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丽
(江海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0)
会计师事务所为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专业审计鉴证业务支付的费用称之为审计费用,它是由被审计单位与会计师事务所之间根据专业鉴证业务供求关系博弈形成的,对被审计企业而言就是它所支付的审计费用。国外对审计费用影响因素的研究从Simunic(1980)[1]开始建立了审计收费的经典模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较完善和丰富的研究领域。本文所指的管理层自利行为界定为管理层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所实施的包括在职消费、过度投资、额外津贴等一系列损害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及企业绩效和价值的行为。虽然目前学术界已有一些关于公司治理与审计费用研究,但对于管理层自利行为对审计费用影响的研究则还属空白,且随着我国一系列内部控制的政策和规范的出台,公司治理结构不断完善,内部控制的水平有所提高,此项研究对我国企业财务报告的信息质量改善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也将研究作为公司治理范畴的管理层自利行为与内部控制的交互作用对审计费用产生的影响。
管理层自利行为作为研究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公司内外部治理机制的失效引起管理层缺少约束的反映。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对管理层的行为构成有效的制约,减少因个人利益而进行的会计操纵,反之,如果在公司治理结构的设计和执行过程中,由于委托代理关系不明,信息不对称,管理层权利不能得到有效制约,管理层为获取自身利益最大化,急功近利损害公司利益,那么自利行为的实施必然对公司治理产生关键性的影响[2]。本文结合先前学者的研究,从在职消费和过度投资这两种管理层自利行为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具体分析其对审计费用的影响。
就管理层在职消费的代理观而言,由于公司的股东与管理层双方追求的目标函数不同,会利用职权进行在职消费以获取超额收益,来达到使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的,这就产生了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一种代理冲突[3]。管理层在职消费给公司带来的财务成本很难低于其带来的经济效益,这不仅损害了企业的股东利益和企业绩效,而且经营者为了自身利益对财务会计进行操纵的行为,增加了财务风险,降低了财务报告的可靠性[4]。因此,在注册会计师实施审计程序时的审计成本和审计风险都相应增加,从而增加审计收费。
就过度投资角度而言,管理层为了获得更多收益而盲目过度投资,这严重降低了资金的配置效率,甚至影响到公司的现金流,增加了资本支出,侵蚀了企业的业绩,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另一方面,管理层通过过度投资使企业规模扩张,可以增加其对企业的控制权,这更加使得公司治理成为纸上谈兵,如果没有一个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从企业的内部对经营者的行为形成一种有效的制约,会对企业的经营业绩和风险、财务运营等方面产生严重后果[5]。因此,在对被审计单位进行财务报表审计时,注册会计师必然要增加审计程序和审计证据对财务报表不存在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由过度投资带来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增加使得注册会计师靠收取更多的风险溢价来弥补审计风险。
根据以上分析,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1:
H1:管理层自利行为越严重审计费用越高。
内部控制质量对审计费用的影响可以从成本效益理论和风险溢价理论分析。基于成本效益理论,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任务时,会考虑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决定是否通过控制测试,以及对内部控制的拟信赖程度来确定实质性程序的范围、数量及审计证据的多少。如果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质量较高,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的控制测试拟信赖程度较高,则通过增加控制测试,确定内部控制有效可行来相应减少实质性程序,提高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效率,也节省了工作时间,以降低审计成本达到减少审计费用;反之,则会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和成本,从而产生高额的审计费用[6]。
风险溢价理论认为,企业在经营活动和投资决策时,高风险往往伴随着高收益,而风险溢价就是这部分超过无风险收益率的额外收益率补偿。基于此理论,内部控制质量也对审计风险费用有影响,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质量较高,意味着企业的经营管理处于一个完善的监督体系中,其产生财务舞弊的风险较低[7]。注册会计师在正式执行审计任务之前,就会衡量被审计单位的审计风险。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定价的时候会考虑被审计单位对审计风险有影响的内部控制质量风险,一方面内部控制质量风险的增加势必会扩大审计范围,增加审计程序,从而增加审计成本;另一方面内部控制质量风险的增加也会使事务所增加法律和诉讼的风险,对事务所的声誉产生不利影响[8]。综合两方面的考虑,会计师事务所会对由内部控制质量所带来的审计风险较大的企业提出更高的审计报价。
有效的内部控制工作可以为外部审计师在年度财务报告审计过程提供有益的帮助。在被审计单位与会计师事务所就审计专业服务进行议价的博弈中,站在企业自身角度,一方面如果其自身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等存在问题,更偏向于选择更好、更知名的会计师事务所,其高品质的审计服务能够出具更为客观的审计意见,帮助企业发现问题,降低经营风险,而知名度高、审计质量高的事务所往往伴随着高昂的价格,再加之内部控制质量较低的企业需要实施更多的审计程序,往往耗费更多的时间精力,这使得审计收费的增加[9]。另外,站在会计师事务所角度,为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企业进行审计工作,很有可能在抽样时对错账等发生遗漏,这增加了审计工作中的风险,也增加了出具不合理审计报告的风险,进而会增加其法律和诉讼风险,事务所出于这方面的考虑也会提高审计收费用于风险补偿[10]。而高质量的内部控制通常有助于外部审计人员缩短控制测试的时间,降低审计风险,缩小审计程序范围并缩短时间,提高注册会计师的工作效率,减少审计费用[11]。
根据以上理论分析,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2:
H2:内部控制质量越高审计费用越低。
管理层为追求个人利益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的自利行为会对企业内部沟通和信息交流产生障碍,影响内部控制的效率。缺乏良好的内控环境使内部监督成为空谈,导致审计风险增加和审计费用的增加[12]。而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程序设计科学合理,责任划分明确,执行严格,监督有力,这些都能保证内部控制质量,削弱管理层自利行为,也将消除由管理层自利行为带来的审计费用的增加。因此可见,管理层自利行为影响着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完善的内部控制也对其有抑制作用,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可以削弱管理层自利行为与审计费用的关系[13]。
据此,本文提出研究假设3:
H3: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可以削弱管理层自利行为与审计费用的正向关系,即:内部控制的质量越高就越可以抑制管理层自利行为,从而使审计费用降低。
(1)被解释变量。被解释变量为审计费用(Fee)。本文将上市公司年报中披露的支付给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费用的自然对数(Lnfee)作为被解释变量。
(2)解释变量。管理层的在职消费: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管理层在职消费均计入管理费用,管理层的在职消费与管理费用呈正比。衡量在职消费的指标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绝对数值计量法,陈洁等通过查阅上市公司年报附注中“支付其他与经营活动相关的现金流量”项目,将其中属于在职消费的八个明细科目金额汇总获得[14];另一种则是相对数值法,欧凯丽[15]和李志强[16]的研究成果,将管理费用率(Perk),即管理费用与营业收入的比率作为衡量管理层在职消费的指标。本文采用第二种相对数值法,以管理费用与营业总收入的比例作为指标衡量在职消费。并参考周泽将等文献做法[17],采用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之和与营业收入的比率(Perk1)作为管理层在职消费的替代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
管理层的过度投资:Richardson[18]模型在近几年过度投资的研究中该模型得到了广泛应用。Richardson 认为企业投资规模受投资机会、财务杠杆、股票投资率、现金存量等因素的影响,存在最优投资规模,而当企业实际投资规模大于最优投资规模时,便存在过度投资。若比最优投资规模小则为投资不足。本文通过Richardson 模型来预估企业的新增投资水平,并根据该模型的回归结果来预估出残差度为正的过度投资,模型如下:
对模型回归得出的残差值ε 为样本公司第t 年的超额投资。当ε大于零时ε即为样本公司的投资过度水平,记Over,且Over=ε。当ε 小于零时,样本公司属于投资不足,本文在此不做研究。
内部控制质量:本文衡量内部控制的质量对审计费用的影响,主要考虑内部控制是否在公司得到有效的执行,参考卢雅婷[19]等文献选取迪博版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指标(Icq)来衡量内部控制质量。该评价体系由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会计师事务所是否出具评价报告、独立董事和监事会是否发表意见等七个部分构成,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进行综合评分,具有全面性和客观性。
(3)控制变量。本文参考万红波、贾韵琪(2018)[20]等文献,控制企业规模(Size)、企业业务复杂度(Sn)、盈利能力(Roe)、经营风险(Lev)、管理层持股比例(Pmo)、事务所规模(Big4)等变量,并引入了年度和行业虚拟变量。
表1 模型变量说明表
本文为证实假设1 和假设2,主要借鉴Simunic(1980)[1]审计收费的经典模型,建立模型(A)如下:
本文选取了深沪两市A股上市公司2016~2018年的数据作为研究对象,为尽量减少其他原因对实证结果的影响,从而保证所收集证据的有效性,本文做了如下筛选,对以下公司进行了剔除:1)考虑到金融、保险行业经营的特殊性,在现金流量和财务处理等方面与其他行业存在较大差异,故对其进行了剔除;2)ST 类公司,由于ST 类公司财务状况或其他状况异常,经营业绩较差,使得其会计信息质量下降,财务报表公允程度降低,故将其剔除;3)剔除了在数据库中未能获取审计费用或审计费用划分不明确的上市公司;4)对上市公司中各项数据披露不全和数据缺失的进行剔除;5)剔除了过度投资模型中残差值小于等于零的,因不存在过度投资的企业不在本文的研究范围内。
迪博内部控制指数来源于迪博内部控制指数数据库,子公司数量通过查找上市公司年报手工收集,其余数据均来自CSMAR 国泰安数据库。本文经过筛选,获得过度投资模型的样本数为6 739个,其中残差值大于零存在过度投资的为3 229 个,剔除了审计费用模型中数据缺失项,最终总样本量为2 916 个,其中2016 年样本953 个,2017 年样本982个,2018年样本981个。本文采用Stata系统进行数据分析,并且为了消除异常值的影响,对连续变量进行了上下1%的Winsorize缩尾处理。
(1)审计费用年度描述性统计。为了了解2017~2019 年度样本企业的审计费用各年的情况,首先分年度对审计费用进行描述性统计,有关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审计费用的描述性统计
如表2 所示,我国上市公司各年度的审计费用最小值和最大值都有着较大的差额,说明根据被审计单位的自身条件,其审计费用也不尽相同,但从2017~2019 年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距在逐步缩小,表现为审计收费的最小值在增加同时最大值在减少;审计费用均值呈逐年上升趋势;从2017~2019 年,审计费用的标准差在逐渐减少,说明各样本单位审计费用的差异在逐步缩小。综上,说明我国的审计定价机制不断完善,审计市场在逐渐规范,统一的审计收费标准逐步实施。
(2)模型其他变量的描述性统计。表3 是对审计收费模型剩余其他所有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包括了审计收费模型中除过度投资(Over)以外所有变量的描述性情况。
表3 模型其他所有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就解释变量而言,管理层在职消费用管理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来衡量,比值越大说明在职消费情况越严重。从表3 中可以看出,管理费用率最小值2.96%和最大值22.15%相差很大,说明样本公司在职消费水平差距很大;迪博内部控制质量指数最低543.24,最高729.47,说明样本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也有明显差异。就控制变量而言,企业规模和企业复杂程度。差距很大,企业总资产自然对数最小值为6.4891,最大值为12.3812,几乎是最小值的近一倍;公司的经营能力和经营风险也体现了上市公司的审计风险,这两项也有较大差异,样本公司净资产收益率最低为-2.44%,最高为16.49%;管理层持股比例也有很大的差距,持股比例最小为0,最大为79.07%。
在对审计费用模型进行回归之前,通过Haus⁃man 检验,验证模型的P 值为0.000,小于0.05,应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其进行检验。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做回归分析,对管理层自利行为、内部控制质量与审计费用之间关系进行验证,结果如表4、表5所示。
表4 未加入交乘项的审计费用模型回归结果
表4(续表)
表5 加入交乘项后的审计费用模型回归结果
(1)未加入交乘项的审计费用模型回归结果与分析。为验证假设1、假设2 的管理层自利行为和内部控制质量分别对审计费用的影响,对模型进行回归,回归结果如下:
五是政协的环境保护民主监督开始发挥作用,政协为政府出主意的事情越来越多。但是缺乏制度化的支撑。而在安全生产方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就要求发挥政协民主监督的作用。
通过表4 可以发现,审计费用模型显著地通过了F 检验,模型的R2 为60.41%,数据拟合程度较高,模型通过检验。
首先,衡量管理层自利行为的两个变量——在职消费和过度投资都对审计费用在1%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与假设1 相符。管理层自利行为的产生,说明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这也会影响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对公司的经营能力产生不利影响,也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因此,管理层自利行为会增加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成本和审计风险,从而增加审计费用。
其次,内部控制质量与审计费用在1%水平上呈显著负相关,证实了假设2。这是因为,内部控制作为企业自我约束的内在机制,内部控制质量高可以帮助注册会计师减轻工作量和审计程序,提升审计效率,降低审计风险,从而审计费用得到缩减。
从控制变量上看,企业规模、业务复杂度、事务所规模与审计费用都是在1%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内部控制质量、公司治理与审计费用在1%水平上呈显著负相关,而公司盈利能力和经营风险与审计费用的相关性并不显著。
(2)加入交乘项的审计费用模型回归结果与分析。为验证假设3,在交乘作用下,管理层自利行为、内部控制质量和审计费用之间的关系,对模型进行回归,回归结果如下:
通过表5的回归结果,对比表4可以看出,加入管理层自利行为与内部控制质量的交乘之后,在职消费对审计费用在10%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过度投资对审计费用在1%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内部控制质量与审计费用呈1%水平负相关;在职消费和内部控制质量的交乘项、过度投资和内部控制质量的交乘项的符号都为负,且过度投资和内部控制质量的交乘项在5%水平上显著相关,说明过度投资和内部控制质量存在显著的反向变动关系,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可以削弱管理层自利行为与审计费用的正向关系,由此可证实假设3。其原因是,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很好地约束管理层的行为,内部控制如果能够很好地实施,内部控制质量较高,可以遏制管理层自利行为,降低审计成本和风险,减少审计费用。
为了检验以上回归结果的稳健性,本文用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之和与占营业总收入之比作为管理层自利行为中在职消费水平的替代变量(Perk1),将其代入方程(1)和方程(2),其他变量保持不变,管理层自利行为、内部控制质量对审计费用影响的稳定性检验结果如表6和表7所示。
表6 审计费用模型稳健性检验的回归结果
表7 审计费用模型加入交乘项后稳健性检验的回归结果
从表6 可以看出,在没加入交乘项的审计收费模型中,在职消费、过度投资、内部控制质量、企业规模、业务复杂度、公司治理、事务所规模依然对审计费用产生显著影响,没有发生明显改变。在表7中,在加入交乘项之后的审计收费模型中,过度投资与内部控制质量的交乘作用也与前面的实证结果一致。综上所述,通过替换变量模型回归结果也与之前基本保持一致,通过了稳健性检验。
本文采用了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利用2017~2019 年我国A 股上市公司数据,对管理层自利行为、内部控制质量与审计费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到以下研究结论:1)管理层自利行为与审计费用之间显著正相关。这主要是由于管理层自利行为会使公司治理机制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受到影响,从而使得审计费用增加。文章以管理层自利行为最主要的两个表现形式:在职消费和过度投资作为解释变量,回归结果表明,两者都与审计费用呈明显的正向关系。2)内部控制质量与审计费用之间成负相关关系。其原因主要是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及较高内部控制完成质量都会使得注册会计师减少审计成本,降低审计风险,从而减少审计费用。本文以迪博内部控制指数来衡量内部控制质量,证实了内部控制质量与审计费用呈负相关。3)管理层自利行为与内部控制相交乘对审计费用的影响,实证得出,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可以削弱管理层自利行为与审计费用之间的正向关系。这是由于完善的内部控制结构,以及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可以减少管理层自利行为的发生,从而消除管理层自利行为对审计费用的影响。为了进一步证明实证结论的正确性,本文实施了稳健性检验,更换在职消费替代变量后,其回归结果依然稳健。
根据以上结论,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加强对上市公司管理层的管理。管理层自利行为是公司治理重要的一部分,且其主要表现形式为在职消费和过度投资。1)制定有效的管理用人机制,加强对管理层的激励和约束。在薪酬待遇上,公司应该建立和完善合理薪酬待遇和晋升机制,缓解企业所有者和管理层的委托代理矛盾,从而减少管理层自利行为。2)限制管理层对资本的控制权,严格上市公司的资本投资管理。应增加上市公司资本投资信息的透明度,使投资中所涉及的各方利益更加清晰,这样因管理层自利行为产生的过度投资就更容易被发现。
其次,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公司应建立一个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对各个机构的职能进行权责分离,在平时的经营活动中重视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在公司内部建立全员参与内部监督的良好氛围;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系统,使得企业能够及时识别和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公司的内部审计人员要拥有高度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使其不被管理层控制,能够独立提出和发现错报,并且董事会和监事会要对内部控制进行有效的监督,才能督促管理层及时更正错报和完善内部控制缺陷;充分发挥董事会和监事会的监督职能,这样能很好地对管理层进行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