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门头沟区教育研修学院 冯艳飞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幼儿园的家园社协同共育工作中,原有的线下单一的活动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为克服疫情带来的影响,研究信息时代互联网技术并有效应用,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家园社协同共育的新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能帮助幼儿园破解实际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难题,有助于推动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幼儿园、家庭和社区是幼儿成长的三大重要场所,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家园社合作共育符合世界学前教育发展的潮流,适应幼儿的身心发展需要,是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当前我国幼儿园比较注重家园合作,对社区教育关注不够,对家园社合作共育的重视程度不高。因此,研究家园社合作共育不仅是当前学前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
幼儿园的家园社协同共育有许多具体工作内容,比如召开家长会及家长委员会、进行半日开放、布置家园联系栏、与个别家长沟通、邀请家长进课堂、组织家长沙龙、开展家长学校培训等。在疫情前,大部分教师已经习惯了按部就班地采取线下面对面的形式开展家长工作,缺少对工作内容的整体分析、归类以及适宜形式的筛选。疫情的出现,打破了常规工作模式,阻断了大范围人群面对面沟通聚集的局面,我们不得不总结、归纳现有家园社共育的工作内容,以便重新思考,找到适宜的工作形式及有效的实施策略。
根据北京市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实施细则第二部分“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中提出的“建立教师与家长联系制度,利用家长的教育资源,丰富扩展教育内容”等内容,结合幼儿园工作实际,可将家园社共育工作内容归纳划分为四类(见表1),并根据每类别工作内容的核心指向选定线上或线下开展的适宜形式。
表1 常规家园社共育工作类别划分及适宜形式
幼儿园在选择网络平台时,既要考虑满足家长工作需求,同时也要考虑到家长文化水平、工作经历、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不同,尽量选择使用率高、操作简单、方便实用的网络平台并保持一贯性,避免给家长增加额外安装软件和经常学习新应用的负担。在全面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协同共育工作前,幼儿园可以通过摸底调研来了解家长对各个网络平台的使用情况,以便日后工作的推广,同时也能使针对性更强、使用率更高,提升工作开展的有效性。以门头沟区某幼儿园大班家长为例开展常用网络平台调研,参与家长多为幼儿父母,通过问卷星下发问卷92 份,有效回收问卷92 份,有效率为100%(见表2)。
表2 家长常用网络平台调研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家长最常用的网络平台前4 名分别为微信、QQ、问卷星和腾讯会议。不同类别的家园社共育工作都具有其独特性,根据每类工作的核心需求合理筛选家长常用的免费网络平台功能(见表3),以满足混合共育需求,提高工作效能。
表3 常用网络平台功能、特点及应用
从表2 中可以看出,微信和QQ是幼儿家长使用频率最高的app,两者整体功能有相似的地方,但在各自的应用里也有不同功能的体现。腾讯会议及问卷星两个网络平台定位明确,特点突出,功能简捷实用。以上四个平台的功能可以支持幼儿园召开各类会议、开展专题培训、进行日常管理、组织多种信息调查及统计等,基本满足了幼儿园常规工作的需要,为线上工作的推进奠定了良好基础,使家庭、幼儿园及社区线上线下混合式协同共育成为可能。
幼儿园各层级家长会、管理制度介绍是以会议形式进行,家长学校、主题沙龙等是以培训形式进行,这类工作只要活动人数不超过300 人都可以选择腾讯会议进行。活动流程可以参照线下的过程开展,以家长学校开展的主题培训为例进行说明。培训者除本园教师外,也可以邀请其他省市、区县的人员进行培训,避免了线下培训时路程的影响因素,拓展了选择范围。活动开始,培训者可以打开话筒和摄像头,开启共享屏幕功能,展示精心制作的课件,边播放课件边进行讲解,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在视觉和听觉的共同作用下,使家长学习到先进的教育理念。为了降低参会人员多噪声大的影响,可以设置全员静音,保持会场安静,避免产生干扰。家长参会时可以选择打开摄像头,体验身临其境的效果;也可以关闭摄像头,维护私密的需要。通过发送掌声、小红花、大拇指等表情为培训者点赞,也可以发弹幕或在聊天区提问,发表学习感悟等,积极与培训者进行互动,增强学习的获得感。讲授部分完成后,可以留出一部分时间让家长语音提问。如果时间不充裕,也可以让家长在聊天区用文字提问,培训者可以快速浏览,将问题归类进行回答,可以提高效率,满足更多家长的个性需求。活动结束后,通过屏幕录制功能录制的视频资料可以为日后或因故未能参加培训的家长提供再次学习的机会,有效解决了因时间关系而错失学习机会的问题。培训者也可以将聊天区的提问、感悟等文字资料导出留存,便于进行自我反思,进一步提高培训水平。
幼儿园各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对不同层级的家长进行管理。一般情况下,管理干部承担全园或本年级家长管理工作,班级教师承担本班幼儿家长的管理工作。其中,班级管理工作教师要面向全班所有幼儿家长,日常沟通次数比较多,内容也相对复杂,由于班级内每个家庭的情况各不相同,管理难度也比较大。微信和QQ 丰富、便捷的群组聊天功能为教师进行班级管理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减少了很多时间和人力成本,使教师可以全心全意地投入教育教学之中。
例如:每年秋季学期小班入园时,教师可以通过分享群号、二维码、群链接、邀请新成员等多种方式快速组建班级群,通过发布群公告的形式给家长发送通知,确保每个家长都能看到,如需回复还可以利用群接龙的形式统计家长查收通知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为了家园合作共同帮助幼儿度过入园分离焦虑期,教师可以将相关教育建议通过文字、语音、图片等形式发送到群内,也可以转发其他优秀的公众号、网站链接、视频等资料让家长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提高科学育儿水平。还可以在直播间、群课堂内进行一日生活、特色课程等内容介绍,创建上传幼儿一日生活相册,方便家长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适应情况。如果需要收集一些基本信息,腾讯文档的在线编辑功能,家长用手机和电脑都可以操作,教师也不必逐条复制粘贴。总之,强大的群组聊天功能可以满足各层级管理的需求,提高了管理效能。
班级工作中,家长的共性需求可以通过群组聊天功能完成,每个幼儿的个性表现可以通过一对一的个别聊天功能去实现。幼儿每天在园情绪好不好,一日三餐吃得怎么样,水喝了多少,和小朋友玩得如何,学到什么新本领,家长事无巨细,样样都很关心,都想了解清楚。为了让家长放心把孩子交给幼儿园,教师在日常可以拍一些照片、录制一些小视频发送给家长,满足家长的个性需要。有特殊情况时,家园双方也可以通过文字、语音、视频电话等形式进行交流,多元的交互方式使父母和隔代长辈都能顺畅地与教师进行沟通。
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发展的必要手段。家长作为评价主体之一,每学期或每学年都会应邀参加幼儿园工作的满意度调查。全园家长问卷的打印下发、回收统计、数据分析等需要不少的人力和物力,既耗时又费力。问卷星问卷导入、二维码海报或链接转发、问卷回收和数据统计都能系统自动生成,各种统计图表和词云图可以清晰地呈现各种调查数据,为各项工作的情况分析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使调查统计工作变得简单而又轻松。家长用手机即可完成填写,操作便捷,使问卷的回收率得到大大提高。
各网络平台的有效应用使线上家长工作的开展越来越广泛,但一对一面谈、幼儿成长档案、家园联系册、家长志愿者等线下原有的活动形式不能忽略,更不能完全被线上活动所取代,这些线下的共育方式有其重要的作用,应该充分发挥好各自的优势,与线上活动相互配合,形成有益补充,共同发挥作用。还有一些活动形式可以进行创新,例如家访、小班入园时的亲子适应活动等,可以把活动地点改为社区环境优美的广场、公园等,“公园里的约会”既能满足防疫要求,又能达到沟通、共育的目的。
总之,在迎接后疫情时代家园社协同共育的挑战中,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传承并创新原有工作模式,在日常工作中大胆实践,总结积累丰富实用的实施策略,促使线上线下混合式协同共育的新模式助力家园社工作有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