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22年间韩国社科界泰山研究动态

2022-08-15 00:44郑泰烈
泰山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泰山韩国文化

于 莹,郑泰烈

(韩国庆北国立大学农业生命科学学院造景系大学院,大邱韩国41566)

中日韩三国是东亚地区的主要国家,且均受儒教、道教思想影响,在思想和文化上有很大的相似性。已有研究者对日本学界关于泰山宗教信仰、书法石刻、石敢当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做了详尽讨论和分析①李杰玲.2012-2020年日本学界泰山研究述评[J].泰山学院学报,2020,42(04):1-9.。2000年以来,韩国社科界也出现了不少关于泰山的研究。今拟对韩国出版物上关于泰山的研究动态(含中国学者在韩发表的论文),进行分类并作简要的概括和总结,以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未来的研究动向。

一、泰山历史文化研究

2008年10月韩国庆尚大学召开“东亚名山文化研究国际研讨会”,这是韩国首次开展对名山文化系统探讨。中国学者周郢应邀在会上对泰山文化研究做了回顾和前瞻②周郢.泰山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前瞻——为韩国“东亚名山文化研讨会”而作[J].南冥学硏究,2009,(27):207-244.。周郢的报告共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对二十世纪泰山文化研究进行了简略的回顾。指出这一时期的研究打破了传统的“在山言山”,只将泰山研究拘囿方志编纂、艺文辑录与金石考订的格局,从微观走向宏观,从封闭走向开放,将泰山文化投置于中华文化的大背景下去审视,进一步厘清了泰山的文化地位与特色;第二部分则是对进入新世纪以后,泰山文化在古籍文献整理、工具书的编纂、石刻的普查辑录、非物质遗产的研究与申报、泰山文化特质方面的讨论及学术活动的开展情况和研究成果进行了重点述评;第三部分为了适应和推动未来泰山研究的发展,以及建构“泰山学”新格局的需要,对今后泰山的古籍新校与笺释、各体古文献的汇辑、论文提要与汇编等10个研究课题方向进行了预拟,同时呼吁社会各界重视泰山文化学术史的研究。此后周郢还在韩国发表多篇泰山研究论文:《中华民国时期的“泰山国山”论》③周郢.庆南学:中华民国时期的“泰山国山”论[J].庆南文化硏究,2010(31):214-231.将泰山与国内外名山进行了比较,从泰山所具有的民族精神,泰山与历代政治的关系,泰山与孔孟道统,以及泰山自身的文化价值等方面,论述了泰山独特的“中华国山”的地位;《泰山与韩国的文化交流》①周郢.泰山与韩国的文化交流[J].山岳人文杂志,2015(1):119-144.论述了从东汉建武六年(公元30年)开始泰山信仰对韩国的影响,唐宋时期泰山地区与韩国的交往,高丽及朝鲜时期泰山人著述传入韩国,韩国高僧弘法泰山等6个方面,论述了泰山对隔海相望的韩国文化的影响,以及韩国的文人志士在泰山地区的活动和咏吟。

此后,有多位中国学者参与了韩国名山文化研讨活动,陈伟军《中国文化视野下的泰山文化》一文从政治和宗教的角度分析了泰山文化的构成:从政治角度阐释了受帝王君权神授思想,帝王在泰山开展的神道设教活动,以巩固自己的政权;从宗教角度论述了远古时代的泰山神信仰,以及碧霞元君的民间信仰②陈伟军.庆南学:中国文化视野下的泰山文化[J].庆南文化硏究,2010(31):243-263.。刘兴顺在《儒家礼制与泰山祭祀形制关系研究》③刘兴顺.儒家礼制与泰山祭祀形制关系研究[J].南道文化研究,2015(28):245-270.中,分析了儒家礼制与泰山祭祀形制的关系。文中指出:西汉末期,儒家主导的郊祀制度改革,使泰山祭祀形成了泰山所在地与非泰山所在地京城两个祭祀系统。此后的历朝历代,也基本沿袭这一形制。而儒教主导的郊祀制度改革后,却对泰山所在地的祭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泰山所在地的祭祀形制始终是坛祭与庙祭杂糅,表现出复杂的面貌,体现出儒家礼制与民间信仰的相互交融、互相影响。直到北宋以后,随着民间力量的壮大,泰山所在地的祭祀全面摆脱官方儒家礼制的影响,向着民间传统祭祀形制全面倾斜。代洪亮《明清泰山信仰与社会秩序》④代洪亮.明清泰山信仰与社会秩序[J].亚洲研究,2014(19):105-124.论述了明清时期东岳大帝、碧霞元君等泰山信仰在国家祭典的地位以及存在方式。在泰山信仰中,东岳大帝信仰列入国家祀典,碧霞元君则未能进入,而民间朝拜泰山多是奉祀元君,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明朝政府初步设置香税,这是一种试图将民众的信仰纳入到官方信仰的秩序之中,维持泰山秩序与礼仪秩序的一种方式;在清王朝政权稳定、经济逐步恢复后,又逐渐废除了香税制度。不管是香税的设置还是废除,都是官方文化与民间文化互动的结果。蒋铁生对朝鲜僧人满空与泰山普照寺关系作了探讨,指出其在泰山开展了佛教的复兴运动,促成了现在普照寺的重兴⑤蒋铁生.明初高丽僧人满空与泰山普照寺的复兴[J].南道文化硏究,2011(20):175-192.。

受中国学者的启发,韩国学者的相关研究也日趋深入。2012年,崔元锡从构成东亚山岳文化中的泰山文化出发,对中国的历史和韩国的文化接受方面展开了分析⑥崔元锡.中国的泰山文化的展开和韩国的接受情况[J].文化历史地理,2012,24(3):52-71.。在中国泰山的历史和政治文化方面,可以概括为皇帝的封禅、五岳、泰山长白山同脉说、民间信仰等。而在韩国,泰山文化反映在民间阶层的生活用语和文化、宗教方面。其存在形态主要是利用生活用语符号化的空间形象、历史名人的名山文化、图画和地图等地理知识和地理信息、景观的空间再现,泰山和佛教信仰的结合等方面。泰山文化在空间上的接受方式是在朝鲜后期与儒教意识形态相联系,并以儒教意识作为媒介而形成的。金智暎

《中国的女山神信仰研究——以泰山碧霞元君信仰为中心》⑦金智暎.中国的女山神信仰研究——泰山碧霞元君信仰为中心[J].南道文化硏究,2010(19):303-319.一文中解说了泰山民间信仰碧霞元君的由来,最普遍的说法是说她是黄帝的女儿或黄帝派遣人间的玉女。因为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黄帝就是中国始祖,受黄帝认可的碧霞元君也代表中国国家的正统。所以有的皇帝举行封禅仪式时,还会向碧霞元君致祭。这也是他们巩固自己政治势力的一种行为。在民间,碧霞元君信仰除了泰山周围的山东地区以外,也广泛地传播到中国各地,其庙会的形式存在则一直传承到今天。金智暎还在《中国山石信仰——泰山石敢当》⑧金智暎.中国山石信仰——泰山石敢当[J].南道文化硏究,2012(22):61-76中指出,泰山石敢当是立在岔路或者桥头的石头,具有守护家室、村庄的平安祥和的功能。这种泰山石敢当信仰与泰山神崇拜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信俗传播于中国各地。吴秀景论述了中国为了将五岳同时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构建的现代五岳理论①吴秀景.中国的五岳:地理表象中的文化表象-以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世界遗产为契机,重新审视五岳言论[J].东亚文化研究,2013(55):93-123.。通过对古今中外中国五岳的概念和认知,观察了其从地理表象逐渐成为政治、文化表象的过程。文中还特别提到泰山通过与东方神相结合,从而成为五岳之中最重要的圣山,是帝王举行封禅的中心和儒家思想的发源地。朴现圭②朴现圭.民族志士李宁斋在中国名山的笑啼岩刻字[C].顺天乡人文科学论丛,2018,37(2):85-112.论述了韩国抗日爱国志士李宁斋在战乱时期,流亡中国,被中国的名山秀丽景观所吸引,思念故国,在多处山川留下的“笑啼巖”石刻,文章描述了其中泰山题刻发现的时间以及过程。李成制《唐高宗的泰山封禅和高句丽的回应以及几个问题》③李成制.唐高宗的泰山封禅和高句丽的回应以及几个问题[J].高句丽渤海研究,2019(64):207-228.中,从唐朝泰山封禅计划的通知时间和方式,高句丽太子对唐朝泰山封禅的参与情况,以及高句丽对唐的关系转机等几个方面,对泰山封禅与高句丽的参与情况进行了详尽的介绍。

二、文学研究

泰山不仅为中国历代文人情怀所寄,也是韩国文士的灵感源泉。高丽王朝末期的李穑《云出泰山》④李穑(1328~1396),字颖叔,号牧隐,谥号文靖。1349年作为使臣来中国元朝,应科举及格后,在元国子监学习朱熹的学说,他大部分时间研究性理学。李穑是在高丽后期(13~14世纪)开始广泛传播和发展的朱子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著有《牧隐集》55卷。,是韩国出现最早的描写泰山的诗文,在此之后,朝鲜时期李民宬、鲜于浹、、玄锡、徐宗泰也写了许多关于泰山的诗歌。李东宰为了理清泰山在韩国诗文中的意义,在《韩国汉诗里引用的泰山形象研究》中,首先解析了泰山出现在中文的惯用语和诗文中的意义,然后进一步对韩国诗文里出现的泰山的意义进行了分析⑤李东宰.韩国漢詩里引用的泰山形象研究[J].汉文古典研究,2018.37(0):221-249.。结果显示,在韩国诗文中,泰山主要具有以下三种象征意义。第一是尊敬和敬仰的人物形象。作者分析并解释了《礼记·檀弓上》中以“泰山其颓”,用于哀悼像孔子这种德高望重的人。后来“泰山”一词逐渐比喻学问和功绩突出的人物形象。第二是泰山或用于悼念德高望重的亡者灵魂,或隐喻具有重大价值的事情。作者分析了司马迁的《报任少卿书》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将《史记》的修纂比喻成泰山,以泰山来比喻“珍贵而有价值的事情”。在韩国诗文中,泰山经常被用作比喻为国家和民族或献身的人或事情。因“泰山”这个名字所具的象征性,形成了“绝对性大而高”形象,后来常用来比喻不可逾越的最高境界。第三是主要用于训诫子孙为目的诗中,嘱咐后辈要树立远大的学问目标和志向。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针对中国诗人创作的泰山古诗的解析。尹锡宇《唐诗中出现的中国名山》⑥尹锡宇.唐诗中出现的中国名山[C].中文文学论集,2005:271-294.对中国著名诗人李白和杜甫的泰山诗文逐句进行了详尽的解说。指出泰山的盛名,绝不仅仅是因为自然景观的雄伟壮丽,人文景观更是不可忽略的一部分。沈禹英《泰山诗中出现的人文景观研究》⑦沈禹英.泰山诗中出现的人文景观研究[C].中文文学论集,2006:145-170.从泰山诗文中出现的历史遗迹景观(登封台、寺观、祠堂、碑石、石刻)及道教意象景观(神仙世界,灵魂世界)两个侧面,进行了分析和解说。前者是客观的实际,后者是由主观的思辨派生出来的虚像。研究论述了诗人们从遗迹景观中发现了历史的荣枯盛衰和人生无常,因此羡慕神仙世界,并且诗人们认为泰山是灵魂聚集的场所,所以相信泰山是神灵齐聚一身的“神山”和“圣山”。另外还分析了泰山在自然景观中的人文倾向,这种倾向主要体现在历史地理、神话传说、景物名称等三个方面。在历史地理因素中,“齐”和“鲁”最多,在神话传说因素中大部分与日出有关系,在景物名称因素中,五大夫松出现的最多。

姜贞和对韩国智异山和中国泰山的游览文学进行了比较分析,从创作者来看,智异山主要限定于附近区域的士大夫这一特定的人群,而泰山则无论时代、地域都广泛的多。另外分析发现,游览作品中出现的泰山是“帝王祭拜的山”,而智异山则是“帝王形成的山”①姜贞和.智异山和泰山,韩中游览文学的两种画像.东方汉文学[J].2013.0(55):303-336.。

三、旅游景观等方面研究

对泰山的旅游情况进行介绍和论述的文章也不在少数,宋振春等《泰山文化旅游资源吸引力硏究——从旅游者感知的角度》②宋振春,陈方英,宋国慧.观光与文化:泰山文化旅游资源吸引力硏究——从旅游者感知的角度[C].国际观光学术发表论文集,2006(0):33-49.,通过对泰山游客进行问卷调查的分析,评估了泰山旅游资源的吸引力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旅游者对泰山文化旅游资源的整体评价较高,旅游吸引力较强。其中泰山文化资源价值的特定符号因素,如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等受到旅游者重视。但是泰山的庙会和石敢当等泰山文化因素不受人们重视的特点显现出来,另外,还指出现有的登山节等开发项目与泰山传统的文化性质不符,对泰山的文化资源的吸引力不高。刘建刚和相沂晓《泰山旅游发展对策硏究》③刘建刚,相沂晓.观光与文化:泰山旅游发展对策硏究[C],国际观光学术发表论文集,2006(0):203-215.通过对近年来国家相关政策和各级统计部门对泰山旅游统计的数据作为研究材料,运用SWOT分析模型,分析了泰山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多元化的营销举措,相对完善的旅游配套设施等优势,还指出了泰山景区管理体制混乱,泰山神文化为主的旅游商品开发不足等劣势,指出当今社会激烈的旅游竞争压力,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矛盾,风景区与地方管理等的矛盾和挑战。文章最后还提出了转变景区管理机制,建立多元化的发展模式,开展深度文化体验等改善意见。朴在熙④朴在熙.爱的视角下的泰山观光的探索性考察[J],观光学研究,2007,31(4):281-299.从爱的视角,对泰山观光进行了探索性的分析和研究。文中论述了人们在游览泰山的过程中,会产生如恋人之间的爱慕和紧张感。这一方面体现在乘坐缆车等交通工具时,另一方面体现在自己朝天拜神之时。董汉林在《韩国和中国的国家公园管理方案比较——以韩国的智异山国家公园和中国的泰山国家公园为例》⑤董翰林,陈平,李镇衡.韩国和中国的国家公园管理方案比较——以韩国的智异山国家公园和中国的泰山国家公园为例[J].东北亚旅游研究,2014,10(4):165-186.一文中,从法制管理、经济管理、设施完善程度和标识解说的内容4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在法制管理方面,智异山由韩国国会制定的单一的《自然公园法》管理,泰山则由国家制定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和《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共同管理。在经济管理方面,智异山在2006年以后废除了入场费,泰山则征收120左右的景区门票。从设施的管理层面来看,中国泰山和韩国智异山在大厅、停车场等数量上没有太大差异。但是泰山的公共厕所和垃圾桶比智异山要多很多,而智异山的道路和景区指示牌、野营场和避难所的数量比泰山多⑥董翰林,陈平,李镇衡.韩国和中国的国家公园管理方案比较——以韩国的智异山国家公园和中国的泰山国家公园为例[J].东北亚旅游研究,2014,10(4):165-186.。陈涵《景区自传记忆对旅游行动影响的研究——中国泰山游客为例》⑦陈涵.景区自传记忆对旅游行动影响的研究——中国泰山游客为例[D].大邱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8:9-105.以泰山游客为调查对象,通过文献考察,实证分析和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游客游览后关于泰山的记忆、场所依恋、满意度和行动意图等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为提升泰山景区活力提供了建议和意见①陈涵.景区自传记忆对旅游行动影响的研究——中国泰山游客为例[D].大邱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8:9-105.。陈艺《利用大数据分析泰山观光地网络营销市场策略研究》②陈艺.利用大数据分析泰山观光地网络营销市场策略研究[D].京畿大学硕士论文,2019:4-30.分析了2012—2018年游客在泰山风景名胜区的留言信息,结果显示,影响景区最大的因素是旅游体验;景区票价的波动容易引起游客的负面情绪;而酒店服务、饮食质量、商品质量、导游服务水平则能给游客带来积极的刺激,提高他们的满意度。

除此之外,吴世宗等一行人在《中国山东半岛游览记》③吴世宗.中国山东半岛游览记[M].首尔:三匹文化史出版社,2007:81-85.和韩国光州的法务李彩熏《随想:天下第一的中国泰山和山东半岛的崂山》④李彩熏.随想:天下第一的中国泰山和山东半岛的崂山[J].法曹,2002,51(8):291-301.分享了在山东半岛的游览日程。文中还特别对泰山与历代名人的渊源关系进行了论述,对泰山的云步桥、中天门、玉皇顶和岱庙的美丽景色进行了描述。

近年对泰山景观方面的研究相比以前也在明显增加。于东明等《泰山风景区桥梁的景观要素和造景技法分析》⑤于东明,孙双,姜泰浩.泰山风景区桥梁的景观要素和造景技法分析[J].韩国传统造景杂志,2015(13):77-89.一文中通过文献研究和现场调查,从自然景观要素和人文景观要素方面,对泰山风景区的桥梁景观的影响要素和景观技法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桥梁景观的影响要素主要包括自然景观的地形、水和植物,人文景观的石刻和牌坊。主要的造景技法主要包括点景、借景,对景、框景和障景。张萌等⑥张萌,姜泰浩,唐珊珊,等.泰山红门宫牌坊的空间功能分析[J].韩国造景学会志,2017,45(6):160-170.以泰山红门宫的4个牌坊为例,运用文献调查、现场调查以及可视化分析方法,对红门宫牌坊的基本属性、空间尺度、空间感知及功能等3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于莹《诗文中出现的泰山景观要素和空间分布研究》⑦于莹,郑泰烈.诗文中出现的泰山景观要素和空间分布研究[J].韩国造景学会志.2021,49(6):80-92.分析了历代诗文中出现的景观类型和空间分布。结果显示,泰山以活动景观最为突出,这不同于其他的以自然景观为主的山岳风景区。另外,在景观要素在空间分布上,由“大泰山”的分散空间分布向泰山山体集中分布变化。于莹《大数据中出现的泰山景观特色研究》⑧于莹,郑泰烈.大数据中出现的泰山景观特色研究[J].韩国景观学会,2022,14(1):60-76.还收集了2010~2021年12年间游客自发生成的评论文本大数据,分析了近几年广大游客对于泰山的景观感知,结果显示,活动景观始终处于重要的地位,并且人们越来越喜欢自然景观。另外,在空间分布上,登山路线由集中在红门登山中路,逐步向红门、桃花峪、天外村和天烛峰4条登山路分散。同时还指出,近些年来游客对泰山的认识,主要集中在泰山主景区上,对其他部分如蒿里山、灵应宫等景区空间则了解不足。其文运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对泰山登山中路的服务设施标识导览系统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影响游客的标识牌的“内容解说因子”“外观因子”“解说方式”和“位置设置”的4个影响因子,并分析了游客对4个影响因子的权重和满意度,文章最后还对以后泰山景区标识系统的改善提供了意见和建议。⑨于莹,郑泰烈.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泰山登山路标识系统满意度分析[J].韩国造景学会,2020,48(3):22-33.

四、其他方面的研究

除上述之外,还有研究者对泰山的民俗文化,景区基础设施的分析和介绍。王静波《对于泰山皮影戏的个案考察》⑩王静波.对于泰山皮影戏的个案考察[J].乾知人文学,2014.11(0):171-190.通过对皮影戏传承人范正安口述史进行调查和研究,对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泰山皮影戏的由来、传承、艺术特点、演出的类型和场所等方面进行了展现,并呼吁人们把握和弘扬这一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和发展的独特性所在。此外,朱振华《泰山皮影戏》论述了以范正安为代表的城市民间精英们,在国家立场变化和城市文化标志性建设的浪潮中,泰山皮影戏在追求个体记忆的同时,重塑了历史文化,营造了地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完成了一次次华丽的转身。①朱振华.“泰山皮影戏”[J].比较民俗学,2014.0(55):55-61.

五、有关泰山的专著

韩国关于泰山研究集大成之作,是2011年出版的专著《遇见泰山文化》。书中基于东亚名山研讨会的研究,运用照片、文字和图表相结合的方式,将崔元锡等13位研究学者的著述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和整理。第一部分,崔元锡《中国的泰山和韩国的泰山文化》一文中,从泰山普遍应用在韩国的成语、俗语以及日常生活用语等方面,强化了泰山的独特意义和地位;蒋铁生《明初高丽的僧人满空和泰山普照寺的复兴》一文,论述了韩国高丽僧人满空在泰山倡导的佛教复兴运动,文中论述了竹林寺和普照寺等佛教寺院的建设以及延续的过程,并将其视为中韩佛教文化交流的圣地。除此之外,周郢,金德贤,姜正华等人还就泰山文化的研究进行回顾总结及泰山国山论、泰山学等内容加以介绍。第二部分,主要论述名人在泰山、与泰山之间的思想交流与碰撞。黄义烈、陈伟军从泰山石刻所处的位置、大小、创作人物和背景以及石刻的意义等方面,解释了泰山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和泰山作为中国国山的理论依据。金基柱论述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并重”等孔孟教育思想的形成以及在泰山的传播。另外,全丙哲在《泰山和宋初三先生》一文中,讲述了宋初三先生(孙复、石介、胡瑗)在泰山求学及宣传理学的事迹。金俊亨《民间的泰山神信仰》中讲述了东岳大帝、碧霞元君信仰在民间是如何由来、发展和形成的。徐正浩《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展望》论述了保持和保证泰山生物多样性是时代发展的义务,强调了保护和维持泰山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沈禹英②沈禹英,韩国中文学会会长,现任祥明大学中国语文学学科教授,韩中文化信息研究所所长,本科毕业于韩国成均馆大学中文系,硕士和博士均毕业于台湾国立政治大学中文系。参与的研究著作主要有《中国诗歌欣赏》,《和学生们一起出发的中国诗歌旅行》,《六朝隐逸詩硏究》,《谢灵运山水诗的要素和范围考察》,《中国的山水自然诗和园林美学》,《泰山诗中出现的人文景观研究》等。作为韩国中文学会会长,一直致力于中国文化与诗文的研究,而对描写泰山的相关诗文,更是进行逐句翻译,一一详尽注解,从而编著了《漫步在泰山诗林》一书。全书共分为泰山(指泰山全貌景观)、碑石、峰、峪、寺、顶、崖、松、桥、题壁等10个主题进行了分类整理和注解。③沈禹英.漫步在泰山诗林[M].首尔:中国屋出版,2010:12-226另外为使读者更加准确详尽的理解泰山诗文,还对诗文作者,创作年代背景进行了说明,并对部分诗文进行了鉴赏和解读。这本书是目前唯一一部由韩国研究学者独立编著的泰山著作,这将对韩国读者关于泰山文化和诗文的深入理解具有重大意义。

小结

泰山是世界名山,在韩国有着深远的影响力。本研究针对韩国社科界关于泰山的研究动态进行分类,并做了简要的概括和总结,发现目前韩国社科界对这一课题的研究,与日本、欧美等地区的研究相比,目前还在初始阶段,研究成果欠丰,研究领域有限,研究水平也有待提高,重要突破不多。如果剔除其中中国学者的论著,单纯计算韩国学者的成果,其薄弱便益加明显。如何利用丰富且独有的韩国历史典籍,对泰山文化进行全新解读,应是韩国学界予以思考的课题。

猜你喜欢
泰山韩国文化
韩国“第一步”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聚焦韩国大选
年味里的“虎文化”
泰山之行
泰山日出
《登泰山记》的打开方式
在韩国走马观花
泰山崩于前,你瞟一眼
谁远谁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