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文静
(濮阳市妇幼保健院儿科, 河南 濮阳 457000)
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是儿科临床常见的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以血管炎症为主要特征,临床症状以腹痛、血尿、便血、蛋白尿及关节肿胀为主,学龄前儿童发病率高,且具有周期长、反复发作的特点[1]。随疾病演变,可能对患儿肾脏造成较重的损害,极大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过敏性紫癜病因复杂,目前除对症治疗外,无治疗的特效药物。氯雷他定、西咪替丁作为抗组胺药,在联合治疗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方面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减轻患者症状。近年来,中成药在过敏性紫癜中逐渐推广使用,复方甘草酸苷在免疫系统疾病的治疗中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免疫、抗氧化抗炎[2]。鉴于此,本研究观察了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氯雷他定、西咪替丁治疗HSP患儿的临床效果。相关情况如下。
选取2019-05~2020-10我院88例HSP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研究组:男26例,女18例;年龄6~14岁,平均(9.43±1.01)岁;病程7~35d,平均(9.37±2.81)d。其中单纯型22例,关节型9例,腹型6例,肾型3例,混合型4例。对照组:男25例,女19例;年龄5~13岁,平均(9.54±1.21)岁;病程5~37d,平均(19.56±3.53)d。其中单纯型20例,关节型11例,腹型5例,肾型3例,混合型5例。本研究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纳入标准:符合HSP的诊断标准[3];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非阳性的患儿;近14d内接受过抗免疫、抗感染及抗过敏等药物治疗;心、肝、肾功能不全的患儿;合并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的患儿;凝血功能检查结果异常者。
所有患儿均卧床休息,给予葡萄糖酸钙、维生素C、抗组胺药物和抗生素治疗。
1.3.1 对照组: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使用氯雷他定(南京圣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1658,规格:5mg)、西咪替丁(湖南尔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3021769,规格:0.2g)治疗。予西咪替丁200mg加入250mL氯化钠溶液(0.9%)中混合均匀后静脉滴注,2次/d,根据患儿疾病分型给予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口服氯雷他定治疗,以患儿体质量为标准,体质量≥30kg者,10mg/次,1次/d;体质量<30kg者,5mg/次,1次/d。连续治疗2周。
1.3.2 研究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将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山西普德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7643,规格20mL。2mL加入250mL浓度为0.9%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滴注,1次/d,连续治疗2周。
治疗后以实验室指标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为评估标准。显效:血常规、尿常规结果基本正常,且大便潜血试验阴性,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基本消退,2个月内无复发。有效: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有所减轻但未恢复正常,血常规、尿常规有一定程度改善。无效:治疗后患儿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复发,血尿常规无变化或严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①对比两组临床疗效;②炎性因子: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治疗前、治疗14d后静脉血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水平。③观察临床症状消退时间:肾损伤恢复时间、关节肿胀消退时间、皮肤紫癜及消化道反应消退时间。④不良反应:头晕头痛、颜面部潮红、皮肤瘙痒及白细胞减少。
1.6 统计学方法
完成2周治疗后,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46%,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44,n(%)]
治疗后研究组IL-6、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2周后,各项临床症状消退时间比较,研究组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比较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1%,低于对照组的9.0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n=44,n(%)]
临床目前并未完全明确过敏性紫癜的病理机制,通常认为病因主要与感染、免疫、药物食物过敏等有关[4]。常规治疗通常需要依据患儿病情进行治疗方案的调整,来促进病情改善,但总体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其疾病迁延不愈可能造成关节、皮肤、消化道、肾脏等重要器官的严重损伤,对患儿的生长发育构成极大威胁[5]。
本研究中,研究组过敏性患儿使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氯雷他定、西咪替丁的治疗后,其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提示复方甘草酸苷联治疗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症状。考虑原因如下:氯雷他定与西咪替丁均是抗组胺药,其中氯雷他定属于阿扎他定衍生物,可有效抑制白三烯、组胺释放,达到抗过敏、抗炎效果。西咪替丁属于H2受体拮抗剂,能抑制组胺的产生,改善因组胺过多释放而引起内脏器官的出血、水肿情况;且能竞争性抑制H2受体,阻断免疫进程,升高T淋巴转化率,促进免疫功能的加强。复方甘草酸苷是一种复方制剂,主要成分为蛋氨酸、甘草酸铵盐、甘草酸苷及甘氨酸,多用于紫癜、湿疹、荨麻疹及慢性肝病的治疗中[6]。复方甘草酸苷可降低磷脂酶的活性,减少花生四烯酸释放,降低炎性因子,减轻机体炎性反应;对糖皮质激素代谢酶有较高的亲和性,可减少肝脏中类固醇代谢,间接发挥类糖皮质激素样的功效,减少体内抗原、抗体的产生,以此对抗原-抗体复合物的产生造成阻碍[7]。抗原-抗体复合物即血管炎发生的基础物质,其增加了血管的脆性,易导致血管疾病及关节肿胀,因此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小儿HSP的疗效良好。三者联合后其作用机制如下:西咪替丁能促进免疫功能的改善,抑制胃酸,减少胃黏膜损伤,改善胃溃疡的状况,氯雷他定可减少出血,缓解水肿;联合复方甘草酸苷后,强化其抗变态效应,复方甘草酸苷可降低花生四烯酸的代谢,发挥抗炎功效,且抑制T细胞功能,减少肥大细胞的生成,促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功效得到良好发挥,联合效用显著。
本研究表明,治疗2周后,研究组炎性因子IL-6、IL-10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81%与对照组9.08%比较,不良反应较少,可能因为复方甘草酸苷所产生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样功效,减少了皮质类固醇药物治疗中产生的不良反应,因此药物不良反应较少;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因此次研究中样本例数不足及研究条件限制,观察结果有失偏颇,今后可增加样本量,借鉴更为科学的设计路线,实施进一步观察研究。
综上所述,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氯雷他定、西咪替丁在过敏性紫癜患儿的辅助治疗中疗效显著,有效抑制炎症,可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