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奎
(机械工业出版社 北京 100037)
2017年,笔者主要负责策划的《哈佛、耶鲁基础物理教学观摩课》会议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机械工业出版社联合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清华大学物理系、物理与工程编辑部共同举办。会议的主题是体验世界名校名家的基础物理教学,学习、了解哈佛大学及耶鲁大学基础物理教学方法的变革,以及交流和研讨国内外新的教学方式及理念。会议旨在通过学习借鉴世界名校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加强高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切实提高我国高等学校基础物理教学质量。授课嘉宾有两位,分别是时任美国光学学会主席、哈佛大学Eric Mazur教授,以及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耶鲁大学R.Shankar教授。来自清华大学等国内80所高校的180余位物理课程教学一线教师(他们中不乏新型教学方式的实践者和研究者)参加了会议,清华大学理工科相关专业的部分本科生配合了观摩课教学活动。
会议第一天首先体验了Eric Mazur教授的基础物理教学观摩课。Mazur 教授采用其发明的PI 教学法(Peer Instruction,即同伴教学法)讲授,再现了哈佛的物理课堂。PI教学方法改革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沿着“提问-思考-投票-讨论-再投票-讲授-提问”的教学思路,使问题在学生中引起共鸣,强调信息的再塑造,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现已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国和地区,并逐步渗透到其他各个学科领域,使得这一方法备受师生的青睐。课堂上,Mazur教授给出了非常有代表性的同伴教学法题目,虽然题目数量很少,但能让学习者通过反复讨论达到深刻理解物理问题本质的目的。尽管参会教师中不乏采用类似教学方法上课的国内先行者,但大家还是深深被这种教学方法创始人的课堂所吸引,不管是清华的学生还是来自全国各个高校的老师都积极投入到了课堂讨论、交流等互动环节中,气氛十分活跃。
会议第二天,R.Shankar 教授为我们重现了耶鲁物理课堂的情景。观摩课上,从狭义相对论到洛伦兹变换,从物质的宏观性质到量子特性……其清晰的逻辑推理、明确的教学目标以及诙谐幽默的教学风格给每一位与会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与Mazur教授的互动讨论完全不同,也与国内教师几乎完全采用PPT 教学的方式不同,Shankar 教授完全采用板书的形式。他认为,清晰的讲解是教学的关键,教师应该是让学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而不是简单地快速陈述。有教师半开玩笑地说,如果说第一天是讨论课,那这第二天就是板书课,这下让我们真正体验到了世界名师完全不同的教学风格。Shankar 教授还介绍了耶鲁大学物理教学方法的变革与特点、大学物理的课程设置、教学效果的考核方式等,并结合教学中的实际例子,对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策略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会议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一方面,参会教师反映,通过近两天的观摩课学习,进一步了解和认识到了世界一流名校最新的教学方式与教学理念,并深受感触,为今后的高校物理教学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可行性的思路分析;会议形式非常新颖,这种将世界顶尖高校的教学课堂搬到国内的做法尚属首次,让大家实实在在地体验了一把名校名家的课堂,这为研讨国内基础物理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对于促进工程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实际上,策划本次会议最开始的想法是单纯基于我社即将上市的两套引进版教材的宣传推广,这两套教材是《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Physics》以及《Open Yale Courses:Fundamentals of Physics》,其作者即分别是Mazur教授和Shankar 教授。而之所以签下这两套书的中文版权,原因并不相同。
作为“同伴教学法”的创始人,Mazur 教授算是我社的老朋友了,从2010年开始曾前后三次邀请他来国内做教学研究报告。2012年,Mazur 教授告诉我,他正在跟Pearson 出版集团合作,预计在2014年出版一套他前后历时20 余年研究写作、基于“同伴教学”的大学物理教材(即是上文提及的《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Physics》)。按理说,这可谓是非常有价值的第一手信息,无论从作者的教学经历还是学术水平看都应该毫不犹豫地拿下。然而通过多年教材引进经验看,现实情况是,国内教师对高版本或历史较长的经典国外教材比较认可,比如耳熟能详的“哈里德大学物理”“西尔斯当代大学物理”“伯克利物理学教程”等,而对“新”的著作一般并不感冒。但另一方面,考虑到国内教学改革的大趋势,作为出版人更看重的应该是产品的社会效益,所以及时跟他表明了想法,并最终签下了中文版版权。
Shankar 教授主讲的《Open Yale Courses: Fundamentals of Physics》,因其极具魅力的讲课风格受到全世界数百万师生的好评,网易公开课双语字幕视频更是受到广大师生和物理爱好者的极大肯定。笔者读书期间也曾追剧般地期盼着一期一期的字幕更新,记得直到工作后一段时间网易才全部上传完,自己也悉数下载收藏了。一个偶然的机会,在浏览国外最新出版的高等教育物理教材时,发现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耶鲁大学开放课程系列教材”,可想当时搜索到“fundamentals of physics”的心情是怎样的,即便现在想起来也都有些许兴奋。要是能引进出版这套教材的话,结合线上全课程的双语字幕视频,加之Shankar 教授粉丝众多,销量一定非常可观,也一定能带来非常好的社会效益。基于出版人的直觉,我们在第一时间拿下了本书的中文版权。
会议召开期间,我们还特意安排了Mazur教授和Shankar 教授分别接受了网易专访,采访中两位教授也谈到了他们本次的教学观摩课活动以及即将出版发行的中文版教材情况。这一活动大大提高了两位大牌教授此行的附加值。两期节目在网易平台的点击播放量都达到了几百万。Shankar 教授的访谈播出时,正好赶上其教材中译本正式出版,我们也充分抓住这一机会顺势做了宣传。此外,基于跟两位作者的良好关系,他们也都很高兴地接受了邀请,为其中文版著作的出版专门写了序言,Mazur教授还专门录制了一段祝贺中文版出版的视频,进一步丰富了我们的宣传手段,大大提升了影响力。
现阶段,我国高等学校的教学和教材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仍然维系着传统的模式,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材模式等方面整体上看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在全面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大背景下,各高校纷纷把开展“提高教学质量工程”作为自己工作任务的重中之重。
提高教学质量,可以从多个方面开展工作。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所以提高教材编写质量是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一环。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当前使用的教材缺乏新颖性、时代性,在内容体系、结构等方面比较滞后,不能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众所周知,国外许多著名的高校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在教学思想和理念、教学方式等方面形成了许多宝贵的积淀,并体现在教材建设中,很值得我们去努力挖掘和汲取。特别是这些高校,不仅在学科本身的教学研究上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同时还善于把其他学科,比如把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中的科学成果应用于教材中,使教材更符合青年学生的认知规律。所以,研究、学习、借鉴国外优秀教材的编写模式对提升我们的教材编写质量,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实际上,为加快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水平科技人才,加快我国教育改革的步伐,教育部在世纪之交便出台了一系列倡导高校开展双语教学、引进原版教材的政策。以此为契机,机械工业出版社自1998年起即开始涉足引进版教材出版,并在2002年特别成立了由杨叔子、王先逵、张三慧等28 位专家组成的“国外高校优秀教材审定委员会”。委员会结合我国高校教学课程体系的设置和要求,对引进原版教材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对教材的教学思想和方法的权威性、先进性、科学性严格把关,保证所引进的教材能适应我国学生的外语水平和学习特点,这些做法为国内高校有效借鉴国外教学经验提供了充分的保障。去年底今年初,国家教材委员会印发了《全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2019—2022年)》。在高校教材建设方面,《规划》提出,除集中力量编写一批教材,打造一批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经典教材外,还要有组织地引进或翻译出版一批自然科学、工程与技术等领域境外优质教材,提升教材的先进性。可以说,《规划》的出台为教材引进工作的开展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为编写出既有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与适用性,又达到国际水平且具有我国特色的高质量的教材,我们必须借鉴国外教材成熟的做法、成功的经验。借是拿来,鉴是鉴别,因此借鉴不等同于拿来,而是有选择地吸收。我们要做的是将国外教材中的亮点、先进的教学素材理念保留为我所用,又可将适于我国教学体系的特色精华融入,使其成为融汇中西特色精华的新型教材。
前述两套教材都是通过创造性的观摩课会议(《哈佛、耶鲁基础物理教学观摩课》会议在当年还荣获了出版社的创新成果奖)的形式做预热,但可以说策划思路完全不同。《马祖尔物理学》可以说是开创性的、引领教学改革之作,全书有很多的创新点,比如将“守恒原理”作为主线贯穿全书;再比如特别强调对物理概念的理解以及概念在新的情景知识下的应用,凸显“同伴教学”的特色,可以说预计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和引领作用。Shankar 教授的《耶鲁大学开放课程:基础物理》因其同名开放课程有广泛的影响力,预期即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力。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两套教材中文版的引进对国内的教学实践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走出去”工作,要求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随着“一带一路”倡议部署全面展开,出版走出去的产业国际布局也发生了战略性改变。在这一历史机遇下,未来中国出版业走出去战略,应不断推进出版产品在内容、版权、品牌、合作方式等方面的全方位提升,这既是抓住“一带一路”历史机遇来促进出版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又是全面提升自身国际竞争力、传播力与影响力,助力实现中国梦的发展要求。
总之,作为出版人,应当始终牢记出版使命,做到引进来和走出去两条腿走路。随着移动互联网、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与突破,为出版业创新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方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2019年底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成为全球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其负面影响几乎波及到各行各业,但在线教育行业却顺势突起。国内外一批优质的在线教育课程被重新挖掘,同时一批新的在线课程涌现出来。笔者认为,“挖掘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借助观摩课会议推广”这种模式是可以被复制和借鉴的。无论是引进来还是走出去,都可以借助优秀的在线课程进行挖掘或推广,以有效提升出版业的引进教材质量,进而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全面助力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