然而生。在基本磁现象的教学中,给学生讲我国古代对磁现象研究的故事,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就已发现磁石吸铁的现象,东汉已有指南针的前身司南勺,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在质点概念的教学中,分析建立影响模型的原因,阐释马克思主义的矛盾论。在电场和磁场的教学中,通过对电场和磁场具有能量性质的分析,阐释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表1是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给学生讲授的中国故事。

表1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的中国故事

续表

(三)与信息技术融合拓展思政教育空间

“大学物理”课程的授课对象是理工科专业一、二年级学生。学生信息素养较高,喜欢使用网络查询资料,喜欢在网络上进行多样的教学活动。针对这些特点,我们将信息技术与思政教育融合,在课程网站增加了包含课程思政内容的微课视频。利用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能够推送视频的功能,我们精心设计了“睡前故事”模块(如图1所示),在晚间给学生推送物理学家的故事、我国科技发展前沿、物理演示实验等小视频。线上学习拓展了课程思政的教学空间,加强了师生交流,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真理的过程中,同步实现德行修养的自我完善,从而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图1 通过雨课堂推送的“睡前故事”示例

(四)多举措开展课程思政教育

通过开展分组合作项目、领学计划、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训练、指导学生参加物理学术或实验竞赛等,实现全过程多角度育人格局。

在学期中给学生布置1-2个分组合作项目,例如在学习了力学之后,结合我国航天科技的最新发展,天问一号抵达火星开始探测工作的“火星任务”。学生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通过分组协作方式,运用课程教学中所学知识、技能,完成火箭发射原理、如何进入火星轨道、第三宇宙速度、天问一号如何与地球通讯、天问一号携带的科学仪器及应用等问题。最终的成果汇报视频提交后,进行组内互评、组间互评,互相学习。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科学研究和实践创新的乐趣,同时也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的进展自豪,体会到了航天工作者的艰辛,增强了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树立了科研报国的决心。

“领学计划”是选拔优秀本科生担任助教岗位,开展朋辈互助式、分享式学习,丰富本科生学习体验,促进学生自我成长和全面发展。本门课程的助教学生在主讲教师的指导下,除了进行线上个别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反馈学生问题等工作,还每天晚上在固定教室给学生答疑;与教师同上视频直播习题课,每次直播课都得到了学生们的纷纷点赞。“领学计划”既对成绩好的学生(助教)进行培优,又对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助学,践行“教学相长”,使优秀学生更加优秀,教学班学生学习风气更加浓厚,解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问题,切实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在助学的过程中,指导老师严谨的治学精神、深刻的教学思想、负责的工作态度都给助教学生深刻的影响,同时助教学生也体会到了老师们的工作不易,更加珍惜老师们辛苦准备的每一堂课。

三、“大学物理”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案例

“角动量守恒定律”是“大学物理”课程中《刚体的转动》一章中的一节,本节课的知识目标是:理解角动量概念;掌握刚体绕定轴转动的角动量守恒问题;能运用以上规律分析和解决包括质点和刚体的简单系统的力学问题。技能目标是:能将刚体绕定轴转动的角动量守恒定律应用于生活实际,掌握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思政目标是:在用角动量守恒定律分析生活中实际案例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物理原理的重要作用,体验知识迁移带来的成功感受,激发创新意识。通过对我国处于领先地位科技的介绍,激发学生的国家荣誉感,让“科技强国、创新兴邦”的理念根植于学生心中。为了实现上诉目标,我们采用混合式的教学模式。

课前,通过雨课堂给学生推送神舟十三乘组三位航天员的太空朗读“激流总序节选”视频,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是对学生的鼓励,面对又一次疫情封校,要从容面对。

课上,在课程开始时用2013年神舟十号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中所做的“太空陀螺实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起学生们的思考。多次谈到神舟飞船,自然融入一小段视频介绍我国航天事业的高光时刻,学生对我国航天事业发展成就的国家荣誉感油然而生。同时也让学生更加清晰地意识到这是一个科技创造梦想的年代,是一个创新改变世界的时代,星移斗转,沧海桑田,但科技强国、创新兴邦的初心未变。使学生更明确自身的使命和责任,学成之后科技报国。之后探究新知,学习本节课的知识点,刚体定轴转动的角动量、角动量定理、角动量守恒定律。在讲授的过程中强调科学方法类比法、微元法的运用。再后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应用角动量守恒定律对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其中当转动惯量发生改变时,要保持角动量守恒,刚体的转速就要改变,这在花样滑冰中就有所应用。王亚平老师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中国空间站第一次太空授课中就有讲解。给学生播放叶光富老师的转体演示视频,手臂伸出转动惯量变大,转速变慢;手臂收回转动惯量变小,转速变快。同时再观看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双人滑冠军,韩聪、隋文静的一小端精彩表演视频,姿态非常的优美,其中也蕴含着物理原理。思政元素仍然是在这种潜移默化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国家荣誉感,同时在欣赏体育美、艺术美的时候,还要欣赏其背后蕴藏的科学之美。

图2 课上观看“太空陀螺实验”视频

课后,给学生留思考题,猫咪下落时总是能四脚着地,它是怎么做到的?让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内化知识,巩固提升。在“睡前故事”时段通过雨课堂给学生推送“从两弹一星到中国空间站”视频,让学生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给学生布置课后分组项目“花样滑冰中的物理原理”,让学生运用课堂教学中所学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真理的过程中,同步实现德行修养的自我完善。

四、结语

课程思政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当中,要继续深入挖掘课程思政教育元素和资源,积极探索实现课程思政教育的多元化途径,从而更好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落实“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教育模式,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做到知识与思想的辩证统一,服务于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猜你喜欢
大学物理思政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应用型高校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研究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关于《大学物理》中一道习题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