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亚琴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淮安生物工程分院,江苏 淮安 223200)
苏北平原气候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夏秋两季光照强,昼夜温差较大,有利于春、夏、秋作物光合产物的积累,农产品品质较高。淮安红椒为江苏淮安地区的特色蔬菜,是淮安设施栽培面积最大的蔬菜品种,淮安地区良好的气候环境为淮安红椒提供了一年两茬的种植条件。
目前淮安市淮安红椒的种植面积约有1.33 万hm2,其中清浦区约有0.85 万hm2;建成66.67 hm2以上连片种植区32 个,其中666.67 hm2以上有2 个;3.33 hm2以上生产大户有32 户,其中6.67 hm2以上有5 户。农户桂兆荣是淮安红椒的种植大户之一,2000年承包种植淮安红椒约33.33 hm2,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辣椒的产量主要取决于单果质量、采收期、单株开花数及坐果数[1]。影响辣椒前期产量最大的因素是单果质量和果实发育速度[2],开花期和早期单果质量可作为考量早期单株产量等早熟经济性状的直接选项,且效果较好[3]。通过优化和集成设施栽培条件下高效高附加值的优良品种、高效栽培模式、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以及配套的安全生产技术措施,研发设施红辣椒优质高效模式化栽培技术,可达到红辣椒优质、高效、安全生产目标,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单株不同的留果量与果实的总产量之间有密切的关系。王玉环等[4]报道,巨玫瑰产量应控制在30 000 kg/hm2左右,以提高果品质量。杨治元[5]报道,葡萄结果枝率在70%以上的品种,留芽量以105 000~120 000 个/hm2为宜。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适当的叶果比和合理的单株负载量是提高作物产量的基本条件,其中单果质量和果宽对产量贡献最大[6-7]。
2020 年7~12 月,我们从单株果实负载量的角度设计了3 种不同的果实负载处理开展相关试验,研究在相同密度下红辣椒的生长发育差异,并根据每株根、茎、叶、果实鲜质量和产量确定合理的单株留果数,为辣椒模式化栽培技术探索新途径,使辣椒生产在合理密植的基础上提高产量。
供试辣椒品种为红椒超越2009。该品种早熟,株型紧凑,果实粗牛角形,商品性好,易种植。
试验设在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武墩试验场。育苗移栽,2020年7月12日育苗,8月10日定植,定植行距60 cm、株距28 cm。试验以目前生产上采用的种植密度,即每667 m2种植4 000株为应用密度,以单株留果数12个、14个和16个为对照(分别以A1、A2、A3表示),以此为基础设置留果数85%(分别以B1、B2、B3表示)和70%(分别以C1、C2、C3表示)处理,即A1(单株留果12个)、A2(单株留果14个)、A3(单株留果16个)、B1(单株留果10个)、B2(单株留果12个)、B3(单株留果14个)、C1(单株留果8个)、C2(单株留果10个)、C3(单株留果11个)。每处理为1个小区,栽10行(大小行种植),由南向北随机排列。2020年10月3日,辣椒开始挂果时人工摘除果实,以控制果实负载量。
分别于10月25日,每小区随机选取生长相对一致的10株,称量根、茎、叶、果实的鲜质量;11月30日,同样每小区随机选取生长相对一致的10 株,称量根、茎、叶、果实的鲜质量,折算每667 m2产量,将根、叶、果实烘干后称量干质量。
不同果实负载对叶鲜质量、干质量的影响见表1、表2。
表1 不同果实负载对叶鲜质量的影响
表2 不同果实负载对叶干质量的影响
由表1可见,不同果实负载处理间的叶鲜质量有一定差异,但多数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由表2可见,不同果实负载处理间的叶干质量有一定差异,但多数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不同果实负载对果鲜质量、干质量的影响见表3、表4。
表3 不同果实负载对果鲜质量的影响
表4 不同果实负载对果干质量的影响
由表3可见,不同果实负载处理间的果鲜质量有一定差异,但总体上相对较少的留果数有利于单果鲜质量的增加。
由表4可见,不同果实负载处理间的果干质量有一定差异,但多数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不同果实负载对根鲜质量、干质量的影响见表5、表6。
表5 不同果实负载对根鲜质量的影响
表6 不同果实负载对根干质量的影响
由表5可见,不同果实负载处理间的根鲜质量有一定差异,但多数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由表6可见,不同果实负载处理间的根干质量有一定差异,但多数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不同果实负载对茎鲜质量、产量的影响见表7、表8。
表7 不同果实负载对茎鲜质量的影响
表8 不同果实负载对产量的影响
由表7可见,不同果实负载处理间的茎鲜质量有一定差异,但多数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由表8可见,不同果实负载处理间的产量有一定差异,A1、B2处理(单株留果12个)每667 m2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因此,以产量衡量,辣椒留果数不宜过多,在适量留果条件下提高单果质量是增加产量的重要途径。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果实负载处理间的叶鲜质量、叶干质量、茎鲜质量、果干质量、根鲜质量、根干质量虽有一定差异,但多数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不同果实负载处理间的果鲜质量有一定差异,但总体上相对较少的留果数有利于单果质量的增加;不同果实负载处理间每667 m2产量有一定差异,但单株留果12 个处理每667 m2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由此可见,以产量衡量,辣椒留果数不宜过多,在适量留果条件下提高单果质量是增加产量的重要途径。
本试验研究了特定品种(淮安红椒)的群体结构和果实负载量,初步明确了淮安红椒的模式化栽培技术,为淮安红椒的绿色生产提供了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