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青岗隧道涌水塌方处理技术

2022-08-15 06:54翁火斌
交通世界 2022年20期
关键词:泵送掌子面塌方

翁火斌

(南平高速建设有限公司,福建 南平 353000)

0 引言

隧道涌水塌方事故在隧道施工中较为常见,轻则影响隧道施工进度,严重时将造成人员伤亡,带来无法预估的经济损失。由于涌水塌方具有一定的不可预见性,所以在发生后一方面要立即展开应急处理,撤除影响段的人员及设备,另一方面则要立即针对实际情况,制定合理可行的施工处理方案。鉴于此,本文以松青岗隧道涌水塌方段为例,详细分析了塌方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松青岗隧道涌水塌方的处置措施。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松青岗隧道左洞利用既有旧洞,右洞新建长855m,隧道按分离式布置。设计时速为60km/h,路面横坡为单向坡,设计荷载为公路-Ⅰ级。其中隧道是本合同段的主体控制工程。掌子面开挖至YK2+614,目前开挖揭示的围岩岩性与原设计相差较大,为强风化岩,岩体破碎,遇水易软化,隧道渗水量大。

YK2+600—YK2+630段原设计为Ⅲ级围岩,地质描述为:围岩为微风化石英云母片岩,为片理面,胶结较好,属较硬岩。裂隙不发育,岩体破碎,呈块石状镶嵌结构,地下水较贫乏,开挖多为点滴状,侧壁基本稳定。

2 隧道涌水塌方过程及原因分析

2.1 松青岗隧道涌水塌方发生的过程

松青岗隧道采用台阶法进行施工,2019 年9 月26日19 时,掌子面开挖掘进至YK2+614,掌子面围岩为强风化岩,局部为土质围岩,节理裂隙发育,岩体较破碎,局部掉块;渗水呈点滴状。局部已呈砂土状且有裂缝,掌子面局部处开始涌水。随后19 点10 分,掌子面突然坍塌,发现拱顶左侧2m 处出现涌水并突泥,形成较大塌腔。2019 年9 月27 日6 时,涌泥趋于稳定,但拱顶出水量仍较大,现场出现突泥后,掌子面立即停止施工,人员立刻撤离。2019 年9 月28 日掌子面情况稳定后,为防止塌腔的进一步扩大和影响掌子面稳定,避免涌水进一步软化掌子面土体、浸泡拱脚,项目部开挖临时排水沟引流掌子面涌水,并在拱脚两侧用沙袋土填护。经检测,涌出泥石量约为620m³,涌水量约3 000m³/d。

2.2 松青岗隧道涌水塌方原因分析

(1)松青岗隧道超前地质预报采用地质雷达技术进行了探测。根据超前地质预报,YK2+614—YK2+630地段围岩情况与原设计不符,本次探测范围内围岩主要为强风化石英云母片岩,为较软岩,裂隙很发育,岩体破碎,富水性好,地下水量丰富,该里程变更为Ⅴ级围岩,按ZDK-1支护施工。

(2)从支护类型来看,原设计YK2+600—YK2+630地段为Ⅲ级围岩,按Z3 复合支护,与现有YK2+614 掌子面地质情况不符,支护参数严重不足是导致该段坍塌的重要原因。

(3)从围岩完整性来看,该段隧道岩体呈破碎状,裂隙很发育,围岩完整性差。加上该段地下水丰富,不仅使强风化石英云母岩软化,围岩强度降低,对围岩的稳定性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4)从地下水发育情况来看,原YK2+600—YK2+614 地段地下水较少,洞身开挖至地下水丰富区域时,当地下水空间被打开后,大量地下水的涌出会直接导致塌方事故的发生。

(5)从力学结构来看,隧道施工开挖打破了原围岩的力学平衡状态,围岩中应力得到释放,加速软岩变形发生,甚至引起塌方。

经初步判断,松青岗隧道围岩强度低是隧道塌方的根本原因。支护结构参数不足,是隧道塌方的重要原因,在周边土体压力及地下水浸泡下,加剧了围岩变形失稳,形成了此次的涌水塌方灾害。

3 涌水塌方施工处理方案

松青岗隧道塌方后,项目部及时迅速处理,洞内涌水基本稳定后,经过业主、设计、监理、施工4方在塌方现场进行踏勘,通过隧道涌水塌方的原因分析,决定采用加强洞内外监测、水平小导管注浆、超前小导管注浆、引排地下水等措施,此次涌水塌方处理施工顺序见图1。

图1 松青岗隧道涌水塌方治理施工流程

3.1 隧道监控量测

隧道塌方后,组织人员加强洞内外监控量测,在YK2+605、YK2+614二处断面布置监测点,监测二处断面拱顶沉降、水平收敛,同时观察地表处是否出现裂缝和沉降,保证每天进行2~3次监控量测,监测结果见图2,若发现异常监测数据及时反馈给业主、设计、监理。

图2 隧道监控量测结果

由断面监测结果可知,YK2+605、YK2+614二处断面的拱顶沉降、水平收敛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其表现趋势为:在塌方处前期变化大,塌方处置结束后累计变形逐渐增加,但变形速率逐渐减小。同时离塌方距离远的,变形速率与累计变形量更小,趋于稳定的时间也越短。塌方处置约10~15d,2处监测断面的变形趋势基本稳定。

3.2 掌子面排水

根据超前地质预报资料,观察掌子面出水速度出水量约2m³/min,需及时将水引排,降低水压对隧道稳定性的影响,避免掌子面出现垮塌,在顶腰施作2ϕ108泄水孔,将水提前引排。

3.3 掌子面回填反压、水平注浆封闭

隧洞右洞掌子面YK2+614 段涌水塌方后,首先需进行抽排水,根据涌水量配备足够的抽排水设备,待掌子面塌方土体稳定后,立即组织对掌子面进行核心土回填及反压(见图3)。掌子面反拍压实后,对塌方体及回填土按1.2m×1.2m 梅花形布置,用L=5.0mϕ50 水平方向小导管注浆固结,搭接长度不小于2.0m,并在其表面喷一层15cm 厚的C20 混凝土使塌方体封闭形成止浆墙(见图4),同时在拱腰二处及拱脚两侧设置排水孔。

图3 掌子面回填反压

图4 掌子面注浆封闭

3.4 塌腔填充处理

该段隧道顶拱塌方形成约620m³空腔,需进行泵浆填充。在掌子面拱顶将泵送钢管插入空腔,对空腔泵送C20 混凝土,泵送分三次进行:①第一次泵送压力略小,在空腔内塌体表面形成50~80cm 厚的塌体保护层;②第二次泵送在第一次完成一周后进行,在第一次泵送基础上形成2.0m 厚的塌体保护层,累计形成总厚2.8m 的塌体保护层;③第二次泵送完成3d 后进行第三次泵送,在前两次泵送的基础上形成2.0m 厚的塌体保护层。三次泵送累计形成总厚4.8m 的塌体保护层。

3.5 超前支护

隧道塌方体注浆固结稳定后沿渣堆顶部初支出露的轮廓线,以环向间距为50cm、外插角为10°,45°,长为5m 的ϕ50mm 小导管交错布置(见图5),纵向搭接长度不小于1m,纵向间距为2.0m。小导管注射水泥浆,水灰比为0.5∶1,注浆压力为0.5~1.0MPa。

图5 超前支护剖面图

3.6 塌方段开挖支护

该塌方段(YK2+614—YK2+630)要求采用上下台阶预留核心土法开挖,开挖过程要求短进尺,及时支护并尽早成环。塌方体进行第一次开挖,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要求,初支采用ZDK-1 支护类型施工,初支厚度由原设计24cm 调整为28cm 喷混凝土,采用双层钢筋网挂网,工字钢采用工20b 型钢支撑,间距为0.5m,二衬厚度由原设计30cm调整为55cm防水混凝土。

同时,二次衬砌施工前应加强该塌方段初喷厚度、型钢间距及系统锚杆抗拔力检测,经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松青岗隧道塌方段经相关检测,均符合图纸设计要求。

4 塌方治理效果

4.1 隧道涌水塌方治理效果

松青岗隧道右洞YK2+614 涌水塌方段,历经两个多月的不懈努力,在安全、环保、经济的前提下,完成了掌子面涌水塌方灾害处置,有效加固了拱顶塌方的松软破碎岩层。

4.2 综合处置技术总结

(1)应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及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要求施工,加强现场施工技术及安全交底,做好掌子面岩块掉落伤人、塌方、涌水、突泥等工程事故的应急处置,提升安全意识。

(2)加强施工地质预报工作,做好监控量测,施工时坚持采取“少扰动、短开挖、弱爆破、强支护、勤量测、早封闭”的开挖原则掘进;开挖后及时进行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封闭岩面,对开挖后揭露的破碎部位进行增打锚杆、挂网等加强支护,施工时应注意防排水。

(3)遇到隧道涌水塌方,应及时迅速处理,组织相关人员现场勘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处理方案。

5 结语

综上,隧道涌水塌方会严重影响正常施工,并威胁洞内人员及机械设备安全,松青岗隧道右洞涌水塌方发生后,采取了一系列综合处理措施,成功完成涌水塌方地段处置,为后续的隧道施工提供了宝贵的施工经验和可靠的技术保障,也为松青岗隧道节点工程顺利贯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泵送掌子面塌方
鞍山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隧道掌子面超前锚杆连续交替式布设方案研究*
公路隧道塌方的预防和处理分析
中国最长地面模拟超高层泵送实验成功
公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应用技术研究
软弱围岩掌子面挤出变形影响因素分析
隧道开挖对掌子面前方围岩影响范围研究
浅析岳家沟隧道塌方原因及处理措施
高层建筑砼泵送施工的几点施工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