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死人”的热射病,如何防治

2022-08-18 01:41
新传奇 2022年29期
关键词:电扇高温症状

7 月以来,全国多地处于高温状态,影响超过9 亿人。尤其是南方多地持续高温,“火炉”模式超长待机,局地可超40℃,江南、华南不少地方夜温也在30℃左右。伴随着高温,全国出现多起因热射病昏迷甚至死亡的病例。热射病到底是什么?为何会危及性命?当闷热“24 小时不下线”,我们该如何平安度过?

什么是热射病

北京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科主任、主任医师李立艳介绍,热射病通俗来讲就是重症中暑,主要指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使汗液不能及时排出,热量积蓄在脏器及肌肉组织,引起皮肤干燥、肌肉温度升高等症状,继而影响全身各器官组织的功能,出现局部肌肉痉挛、高热、无汗、口干、昏迷、血压升高、呼吸困难甚至多器官衰竭等。如果得不到及时妥善救治,死亡率可达40%至50%。而高危人群如高龄老人,致死率甚至更高。

热射病通常发生在夏季高温天。但需要注意的是,不是只有户外暴晒才会中暑。热射病的产生与高温、高湿、无风等环境因素密切相关。通风差、温度高的室内小环境也可能引起中暑,甚至出现热射病。理论上讲,中暑的气象阈值(即由刺激引发机体应激反应的最低值)是:日平均气温大于30℃或相对湿度大于73%,中暑发生的概率就明显增大。

那么,普通人怎么判断自己得没得热射病?最直接的是测体温:在高温环境下活动,体温一旦超过40℃,一般就属于热射病,务必及时就医。

除了体弱人群外,长时间从事高温、户外工作的人也都是热射病的高危人群,比如外卖小哥、建筑工人、交警、保安以及穿着防护服在户外忙碌的防疫人员等。

与人口老龄化趋势相关

李立艳说,近几年,热射病发病有增加趋势。一方面,这与天气变得“高温”“高湿”息息相关。

据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刚刚经历了有记录以来“第三热”的6 月,并出现了广泛的极端高温事件。同时,中国国家气候中心发布的《全球气候监测预测月报》显示,今年6 月,全球平均气温较往年同期偏高0.38℃,为1979年以来同期最高。

在降水方面,国家气候中心监测显示,今年6 月,东亚大部分地区、南亚东北部、非洲南部和北部、北美洲中部和西南部、南美洲北部、澳大利亚北部等地降水比往年同期偏多5 成以上。其中,非洲南部和北部部分地区、澳大利亚北部、美国西南部等地偏多1 倍以上。

另一方面,热射病与人口老龄化趋势相关。李立艳介绍,近几年,我国因职业暴露导致的热射病案例逐年减少,而高龄老人热射病致死的比例却在增加。老年人机体调节能力比年轻人差,乏力、头晕、胸闷等前驱症状容易被忽视。也就是说,在身体已经轻度中暑时,很多老人感觉不到自己中暑了,直到出现重症才被重视,却为时已晚。

有些老人就医时,甚至已经呈神志模糊、昏迷、大小便失禁、高烧且有心衰、肾衰等症状,致死率极高。

如何防治

预防热射病,最实用的方法只有一个字:躲。李立艳说,因个体差异,高温、高热环境对人的伤害很难准确预估。远离不适宜的环境,就是最大的“平安符”。

如果无法避免处于高温、高湿环境,首先要控制时间,尽量用最短时间完成工作。上午10 点至下午2 点最好不要出门,外出时走阴凉处,打遮阳伞或戴遮阳帽,并随身携带防暑降温药品。如果在室内,可以穿质地轻薄、宽松的衣服,多开窗通风,并用电扇、空调降温。老人、儿童等特殊群体尤其要多注意,避免夏季衣着过多或因为怕感冒不愿吹空调或电扇。同时要注意多喝水,适当补充电解质。(夏季怎样健康喝水?详情见38 版)。有基础疾病人群需要遵医嘱,日常可准备一些防中暑药物以应急。

在高温环境作业的人更应尽量轻薄着装,按《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合理倒班。

李立艳提醒,在闷热“24 小时不下线”的天气里,如果出现头晕、头胀、乏力、胸闷等症状,一定要及时调整。

出现中暑症状后,要第一时间脱离高温、高湿环境。如果是在室内,可以立即打开空调、电扇等,给环境快速降温。

减少衣物、适当吹风,若没有剧烈活动可适当饮用冰水。如果症状并未缓解甚至加重,要及时拨打120 求救。对昏迷的患者,可助其解开衣扣、腰带,用冷毛巾敷在腋下、头颈、腹股沟处或浇凉水以降低体温,并适当补充水分。如果出现肢体抽搐,不要在患者嘴里放任何东西。如果发生呕吐,应将患者头偏向一侧,确保呼吸道通畅,并立即拨打120。

猜你喜欢
电扇高温症状
高温季蔬菜要如此培“根”固本
全球高温
胆结石的症状有哪些日常护理知识需知道
为什么不能长时间吹电扇
拿错电扇
不把电扇当玩具
“烤”问城市
原来我们都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