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复位小夹板与石膏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对复位质量及腕关节活动度参数的影响

2022-08-17 12:53刘琦刘威王向阳
河南医学研究 2022年15期
关键词:夹板腕关节桡骨

刘琦,刘威,王向阳

(遂平县中医院 骨科,河南 驻马店 463000)

桡骨远端骨折为常见骨折类型,多见于中老年女性[1]。该病可累及桡骨远端关节面,治疗不当可引发腕关节僵硬等症状,手腕活动功能受限,会明显降低患者生活质量[2-3]。临床较多采用外科方式治疗该病,能够维持患者骨折稳定,恢复解剖复位[4-5]。对于老年群体,手术创伤不利于术后恢复,同时会对骨折端血运造成一定破坏,使愈合时间延长,故而采取保守固定治疗,常用方式有手法复位小夹板、石膏外固定等,给予合理固定可明显减轻疼痛,能够在无创条件下维持骨折稳定并实现复位,且具有易操作、成本低等优势[6-7]。现阶段多见外科手术与保守固定的对比研究,而不同保守内固定方式效果比较却鲜见[8]。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固定方法对桡骨远端骨折复位质量、腕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遂平县中医院收治的118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9例。对照组男21例,女38例;年龄53~75(60.1±3.6)岁;病程2~6(4.5±1.0)d;AO分型为C1型12例,B2型13例,A2型16例,A3型18例。观察组男23例,女36例;年龄53~77(60.5±4.0)岁;病程2~6(4.2±1.3)d;AO分型为C1型11例,B2型14例,A2型19例,A3型1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筛选标准(1)纳入标准:①存在明显的外伤史,且受伤至固定时间≤7 d;②经X线确诊;③骨密度T<-2.5;④单纯闭合性骨折;⑤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基础疾病;②伴多发骨折、软组织缺损等;③代谢性骨病或病理性骨折。

1.3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石膏外固定治疗。通常无需进行麻醉,但对于心肺功能障碍者,需进行局部血肿麻醉。取平卧或坐卧位,患肢外展,手背朝上,前臂居于胸前。实施者一手扶患肢肘位,一手握腕部,保持该姿势对抗牵引约2 min,完成后根据患者骨折不同类型,实施复位、按压等操作。观察组依据骨折不同类型,结合实施者经验,采用相应手法进行复位,并应用小夹板进行外固定。取平卧或坐卧位,患肢外展,手背朝上,前臂旋于前位,实施者用双手握住患者患侧,具体位置在大小鱼际肌处,沿纵轴方向进行对抗牵引操作,维持大约5 min,按照对移位方向、断端重叠短缩进行矫正。当断端畸形情况明显得到改善并且有滑动感出现时,远端旋前15°,与此同时,顺势反折。持续牵引的过程中,腕关节保持在屈曲位,通过拇指评估、环形挤压骨折位置。复位固定操作完成后,应用小夹板进行外固定,针对不同骨折类型选择适合位置,按中远近次序应用绷带给予水手结固定,调整捆缚松紧度,可上下活动1 cm左右为宜,上臂悬吊固定患肢,观察患肢末梢血运30 min以上,嘱抬高患肢,间断性对掌、握拳。

1.4 观察指标(1)骨折预后情况。记录两组患者肿胀消失时间、疼痛缓解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骨折线消失时间以及桡骨短缩。(2)复位质量。于复位治疗后6个月,采用腕关节功能Mayo评分评估两组患者复位效果,分为优(90~100分)、良(80~89分)、可(60~79分)、差(<60分),计算优良率。(3)腕关节功能评价与活动度参数。于治疗前后,采用Gartland-Werley(GW)功能评分评价腕关节功能,GW功能评分主要涵盖腕关节活动以及一般情况(残障、活动受限、疼痛等),评分与腕关节恢复程度呈反比。比较两组患者腕关节活动度参数,包括旋前、旋后、屈曲、背伸、桡偏、尺偏。(4)并发症情况。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2 结果

2.1 骨折愈合情况观察组肿胀消失、疼痛缓解、骨折愈合及骨折线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桡骨短缩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骨折愈合情况比较

2.2 复位质量秩和检验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复位质量整体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优良率(96.6%)高于对照组(8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GW功能评分及腕关节活动度参数治疗前,两组GW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GW功能评分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治疗后,观察组腕关节活动度各项参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2 两组复位质量比较(n,%)

表3 两组GW功能评分比较分)

表4 两组腕关节活动度参数比较

2.4 并发症情况观察组出现皮肤溃破1例、桡神经损伤1例;对照组出现皮肤溃破1例、桡神经损伤2例及腕管综合征1例。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3.39%(2/59)]与对照组[6.78%(4/5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校正χ2=0.176,P=0.675)。

3 讨论

桡骨远端骨折多发于老年群体,该类人群骨性较脆弱,跌倒或前倾均可致骨折端向桡侧或者背侧移位,引发重叠移位,致使内环境紊乱,桡关节疼痛增加及握力明显降低,加重肢体痛感,肢体活动度明显受限,会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9-10]。因此,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需强化康复治疗与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临床治疗可分为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手术切内固定方式主要通过锁定钢板固定骨折断端,但是该手术方式创伤大、风险高,老年患者因身体素质、基础疾病等诸多因素耐受明显降低,不适宜手术治疗[11-12]。多数患者可接受手法复发后小夹板方式与石膏固定方式,可有效避免手术风险,两者均可取得较好效果。本研究对比分析手法复位小夹板与石膏外固定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复位质量、腕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石膏外固定能够在桡骨远端骨折位置发挥撑开、加压作用,具有操作便捷、价格低廉等特点,但是桡骨远端骨折恢复期相对较漫长,该固定方式易对骨代谢产生影响,不利于骨代谢恢复,肢体功能恢复时间较缓慢[13-14]。手法复位小夹板可有效弥补上述缺点,受力更直接,且固定方式简单,痛感更轻微,可通过衬垫、约束力以及夹板杠杆力共同发挥空间固定作用,使骨折复位效果可有效维持,于耐受较差的老年患者而言,该复位方式仍有较好适用性,预后恢复效果较为理想[15-16]。本研究中,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肿胀消失时间、疼痛缓解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骨折线消失时间均更短,且桡骨短缩更小;复位质量整体情况更优,且优良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腕关节活动度各项参数及GW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由此说明,手法复位小夹板可明显提高复位质量,该方式小夹板与肢体更为贴合,固定效果明显,能够有效避免石膏固定引发的压力性损失状况,也可促进血液回流保持通畅,更有利于肢体功能恢复,辅以康复训练可避免掌指关节粘连致使的手部功能丧失,明显缓解伤肢末端肿胀,显著改善腕关节功能。此外,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手法复位小夹板具有较高安全性。然而,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方式比较容易出现松动情况,并且可能出现部分丢失,需每周进行1次X线检查,根据移位发生情况,及时作出调整[17]。同时该方式也易出现关节僵硬以及背伸受限等情况[18],对于接受该方式治疗者应强化健康教育,以使患者明确正确锻炼促进功能恢复的必要性,拆除后应尽量维持前臂旋后位,逐步有序开展握拳训练,从而更好地恢复腕关节功能。

综上所述,手法复位小夹板方式较石膏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更显著,可提高复位质量,促进骨折愈合,缩短骨折线消失时间,避免桡骨缩短情况,改善腕关节功能及活动度,且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夹板腕关节桡骨
桡骨远端骨折掌与背侧钢板固定的生物力学分析
牙周病患者牙周夹板修复治疗影响的研究进展*
带血管蒂桡骨瓣逆行转位治疗舟骨骨不连12例
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经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疗效探讨
石膏与小夹板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惯量主轴在桡骨粗隆精确定位中的应用研究
研究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应用于腕关节损伤的影像诊断价值
1.5T与3.0T核磁共振对腕关节软组织损伤影像诊断探讨
桡骨头骨折治疗要点
腕部外伤别只看骨折不看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