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 袁丽彬
党务工作者在企业的基层党建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基层党建工作的主体,基层党建的组织、规划和执行更是需要他们积极实践、发挥作用才能完成。企业党建工作完成的好坏,直接受到基层党务工作者的参与力度、范围、积极性等因素的影响,同时它也与企业是否重视基层党务工作者的队伍建设有很大的关系。但在目前的企业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本文将对加强企业基层党务工作者的队伍建设展开研究。
目前来说,企业的基层党员都较为年轻化,经验较为丰富的党员领导也都趋于老年化,有的已经到了退休年龄。在这种形势下,如果不及时做出调整,建立新的制度和模式,完成基层党务工作者的队伍建设工作,将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虽然目前的基层党务工作者更加年轻,但与此同时他们的学习能力、接受能力和综合素质等各个方面也更强,这就意味着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的起点也有了很大提高。加强企业基层党务工作者的队伍建设,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党务工作组织者和参与者的优势,还能够加强交流,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让员工在企业中更好地展现自我价值。有利于提升企业基层党务工作者的基本素质和整体水平,促使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1.意识匮乏、积极性不够。在许多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个别基层党支部书记认为生产力才是企业的第一推动力,而党务建设工作是可有可无的;有的认为党务工作者的队伍建设工作太虚,不能直接有效地对企业产生有利的影响,因此懒于花时间去组织实践;有的认为现在的青年基层党员不好管理,在队伍建设工作上存在畏难情绪,认为抓效益、发工资才能鼓舞人心,而思想政治上的引导让人难以信服。久而久之,上层领导不重视,基层党员的队伍建设工作被长期搁置,党建学习不主动、不积极,党员学习的机会更是屈指可数,旧的思想胶着粘连在新的体制体系上,为企业未来的顺利发展埋下了诸多隐患。
2.党务干部领导能力不强,基层党员素质有待提高。一名党员的成长过程中经历了很多的学习和积累,有的还经历过诸多实践,过关斩将才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但这并不意味着,成为了一名党员就完完全全掌握了党务知识,就不需要再继续领会党的精神、学习党的思想理念。党龄也不能代表一名党员的思想觉悟等级,党的思想是与时俱进的,一名党员的党龄再长,职位再高,无法在思想上与时俱进,更新自我的党建理论和党建知识库,那么他的思想就是守旧的、落后的。无论是企业的发展建设还是党务工作者的队伍建设,都要求党务干部能够立足于当下,以高瞻远瞩的眼光,正确地看待时代的发展、企业的发展以及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发展。党务干部领导能力不强,基层党员素质有待提高的问题,不仅会直接影响着党务工作者的队伍建设,还会严重阻碍企业自身的顺利发展。
3.职务过“虚”,执行力度有待加强。所谓职务过“虚”,就是指在企业中虽然看似有明确独立的党组织,有党务领导和基层党员的组成,但是大多只是有名无实,党务工作者队伍只是一具空壳。一方面在一些企业中,有的党务干部只是兼职,党务建设工作只有在必要的时候才组织落实,日常工作中这一职位形同虚设。另一方面轻党务建设而重生产,但是又有一定的党务建设工作意识,会导致其在日常工作中动嘴多,落实少。如此一来,上级交代的任务虽然做了,但是都没有很好地去落实执行,所需要的总结汇报材料内容也不能体现企业发展经营过程中的真实情况,长此以往,无论是党务领导还是基层工作者,动手、动笔能力都会退步,思想意识也难以跟上。
1.思想上的懈怠。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有的党务干部看重好的资源和好的项目,在挑选内容下功夫,而影响力较小、指标稍差的项目则不放在心上,并不全力以赴地去完成。在评选文明集体、先进党支部时虽然积极参与,总体成绩看起来也不错,但是实际上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对基层党务工作者的队伍建设造成了十分不良的影响。衡量一个党组织的优劣,不在于其创造了多大的功绩,更重要的是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是否起到了模范作用、带头作用和先锋作用,能不能团结领导、凝聚一心,政治思想是否正确,有没有足够的号召力等等。一味追求业绩而破坏党组织之间的关系和党务工作者队伍的稳定性,是思想上的懈怠,是为了用业绩掩饰自己党务建设工作不足的苍白。
2.党务干部选拔不严。受到业绩当前,党建思想靠边文化熏陶的企业所培养出来的基层党务干部是无法正视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一些企业在选拔党务干部时,宁愿将业绩不佳的项目经理平调为党支部书记,或给无法升职但又干得不错的副职干部多加一个党支部书记的头衔,再让其享受正职干部的待遇。党务干部的选拔变相成为一种工具,而非一个企业必须要设置的岗位,直接导致了党务干部能力不足,无法顺利完成基层党员工作者的队伍建设工作。
3.不重视基层党员的教育培训。有些企业常常组织员工培训,但针对党务干部或基层党务工作者的专门培训次数却寥寥无几。党的思想是与时俱进的,因此党员干部和党员基层工作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我的意识和知识。企业不重视基层党员的培训体现在没有系统性的培训制度、教育培训教材落后、培训渠道形式单一等等,这都直接导致了企业的基层党务工作者的队伍建设无法满足新形势的要求。
4.未建立良好的检查、监督体制。许多企业的规章制度中都会有一年一度或一季一度的党务建设评比活动,但在执行时,也只是汇报一下材料,做一下简单的评比,很少有进行详细检查评比。评比的指标也通常是看结果和工作成效,考察指标缺乏科学性,可操作性不强,考核效果也不理想。
1.建立健全的体制机制。企业的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工作应该是紧随党组织发展的,党组织发展延伸到哪里,党建工作就应该执行落实到哪里。党建工作的内容不多,需要调动的人员也较少,但是前提是思想意识要一步步提升,队伍建设要一步一步构建。有了健全的体制,党建组织负责人才能够按照规章制度去要求自己,去学习执行,从而保证党务队伍建设工作的有序进行。体制机制中的每一项工作要有人执行、有人监督、有人检查,在最终的考核中才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2.选拔配备优秀的基层支部书记。一个合格的基层支部书记至少要具备以下基本素质:一是要有良好的领导能力和协调能力;二是要有党性、懂党务、思想意识要跟上;三是综合素质能力强,既能够使用领导的权利,也能够很好地履行领导的职责;四是要有正念、讲正气,能够起到标榜作用。党务支部书记应是复合型人才,无论是行政工作还是党务工作,都能够很好地执行和落实。企业应该重视这一职位的作用,为人才的选拔配备把好关,而不是让这一职位成为一种奖赏或惩罚,只有这样,才能让党务支部书记也成为促进企业发展、提高企业素质和生产力的高级管理人才。
3.做好基层党员的培训工作。党务工作者也是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人才,企业应该将基层党员的培训当作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培训加强基层党务工作者的思想意识,增强企业的团结力和凝聚力。针对不同层次结构的基层党务工作者和党务干部,给予不同时间和不同内容的培训,查漏补缺,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全面提高基层党员和党务干部的素质、思想和能力。
4.建立关怀机制。建立关怀机制主要是要求企业提高对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加大对基层党务工作者工作上的支持,给予党务工作者工作和实践的信心。只有充分信任和认可党务工作者的工作,才能激发其工作的积极主动性,让其在岗位工作上大放光彩。企业要给予基层党务工作者足够的关心和爱护,基层党务工作者也是企业职工中的一份子,其存在的目的和意义同样是为企业解决问题、谋求发展的,适时关怀能够让基层党务工作者意识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和重要性,在工作中才能最大限度发挥自身的才能,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思想建设工作中来。企业只有将思想建设、文化理念和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工作紧密结合,才能够为其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明确企业基层党务工作者组织配置和职能定位。根据企业中党务工作机构设置和专职党务人员配备情况的要求,把企业党建工作分成机构设置、职能职责分工、工作任务管理体制、工作任务管理制度、工作规范等,让企业党务工作具有组织化、细节化、制度化。根据企业经营实际情况和经营产品特色,设置企业基层党务工作体系;根据党员、预备党员、员工人数确定党务专干数量和企业总人数比例,确保基层党务职能工作发挥应有作用;根据企业基层党建思想工作内容再结合企业经营特点和产品实际情况,设置专职专人党务宣传工作,科学合理安排党务人员岗位责任制;明确基层党建任务,分析各个层面党务具体工作内容,建立有制度、有确切职能定位、有确切责任归属党务体系,逐步健全企业基层党务工作配置。
2.择优选择增强企业基层党务工作人员建设。择优选择企业基层党务工作人员,从全方位部署党务工作任务,提高企业党务工作者队伍整体素质,加强企业党建工作需求走向。根据企业特色实施守信念、平本领、做贡献、重品行的需求,通过公正公开选拔人才制度,提升有能力、有责任心、有奉献精神的基础党务人员,加速企业内部人员新鲜血液流动性,促进企业基础党务工作者队伍扩建和发展。企业基础党委要对单位内党务工作体系配备和要求作出细致分析和完善,针对党务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解决,对突出贡献、政治方向良好、工作能力强、爱党敬业的员工,及时纳入基础党建工作队伍,充实党务工作人员数量。
3.建立健全企业基层党务工作人员选拔制度。在企业基层党建工作中要坚持选择德才兼备的人员标准,对企业基层党务工作人员思想政治觉悟素质作出严格要求。对党务工作领导岗位要根据政治觉悟实施岗位轮换制度,从而培养综合性、先进性党务领导干部。根据企业专业化管理制度,有部署有计划安排基层党务工作人员与其他部门工作人员岗位轮换和交流,从优秀党务工作人员中选出党务人员管理其他部门,有效将党务工作任务发展拓宽,积极选拔年轻优秀党员,充实党务专职人员队伍,把党务工作岗位作为培养年轻一代的基础要求。按照公平、民主、择优、竞聘的选人原则,优化员工体制改革,采取公开聘用、竞争上岗、人员公示的方式,择优选择党务工作人员,确保工作队伍热爱党、热爱党建工作、价值观正确,从而不断加大企业基础党务工作队伍建设,优化基础党务工作队伍组织结构和专业性。
4.加大企业基层党务工作人员培训。企业基层党务工作内容培训是加强整体党务综合素质队伍建设的重要路径之一。现阶段,党务工作主要围绕着企业改革持续发展党务组织工作的任务越来越多,面对多样化的任务需求,企业党委要把基层党务工作人员教育培训作为重点落实。作为全面提升基层党务工作综合素质的重要方法,在培训上要形成制度化、实施性、落实到位的理念。从而多方面、多角度完善基层党务工作理论学习,党务工作领导要整合最新学习资料、社会相关党务资源和相关技术手段,开展针对企业基层工作理论、业务、技能三位一体的学习方针,确保党务建设知识体系由传统单一性转向新型复合性的要求,能力素养培养上要从老一辈的经验型转向新时代的创新型。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体系,探索企业员工培训新模式,根据新增、补缺、提高的原则开展活动,例如党务建设工作讲座、党务建设培训等途径,增加企业基层党务干部培养通道。这对企业基层党务工作人员分层培训,从年龄、知识体系、在职时间、职务等进行不同任务的培训,这对不同层次人员作出相应的培训内容改变,根据人员特点进行专业职能培训、专题培训、经验交流等手段,从而全方面健全企业基层党务人员业务水平。在培训过后要建立完善考核制度,实行党务工作人员理论考核、职能考核、制度考核等多方面考核,将考核成绩作为党务干部选拔参考之一,建立健全党务干部学习培训考核档案。建立新进党务工作人员和专职党务工作人员轮岗机制,从而提高每项党务职能工作能力,全面培养多方位人才,从党建工作、政治工作、企业内部生产工作、管理能力全方位培养,提高企业基层党务工作人员综合核心素养。
5.完善企业基层党务工作人员考核激励制度。要把企业基层党务工作人员队伍建设纳入企业管理队伍建设中,健全管理体制,将基层党务工作人员考核纳入企业管理人员考核体系中,强化分类指导,根据企业基层党建工作要求,明确党务工作人员岗位职能和责任,推行建立党务工作岗位任期年限和管理目标,履行职能并做述职报告,形成动态管理体系。要完善企业党务工作人员考核制度,设定合理考核指标和评价,对企业生产经营和党务工作任务作出考核,从能力到业绩到专业性,分区域考核。对在考核中突出表现人员纳入各阶层领导岗位重点培养对象,从而体现出党委对基层党务工作人员的关怀和关注,在考核激励制度中明确工作人员素质标准、职能标准、职业发展标准,当党务工作人员职称评审纳入职称评定范畴之内,激励企业基层党务人员向综合型人才培养,提高企业基层党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促进基层党建工作持续发展和建设。
企业的发展受制于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加强基层党务工作者的队伍建设就是将企业的生产经营主体团结起来,凝聚一心,随时能够面对企业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要遭遇的各种危机,保障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