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朱丽珍 蓝 震
放下身段,从零开始,这是经历过辉煌时期的都市类媒体,目前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怎么过坎,传统都市类媒体都在摸着石头过河。
经过几年融合发展,传统都市类媒体的优势得以显现:强大的内容生产能力、专业化的传播理念、随时能战的精气神,都是都市类媒体的闪光之处。怎样发挥现有优势,将优势转化为动能,提升媒体影响力、传播力和凝聚力,重现当年辉煌?
钱江晚报在注重内容生产的同时,不断创新报道方式,记者从普通的记录者、报道者,向事件参与者、建议者转变。身份的转变,是为重建与政府、企业和读者之间的联系,发挥报纸从业者的信息、资源和整合优势,成为政府、企业和读者的智库,甚至是解决问题的专家,以此增加与读者、用户的黏度。
本文通过部门组织的3场活动,尝试对都市类媒体打造多元凝聚力进行可行性路径探析。
这几年的重点报道,共同富裕是绕不开的话题。每家媒体都在创新主题报道,怎么出圈能够让人耳目一新?主题报道,重大事件,可以离普通人的生活很近,尤其共同富裕,是一场以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为标志的社会变革,事关人民美好生活。
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是浙江作为“重要窗口”的必答题。而在主题报道中,钱江晚报该如何发挥现有的内容和创新优势?
钱江晚报“同心桥”栏目是省政协办公厅与钱江晚报联合推出的省政协“同心”系列重要宣传平台之一,通过这个平台,架起连接政协与群众的通道。在省政协办公厅的全程指导下,“同心桥”栏目策划推出“政协委员话共富”走进区(县、市)专题活动。
按照活动节奏,钱江晚报陆续走进全省10个具有代表性的县(市、区),将大话题“共同富裕”,通过浙江各级政协委员分享助力共同富裕的实际行动、履职成果、真知灼见,转化成数字化改革、民生福祉、美丽城镇、乡村振兴等实实在在、接地气的热点民生话题。
如何做好共同富裕这份答卷,浙江其实早有“优质生”先行。目前,“钱江晚报·同心桥·政协委员话共富”活动已在平湖、衢州两地展开。
东海之滨的嘉兴平湖,位于“沪杭苏甬”四大城市菱形对角线的交汇点,素有“金平湖”的美誉。平湖也是全省乃至全国发展最均衡的地区之一。“钱江晚报·同心桥·政协委员话共富”系列活动首站就落在平湖。百余名来自省、市、县(市、区)三级政协委员、嘉兴各县(市、区)美镇办、相关主管部门和群众代表,围绕“缩小城乡差距,在共建共享中实现共同富裕”的主题,共同寻找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模式、方法。
活动的第二站在衢州柯城区沟溪乡余东村,这座800人的村庄,300多人会画画,其中20多位是专职画家,甚至还有“国”字头的美术馆……“中国第一农民画村”在不久的将来,还将打造成中国最文艺的乡村未来社区。聚焦特色,深度挖掘地域特色文化,做好文化价值转化文章,突出体现“人文生态也是金山银山”,是超常规推动山区26县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要举措。活动邀请杭州同心少数民族政协委员会客厅、衢州健康产业政协委员会客厅,联合当地市、区两级政协,聚焦“一幅画、一条路、一粒种”组织开展专题协商,寻找让共同富裕成为村民看得见、摸得着、真实可感的余东密码。
伴随5G、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迅猛发展,构建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是传统都市类媒体转型的必经之路。
从传统媒体到全新媒体的转变,有挑战更有机遇,这是媒体一次化蛹成蝶的自我革新,更是一场必须赢得的胜利。
2012年底,钱江晚报开通官方微信,时隔半年多推出微信矩阵,手机客户端上线。除了传统图文报道外,增加短视频、直播等报道新方式,通过增发渠道,形成传播旗舰,打造了24小时立体传播体系。
传播生态的转变,倒逼媒体内部各部门之间打破边界,整合资源,形成1+1>2的合力,打造多元凝聚力。
平湖市独山港镇韩家庙村离海岸线不到10公里,2021年7月26日夜,台风“烟花”带来强降水和倒灌,造成村里千亩花卉园中36户花农超过600多万盆各式鲜花受到不同程度进水,受淹最严重的大棚,几乎是一片汪洋。
在台风一线采访过程中,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获知线索,除了报道台风受灾自救等常规内容之外,决定发挥媒体属性,帮助平湖花农零售自救。
在互联网公共传播背景下,其实以专业媒体机构为核心的单向主体性传播机制已不复存在,传播者和受众的边界被打破,并且具备了角色互换的可能性。传统都市类媒体单独报道事件的优势被削弱,而媒体背后庞大的读者和受众群体,才是最珍贵的资源之一。
有用、有温度,一直以来是钱江晚报官方客户端小时新闻看中的核心价值观。在帮助平湖花农卖花过程中,通过钱江晚报·小时新闻的介入报道,不少读者愿意认购花草,虽都以个位数量为主,但积少成多的采购,让花农重燃希望。
媒体的另一大优势,是因媒体对外公开报道的属性,与其他机构建有长期联系。在必要时刻,能随时整合资源,推动事件落实,让解决问题更高效。
报道中,钱江晚报·小时新闻主动对接浙江交通集团浙西区域管理中心,告知平湖花农受灾情况后,管理中心有购买和帮忙意愿,特地派出工作人员驱车5个多小时,来到花卉园采购360盆鲜花。认购的鲜花除了装点服务区外,还作为七夕礼物送给司机。
七夕节当天,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联合浙江交通集团浙西区域管理中心,在杭金衢高速(G60)衢州段衢州服务区(江西方向)开启送花直播活动。
2021年8月份,小时新闻上线“记者帮”栏目,不管是房子车子的大事,还是消费投诉纠纷和生活中的小疑问,后道记者持续在线,热心帮忙。结合图片、文字、视频、直播等多种传播手段,通过打通部门整合资源,更高效地帮助读者解决难题,切实履行媒体社会责任。
对传统媒体来说,新闻报道的内容质量、传播效果,直接决定着媒体的影响力、公信力,在当今形势下,甚至决定了一家都市类媒体的生死存亡。
新媒体时代信息能瞬间传递到全国各地,但也随时会被淹没。对于传统都市类媒体而言,影响力的辐射半径,从原本发行报纸的范围不断延伸和扩展,传统的地域边界被打破,但面临的竞争也更为激烈。
在更冗杂的信息流中,如何通过强化新闻报道和社会联动,刷出纸媒的存在感,提升传播效果?钱江晚报的做法就是以“破”应“破”,即以打破地域边界实现地域合力,让媒体传播更广泛。
孙嘉祥是上海市划船队老队员,早在1966年,他曾在柬埔寨参加第一届亚洲新兴力量运动会,在双人艇、四人艇项目中拿到过金牌。2021年8月份,孙爷爷想寻找一起出国比赛过的老队员,他们遍布浙江、安徽、湖北等地。
起初,宁波的一位热心志愿者看到孙爷爷的网络发帖后,联系钱江晚报·小时新闻,希望能够帮忙一起寻找。钱江晚报·小时新闻闻风而动,很快帮忙寻找到了浙江的两位老队友,也回忆了当年出国参赛的历历往事。
按照正常节奏,记者帮忙事件到此结束,这也是很多传统媒体的通病:常常因偏重信息内容生产而忽视了传播效果的延伸。
而在此次系列报道中,钱江晚报·小时新闻加强议题设置,将“寻找老队友”作为系列报道操作,除寻找浙江籍队员外,还联动湖北之声、上海新闻广播、新安晚报,帮助寻找其他省份的老队友,让新闻话题热度不断延续,讨论度延伸到四地甚至全国。
在采访过程中,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了解到,几位老人都已八九十岁高龄,又正值疫情期间,想要会面重聚有难度。如今媒体传播途径不断丰富,视频、直播早已成为可能。一场四地连线由此酝酿,以钱江晚报官方微博发起直播申请,联动湖北之声、上海新闻广播、新安晚报等沪浙鄂皖四地媒体,几位耄耋老人时隔55年的这场云端重逢成为现实。
这场特殊的直播连线,也得到了中国赛艇协会的关注,中国赛艇协会副主席与老人们连麦对话。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正是这群老人的真实写照。可以说,他们就是我国赛艇事业发展的开拓者和先行者。55年来,这些老一辈运动员,见证、带领中国水上运动事业蓬勃发展。
一次普通的寻人求助,打破地域传播方式的边界,成为从小切口展现中国水上运动事业快速发展历程的策划报道,也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了钱江晚报在全国媒体中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