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磁窑镇畜牧兽医站 271411)
农村地区发展适度规模的林下生态养鸡,可以合理利用当地自然生态资源和农作物资源,实现就地转化增值创收,是农民就地就近创业致富的好途径之一,但要注意把握好养殖与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之间的关系,关键点在于制定实施切合实际、务实管用的四季常见病防治方案,最大化地实现养殖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本文具体归纳总结近年农村地区开展适度规模林下生态养鸡的实践,供业内参考。
农村地区林下生态养鸡的难点之一,选址建场较为随意、不利于开展常见病防控。现有的生态林果地要尽量远离居民集中区、重点交通干道、其他养殖场及垃圾堆放点等风险源地,特别要避开“风口”,因为经过风险源地的高速风直吹鸡舍对鸡群有相当大的危害,很容易诱发相关疾病。一般而言,优势的鸡群放养林果地还需满足以下条件:地势相对高燥且向阳背风;场址僻静且空气质量达标;山坡地的坡度介于5~35°之间;水源充足且无源头污染,最好“水、电、路、讯”几大要素完备;尽量远离规定的各种风险源地;林(果)木实际密度介于50%~80%之间,林地的树种以落叶阔叶林为宜,夏季可遮阴,冬季落叶后又能保证有充足的阳光。有条件的鸡散养场可配套建设围墙(栏)隔离,一方面可避免人和其他动物随意进入鸡群放养地,防止散播疫病,另一方面分区有利于自然生态的自我修复[1]。
林(果树)地下生态养鸡规模达到500 羽以上的,非常有必要配套简易鸡舍,以避免恶劣天气及野兽袭击等危害,同时有利于开展整群药物防治(含疫苗接种)及短期强化育肥、提前出栏等。简易鸡舍的规划设计(布局)要点如下:鸡舍最佳朝向是坐北朝南,尽量满足高燥向阳的有利条件;建材可采用彩钢瓦加泡沫隔热层、钢架结构或水泥瓦加木竹结构,可做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节约成本;每栋简易鸡舍按每平方米5羽计(成年鸡),单舍容纳500 只、整群保持2000 只左右为宜。养殖规模达500 只以上的场有必要搭建简易栖架,每只成年鸡占位约20cm 左右,以便鸡群夜晚歇息和防止自然灾害及兽灾等,同时尽量实现“禽-粪分离”,降鸡群感染概率。配套补饲槽(或料桶)、饮水器、照明等设备,蛋鸡还需配置产蛋箱,以利于开展正常生产和防治工作。
散养是林下养鸡模式中常见的粗放模式之一。即是在养殖区域放养鸡,鸡可在场内自由走动,自己寻找食物。这种放养方式一般适合小规模养殖,区域范围野生食物不丰富且分布不均的情况下可采用;国内其他地区还有分区轮养管理模式,是将放养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养殖区,每个区域用尼龙网隔开。鸡在第一区放养2d 后转移到第二区放养,依次循环。这种模式让每个放养区域的植被都有一定的恢复期,可保证鸡群拥有一定数量的野生食物资源[2]。
林果地下生态散养鸡群的最大优势是空气质量较佳,基本上不存在空气流通不畅、光照不足、运动不足、天然微量元素摄入不足等问题,但多批次投养的场地仍然存在较大的防疫安全隐患。应对措施:将林果地合理划片、分区轮养,一般可划分为3~5 个轮养饲养区,并根据划分区的占地大小合理投放适宜规模的鸡群;各个划分区间以围栏(或围墙)隔开,保证大小鸡不能通过,有条件的场地可开挖宽度约2m、深度约1.5m的防疫隔离沟;每个放养区轮养时间勿超过15d 最有利于自然生态快速修复,空档期对重点区域进行消毒灭原,轮空达60d以上最有利于病原体多量消亡(较安全),下次轮养前应再进行消毒1~2 次。日常管理要点:林果地清理与消毒要尽量注意细节问题,每批次放养鸡群前,需对场地及育雏室进行一次清理,全面清除基地及周边10m 内的各种垃圾、杂物等,清理干净后再行消毒,尽量将放养场地病原微生物数量降至最低(安全值)。严格控制流动病原体(中间传播媒介),严禁无关人员、其他动物、车辆及用具等随意进入场区(舍/栏),谢绝外界参观,饲管人员严禁串场,各个划分区、不同舍(栏)的工具配备齐全且禁止交叉使用,饲料运输车辆经严格消毒后方可入场,抓好灭“四害”及寄生虫等常规工作,驯化自场专用看家犬驱逐野生动物等,妥善处置劣汰鸡及病死鸡(无害化处置),疫情动态流行时实行带鸡消毒(疫苗接种前后3d 不宜带禽消毒,消毒剂优选刺激性较弱的制剂),饮水源需经过净化消毒处置后符合安全饮水标准[3]。
饲料和饮水保障是增强鸡群整体免疫力(健康度)的基础,林果地下生态养鸡的主要饲料营养来源于野生植物(含籽实)、昆虫及粮食作物等,要尽量保证食物源的多样化,不足的营养部分需通过舍饲补料给予调剂补充。林果地下放养鸡应综合当前放养数量、放养时间及放养季节等因素合理掌控轮养管理,一般以3~4hm2为一个放养单元,每个单元放养1~2 周即行轮换,轮空场地应及时开展松土、清扫、消毒和计划种植(蔬菜、粮作物等)工作,以解决好区域内天然饲料来源不足的问题。
放养鸡的推荐饲喂量为每亩50~60 只。如小型蛋鸡饲养密度可以保持在每亩100~200 只,具体饲养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光照对鸡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建议散养蛋鸡补光,从产蛋前16~17 周开始,比普通笼养蛋鸡早一点,从10~11h 开始。散养蛋鸡每天应在黎明前2~3h 和傍晚返回鸡舍时开始,并在早晚各开灯2 次。一般每周增加光照0.5h,产蛋率高时光照时间达到每天16h,并保持恒定。产卵5~6 个月后,将光照时间调整为每天17h。
生态鸡养殖必须选择合适的育雏季节,以利于生态鸡的放养和繁育。根据当地气候特点,最好选择3~6 月育雏。由于此期间气温逐渐升高,充足的光照有利于雏鸡的生长发育,育雏成活率高。当鸡能在户外活动时气候温暖,环境适宜,屋外活动时间长,能使鸡得到充分锻炼,对抵御自然灾害和防范天敌均十分有利。雏鸡每天需饲喂5~6 次,保证有清洁饮用水。雏鸡在舍内饲养4 周后,体重达到200g 左右转入小围栏自由放养,有目的地训练条件反射。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小鸡听到人的声音会回舍吃食。在此期间,抓住机会锻炼鸡的觅食和捕食昆虫的能力。经过4~6 周的训练,雏鸡形成条件反射,增强觅食能力,提高抵御天敌的能力,可具备放养条件。
生态散养鸡8~20 周龄是生长育肥期。生长期的任务是充分锻炼鸡的胃肠消化能力和捕食能力,力争鸡群均匀性好、体格健壮、及时开产。当鸡体重达500g 以上后,便具备放养条件。这时可让鸡群在自然环境中的田野中捕虫,觅食草籽和嫩草,自由活动。在此期间,可根据实际情况逐渐减少喂食至每天2~3 次。
在育雏和成长期,必须根据鸡在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选择正规饲料厂家生产的全价饲料,以保证雏鸡、成鸡和成年鸡的饲料供应和补充。人工添加饲料必须按照有机食品生产标准执行。严禁在人工饲料生产过程中添加各种化学品,以确保生态鸡的质量。
林果地下生态养鸡仍然要高度重视和正确处置四季常见病。结合近年实践总结,生态养鸡常见病防治应准备以下常备药物:(1)广谱抗菌药。氟苯尼考(原粉)、多西环素(原粉)、黄芪多糖(颗粒、原粉),此3 类药物可配伍使用,针对不明原因引起的“呼吸道+消化道”混感综合征均有良效,尤其对禽呼吸性疾病效果显著。上述3 药络合后肝肾负担大大减轻,经常使用并无明显毒副作用,建议疫病流行期、发病场连续用药5~7d。(2)常规抗生素。首选可溶阿莫西林(原粉)、乳酸环丙沙星(原粉/口服液)、复方替米考星(原粉)、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可溶粉(产蛋鸡不推荐)等,用于对症控制四季常见病的继发(并发)感染,一般连用3~5d 即可,最长勿超7d。选药用药原则是肝肾负担较轻、药物半衰期较短、广谱抗菌。肉、蛋鸡原则上不宜选用半衰期较长、药残严重的复方长效磺胺、复方长效土霉素等药物。(3)中草药(中成药)。推荐以下经验方剂:荆防败毒散、小柴胡散,适用于秋冬交、冬春交风寒诸症,譬如病毒性感冒引起的呼吸性疾病,可与抗生素联用。双黄连(散剂/口服液)、黄连解毒散(或黄连解毒片)、麻黄鱼腥草散、金银花散,较适用于炎热夏季外感风热诸症,主攻清热解毒、健脾胃,可与抗生素联用。止痢(泻)可选用白头翁散、乌梅散、杨树花散(或口服液)。止咳平喘首选麻杏石甘(散剂/口服液)。经实践验证,单用中草药(中成药)应遵药物使用说明、连用3d 以上方可见效。
注意选择适宜当地的优良鸡品种作为放养对象,譬如“本地土鸡、三黄鸡、大发乌鸡”等,养殖过程应注意及时劣汰区域不适应、应激性强(过敏体质)、不良遗传基因表现不佳的个体。林下放养蛋鸡品种宜选择体型小而紧凑、觅食能力强、耐粗饲、抗病力强的优势品种,最好选择优质土鸡苗或地方鸡开发的杂交品种。养殖期末务必坚持“全进全出”和“休养期”管理制度,最大化降低下一批次投养鸡群的历史病复发风险。平时注意掌握地区天气预报动态,主动做好应对处置,以避免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