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新时期舆论监督报道的采编理念与科学方法
——以人民日报的新闻实践为例

2022-08-17 09:20夏康健
传媒评论 2022年7期
关键词:建设性舆论监督工作

文_夏康健

近日,中国记协公布了新修订的《中国新闻奖评选办法》,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就是新增舆论监督报道奖项。事情虽新,却仍涉及一个经典话题——“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如何开展舆论监督报道”。舆论监督与正面宣传有着相同的精神内涵、一致的出发点和统一的校验标准,和正面宣传是“一体两面”,是激浊扬清、针砭时弊,推动社会进步、时代发展的利器。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舆论监督报道也是一个“检验场”,好的舆论监督报道,可以推动社会发展,但不好的舆论监督报道就会瓦解人心、阻碍发展。因此,做好舆论监督报道,就必须掌握科学的工作理念和方法,决不能走偏。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真正具有建设性价值的舆论监督。

一、从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中学习把握舆论监督的科学理念和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重视舆论监督报道,强调舆论监督报道要有建设性,并从不同的角度对如何做好舆论监督报道提出要求。

——舆论监督的出发点应该是积极的、建设性的,要以慎重的态度开展舆论监督。1989年,时任福建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就如何把握好新闻工作的基点等进行了论述。他指出,舆论监督工作要重视四个方面。其一,运用舆论监督武器,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要讲究社会效果;有利于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有利于改革、开放,有利于党推动工作。其二,舆论监督的出发点应该是积极的、建设性的,监督的重点应该针对那些严重违反党和国家重大政策以及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重大问题,要抓典型事件。揭发的事实,务必准确。其三,涉及对一级党组织和政府的批评,要持慎重态度,不能先入为主。要深入调查,多方听取意见,得出合乎事实的结论。其四,特别要注意不应把批评的矛头对准那些群众有意见而在我们工作中因限于条件、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要让人民知道,党和政府正在采取措施,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舆论监督要做到反映情况客观真实,鼓劲帮忙而不添乱。2002年12月24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新闻单位负责人座谈会上指出,“要牢牢把握新闻宣传工作的正确方向,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坚持正面报道为主,同时加强舆论监督”。2004年5月26日,《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文章《领导干部要欢迎舆论监督》指出,“新闻舆论部门的同志要遵守新闻纪律,做到反映情况客观真实,鼓劲帮忙而不添乱”“特别应注意不报假新闻,不炒作可能引发各类事件的所谓热点新闻”。文章提出,“新闻舆论要唱响团结稳定鼓劲的主旋律,及时准确地传播党的声音,积极有效地做好释疑解惑工作,形成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氛围”。2004年8月4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省委新闻宣传工作座谈会上提出:“多做解疑释惑、提高认识的工作,多做宣传引导、耐心说服的工作,多做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工作,努力做到鼓劲而不泄气、帮忙而不添乱。”

——舆论监督要善于从总体上把握平衡,激浊扬清,针砭时弊。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是统一的,而不是对立的”。这直接揭示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的关系,为舆论监督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舆论监督要直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社会丑恶现象和阴暗面”,积极关注报道“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意见大反映多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对舆论监督提出了一个重要评价标准,即“事实要真实准确,分析要客观,不要把自己放在‘裁判官’的位置上”。习近平总书记还特别强调了传播途径,涉及重大政策问题的批评,“可以通过内部渠道向上反映”“不宜公开在媒体上反映”。

二、近年来人民日报开展舆论监督的好经验、好做法

一直以来,“读者来信”版是《人民日报》开展舆论监督的主阵地。特别是2019年以来,人民日报在增强舆论监督的建设性价值上持续发力,推出了不少优质内容,在社会上取得好的反响。

1.内容“杂而不乱”,涉及面虽广但聚焦度高。

人民日报舆论监督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杂而不乱”,虽然各个领域的内容都会涉及,但最终会落到社会民生的点上。有的涉及地方开发乱象问题,比如2019年的《五云山开发乱象缘何得不到整治?》;有的涉及环境保护问题,比如2020年的“长江禁渔”系列报道《长江禁渔,为何还有禁而不止的现象》《让“禁渔令”落地有声》《如何打赢长江禁捕退捕攻坚战》《让禁捕退捕更精准有效》;有的涉及种茶毁林问题,比如2021年的《坚决遏制种茶毁林行为》;有的涉及法治宣传,比如2022年的《南四湖治污记》。这些报道涉及的专业天南地北,涉及的问题也形形色色,但无论怎样变化,都会扣到一个关键问题——社会民生。报道的最终目的是推动社会民生的改善,而不仅仅是纯粹的批判。这种落点设计不仅有利于凸显“读者来信”版面特色,有利于形成规模的报道效果,也有利于让报道贴近生活、贴近百姓,更具有现实烟火气。

2.批评有着明确目的,即推动中央政策落地。

人民日报的舆论监督报道从来不乱批评、胡批评,从来不是看到问题就一顿猛批,也从来不只逮着某一人群批评,而是有着极强的战略目的性,具体来说就是推动中央政策更好地落地。比如《五云山开发乱象缘何得不到整治?》一文,就涉及脱贫攻坚问题。“长江禁渔”系列报道,则涉及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人民日报批评对象不仅限于地方政府,有时也会是地方群众,直击一些不良问题和风俗。比如《坚决遏制种茶毁林行为》,反映的就是为了种普洱茶而毁坏树木的西双版纳村民。比如《那些陈规陋习该改改了!》,批评的就是一些地方“天价彩礼”“大操酒席”“大办丧事”“人情往来”等陋习,批评的也是公众。但无论批评谁,都是为了让中央政策更好地落地。

3.不跟随网络热点跑,用自选选题挖掘深层有意义的新闻。

近些年来,四全媒体快速发展,网络热点增加,出现了很多关注网络舆情的舆论监督报道。究竟应当跟上网络热点,报道更能吸引眼球、更能吸引注意力的新闻,还是走出自己的节奏,传播和网络热点无关,但和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人民日报选择了后者。从近两年的舆论监督报道看,很多新闻都是自选选题,线索也来源于读者来信和留言,基本不追逐网络热点,人民日报的内部评奖也倾向于此。就拿2021年的获奖作品来说,涉及的议题主要是村民种茶毁林、挖湖造景占用耕地、社区服务短板、社区工作不到家、办公室里的浪费、城市内涝等问题。这些虽不是网络热点,但和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群众的事无小事,这种内容显然也有着重要意义。

三、对进一步做好新时期舆论监督报道的思考与展望

舆论监督报道贵在有建设性,能解决现实问题。但如何富有建设性,就牵扯到一个方法论的问题。前几年,一些西方势力试图通过“社会公器”“第四权力”“无冕之王”,通过抽象的绝对的“新闻自由”等错误的西方新闻观来迷惑我国新闻工作者,引导错误认知,让其在重大报道特别是舆论监督报道中犯下错误,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从这一点上看,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系统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对做好舆论监督工作是很有必要的。

第一,要锻炼战略思维能力,积极宣传党的主张、深入反映群众呼声。

媒体的优势在于新闻,向社会传播什么新闻,向党和政府反馈什么信息,直接影响到整个的决策部署和局部的战略规划,新闻报道必须要有战略思维。舆论监督报道向党和政府反馈公众信息,又向公众传播信息,对政策的影响力巨大,最需要注重战略思维能力。因此,舆论监督报道一定要按照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战略思维来开展,既不能在关键时刻不发声,不发挥功能,也不能剑走偏锋,游离在战略框架、战略路径之外,而是要与整体战略时刻对标,确保监督内容、监督方式不走形、不走样。

第二,要锻炼系统思维能力,全面、客观地开展舆论监督。

舆论监督的一个难点,就是全面和客观。在批评的过程中,会不会出现偏袒一方,会不会出现掌握情况不全的问题?很多舆论监督报道之所以会出现错误、不恰当的问题,就是在于掌握情况不全,或是记者个人主观性太强,从而出现报道内容有失偏颇。如何解决片面、主观,实现舆论监督的全面、客观,是每一个新闻工作者必须要充分考虑的问题。事实上,社会是系统发展的,事物与事物之间也存在系统性联系,某一问题的发生,必然有一系列问题相联系。新闻工作者要善于用系统性眼光看待问题,周严、缜密地整理信息、分析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全面、客观的舆论监督。

第三,要锻炼历史思维能力,从历史智慧中把握舆论监督的根本要义。

舆论监督,难就难在“格局”二字。究竟什么样的舆论监督报道真正有利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而哪些舆论监督报道会给社会带来更多的破坏而不是进步?要想清楚这些问题,不能只依靠理想主义式的激情,而是要从历史的长河中思考问题、寻找答案。从历史上看,只要有人类联系、交往的地方,就必然有问题的存在。这些问题有的是迫在眉睫、需要立即解决的,有的则需要放一段时间、“冷一冷”;有的需要快刀斩乱麻,有的则需要慢慢解开线团;有的需要公开处理,有的则需要私下解决。历史有着无穷的智慧,用历史沉淀的智慧来开展舆论监督报道,就会更富有建设性。

第四,要锻炼辩证思维能力,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

舆论监督报道实际上就是一个抓矛盾、处理矛盾的过程。涉及矛盾,就必然涉及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舆论监督所面临的也经常是复杂局面和复杂问题。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对做好舆论监督工作大有裨益。在开展舆论监督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做好“两点论”和“重点论”,既要在有利的形势下看到不利因素、在不利情况下看到事情的转机,也要善于抓住重点带动面上的工作,推动事物发展由不平衡走向平衡。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有利于我们把握好舆论监督的分寸和力度、思路和角度,防止报道走偏,从而形成真正具有建设性价值的舆论监督报道。

猜你喜欢
建设性舆论监督工作
古特雷斯联合国改革议程与中国的建设性角色*
如果被无端指责,该咋办
以建设性新闻理念推动广电媒体转型
不工作,爽飞了?
言论
全媒体时代做好舆论监督的五个方面
网络反腐——舆论监督的利器
选工作
舆论监督的建设意识
“难点”也是“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