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慕雪
(哈尔滨师范大学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融合了西方文化。1937 年的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民族抗日的开始,上海沦为租界,大批人流涌入,包括商人、地主等。老百姓内忧外患,还在日本政府的压迫下“中立”生活。而此时流行音乐在战火纷飞的另一侧,既抚慰了老百姓焦躁的心,也在某种意义上缓解了社会上的紧张氛围。上海全面沦陷后,日本为了对人民进行思想上的控制,垄断了电影产业,电影作为流行音乐的一种传播载体,当时也助力了一大批流行歌曲产生。一定程度上,流行音乐在这个时期是呈发展状态的。
《夜来香》原唱歌手李香兰曾拜苏联歌剧演员波多列索夫人为师,所以她的演唱风格偏向于美声唱法并带了自己特色真声而形成混声音色,在这首歌曲中可以听出她口腔偏大的圆润咬字方式,以及头胸共鸣的处理方法。此后比较知名的版本有歌手邓丽君的翻唱,在《夜来香》这首歌中保持了她一贯娓娓道来的倾诉风格,每句歌词字头稍微偏重,尾音轻处理并带有颤音技巧,比起李香兰,邓丽君的演唱真声偏多,更有个人化的处理,从而也更加流行化。
现今,流行音乐更加注重个性化,而个性化并不意味着随性化、任由嗓音发挥,只有掌握更科学的声学知识和音乐基础知识作为坚实的基础,才能更好发掘出自己的嗓音特点。每个时期的歌手都有自己的演唱特点,而在当今社会,刚刚过去的独生子女年代包括“90”“00”后,注重个性,使“追求自我”心理成为市场导向,追求个性虽然顺应了市场,但不意味是绝对正确的,个性是一方面,能够与不同年龄层次的听众产生共鸣,才是一个合格的歌者。而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分析歌曲的曲式及节奏,进行科学的发声训练,依旧是歌曲表演前的必需功课。
《夜来香》作为最早一批诞生的流行音乐金曲,是为数不多在世界广为传唱的中国流行歌曲,而上海时代曲虽说融入了国外音乐风格,但仍保留了中国传统音乐形式,具有独特的内在和外在风格。相比现在的市场快餐音乐,更具有价值和传承意义。所以,从表演者的角度出发,深入研究最早一批中国流行音乐的艺术特征,有利于更好演绎歌曲,以及激发更多人对于历史各个时代的流行音乐的求知欲。
《夜来香》歌曲整体旋律音阶组成是由中国民间小调和西洋音阶结合,是一首带再现的单三段体结构。旋律先是以模进的形式进行,前两句乐句以二度上行模进,从第三个乐句开始出现发展,又回到第一个乐句,这一创作手法满足了听众意犹未尽的心理。从B 段副歌开始,乐句出现了八度跳进,虽然四个乐句始终在发展变化,但结尾还以do 为尾音,又回到了副歌部分第一个音,整个副歌走向呈下行趋势。由于前后呼应,从音乐感官上虽不能使给人激昂之感,却整体让人感到舒适亲切,也符合了夜来香这一美丽植物的形象。接着在歌曲的A2段开始变化重复A1 段的旋律,有着强调主题的作用。尾声有三句,一共八小节,一直在重复“夜来香”这一句歌词,最后一个音落在小字二组mi 上,与B 段第一句最后一个音相同,以高潮音结尾给人一种悠长深远、波澜起伏的感受。
《夜来香》是一首非典型的爵士乐大乐队编制,由于旋律结合了中国民族五声调式,节奏采用了伦巴风格节奏。在歌曲中,首先能听到前奏中,由军鼓乐器作为主节奏乐器,中国小型打击乐木鱼作为色彩打击乐器,一直贯穿全曲,成为歌曲节奏感风格的关键。中音提琴、木管乐器为和声铺底乐器,笛子作为色彩乐器。直到歌手音色进入乐曲时,低音提琴旋律铺底重复乐句的旋律,钢琴作为和声乐器,与笛子和鼓一样也充当节奏乐器,别具一格。在间奏中,所有乐器一起演奏,将乐曲推向了高潮。总之,乐曲的编排与爵士乐有异曲同工之处,但却也加入了中国传统乐器,使其风格中西结合,独树一帜。
前文提到过当时处在一个战乱、复杂的年代,艺术家们的创作背后,定怀揣了自己对当时社会的看法感慨。不管什么时代,艺术创作者都会带有追求现实的创作心理,而他们呈现的作品,则是反映了对于现实的不同态度。夜来香是一种柔弱藤状灌木,性喜温暖、干燥的环境,香气袭人,尤其在夜间更盛。虽然它的花和叶有医用价值,但由于香气浓郁,会使心脑疾病患者产生不适,所以一般作为室外观赏植物。作者用夜来香借物抒情,从社会角色角度上说,何不是映射了当时处境艰难的艺术表演者们,一是因为当时歌者和音乐创作者备受不同因素限制,二是因为这种融合欧美文化的音乐风格在当时并不能被大众接受,所以夜来香更多是作者对于自身所处环境和心理的映射——既向往美丽迷人,又向往着无拘无束的自由。
这首歌自发行之后,被多个国家引入,翻译成了英、法、泰等多个语言,版本也颇多,在中国也被许多歌手陆续翻唱,除了李香兰的原唱版本,比较知名的有邓丽君、谭晶、王若琳、陶喆、林子祥、刘惜君版本等。由于版本过多,笔者就个人喜好与典型程度,逐个分析李香兰、邓丽君、王若琳这三个歌手的演唱方法和技巧。
李香兰拜师于歌剧演唱家,发声方式偏美声,整体咬字靠后,口腔的空间保持较大,咬字清晰,歌唱位置较高,由于歌曲本身风格偏柔,所以每个乐句开头的咬字不是很重,但是每一句歌唱呼吸都极有深度,以至于每个尾音的处理都有拉长并有厚度。每个乐句之间的情感过渡中规中矩,也可能跟时代背景有关,那时候歌手普遍表现力并没有现在歌手强。
邓丽君在这首夜来香中的唱法,沿袭了她自己独特的风格,娓娓道来,运用了气声的技巧,尤其是尾音更加明显。每个歌手的演唱方法都是自己对作品的理解,由内到外的感受和抒发。由于邓丽君对于气息的控制力很好,所以在融入了大量真声的情况下还能流畅自如,这需要在演唱时做到气息对声音有包裹感,咬字清晰且点到为止。她的唱法是典型的流行唱法,演唱风格更有自己的个人特色和表现力,给人以亲切之感。
在如今的流行音乐中,许多人着重训练唱歌技巧,想在一首歌曲中表现炉火纯青之感,其实这样想没有什么,只是操之过急往往会忘记最根本的问题,从而导致技巧没有熟练掌握,新问题层出不穷。笔者之所以提出这点,是发现在《夜来香》的众多版本中,由于受到原版影响以及歌词本身简短保守,加上旋律简单流畅,就要求歌手的音色不能太单薄,也意味着需运用共鸣腔体使声音更饱满。而腔体共鸣无论在美声还是民族唱法中都是最基本的发声技巧之一。在流行歌曲的演唱中,这一技巧常被忽视,甚至不能在大多数人的头脑中形成概念,也是很多人在歌唱中碰到阻碍的原因。
哼鸣是训练鼻腔的方法之一,王若琳就运用了鼻音技巧,起到了增添歌曲色彩的作用,鼻腔共鸣要求歌唱者对面部肌肉控制能力、精神状态的积极程度都达到一定水准。在这三个版本中,邓丽君发声轻柔,但能听出她的发声位置是高的,音色明亮又温暖亲切,她主要运用了头、胸腔共鸣;王若琳的唱法让人听起来饱满醇厚,是由于她运用了大量口、头腔,还有一些鼻腔共鸣。原唱李香兰是美声唱法,更是在技巧上追求各个腔体的大量共鸣。
人在歌唱中会不自觉地用到各个腔体,但要始终保持的原则是尽量避免使用喉腔,灵活运用其他腔体调节歌唱方法、习惯和音色,从而延长歌唱寿命,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确立风格。
人声质量固然是好歌曲的关键,身为歌曲演绎者,不光要在声音上做到突出,更要学会表演。在新媒体发达的时代,歌手的价值更多是自身综合艺术素养的考验。“一个歌手相当于半个演员”,随着大众的精神追求越来越高,音乐展现机会也越来越多,不管是舞台还是网络的MV、短视频中,都需要歌手带有戏剧性的表演色彩,这就要求歌手在演唱时,灵活运用肢体动作与面部表情。相当一部分歌手拥有一副好嗓音,却在表演上不尽如人意,反而对整体艺术观感起了消极作用,也不利于歌曲传播和个人魅力展现。
以《夜来香》为例,这是首轻快柔和的歌曲,就需要整体放松身体,要表现出阴柔之美,在这种状态的基础上,找到声音与身体的平衡点,思想集中,模拟原作者的心境或二度创作自己想象的情景。可原地不动演唱,但一定要加上肢体动作,最好让上半身扭动起来。颧骨抬高,面部微笑。最好的训练肢体动作的方法是对着镜子练习,不需要太多动作,可在歌曲间奏的时候轻轻走动,以一种优美、流畅的肢体语言表演。音乐是一种语言,所以在表达时就可以像在生活中一样放松,但一定要挺胸抬头收腹,做到最基本的形体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