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立
心衰是心脏疾病进展至终末期的一种表现,是由心脏疾病引起心功能障碍、心排血量缺乏,致使静脉血液淤积、器官组织血流灌流严重缺乏,导致心脏循环障碍。而顽固性心衰是一种危重心脏疾病,指心衰患者经积极内科对症对因治疗后其症状无改善并呈加重趋势进展,患者需长期反复住院治疗,多见于老年群体,主要表现为左右心衰、无法平卧、重度水肿,并伴有低钾低钠、心排量低等情况[1]。临床常规治疗以强心、扩张血管、利尿等措施为主,但因疾病较为复杂,老年人多合并多种基础病,导致整体治疗效果不理想,预后效果较差[2]。因此临床需寻求更为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案,在对老年顽固性心衰患者积极对症对因治疗的同时还需降低肺楔压、提高心输出量,恢复血流动力学平稳,改善心功能,从而有效提高疾病预后[3]。本次研究选取90 例老年顽固性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重点评估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持续性静脉泵入的临床价值,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1 月~2021 年1 月本院收治的90 例老年顽固性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 例。对照组中男28 例、女17 例;年龄最小62 岁,最大80 岁,平均年龄(71.56±5.33)岁;病程2~8 年,平均病程(5.13±1.18)年;纽约心脏病协会(HYNA)心功能分级:Ⅲ级30 例、Ⅳ级15 例;基础病:冠心病18 例、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7 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5 例、退行性心脏瓣膜病5 例。观察组中男25 例、女20 例;年龄最小61 岁,最大82 岁,平均年龄(71.69±5.52)岁;病程1.5~8年,平均病程(4.73±1.39)年;HYNA心功能分级:Ⅲ级32 例、Ⅳ级13 例;基础病:冠心病19 例、肺心病5 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4 例、退行性心脏瓣膜病7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参考《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纳入研究病例均符合顽固性心衰临床诊断指南,且由超声心动图、实验室结合病史检查确诊[4];②心功能分级Ⅲ~Ⅳ级;③患者无智力、精神、认知障碍问题;④患者及家属事先知情研究内容、风险,具有良好配合性;⑤此研究内容已征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2 排除标准 ①患者存在认知缺失、精神障碍问题;②恶病质及过敏体质;③肝、肾、肺重大器官病变;④对本次研究药物有禁忌者;⑤存在心脏手术史;⑥脑血管及冠状动脉供血障碍;⑦临床资料不真实不可靠,或中途失联、脱离研究者[5]。
1.3 方法 两组入院均实施常规抗心衰治疗,接受强心、利尿剂等对症药物治疗,并给予氧气支持,限制水钠、严格抗感染等措施;选择呋塞米片口服用药,2 次/d,20 mg/次;螺内酯口服用药,1 次/d,20 mg/次;地高辛口服用药,1 次/d,0.25 mg/次。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联用多巴胺治疗,取100 mg多巴胺稀释于葡萄糖注射液50 ml 中,实施持续静脉泵入方式,初始速度为1 μg/(kg·min),30 min 后调节至1.5 μg/(kg·min),给药量最大不超过2~5 μg/(kg·min),给药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在病情恢复稳定后逐步减少药量,直至停药。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抗心衰基础上持续静脉泵入硝普钠与多巴胺治疗,注射用硝普钠50 mg 先用5%葡萄糖溶解,再用5%葡萄糖溶液稀释到50~200 μg/ml,持续静脉泵入,调节初始速度为0.5 μg/(kg·min),根据反应以0.5 μg/(kg·min)的量递增,逐渐调整剂量,给药量最大不超过10 μg/(kg·min);多巴胺用药方法及用药量同对照组。两组均连续用药治疗7 d。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LVEF、LVEDD、LVESD、SV)及生命体征指标(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1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心功能改善2 级;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显著好转,心功能改善1 级;无效:治疗后心衰症状及心功能均无任何改善或明显恶化,病情未得到控制[6]。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2 心功能指标 利用超声心动图测定治疗前后LVEF、LVEDD、LVESD、SV。
1.4.3 生命体征指标 利用心电监护仪对患者治疗前、治疗7 d 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水平进行监测与记录[7]。
1.4.4 不良反应 包括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心悸、头晕头痛等。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LVEF、LVEDD、LVESD、SV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LVEF、SV 均明显大于对照组,LVEDD、LVESD 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命体征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命体征指标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命体征指标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通过对症处理后均消失,均未进行特殊干预。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顽固性心衰是一种心血管危重症,多见于老年人,临床治疗存在一定难度,患者因静脉淤血、血管外周阻力增加、心脏超负荷等引起口唇发绀、四肢发冷、呼吸困难、咳嗽、运动耐量低等一系列表现,多数患者心功能为Ⅲ~Ⅳ级,伴有多种并发症[7,8]。老年顽固性心衰患者的临床常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预后效果差,病死风险极高。老年顽固性心衰患者因心肌收缩能力降低,心输出量下降,周围血管收缩增加,从而致使血管外周阻力增大,加重心肌负荷,故临床治疗的关键在于提高心肌收缩力、缓解外周血管阻力,提高血流灌注,使得受损心肌细胞得到及时修复及改善[9]。
多巴胺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为外源性多巴胺受体激动药,在人体中神经节、外周交感神经中分布,可作为去甲肾上腺素前体物,有效调节多巴胺腺体及交感神经受体,发挥扩张冠状动脉、强心、提高肾血流量及尿量,减低外周阻力的效果。同时该药物为儿茶酚胺类药物,有助于提高正性肌力,改善心脏输出量,进一步缓解心脏负担,改善水钠潴留情况,提高心功能[10,11]。硝普钠作为常用抗心衰药物的一种,可促进动静脉血管扩张,增强心脏排出量,有效降低心脏负荷,同时可降低心室充盈压,降低血管阻力,提高主动脉壁顺应性,促进心排出量增加,进而有效改善心脏收缩功能[12-15]。且该药物并不会刺激平滑肌收缩,从而对患者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加以改善。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56%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LVEF(46.18±9.52)%、SV(55.89±5.33)ml 均明显大于对照组的(40.76±8.26)%、(42.56±5.36)ml,LVEDD(51.81±4.65)mm、LVESD(38.05±4.42)mm 均明显小于对照组的(60.01±5.52)、(41.35±3.36)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通过对症处理后均消失,均未进行特殊干预。由此可证实,两种药物联合应用相辅相成,发挥协同作用,增强疗效,两种药物持续静脉泵入可提升治疗效果,对心衰症状给予有效改善,提高心功能,同时可减弱用药不良反应,保障安全性。分析其原因,多巴胺可通过调节交感神经系统多巴胺受体和肾上腺受体,起到强心、利尿等作用,而硝普钠能扩张动静脉,动脉扩张可提高心脏射血分数以有效降低耗氧量,静脉扩张能降低左心室充盈压及容量[16-19]。此外需注意,硝普钠长时间或大剂量输注易引起氰化物体内蓄积中毒,出现反射消失、昏迷、低血压、脉搏消失、运动失调、眩晕、头痛、意识丧失、恶心等一系列不良反应,或损伤患者肾功能,因此在临床实际应用中需严格把控药物适应证及禁忌证,控制药物输注速度、浓度、输注时间,以防止氰化物的蓄积中毒,保障用药安全性。
综上所述,老年顽固性心衰患者持续静脉泵入多巴胺和硝普钠可提升疗效,有利于患者心功能改善,且用药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