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佳瑞
(中国计量大学)
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先生在《论中西画法的渊源与基础》中称,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又在《中国书法艺术的性质》中称,中国的书法是“世界上独特的艺术”[1]。作为这样独特的艺术,书法也展现出自身所具备的三大功能:实际应用功能、艺术审美功能和文化传播功能[2]。而本文在探讨书法在国际课堂临摹教学的同时,也着重分析了书法艺术的文化传播功能。
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书法作为中国文化国际传播与民族形象建构的典型符号,不仅是跨文化交流中促进多元文化碰撞的灿烂火花,更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绚丽瑰宝。面对后疫情时代兴起的“云接触”教学模式及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书法临摹教学路径,填补书法学科在跨文化教学中的空白,对利用好书法这一媒介在跨文化教学中提升母语非汉语的第二语言学习者对中国文化的认可度和接受度具有重要意义。
书法艺术的跨文化传播早已有筚路蓝缕之作,如程洪涛的《论中国书法艺术文化传播的媒介传承》、刘敬龙的《书以载道——试论书法与文化传播》和马彦蕾、张志庆的《蒋彝〈中国书法〉的传播学解读》等。但对国际课堂教学中的书法临摹教学研究却仍具有滞后性,到目前为止,对外书法教学仍没有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和完善的教学大纲,教学水平也参差不齐,甚至存在相关教学单位对书法的跨文化教学重视程度不足等问题。加上语言与文化上的差异,以及中国书法独具的特殊性,使得中国书法文化的跨文化传播面临着巨大困难。一方面,由于在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着的思维定式,导致书法的书写形式及赏识度被预先设定性地判断为高难度,这种模式固见造成了书法教学中“学”的思维僵化和“教”的停滞不前。另一方面,书法作为一门艺术自有其不可企及的观赏性,但作为一门学科却暂时无法达到能够承担传播中国文化和构建好民族形象的重任。书法作为国家宏观教育规划下近几年新设的特设二级学科,在国内没能建立起长期有效的书法教师培训机制,这使得从事书法跨文化教学的专业师资人才严重匮乏,特别是针对西方及世界其他区域文化群体的专业书法教材和循序有度地临摹书法帖严重欠缺,外派的书法教师其教学水平也参差不齐,更不用说目前仍尚不完善的书法教学大纲。这些短板都严重制约着书法跨文化教学的长效发展,成为中国书法文化在国家走出去战略中不得不面对的瓶颈。
从跨文化传播的广度来说,书法跨文化传播的受众大致分为受汉文化影响较大的日本、韩国、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亚及东南亚地区,其次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途经过的西亚地区,以及受民族中心主义影响较多的以美国为代表的欧洲地区。相比较对书法艺术和中国文化接受度较强的东亚及东南亚地区,以美国为代表的欧洲地区则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巨大及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而引发的民族中心主义问题,成为跨文化教学中最难逾越的难题。由于语言与文化的不可分割性,对以使用表音文字为主的印欧语系的欧洲人在学习书法时,则面临着学习一种属于表意文字的汉字这种完全陌生的新文字,以及汉语这种属于汉藏语系与其母语完全不同的新语言。不仅在语言思维、文字书写方面不同,在语境方面也极为相悖。中国作为高语境文化群体,转向教授以美国为主的欧洲低语境文化群体时,不仅要面对语境切换的问题,并且由语境突破而引出的跨文化交际问题也时刻考验着书法教师教学技能的转换及处事应变能力。以上表明跨文化教学与传播必然会受到文化差异的困扰,这些都成为国际课堂跨文化教学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除此之外,我国的书法对外文化传播结构也存在失衡问题。书法作为跨文化传播内容中的重要一环,不仅是中华优秀文化的深层传统因素展现,更是传达中国文化价值、彰显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浅层符号景观,而在书法的国际课堂教学与传播过程中,却未能更好地做到两者兼备。书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么偏重于书法文化人文与艺术价值的深层内容讲解,要么只停留在书法文化线条勾勒的浅层结构表达,使得书法课程在对外课程教学安排中目标定位不准、教学理念窄化,无法摆脱课程教学浅层化的桎梏,长此以往也不利于书法文化的正确传播和孔子学院中文书法课堂的长期有效开展。因此,亟须解决书法对外文化传播结构失衡的问题,既要注重内在人文精神与价值传递,也要勾勒好外在笔墨线条的艺术美感,唯有二者兼备,才能在国际课堂中有效开展中国书法教学。
临摹是初习书法的必要途径,无论是书法业余爱好者,还是有造诣的书法家无一不从临摹名帖入手。书法临摹既不是照猫画虎般的简单仿写,也不是迅速深入象、意境界的艺术创作。而是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习者不仅要模仿具体的笔墨形象,也要透过笔墨形象感悟书法内在之韵味,在心追手摹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磨练自己的书写技能。尤其在国际课堂教学中,更要做到两点:一是适当降低学习者对笔顺笔画临摹的难度。因为对外国学习者而言, 汉字是学习汉语的一大难题,总结起来为难认、难记、难写,因此想要在掌握汉字的基础上学好书法则更加困难,不仅因为书法的书写形式中有不少技法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更是因为横竖撇点折的汉字结构对西方学生来说更像是一种绘画图案。二是提升学习者对书法所蕴含的内在人文价值与主流文化韵味的感知与理解。因为书法是中国艺术精神上的最高境界——最能代表东方艺术和汉字文化圈的艺术精神[3]。让书法在跨文化传播中更好地促进他方群体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引导跨文化学习者在学习和掌握书法写作的同时,进一步了解更多有关汉字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是中国对外民族形象建构和传统文化得到更好传播的必要举措。
由于书法自身的特殊性,对于书法的掌握绝非一日之功可得。书法的学习是一个不断累积的过程,从临摹开始,不断打磨书写技能,最后才能上升到运用的阶段。但由于国际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对象情况复杂多样,尤其是孔子学院中的国际班,学生的种族、国籍、文化、年龄、母语都各不相同,无法采用国内的传统教学方式照搬照抄,所以对书法进行临摹初习便成为学习者的最有效途径,先形后意,由表及里,使其逐渐从字里行间感受大国气象,从笔画运转体会中华气韵。尤其是和汉藏语系大相径庭的亚欧语系的学习者,面对完全陌生的横竖点撇折的方块字,从临摹字帖入门则更为有效。由于临摹的快速成型性,不仅可以尽可能快地提升外国学习者对书法学习的兴趣,增加其学习成就感,也便于书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部分精力从笔画的讲解中抽身出来分配给文化的传递部分。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又极具连贯性、包容性,汉字、文学与艺术紧紧相连,书法与绘画、音乐息息相通。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中说:“颉有四目,仰观垂象。因俪鸟龟之迹,遂定书字之形,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始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4]此为最早的“书画同源”说,更加表明了书画同源的相通性。因此,在进行书法教学的临摹环节时,为避免书法临摹容易带来的单调、沉闷、无趣的低课堂成效,可以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扩展艺术活动,在临摹教学时插入中国绘画以及传统民族乐器演奏的古曲,借以增强学生在书法临摹中的学习积极性,且由于国画与民乐都极具艺术价值和中国人文精神,不仅能够在国际课堂教学中营造出沉浸式的课堂教学氛围,更能有效吸引学习者全身心投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中,这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以及文学艺术中所蕴含的正面民族形象的概念传递都具有重要作用。这也要求书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对于艺术作品的选取也要选具有代表性的主流名作名曲,如民乐《春江花月夜》《高山流水》《琵琶行》等,书法作品也尽量选择清晰易写的楷书书法,如欧阳询或田英章的书法字帖,这些都便于帮助学习者在进行书法临摹时更好地掌握书写方式和感受书法艺术价值。
另外,在国际课堂跨文化教学中,应将汉字教学与书法教学相结合。书法艺术是依托汉字才得以产生,书法是汉字外在美的一种表现形式。中国书法的演变与汉字的发展密不可分。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也极尽详细地讲解了汉字发明的内在含义。在汉字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行书、楷书、草书这样的发展演变后,相应的书法字体也产生了篆书、隶书、行书、楷书、草书五种书法字体,使得书法作为一种书写形式在继承汉字实用记事功能的基础上也逐渐开始具有了独立的艺术审美功能,并最终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的典型代表。因此,在跨文化课堂教学中对学习者进行书法临摹教学前,必须进行适当的汉字讲解。利用汉字的造字法将不同的汉字进行分类阐释,按照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类型进行阐述。例如会意字“从”字是指一个人跟着另一个人向前走,表示跟从。这样讲解起来更生动易懂也便于加深学习记忆,以此方法类推,借以帮助外国学习者在进行书法临摹前更快地掌握所写汉字的形音义。在跨文化课堂教学中,因为教学对象的特殊性,纷繁复杂的含义讲解早已不适宜运用在对外汉语课堂中,教师需参考精讲多练的教学原则,并辅以支架性教学,在书法临摹前将所学汉字的字音、字形、字义配以多媒体设备进行简单生动地讲解,增强学生学习书法的积极性和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这是进行书法临摹教学前的一个必要步骤。
探索书法临摹教学路径也并不单单只从书法教学本身出发,对客观环境的营造和教学设备的使用都应顺应时势、物尽其用。在国际大环境下,中国书法的国际教学也同样受政治、经济、社会群体等因素的影响,而当下对于书法的跨文化教学影响最大的客观因素则属新冠疫情。受新冠疫情的波及,导致大部分对外汉语教师难以抵达国外孔子学院进行线下教学,迫使书法教学方式转为线上“云课堂”,但这也为跨文化教学开辟了新思路。在新媒体时代,要更加懂得运用好多媒体进行书法的国际课堂教学,也包括上述几点教学方法都离不开多媒体设备的使用,更值得注意的是当前视频网课的流行,其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便利性更加有利于将每一位受教者转变为二次传播者,这不仅能够在特殊环境下保证书法教学的有序进行,也能有效利用新媒体传播的优势,加强书法艺术的跨文化传播。对于书法临摹教学而言,不仅书法教师可以提前精心录制课堂教学视频,学习者也只需一个易得易用的手机设备,即可通过“云课堂”进行临摹书写,开启书法佳作赏析、汉字笔顺讲解以及书法热点推送等书法之旅。
在文化全球化不断加深的大环境下,将独具中华魅力的优秀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是中国对外建构民族形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而在以孔子学院作为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主流舞台上,如何在国际课堂教学中将书法艺术融入国际课堂之中,是值得深思的问题。从中国的价值角度来说,书法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鲜明地体现了中国人的情感意趣和内在精神,跨文化书法临摹教学的发展,不仅有利于提升对外书法教学的课堂质量,更有利于向世界传达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文化精神,这对于对外建构正面民族形象和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世界影响力具有重要作用。从世界的价值角度来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世界文化土壤的给养液,为全球文化的发展和融合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文化养料,而书法作为一种拥有千年历史积淀的古老文化形式也为现代文明的发展提供了不可取代的重要基础。因此,书法艺术的全球化不仅丰富和滋养了世界文化丛林,书法临摹教学方法的探究也为书法艺术的进一步推广提供了更多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