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朱霭文
在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到来之前,浙江日报全媒体视频影像部出产了包括《好美好燃!一瞬看五年》《党代会是个什么会?》和《这五年 我的高光时刻》等视频在内的一系列会前策划产品。团队运用了老照片动态化、动画、实拍抠像、街采等多重手段去呈现产品内容。这些产品也在党代会期间于杭州和宁波的数百个户外大屏上播放,取得了广泛的传播效果。其中,《这五年 我的高光时刻》可以说是制作过程相对复杂、来之不易的一个爆款作品。
如果不用“高光”,而用“难忘”“快乐”等词汇可以吗?党代会产品制作,首先需要把握向上的基调。如果是用难忘,或许受访者可能会出现一些比较悲伤的事件,而如果用快乐,又担心得到的内容太浅无法体现主题的深度。最后,我们还是决定用“高光”,因为看到这个词人们的第一反应是会联想到比较正向的事件,并且由浅到深的回答都可以涵盖。这也是我们制作这个产品的初衷:观众参与感强、接地气、易产生共鸣,从个人经历带出浙江5年来的发展,以小见大。
短片既需要一些大咖来引流,同时也需要普通人来拉近距离感,最后又要立足浙江,因此制作结构确定为:快节奏的普通人的街采过渡到大咖,再进行升华,体现个人的发展离不开时代和大环境的支撑。这些人5年中经历的高光时刻,也是浙江这5年发展的一个缩影。
邀请大咖,是本片的难点之一。虽然视频影像部没有跑线记者,但一方面我们会请领导出面协调,请大咖接受采访,展现对大咖的尊重;另一方面我们也利用了地方融媒体中心的合作资源,比如麻功佐就是由松阳县融媒体中心的记者拍摄,汪顺是我们部门同事在东京奥运会工作时积累下的人脉,辗转请对方在布达佩斯进行了拍摄。
由于视频制作周期紧张,我们没有能收到所有邀请对象的回复,但很幸运人数和板块方面都相对理想。为了控制视频的节奏,这些大咖们的采访无法全数放入短片内,于是我们在抖音和微博平台上进行了单人采访的传播,这样既可以把他们的采访内容展现得更丰富,也不会影响短片的节奏,还能在正片推出前给话题一定的预热。
为了保证出片的质量,我们提前联系一些采访对象,比如三胎妈妈、援鄂医生。因为这两个内容也是5年来浙江非常重要的两件事,并且由于是自己的亲身经历,他们的讲述也非常自然。其他短片中出现的人物都是街头随机采访,但并非是单纯的你问我答,而是交流互动。比如,有些受访者被问的一开始说自己没有高光时刻的,但通过观察他们身边的人和事物,我们会进行进一步提问,比如外卖小哥、脱单的小哥、过生日的姑娘等。为了提高街采的效率,我们尽量去年轻人较多的地方,如大学附近、湖滨一带,那里的人通常更愿意展现自己。
在剪辑的时候我们首先确定的就是把名人的高光时刻先提取出来,也是提炼整个片子的高光时刻,然后再进入正题。在素人和大咖之间我们做了一个音乐的衔接,为了让整个音乐更流畅,后期同事将其中一首音乐进行了转调,听感上就会更舒服。另一位后期同事也为各个大咖设计了一个特定的出场版式,区别于素人。这个版式在户外大屏的投屏效果非常出色。结尾我们原本设计放一些浙江大事记,是比较传统的做法。但最终换成了一个比较软性的方式:用高度简洁概括的文案,写意地进行了升华,并且用了高质量的空镜,提升整个片子的质感。
还值得一提的是在短片的开头,原本我们设计了5年里能够做些什么的一个序,比如一朵雪莲5年才开一次,5年里中国发射了3次载人航天飞船等,既表现5年对于不同事物不同人而言都是不一样的维度,也想由小及大,用“一花一世界”的概念写意点题,但由于和浙江的贴合度不够,这个序最终被放弃。相信以后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对文案进行更细致的推敲打磨,能让片子更为厚重。
作为党报,做好主题报道是我们的职责所在。我们不仅要在技术手段上不断突破创新,同时也要不断寻求方法将产品做好推广,得到更多受众的认可,“精品和流量两不误”更是我们今后努力工作的方向。地方党报媒体的精品视频在网络上难以进行传播似乎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但包括《这五年 我的高光时刻》在内的一系列浙江日报党代会视频产品,在网络传播的大门前徘徊过后,打开了城市的千扇窗口。通过杭州分社与宁波分社协调联系的城市大屏,让这些大咖与普通人在城市、街头、地铁、社区的大屏上同框,杭州的180块户外大屏和宁波的上千块户外大屏上都能看见他们的身影,宁波甚至霸屏长达一个月,这是没有过的正面尝试和变化,也是我们以前忽视的一个新的“主战场”。其实这类资源一直掌握在党的宣传部门手中,完全可以协同利用,将我们的声音更好地传递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