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钰锦 | 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第一幼儿园
幼儿园教师是幼儿园发展的根基,如何激发教师潜能、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均衡发展、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是很多幼儿园亟须解决的问题。对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第一幼儿园来说,有效的途径就是建立“园际协作体”,以教师档案管理为切口,从教师自身实际出发,通过档案的制作和管理来帮助教师记录专业成长历程,增强其自我反思、主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达到园际协作体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促进园所共同发展。
现状分析——突破教师专业成长问题壁垒。2012年8月,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成立“名园+街园+民园”幼儿园园际协作体,我园担任园际协作一组组长园。为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均衡发展,我们从影响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对园际协作体内不同等级、不同性质的幼儿园开展了调研,发现了以下问题。
其一,教师工作倦怠感高,缺乏目标。许多青年教师对专业定位不明晰,对专业发展没有明确规划。年长教师在工作态度与积极性方面,逐渐失去了激情,加上生活的压力,逐渐产生职业倦怠,缺乏工作目标。其二,教科研工作滞后。个别幼儿园保教职责分工不明确,五大领域内容不能有机渗透;对教科研工作没有明确的规划,课题、论文等教科研成果缺乏统一管理,教师专业发展受阻。其三,教师培训形同虚设。部分民办园、村办园教师人数较少,无法做到两教一保的师资配备,幼儿园虽然对教师进行了继续教育培训,但大多流于形式,实际效果不明显。
基于以上问题,怎样既能科学记录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又能激发教师自我反思、主动发展的内驱力?如何对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个性化的跟踪和了解,反思教师的专业成长?我们尝试在园际协作体中建立教师成长档案,以园际协作体为中心统筹、小组联动、幼儿园分层实践为主要研究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优化管理——为教师搭建自我成长之梯。首先,构建管理网络,明确分工任务。为真实反映区域教师的成长历程、记录教师的成长足迹,我们成立了“教师成长档案研究小组”,由组长园对“教师成长档案”工作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副组长园、成员园的业务园长和骨干教师对教师进行“教师成长档案使用和管理”培训。
其次,确定成长档案内容,注重实效。结合园际协作体实际情况,组长园组织全体教师进行“幼儿教师成长档案”专题研讨会,将教师团队分为新上岗型教师、适应型教师、胜任型教师、成熟型教师、专家型教师。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自身专业发展的成长档案内容。这些档案中既有适合全体教师的共性内容设计,又有适用于不同教师的个性化内容设计。
共性内容设计主要包括个人档案和个人成长系列两部分。通过共性内容设计,能够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教师培训方案,做到“按需培训”,改善教师培训流于形式的局面,不仅为青年教师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还缓解了年长教师的职业倦怠,调动了教师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个性化设计内容主要包括茶艺、钢琴、吉他、瑜伽等能够体现教师自身兴趣和特长的内容。幼儿园的园本特色课程,也成了个性化内容设计的主流,例如陶艺特色、篮球特色等。“个性化”的成长档案帮助教师把所想、所思、所学、所做转化为清晰可见的作品,教师的创意与材料都作为宝贵的财富被记录下来。
评价反馈——做会反思的智慧型教师。教师是成长档案管理的主体,园际协作体定期组织教师以多种形式回看、反思成长档案。我们在档案袋中设计了“我的教育研究”“我的工作成果”等版块,其中“我的教育研究”包含每学年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情况,呈现了教师在教育科研工作中的优势与不足。教师会根据自身情况对档案内容进行补充、提升,不断积累工作经验,促进专业发展。
同伴间的交流和反馈是幼儿教师成长档案的一个重要评价方式。园际协作体会定期组织园所以集体、小组等形式开展成长档案的自评与互评活动,以小组交流、经验分享、成果展示等方式将成长档案的优秀资源在协作体中共享。教师根据同伴给出的意见对档案内容进行反思与调整,营造协作体间团结协作的理想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