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孙 敏
2022年立春时节,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圆满举行,向海内外奉献了一场无与伦比的视觉盛宴。它运用新媒体技术和设计语言,融入典型的中国符号和意象,使冬奥会充满了中国文化气息,在诠释“一起走向未来”主题的同时展现了中华文化精神,彰显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奏响了全人类团结、和平、友谊的华美乐章。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仅在中国大陆地区的观看人数就达到3.16亿,全球社交媒体上超过20亿人次关注,精彩瞬间屡屡刷屏。冬奥会开幕式利用先进的数字技术、独特的叙事语言讲好中国故事,由冰雪之“物境”、奥运之“情境”而达于人类存在发展之“意境”,意味深长,营造了鲜活、时尚、浪漫的视听效果,通过融媒体裂变式传播,向世界展现了友善、创新、活力的中国形象。
在互联网时代,创新视觉审美是吸引眼球的一大法宝。本次开幕式深入挖掘典型的中国符号和意象,利用科技赋能文化,实现了高级审美,让视觉更有思想和灵魂,通过形态之美、动态之美以及镜头之美给观众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
1.形态之美。冬奥会开幕式,浪漫的大雪花、氤氲的水墨、玲珑的户牖……这些设计都给观众带来了唯美的艺术感受。大雪花采用中国风的“白描雪花”设计,在自然界真实雪花形态基础上进行演变,将中国结和橄榄枝融为一体,外圈环绕六条橄榄枝,内里由中国结小雪花紧密相连而成。雪花的形态充分运用程序计算和数字可视化进行优化设计,每朵小雪花都能独立发光,整个大雪花每一秒都富于变化,呈现出雪花绽放的晶莹感和橄榄枝的生命力。如果雪花的形态是有形之美,那么水墨滴入水中、水流倾泻而下的自由形态则蕴含了无形之美。开幕式中,一滴冰蓝色的水墨从天而降,它飘逸灵动、意味无穷;幻化成的黄河之水则奔腾豪迈、蜿蜒跌宕。这些用科技演绎的有形和无形之美,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美的体验。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的五环造型
2.动态之美。开幕式中,激光雕刻的历届奥运动态标志、飘舞的雪花、奔腾的黄河等都呈现了光影的动态之美。二十四套激光刻刀在冰立方上不断雕刻,从第一届法国夏蒙尼冬奥会开始,历届冬奥会的标志被动态演绎,把运动员充满活力的姿态展现得栩栩如生;六位冰球运动员挥动冰球杆将虚拟冰球击向冰立方,随即虚拟冰球来回撞击,把奥林匹克拼搏的瞬间展现得惟妙惟肖。空中飞舞的雪花、场地中飘荡的雪花把奥运场馆烘托得诗意融融,光影的动态之美展现了灵动温情的视觉效果。
3.意境之美。意境之美,是艺术形象中意与境、情与景、心与物交融契合的审美境界。本次开幕式通过多媒体艺术和数字技术,构建了星辰大海、绿枝春生、雪花邀约等诗画意境。第一个节目《立春》,穿着绿衣的表演者挥舞绿色的长枝条,配合灯光特效,模拟出绿色麦田里青苗蓬勃生长、万物复苏的意向。绿色枝条变成白色,幻化成孩子吹散的一朵朵蒲公英,白色的种子飞向夜空,又幻化作璀璨的烟火,洒满大地,整个节目在意境营造上表现了春之勃勃生机。运动员入场后,场地四周小雪花向中心汇聚,编织成了一个璀璨的大雪花,诠释了中国人的浪漫和美学意韵。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采用最简约、朴素的艺术形式表达最诚挚的感情,用数字科技演绎中国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璀璨文明,表达了交流联通、生态发展、命运共同的价值追求,生动形象而意蕴深远。应该说,冰雪奥运既是严寒中的进取和拼搏,也是冰雪自然中的友谊和交流。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精彩亮相本身就是“用艺术语言讲好中国故事”最动人的作品。它融入“文化之根”“哲学思想”“命运共同”等深层次的价值观,展现了民族精神。开幕式的精彩节目激起了国人的自豪感,树立了民族文化自信,在主流媒体和互联网媒体上实现了对内对外的大范围、立体式有效传播。
1.整体叙事思路。冬奥会开幕式整体构思与叙事上,运用中国传统文化托物起兴、小中见大、积微成著的思路,精妙运用中国传统诗学思维,体现了中华美学特色。在倒计时、五环展示、运动员进场、点火炬等重要环节,选取了“雪花”作为贯穿整场的重要元素和叙事角色。从一朵雪花邀约到各国运动员入场时一朵朵雪花汇聚,从而成为世界的冰雪盛会。雪花,“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孕育着中国人的洁白、浪漫和唯美的美学气质。
2.叙事语言分析。从叙事语义和句法上来看,叙事起点开幕式倒计时,就融入了各种形态的雪花,有霜降时节红墙前的枝上初雪,有小雪时节长城内外的漫天飞雪,也有大寒时节北国风光中的冰上堆雪。从运动员入场到火炬台的升起,也是雪花串联起各国运动员齐聚北京、喜迎奥运的故事。每个代表团的引导员都手持发光的雪花形状引导牌,身着雪花图案和中国国画风格的衣服;入场仪式完成后,写着各国名字的虚拟大雪花从鸟巢上空自由飞舞、飘洒而下又慢慢消失;随后,一个大雪花形态的主火炬台慢慢升起,悬置于奥运五环的下方。雪花是浪漫的叙事元素,各种视觉形态的雪花故事穿插于开幕式仪式中,体现了空灵与浪漫的叙事格调。
北京冬奥会开幕之夜的焰火表演场景
科技赋能是媒介创新的一个好手段。开幕式综合运用五面裸眼3D、人工智能、3D动作捕捉技术、5G、AR和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将奥运精神、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影像融合,让技术赋能视觉表达。整个鸟巢超大舞台地屏是目前最大的超高清地面显示系统,首次实现全LED影像,以取代传统的地屏投影,整体面积达1万多平方米,组成模块超过42000块,画质达到16K。近60米高的竖屏、冰立方和奥运五环也都是由LED屏组成的。“黄河之水天上来”“五环破冰而出”和“放飞和平鸽”都是新技术赋能所呈现出的视觉盛宴。
其一,数字科技重塑传统水墨——一滴冰蓝色的水墨从天而降,逐渐幻化成倾泻而下的黄河之水在舞台上奔腾不息,而后又慢慢冰冻,展现了“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豪迈之气。它充分运用了竖屏和地屏的结合,构建了三维空间立体多媒体影像。屏幕中的水流图像是经过图像处理算法而形成的,是计算机学习大量中国传统水墨画,建立水墨纹理特征模型,以此生成风格化的山水图像。激光机需要的点位数据由生成的三维水墨动画转化而来,能实现快速迭代效果,满足创意更新需求,这是数字科技对中国传统水墨风格的解构与重塑,完美呈现梦幻逼真的科技之美。
其二,五面裸眼演绎冰晶五环——水墨凝结成冰,一块冰立方从地下升起,位于看台四层的24道激光照射在冰立方上,对冰立方进行“雕刻”,回顾着历届冬奥会。这样“雕刻”的视觉效果是在激光与冰立方3D视效的结合下产生,借助五面裸眼3D效果实现的,观众可从前、后、左、右以及底面五个视角立体化体验历届冬奥标志的动态雕刻效果。随后,冰立方开始碎裂,四面的LED屏随着冰碴四溅的三维视觉效果缓缓下降,底部的五环缓缓上升,形成了“五环破冰而出”的奇特视觉效果。这一创新表现既有科技含量、炫酷的现代感,又有积极向上、锐意进取的寓意,预示着只有打破隔阂、互相亲近、彼此合作,人类才能融为命运共同体。
其三,AI智能打造如影雪花——主题歌演唱环节,上百位小朋友挥舞着和平鸽灯,在场地中四处奔跑,每跑一步,脚下的雪花都如影随形。这是世界上第一次采用最大规模的3D动作追踪技术,通过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演出实时特效系统,能够精准检测多个人体AI模型,识别场内上百名演员,优化了美术渲染生成的图案和图案的触发方式,实现了流畅、实时的视频数据读取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