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金松,张再君,邱东峰,黄志谋,赵开荣
(1.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武汉 430064;2.咸宁市农业科学院,湖北咸宁 437100;3.宜昌市农业科学院,湖北宜昌 443004)
水稻是湖北省的大宗粮食作物,地位非常重要。推广优良的水稻新品种对增加湖北省水稻产量非常重要,中籼稻播种面积在湖北省的生产面积中占有主要的地位。选育优质、高产、抗病、耐逆生境的中籼稻品种对湖北省的水稻生产意义重大。
巨2 优90 系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用巨风2A 与恢复系HR92 配组选育而成新的三系杂交种,于2022 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鄂审稻20220012。本研究为生产上推广种植新品种巨2 优90 提供技术参考。
母本巨风2A 系湖北省宜昌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野败型三系不育系[1]。2001 年用优质水稻资源材料9526 与宜陵1B 杂交,2003 年择优后代与宜陵1A 回交,2010 年稳定育成。2015 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2015022。
2013 年冬季在海南省种植以三明显性不育株(引自福建省三明市农业科学院)和抗稻瘟病的三系恢复系明恢63、明恢86、成恢448 及蜀恢527 等形成的轮回选择异交群体[2,3],成熟时从不育株上收获异交种子,2014 年正季形成分离群体从中选择优良可育株,后利用系谱法在海南、恩施、宜昌、武汉等地筛选茎秆粗壮抗倒、剑叶直立、米粒腹白少外观好、抗稻瘟病的自交后代单株,并在F4代开始用三系不育系测交筛选有恢复力单株,在F5代与多个三系不育系进行测优观察,筛选优良组合。2017 年发现编号为2017R366 株系后代与巨2A 不育系配组综合表现优异,2018 年用海南混收后代7HR292 与巨风2A试制种,定名父本为HR292。
2016 年正季用巨风2A 不育系与株系配组,在2017 年正季TF1组合优势观察中综合表现突出,考种结果显示,有效穗240万/hm2,每穗总粒数236.8粒,结实率85.16%,千粒重30.1 g,折合产量11 545.5 kg/hm2,比对照丰两优4 号增产16.7%;2017 年冬季继续扩大配组于2018 年夏季在咸宁市农业科学院向阳湖农场进行品种产量比较试验,该组合综合表现突出,试验平均产量10 812 kg/hm2,比对照丰两优4 号增产12.75%,增产极显著,株高123 cm,有效穗234 万/hm2,每穗总粒数211.6 粒,结实率81.6%,千粒重30.3 g,全生育期130 d,比对照早2 d。 2018 年用巨风2A 试制种,推荐参加湖北省区域试验。
品种株高120.5 cm,株型适中,生长势较强,分蘖力中等,群体整齐;叶色绿,剑叶长、直立;粒直背型,稃尖无色、少量短顶芒。有效穗228 万/hm2,穗长25.7 cm,每穗总粒数199.1 粒,实粒数161.9 粒,结实率81.3%,千粒重30.74 g。转色较好。
2019 年参加湖北省中稻迟熟组区域试验的筛选试验,产量为该组首位,2020—2021 年参加湖北省中稻区域试验;2020 年平均产量1 016.9 kg/hm2,比对照增产2.95%,9 试点中6 试点增产,增产试点占67%。2021 年平均产量9 731.85 kg/hm2,比对照增产2.83%,10 试点中7 试点增产,增产试点占70%。2 年区试平均产量9 946.95 kg/hm2,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2.89%。
2021 年在枝江市、鄂州市等地安排了10 个试点进行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0 416 kg/hm2,比对照丰两优4 号增产3.87%。其中在枝江试点产量最高,为11 094 kg/hm2;江夏试点产量最低,为9 642 kg/hm2。10 个试点中,有9 个试点表现比对照增产、幅度在0.3%~8.59%,1 个试点减产,幅度为0.5%,增产点占90%。综合表现丰产性好、稳产性好,适应性好。
稻瘟病综合指数4.1,感稻瘟病;高感白叶枯病;感纹枯病;稻曲病发病;耐热性综合抗性3 级,耐冷性鉴定为中间型。
出糙率79.5%,精米率69.8%,整精米率51.1%,垩白粒率22%,垩白度5.1%,直链淀粉含量16.4%,胶稠度71 mm,碱消值3.8 级,透明度1 级,粒长7.5 mm,长宽比3.3,大部分指标达到优质国标要求。
湖北省常年8 月中上旬温度高,中稻在此期抽穗易遇高温,造成稻谷品质下降[4-6];巨2 优90 耐冷性较强,作中稻种植可以把抽穗期计划安排在8 月下旬,这样稻米品质较好;各地可依据齐穗期确定播种期,鄂东南及江汉平原等地可安排在5 月中下旬播种,襄阳、随州等地在5 月上中旬播种合适。中稻的大田用种量为15~22.5 kg/hm2,秧田播种量为225 kg/hm2,用强氯精1∶300 对水浸种消毒灭菌,播种要均匀,坭塌谷;秧苗一叶一心用10%多效唑300 g 对水50 L 喷施壮秧,秧田每公顷用375 kg 复合肥作基肥,秧苗两叶一心每公顷施60 kg尿素作追肥。
秧龄25~30 d 移栽,大田株行距16.7 cm×23.3 cm,每蔸插2 粒谷苗,要求插足基本苗,每公顷不少于27 万蔸。
采取中上等肥力栽培措施管理;施足底肥,氮、磷、钾配合使用,中等肥力田块每公顷施600 kg 氮磷钾,三要素含量各为15%的复合肥作底肥,插秧后3~5 d 每公顷施尿素和氯化钾各150 kg,抽穗后每公顷施112.5 kg 氯化钾促进子粒灌浆。浅水插秧活棵,薄水发根促分蘖,适当露田通气促生长,每公顷苗数达到300 万苗时搁田;可采取多次排水、轻晒搁田方式控苗,以达到提升大田禾苗群体素质,禾苗孕穗期间应保证不断水;齐穗后田间采取湿润管理、浅水间歇灌溉,保持湿润至成熟。
根据测报信息及时防治病虫害,秧田重点防治稻蓟马,大田重点防治纹枯病、稻曲病、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