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与“无”的哲学观

2022-08-19 01:46
新传奇 2022年28期
关键词:统治者儒家文化道家

在日常生活中,儒家的“有”,道家的“无”,到处可见,均不可缺。从某种意义上讲,“无为”(不做不该做的事)比“为”(做该做的事)更艰难、更高尚。所以老子又说“上德无为而无以为”。

儒家和道家的思想碰撞

儒家和道家两派的思想学术,是中国延续下来的两个十分重要的传统国学。其中儒家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而道家思想却成为本土道教的教义。

道家在政治上主张统治者应该采取无为而治。所谓“法天地之使万物自然”,意思就是统治者只要制定好法律,剩下的就让老百姓在法律的框架内自然生存和发展。老子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强调无为无不为。

儒家的政治主张是提倡以德治国,以礼教化万民。所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只有通过礼制教化,人才能规矩做人。而统治者应该施仁政,善待天下百姓,这就是所谓的仁君爱民。

道家认为大道无形,应探寻事物内在的道。说白了就是少讲大道理,应该注重万物的发展规律,这里的规律就是道家的术。道家认为:道进乎技、以道驭术,首次提出技术的理念。中国后世的很多发明,都受道家思想的影响。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李约瑟曾说:道家思想乃是中国的科学和技术的根本。

儒家却认为大道有形,可用理来探究大道。在儒家看来,道家的术乃是民间奇技淫巧,四书五经之论才是治国大道。

儒家和道家的影响

儒家文明在中华文化圈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而道家思想在西方却得到了较多认同。儒家和道家思想的碰撞,谁才是中华传统的基石?

道家学说庞杂而渊博,被称为百家之源头。后世的法家、阴阳家、方技家、数术家、墨家、兵家等都受道家学说的启迪。道家思想在西方学术界备受推崇,很多学者认为道家思想是西方自由主义的真正源头。《道德经》(本刊有售。全6 册。原价680 元,现价268 元)被西方传教士传入西方后,成为西方最为畅销的外来书种。

儒家文化一言蔽之就是一套内圣外王的道德理论体系,在后世发展中成为统治者驾驭万民的封建礼教。由于儒家重理轻术、重义轻利、重官轻商、重本抑末,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在汉武帝之前,道家一度成为压倒百家之说的思想流派。然而道家的核心思想与统治者专制的理念格格不入,最终被儒家学说所取代。道家是最有可能孕育出科学理论的,然而随着儒学垄断和道家的没落,最终道家被方士和炼丹者发展成了宗教和养生学。

儒家占据社会统治地位后,做出的最大贡献就是建立了传统道德体系和创造了丰富的儒家文化,在东亚建立了以儒家文明为主的中华文化圈。

日常生活中的“有”与“无”

儒家哲学强调人与人的关系应当是“亲善、仁爱”,应具有“温良恭俭让”五德人品,告诉人应该“有什么”,应该“做什么”,包括“刚健有为”“厚德载物”“忠义廉耻”等。

而道家哲学则更多地强调人“不该做什么”,即“无为”。道家的“无为”思想并非“无所作为”,而是“不做不该做的事”。老子还说过“为无为”,意即不做“不该做的事”,是人生的目的和目标。

在日常生活中,儒家的“有”,道家的“无”,到处可见,均不可缺。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比如家长教育孩子要有礼貌、爱学习、爱劳动的同时,又教育他们不骂人打人、不乱扔东西、不要剩饭剩菜。社会公德要求公民做到“五讲四美三热爱”,又要求做到“七不”,包括“不随地吐痰”“不乱穿马路”等。学校要求学生要努力学习、严以律己、全面发展,又要求学生不做“不该做的事”,包括“迟到早退”“无故旷课”“在课堂上玩游戏”“考试作弊”等。又如,在抗疫防疫期间,主管部门规定要做好疫苗接种、核酸检测,以及封闭时要居家防护、出门要戴口罩等,还要做到防疫期间的“无”,即不要擅自外出、不要聚会聚餐、不要隐瞒行程等。

由此可见,“有”的积极意义是“应该”做什么,“无”的积极意义是“不该”做什么,二者均不可缺。

从某种意义上讲,“无为”(不做不该做的事)比“为”(做该做的事)更艰难、更高尚。所以老子又说“上德无为而无以为”,这里的“以”是目的、动因。老子认为,人的道德境界有四个层次:“上德、下德、上仁、下仁。”“上德”是最高境界,“上德”之人没有个人目的、个人私利,而是自然地、自觉地不做“不该”做的事。这要有很高的思想境界、很强的自律能力才能做到。老子的“无为”“为无为”,就是倡导要做“上德”之人。

猜你喜欢
统治者儒家文化道家
儒家文化与我国文化建设研究
统治者的知识储备论
西方哲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思想
漫画道家思想
《庄子说》(二十五)
漫画道家思想
《庄子说》(十九)
基于儒家文化下的产品设计探讨
略论唐代统治者的畋猎
五代时期统治者对忠义思想的倡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