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敏 张雨停 马晓茹
(新疆开放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830001)
习近平在2016 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2020 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2]。如何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成为高校积极探索的课题,各具特色的课程思政模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远程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态,有别于传统教育。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为全日制青年学生,教学以面授课为主,而远程教育的学生为成年在职学生,教学以线上授课为主、面授为辅,学生以自学为主、助学为辅,因此远程教育课程思政需结合自身的教学特点及规律,不能照搬普通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在远程教育中开展课程思政,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一环。笔者通过输入主题词“远程教育、课程思政”和“开放教育、课程思政”在中国知网进行文献检索,其中通过“远程教育、课程思政”检索出文献19篇,未发现与医学相关的课程思政研究,通过“开放教育、课程思政”检索出文献66篇,与医学相关的课程思政文献研究仅2篇(图1),且均是药学专业,尚无护理专业课程思政方面的研究。笔者根据远程教育的教学规律及特点,对传染病护理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进行探索,为远程教育护理专业教师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提供一定的思路。
图1 以“开放教育课程思政”为主题检索的学科分布
传染病护理学是新疆开放大学(以下简称新疆开大)护理学专业的一门非统设选修课程,2 学分,36学时。这门课程专业性较强,主要研究传染病的护理理论与实践,在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传染病也在“偷偷”地进化,并不断地流行与传播。无论时代怎么变化,传染病一直是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新冠疫情的爆发,护理人员在传染病预防与控制中所起的作用更加凸显,国家和社会对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染病护理学作为护理专业的基础课程,在护理专业人才培养中起重要作用。新疆开大传染病护理学以往授课形式主要为教师线上的纯理论授课和借助学习平台开展导学与助学,学生学习积极性相对较差,网上直播课收看率及学生学习行为数据均不理想。2019 年该课程纳入学校课改课程,基于课程知识点,共建设包含导学在内的13 节微课,并在微课中融入部分思政元素,这是传染病护理学课程思政的首次尝试。虽然在微课资源中进行了课程思政的初步建设,但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尚未构建。
传染病护理学课程近两年来每学期学生选课人数为800-1000 人,其中70%来自于基层卫生单位,学生普遍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一是学生缺乏系统的高等教育。开放教育的学生基础学历普遍较低,未接受过系统的高等教育,加强思政教育对提高基层医务工作者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法制观念、社会责任等具有重要意义[3]。二是学生职业认同感不强。一直以来因护理工作繁忙、社会地位不高,医患矛盾突出等问题,导致护理人员对护理专业的职业认同感普遍较低,离职率较高。三是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传染病相对于内外科疾病,危险性较大、专业性较强,且病种相较于内外科疾病临床上少见,较难遇到,学生大多不愿意从事传染病护理工作,对传染病学习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如内外科疾病。
开放教育的课程教学活动分为线上和线下,可在各个教学环节开展“课程思政”,充分发挥混合教学模式的优势,全方位实施“课程思政”[4]。传染病护理学课程结合远程教育教学规律和特点,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设计“1+2+3”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即“一个核心,两个嵌入,三个支撑”,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课程思政建设核心,以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作为课程思政嵌入的两个对象,以教学课堂、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作为开展课程思政的三个支撑活动(图2)。
图2 “1+2+3”课程思政育人体系
传染病护理学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学的根本任务,在新疆开大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指导下,坚持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课程思政建设核心,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道德修养等重点开展课程思政。
1.课程思政嵌入教学目标。通过传染病护理学的学习,要求学生达到的知识目标为:了解传染病的有关定义、概念;熟悉常见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实验室检查、诊断和治疗要点;掌握传染病的评估要点、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健康教育及传染病护理的基本技能。能力目标为:熟练地将护理理论知识运用于临床实践,学会运用护理程序,对传染病患者实施整体护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情感目标为:能够克服惧怕被传染的心理,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真正关爱患者;积极投身传染病防治工作实践,弘扬并传承伟大的抗疫精神,成为新时代有理想信念、有责任担当、有高尚职业道德、有专业职业技能的护士。
2.课程思政嵌入教学内容。传染病护理学课程共7 个章节。第1 章“总论”,阐述了学习传染病护理学应具备的基本医学知识,传染病的隔离与消毒及传染病常见症状的护理程序。第2-7 章是分论,介绍了30 余种常见和较常见的传染病,内容包括该病的基本医学知识、护理学知识及健康教育。如何将课程思政嵌入以上教学内容,找准思政元素是关键,它是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物质基础[5]。要紧紧围绕以上课程内容,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将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政元素有机结合。笔者通过对课程内容的梳理,将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归纳为以下六个方面:一是家国情怀;二是中华文化;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是个人素养与职业素养;五是哲学原理;六是评判性思维(表1)。
表1 传染病护理学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
第四章立克次体感染性疾病第五章钩端螺旋体感染性疾病第六章原虫感染性疾病第七章蠕虫感染性疾病流行性斑疹伤寒钩端螺旋体病疟疾日本血吸虫病个人素养、科学精神、奉献精神:病理学家立克次在研究立克次体过程中不幸感染献身的事迹家国情怀:从古至今通过兴修水利,改善环境预防传染病的事迹个人素养、家国情怀、中华文化:医学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事迹家国情怀:余江人民与血吸虫病斗争的事迹引导学生刻苦钻研、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创新,为我国科学事业发展不懈努力。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导学生崇尚科学、艰苦奋斗,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为祖国医学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引导学生继承和弘扬“余江血防精神”,为实现健康中国梦的目标不懈奋斗。章节 教学内容 思政元素 思政育人目标
课程思政如何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教学支撑是其重要保障。主要包括教学课堂、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三个方面。
1.教学课堂
综合运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6],拓宽课程思政教学渠道,发挥协同育人作用。
(1)充分发挥主课堂的育人作用,在线上直播和线下面授课中优化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教学环节。如在讲述《艾滋病》这一章节时,一是课前通过新疆一体化学习平台的课程公告栏发布课程预习通知,让学生观看影片《达拉斯买家俱乐部》和微课。通过课前预习,让学生感知艾滋病患者的艰辛与不易,尊重、关心、同情艾滋病患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对知识的渴望。二是课中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对课程内容精巧设计,确保课程思政有机融入。如通过课程思维导图梳理课程内容体系和重难点,要求学生把握艾滋病发生、诊断、治疗、护理的逻辑顺序,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逻辑思维,提升思维的灵活度和深度。三是课后进行总结升华。通过介绍杜丽群十年抗艾事迹——用爱铸造抗艾防线事迹进行课程总结与升华,讲述艾滋病公益活动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艾滋病的公益活动,预防艾滋,共建和谐社会,用专业知识给艾滋病患者带去更多的爱与温暖。
(2)利用第二课堂灵活多变性,从知识能力培养延伸至素质拓展。一是开展各类比赛活动。如开展“微故事”比赛,学生就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抗击新冠肺炎的感人故事进行讲述,通过讲好身边人、身边事,将爱国教育、生命教育、社会责任教育、感恩教育等具体化、生动化。二是开展实践活动。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鼓励学生积极投身到新疆的传染病防治工作中,在实践中学习真知、锻炼意志、培养品格。如积极参与核酸检测工作,为社区居民进行防疫知识宣讲,配合做好新冠疫苗的接种工作等。
2.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在课程思政教学准备中要根据不同的目标与内容,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7],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思考,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1)采用案例导入法使课程思政教学更具有吸引力。通过临床病例、社会热点、新闻故事等导入新课,能吸引学生眼球并引发学生对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的思考。如:通过“伤寒玛丽”的故事导入新课,让学生思考玛丽为什么会造成伤寒的流行?她的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引导学生要遵守法律,遵守职业道德。
(2)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课程思政教学中更加主动。学生分组就某一话题展开讨论,或就某一病例进行护理查房,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课堂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从讨论中培养评判性思维、创新意识。如讨论“吹哨人李文亮”事迹,引导学生要学会辨别是非,在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面前,要舍小家为大家,坚守医护人员的道德底线,敢于揭示社会真相,不忘初心,践行医学生的初心使命。在开展小组讨论前,教师做好学生分组,提前向学生发布讨论的主题,让学生提前准备相关论述。若线上讨论时,还需提前与学生连线,模拟讨论现场,以保证讨论的顺利开展。
(3)采用情景模拟法使课程思政育人效果更加突出。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还原护理病人的真实过程。通过沉浸式的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如何运用理论知识,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如:神经性细菌食物中毒时,患者可能出现眼肌麻痹、咽肌麻痹,导致不能视物,不能表达,让学生们角色扮演,可模拟神经性食物中毒患者的护理,让学生在真实演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求学生在护理患者时要细心、耐心,有高度的责任心,主动去发现患者的需求,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护理服务。情景模拟教学法适用于线下面授课程,教师要做好相关设计与安排,提前向学生发布情景模拟的案例,学生自行备好模拟过程中需要的人、物、场地等,以确保情景模拟的顺利实施。
3.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检验课程思政育人效果的标尺。通过教学评价,反思课程思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评估教学目标完成情况,对未完成部分进行调整和改进,以不断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效果。传染病护理学课程的教学评价设置为正向评价和反向评价。
(1)正向评价是对学生知识目标和思政目标掌握情况进行评价。一是通过考核进行的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占总成绩的50%,即观看微课视频并完成每节微课后的随堂测试题;终结性评价占总成绩的50%,即完成四次作业,随堂测试题和作业中均涵盖了对思政目标考核的题目。二是通过观察、交谈等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如学生在小组讨论、情景模拟、参加活动中的表现等,以此评估思政元素是否内化于学生心中,是否达到实际效果。
(2)反向评价是学生对课程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课程结束后通过问卷星向学生发布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反馈,如对专业、课程的重视程度是否有所提高,对护士职业素养、个人素养认知是否提升,对国家相关政策法规是否理解,是否能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
结合远程教育教学规律及特点,以“一个核心、两个嵌入、三个支撑”对传染病护理学课程思政教学进行了初步的设计与探索,在提升学生课堂兴趣、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拓宽学生知识体系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构建护理专业课程思政体系提供了思路与方法,有利于提高团队教师课程思政能力,从而更好地培养德育与智育并存的护理人才。教学是一个不断探索与创新的过程,笔者及团队教师将继续致力于课程思政教学研究,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