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学生态课堂诉求及构建中职数学生态课堂诉求及构建

2022-08-15 00:52◎包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2年31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中职内容

◎包 盛

(江苏省滨海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盐城 224500)

生态,是课堂各因子之间的协调发展,是教学资源的和谐发展,是课堂教学的有序推进,能让学生获得健康的成长.对于中职生而言,他们的基础薄弱,在学习中面临着诸多挑战.教师要构建生态的数学课堂,科学、合理地处理教材知识内容,让抽象、枯燥的学习内容变得形象、生动,让学生摆脱学习困境,消除对抽象知识的恐惧,提升学习的自信心.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兴趣爱好,从而构建愉悦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互动,让课堂呈现更多的精彩.

教师要根据中职生的学情选择思维能力要求不高、内容适宜、符合专业特点的教学内容,这样才易于学生接受.教师要科学处理教材,合理重组内容,向学生传授数学与专业技术相结合的知识,让学生获得应有的发展.中职生基础薄弱,对数学学习缺乏信心,教师要鼓励、帮助、引导他们,从课堂表现、讨论的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评价他们,帮助他们找回学习自信.教师还要尊重学生的差异,以低起点、递进式的教学策略组织课堂,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让他们受到激励.教师更要合理组织教学活动,营造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一、中职数学生态课堂的构建诉求

生态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能自由表达他们的疑惑,交流他们的体会,分享他们的理解.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个体差异施教,吸引学生参与课堂的多元活动,从而增强学习体验,实现对知识深度的理解.

(一)融入先进理念,展现个性智慧

传统教学中,一些教师常认为多做题能让学生考出高分,所以大搞题海战术,而这导致课堂的不和谐.教师要秉持先进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发展,激活他们的潜能,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各层次学生都能获得展示自己的机会.教师要构建生态的教学观,要关注学生心智、个性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充分融入数学文化,让他们在思维获得提升的同时接受数学文化的熏陶.

(二)落实多元目标,实现三维融合

生态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构建生态化的目标,要重视学生知识的习得,也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体验,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所学专业中的问题,让他们会学数学、学好数学.如在学习“二倍角公式”一课时,教师可设置教学目标如下:掌握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能运用这些公式求值、化简;体会“化归思想”的应用,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三)开展数学活动,提升教学效率

教师要摆脱生硬灌输的教学方式,要通过多样的数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师要依据中职生的思维特点,为他们提供生活化的资源,促进他们对抽象内容的理解.如在教学“基本不等式”一课时,教师可呈现第24届国际数学大会的会标(赵爽弦图),让学生根据“风车”图形探寻其中蕴含的相等与不等关系.学生根据4个直角三角形与正方形之间的面积关系,可获得“若a,b∈R+,则a2+b2≥2ab”的结论.教师还可创设情境:用篱笆围成一个面积为64平方米的矩形菜园,当这个矩形的长、宽各是多少米时所用篱笆最短,最短的篱笆是多少?若将一段长为36米长的篱笆围成一个矩形菜园,当长、宽各是多少时,菜园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由此,教师引领学生运用不等式的知识对生活化的问题展开探究.

(四)发挥教学机制,灵活组织课堂

课堂会充满诸多不确定因素,教师要发挥自己的教学机制,及时、有效地化解课堂危机,生成灵活、生态的数学课堂.教师要对学生的错误予以恰当引导,使之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二、中职数学生态课堂的教学形态

生态课堂既关注学生全体,也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要把握好教师、学生、环境、媒介之间的多元平衡,让多个因素协调发展.教师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让“教”与“学”和谐相融,实现互动、开放、共生的多元关系,让学生的潜能获得充分的发挥.在生态课堂中,教师要遵循生本原则,满足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引入富有时代特征与专业特点的内容,让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

教师要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彰显,让他们的兴趣得到激发,要关注学生的状态,以情境实现学生兴趣与知识点的有机融合,从而突破“本本主义”的限制,将人本与知识结合起来,以丰富的教学手段处理知识,实现知识点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意义.教师要针对不同班级、不同专业学生的学情选择富有专业性、生活性的内容,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让他们充分融入问题探究之中.教师要立足于不同的角度评价学生,挖掘学生身上的亮点,发现他们的长处,以正面、积极的评价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

三、中职数学生态课堂的有效构建

教师要立足学生的长远发展,为他们搭建促学的平台,让他们获得健康的成长.教师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选择合适的学习预案,并依据课堂学生的回答、讨论、意外等情况予以适时调节,能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展示他们的个性,呈现生态的数学课堂.

(一)创设多元情境,促进学生感知

对于中职生而言,数学知识常显得抽象难懂.教师将知识融于教学情境之中,能拉近学生与知识的距离,引发学生的思考,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内容.部分中职生对数学学习有厌烦情绪,故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趣味情境的创设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降低学生探求知识的难度,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轻松掌握学习内容.如在教学“函数的单调性”一课时,教师可呈现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某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的变化曲线等图片,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形成建模意识.教师还可让学生观察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像,让他们对图像中的“上升”“下降”形成直观的感知,并能用文字语言进行描述,从而对函数的单调性形成直观的认识.

教师要引入有趣的内容,引发学生的想象.教师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出问题,能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探求知识的奥秘.部分教师忽略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不断向学生灌输知识,这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不能调动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学生只有产生了好奇心,才会成为知识的探索者,才能主动进入对问题的思考、探讨之中,才能立足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的提问要具有新颖性,要寻找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内容,提出新颖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让他们积极投身于问题的探究之中,并在探索与思考中形成自己的体验与感悟.教师要优化问题的设计,依据中职生的数学基础提出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有梯度的问题,或对问题加以变式,促进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引发学生的协作探究,培养他们质疑问难的精神.

教师要建立数学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将学生置于生活情境中探索问题,这样才能消除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排斥感.情境可以建立数学与生活的关联,以生活现象引入数学内容,给学生带来启迪.情境可以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关联,让学生站在旧知的“肩膀”上思考,从而降低理解新知的难度.如在教学“幂函数”的内容时,教师可呈现相关图片,并提出问题:菠菜3元/千克,买w千克总金额是多少元?正方形餐桌的边长为a分米,那么面积S是多少?某水箱是立方体,边长为a米,则体积V是多少?二维码的面积为S平方厘米,则它的边长a是多少?某同学t秒跑了1千米,那么他的平均速度v是多少?以上各数量关系之间能用函数表示吗?为什么?在学生回答出问题后,教师引导他们进行抽象,用x表示自变量、y表示因变量,看看又该如何表示,再观察这些抽象后的式子,说说它们有哪些共同特征,根据这些特征,思考是否可以用一个式子来概括.教师从各种生活问题入手,以生活中的场景创设情境,拉近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引发学生对生活的关注与思考,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知识学习.

学生在解决抽象问题时常产生迟疑,而对熟知的生活内容则反应迅速,故教师要将数学问题生活化,调动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引领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倾听、表达、操作等活动,让他们将学习内容转化为可以操作的任务,调动他们的参与积极性,让他们在操作中有所感悟,有所发现.教师要摒弃灌输的教学方法,要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让他们主动获取知识.教师要借助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主动探究,能从容面对探究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并针对存在的问题与教师或学生进行交流,让多元的智慧得以碰撞,从而促进学生自身认知结构的完善.

(二)强化互动交流,形成深度理解

部分教师会对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结果出现启而不发、引而不进的情况.故教师要摆正心态,要与学生互换位置,从学生的角度设计内容,这样才能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施教,这样才能活跃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教师要以问题引导学生投入学习之中,让他们轻松而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要依据学情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或删减,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激发他们探索求知的欲望.教师可以精心设计导入内容,聚焦学生的注意力.如在教学“指数函数”内容时,教师可让学生手持报纸,沿中缝撕开,对折后再撕开,看看能撕多少次.如果一张纸的厚度是0.3毫米,假设其可以无数次对折,那么对折多少次可以达到珠峰的高度?这样的导入能紧扣学生的心弦,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让他们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很多中职生成绩不理想,主要原因是他们在学习中存在惰性,故教师为枯燥的内容增添趣味性,营造乐学的氛围,能让学生的注意力得以聚焦,从而紧跟教师的思维,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只有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才能实现对知识的理解与内化.如在求解不等式x2-5x+6<0时,教师可引领学生运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再对其进行变式,将其变为:-x2-5x+6<0,x2-4x+6<0,学生求解后再提出问题:x2-ax+6<0的解集为(2,3),求a的值.教师通过层层变式,引领学生从多角度挖掘问题,让学生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动脑思、动口说、动手做,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疑惑,让他们真正有所收获.教师要开展多样的活动,让学生融入学习实践之中,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积极地参与讨论、实践,在活动中提升数学素养.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即使教师做了周全的预设,也仍会有学生“不按套路出牌”.如在探求幂函数y=ax(a>0且a≠1)的图像内容时,有学生提出问题:“为何在第二象限没有出现图形?”教师没有回避这一问题,而是借力发力,围绕该学生的疑惑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这样的交流远比教师的枯燥讲解有效得多.

教师要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关注学生的思维动向,加深他们对问题的理解.教师要呈现多样的问题,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引导其探索交流,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使数学课堂变得更有活力.教师要构建异质化的学习小组,按认知基础、学习能力等将学生分组,让组内的学生积极讨论交流,让学优生帮助学困生,促使学困生对基础知识的深入理解.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交流、展示的机会,让他们感受到互动学习带来的快乐.教师要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让数学课堂变得富有趣味性,让学生敢想、敢说,形成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教师要为学生拓展知识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

(三)学思深度融合,提升数学素养

中职生数学基础薄弱,参与讨论交流的氛围不够浓厚,常出现启而难发、思而不行的状况.教师要构建学思融合的课堂,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教师要激活他们的思维,点燃他们探求知识的欲望,并让他们乐在其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学习起点、个性特点等对教材内容加以适当重组或增删,以更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他们不知不觉地融入教师构建的情境之中.教师还要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紧扣学习内容提出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学生只有进行深度的数学思考,才能提出自己的疑惑,找到有效的探索方式.

教师要构建循序渐进的问题链,让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探究,让他们的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如在教学“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的内容时,教师可呈现刘姥姥进大观园的路线图,从沁芳亭到秋爽斋共有1条水路、3条陆路可走,请问: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教师构建这样的具体场景,可引发学生主动去思考、发现、建构.随后,教师引导学生针对“完成一件什么事”“如何完成”“方法有几种”“每一种方法能否独立完成”等问题展开探索.学生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链展开理性的分析,从而找到解决这件事有两类方法,且每一类方法都能独立完成,因而有1种水路+3种陆路的不同走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突破了学习难点,从感性的认识上升为理性的思维,提升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又对问题加以改动,在路线中增设休憩小站“潇湘馆”,从沁芳亭到潇湘馆有3种走法,而从潇湘馆到秋爽斋有2种走法,则从起点到终点共有几种不同的走法?教师以递进式的问题引领学生探索,可让他们感受分步计数原理的计算方法.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进行举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教师要让学生成为问题的发现者,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让他们在生活中挖掘问题,在交流中生成问题,在讨论中解决问题,从而促进他们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

总而言之,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构建生态的教育环境,尊重学生的知识起点,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教师要引入生活化的教学资源,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提升他们参与课堂的兴趣,从而增进他们对所学内容的深度理解.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中职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主要内容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