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书中邂逅自己
——阅读《爱的教育》

2022-08-16 05:53:28崔丽媛
小学生必读(中年级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泥瓦匠爱的教育儿子

○崔丽媛

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主人公恩里科和他的同学们吧。

恩里科:一个乐观进取的少年,家境较好,有一个姐姐西尔维娅。他出生在一个充满爱与信任的家庭。父亲是工程师。母亲很善良,经常帮助贫穷的人们。

德罗西:商人的儿子。受老师、同学喜爱的班长,各科成绩稳居第一名。

罗贝蒂:舍己救人。

加罗内:火车司机的儿子。个子最高、最有正义感的男孩。

克罗西:囚犯的儿子。家境贫寒,学习用功。

普雷科西:铁匠的儿子。瘦小苍白,经常挨父亲打,学习用功。

科雷蒂:木材商人的儿子。活泼勤奋,热爱学习。

加罗菲:杂货商人的儿子。爱做小买卖、收集邮票。

小泥瓦匠:泥瓦匠的儿子,爱做兔脸逗人笑。

内利:瘦小苍白,驼背,经常被人嘲笑。

沃蒂尼:爱打扮自己,虚荣傲慢。

弗兰蒂:狡猾的厚脸皮,喜欢嘲弄人,没有同情心,曾经被学校开除。

10月17日,恩里科的第一篇日记,他这样写道:

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乡下那三个月的假期如同一场梦似的过去了!今天早晨,我的母亲领我到巴蕾蒂分校区注册三年级,而我却想着乡下,去得很不情愿。……我心里想:“今天是第一天。还有九个月呢。多少作业,多少月考,多少劳累呀!”

——《开学的第一天》

开学第一天的恩里科也很不情愿上学呢!然而在第二年7月10日最后一篇日记里,恩里科写道:

加罗内是我在大街上拥抱的最后一个,我靠在他的胸前哽咽得透不过气来,他吻了我的前额。然后,我跑向我的父亲和母亲。我父亲问我:“你向你的同学告别了吗?”我说:“是的。”他又说:“如果有谁,你对他做错过事,你应该去请他原谅你,请他忘记那件事。没有任何人吗?”“没有。”我回答。于是,我父亲以激动的声音说:“那么,再见!”并向学校瞥了最后一眼。我母亲重复道:“再见!”我则什么也说不出来了。

——《告别》

一年来,发生在他身边的事,让恩里科感受到了同学、老师和父母浓浓的爱,他是多么舍不得与同学告别啊!著名翻译家夏丏尊先生说:“我在四年前始得此书的日译本,记得曾流了泪,三日夜读毕。”那是怎样感人的故事呀!请看:

在最初的日子里,由于他身为驼背人的那种不幸,许多孩子嘲笑他,并用背包抽打他的脊背。然而他却从不反抗,也从不对母亲说任何一句话,为的是不让她因为知道她的儿子成为同学们的笑柄而痛苦。他们取笑他,他则趴在课桌上哭泣不语。

——《内利的保护人》

读到这里,你是不是对内利的可怜无助感到同情,又对同学们的无情欺辱感到愤怒?也许你曾经是那个弱小懂事的内利,也许你是那个经常欺负人的同学。这时,最富正义感的、保护弱者的勇敢的加罗内站了起来:

“第一个敢碰内利的人,我将给他的后脑勺一巴掌,让他翻三个筋斗!”弗兰蒂不听他那一套,于是一巴掌打过去,这位朋友果然翻了三个筋斗,从此以后,再没有任何人敢碰内利了。

——《内利的保护人》

小泥瓦匠躺在床上,病得快死了。同学们去探望他。脸色煞白的他都没有力气说话。同学们下了楼,还没到楼梯的一半,就听泥瓦匠大声喊:

“加罗内!他叫你的名字呢,他已经两天都没有说话了,他叫了你两次,他要见你,你快过来。”……德罗西双眼满含泪水。我对他说:“你是为小泥瓦匠而哭吗?他能讲话了,很快就会好的。”“我相信,”德罗西回答,“但我想的不是他……我想的是加罗内有多么善良,他的灵魂有多么高尚啊!”

——《濒死的小泥瓦匠》

如果你身边有个加罗内一样的正义使者,你会不会感动呢?你愿不愿意做加罗内呢?教室里太吵闹,年轻的代课老师无法上课,加罗内又做了什么让老师对他说谢谢呢?赶快读一读一月份日记《代课老师》吧!

德罗西是人人敬佩的班长,各科成绩经常名列第一,也因此招来了一些同学的嫉妒,当然也包括主人公恩里科。

“我也同沃蒂尼一样,嫉妒他。有时候,当我在家里很艰难地做作业时,我想,那时候,他已经毫不费劲地顺利完成了,我会感到一种痛楚,几乎是对他的某种恼火。但是以后,当我回到学校,看到他这么漂亮,笑着,兴高采烈的样子,听到他如何坦诚自信地回答老师的问题,他是那么的彬彬有礼,大家又是那么的爱他时,那么任何痛楚、任何恼火都会从我的心里跑掉,我会为自己产生那样的情感而感到羞愧。”

——《班级第一名》

由嫉妒到羞愧,进而更加敬佩,德罗西仅仅是因为学习成绩优秀而受到大家的喜爱和尊敬吗?他到底做了什么事彻底征服了“我”和沃蒂尼的嫉妒之心呢?你可以到一月份日记《嫉妒》里找到答案哦!

书中每个孩子都那么善良可爱,当然除了让人头疼的弗兰蒂。每个同学身上的优秀品德都深深感染着我们小朋友们。读书的时候,我们只要带着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就能走进书中人物的内心世界。

比如:“我”邀请小泥瓦匠来家里玩,他坐过的沙发留下了白色的污点,“我”刚要伸手去擦,却被父亲拦住了;驼背内利到“我”家来,父亲又提前收起了家里小丑弄臣的画像……读到这儿,我们不妨问自己:父亲为什么这样做?父亲带着“我”去看望他84 岁的老师,分别时父亲跟老师交换了手杖,真的只是为了给老师留下作为纪念吗?……只要我们阅读了整本书以后,把前后文联系起来,你就能发现其中的深意。

这本书除了用日记体写作之外,另外两个特色就是,文中穿插了父母的书信;每个月日记后附了一篇“每月故事”。“每月故事”共有九篇,细心的你会发现这些故事都是励志英雄故事。其实这九篇故事是恩里科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为什么让学生摘抄这些故事呢?不得不提作者亚米契斯。1846年,他生于意大利一个海滨城市。因从小喜爱军旅生活,1866年积极参加了意大利第三次独立战争。作者亲身经历了战争,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人们对士兵非常崇敬,极其拥戴。从《士兵》《翁贝托亲王》等字里行间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身为军人的强烈的自豪感!

很多小读者,读完《爱的教育》会发出这样的感慨:这个人物和我的性格太像了!走进《爱的教育》,你会遇到那个一边忙着扛木柴,招呼顾客,一边见缝插针复习功课的科雷蒂;走进《爱的教育》,你会遇到那个为了换取宽恕而献出自己珍藏了许久的集邮册的加罗菲;走进《爱的教育》,你会遇到那个可怜的、纤弱的、坚强的咬着牙爬上横木并笔直地站起来的内利……你总能从书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那么就让我们捧起这本书,去邂逅一个个未知的自己吧……

猜你喜欢
泥瓦匠爱的教育儿子
勤劳聪明的泥瓦匠——泥蜂
科学大众(2022年9期)2022-06-05 07:27:22
打儿子
故事大王(2020年11期)2020-12-10 06:48:46
好玩的古人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爱的教育》对中国素质教育的启示
走进陶行知 笃行爱的教育
教师职业道德培养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8:56:07
爱在字里行间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10:19:34
泥瓦匠的孩子
扬子江(2016年1期)2016-05-19 19:2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