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静 | 上海市嘉定区方泰幼儿园
微课是以短视频为主要载体展示知识点的教学方式,是现代化技术手段融入幼儿教育的重要表现之一。上海市嘉定区方泰幼儿园将美术欣赏和微课融合,通过直观的画面充分展现美术作品的美感,不仅符合当前学前美术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需求,还能提升大班幼儿对美的感知力与创作力。
园所开展“美术欣赏300秒”微课开发与实践活动,制作流程主要分为确定内容、准备素材、设计语言、时间规划、拍摄录制与视频后期编辑。选择投放路径时,则应注意:投放路径要恰当,应视美术欣赏微课的内容确定相应的投放路径;投放时机要合适,需先了解幼儿的前期经验,再将其与微课内容连接;材料丰简要适宜,否则会干扰幼儿的想象与创作。
关注前期经验。在微课实施过程中,需关注的前期经验主要是线条、色彩、构图等美术欣赏要素。起初,幼儿作品内容和形式都比较单一,在欣赏吴冠中的作品《春风》后,渐渐从只关注花和树过渡到发现春天里的更多美景。名画欣赏与生活经验的积累相结合的方式,能够帮助幼儿理解作品的点、线、面与生活景物之间的联系。
关注通感结合。第一,视听通感结合。听觉与视觉结合,是通感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也是美术微课中最直接的一种策略。美术与音乐之间有许多融合的地方,音乐需要高低起伏、快慢相间的组合才会成为有旋律的音乐。美术也一样,通过点、线、面、色彩等变化组合,呈现丰富多彩的画面。例如,开展《克里克塔》绘本欣赏活动,这则关于动物和人的故事充满温情且幽默,使原本可怕的蛇变成可爱的宠物,呈现动物与人和平共处的画面。教师选择宫崎骏的《天空之城》作为背景音乐,使画面中波特太太与克里克塔的情感更突出,活动中,幼儿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人与动物相处时的温暖。在美术欣赏时播放与画面匹配的音乐,可以突出故事的情感性,烘托出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氛围。
第二,视动通感结合。动觉也叫运动感觉,是对身体各部位的位置和运动状况的感觉。在美术微课实践过程中,通过舞蹈、肢体动作和模拟动植物,充分调动幼儿动觉参与,既符合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又可为他们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例如,《乒乒和乓乓钓大鱼》是有趣且充满想象力的绘本,在乒乒和乓乓吹牛时,画面中出现一条大鱼,这种丰富的想象极其吸引孩子的注意。幼儿纷纷猜想海洋里那些有趣的动物会不会被钓上来,还通过看视频、向大人咨询等方式了解多种海洋动物的特征与习性。幼儿主动模仿自己喜欢的动物,不仅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绘本内容,还能使幼儿的肢体大动作、手指小肌肉群都在此过程中得到发展,也为后期进行美术创作奠定基础。
第三,多感官通感结合。多感官通感指的是视觉与味觉、嗅觉、触觉相结合。多感官通感符合幼儿认识事物的规律和特点,幼儿的触觉可以帮助其全方位地感受美术作品在色彩搭配、形态造型等方面的独特艺术之美。在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利用实物来直接感受。
关注多领域整合。幼儿园教育的五大领域是相辅相成、互为支撑的,在开展活动时可进行整合,以提升活动效果。例如,我们可以将吴冠中的《春风》与音乐活动相结合,在美术欣赏微课进行前,先请幼儿谈谈春天的美景,随后感受相关音乐中蕴含的春日气息,感受周围的事物与春天的联系,为后续美术欣赏与创作埋下伏笔。
美术欣赏和微课融合,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幼儿的美术素养,发展其美术感知能力与创作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帮助教师提升专业能力、活动组织能力和微课开发与制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