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肉牛子宫脱出的诊治与预防

2022-08-15 00:46程相磊郑昭
中国畜禽种业 2022年6期
关键词:胎衣产道母牛

程相磊 郑昭

(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畜牧业发展中心 261206)

子宫脱出是指母牛产后子宫部分或全部脱出阴道外,是一种较常见的产后病,多发生于经产牛,往往因早配、营养不良、老龄、肥胖、运动不足、低血钙、低血磷、子宫弛缓、产道与直肠损伤、胎衣不下等引起牛持续性努责而发病[1]。据统计,舍饲牛发病率可达0.3~3%,产后12h 内发生是产后重症[2],如不及时进行适当治疗,容易引起子宫水肿、黏膜脱落、出血性休克等,不仅影响母牛产胎率,还会导致生产性能降低而被淘汰。因此,一定要对母牛子宫脱出做出正确的诊断,实施妥善的防治措施。

1 发病情况

2021 年9 月28 日,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某养牛户的一头4岁西门塔尔母牛于晚间8 时左右生下一头公犊,胎儿正常,第二天凌晨4 时左右,畜主发现该母牛一直趴卧,烦躁不安,产道外部有一红色肉团,且频繁努责,并不时回头观望。畜主不知所措,第一时间电话求助当地兽医。

2 现场诊断

2.1 现场调查

兽医到场后调查得知,(1)该养牛户共饲养西门塔尔肉牛15 头,其中后备母牛5 头,妊娠母牛6 头,均处于妊娠后期,采用人工授精方式进行繁育。近2 个月内无新牛只购入,采用舍饲方式饲喂,未在农田边、水沟边、树林等公共场所放牧,未与野生动物接触。(2)该发病母牛为经产牛,体型偏廋,前几胎生产时未出现过类似症状,同栏其他经产母牛也未出现过类似症状。(3)该养牛户的疫病防控意识较强,能按规定给牛群接种国家强制免疫的口蹄疫疫苗,近期未发生过类似疫病,日常能对牛舍进行清扫、消毒。

2.2 诊断结论

经病史调查和临床检查诊断为子宫全部脱出。

3 治疗

3.1 保定

将患牛赶起站立,两只后蹄站立于厚木板之上,使其呈前低后高的站立姿势进行保定,同时用灭菌纱布将脱出的整个子宫体包好,并完全托起。

3.2 清洗消毒

双手戴上能包裹手臂的一次性长塑料手套,接着喷洒75%酒精进行消毒,均匀涂抹一层医用凡士林用于润滑,以免对子宫黏膜造成二次伤害。用温热4%的84 消毒液对脱出子宫表面进行多次冲洗,确保将粘在表面的草屑、泥沙、粪便等污物完全冲洗掉,同时小心剥离残留的胎衣,用碘酊涂抹因接触地面而红肿的受损子宫。最后用浓度为2%的温热白矾溶液冲洗子宫[3],以促使已发生明显肿胀的子宫进行收缩,利于下步还纳。

3.3 麻醉

准备就绪后,在患牛尾椎间隙硬膜外腔注射2%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20ml 进行传导麻醉,减少患牛努责,减轻其疼痛感,为子宫还纳创造有利条件。

3.4 复位

复位遵循由深及浅、循序渐进的原则。趁患牛不努责时进行子宫还纳,将一只手握成拳头顶住一侧子宫角,顺着阴道缓缓向里推还,另一只手同时拖住子宫,配合推送未进入阴门的子宫部分。拳头要始终顶住子宫角,将手臂尽可能往里伸,推到最里面后进行短时间的停留,确保子宫角恢复到正常的腹腔深处,避免子宫发生套叠。用同样的方法对另一侧子宫角进行还纳,直到整个脱出的子宫全部被送回到腹腔内。将2000ml温热的生理盐水注入子宫内冲洗子宫[4],然后导出。肌肉注射30 单位的缩宫素,刺激子宫角和子宫颈收缩,隔1h 后再次注射30 单位的缩宫素,可有效避免子宫再次脱出。

3.5 缝合固定

用经过消毒的粗缝合线缝合阴门的上半部分,之后用碘酒对缝合后的阴门进行冲洗、消毒。

兽医医嘱安排专人看护患牛,要使其适量运动,6h 内不能让其趴卧。第3 天畜主反馈患牛基本恢复,可正常采食,精神良好,犊牛吃奶正常。第4 天患牛完全停止努责,兽医进行直肠检查,确定无子宫再次脱出迹象后将缝合线拆除,患牛食欲、反刍一切正常,表明已经完全恢复。

随着我国农业的不断发展,传统农业正逐渐向精准农业转变。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就率先建立了完善的测土体系,覆盖80%以上的作物。美国也通过测土检验和施肥推荐,进行土壤数据化处理,实现了现代化农业的精细化管理。而我国的土壤检测则更多依赖田间取样法,通过田间试验获取作物最佳施肥量、施肥时期、施肥方法,从而筛选、验证土壤养分、建立施肥指标体系。

4 讨论分析

4.1 疫病类型

子宫脱出可分为两种类型,即子宫半脱和子宫全脱。子宫半脱是指部分子宫体内翻在阴道内。子宫全脱是指产道和子宫体全部脱出阴门之外。子宫全部脱出初期,患牛常表现出烦躁不安,来回走动,回头观望和持续努责。发展到后期,患牛就会出现鼻镜干燥、呼吸急促、体温或高或低、精神萎靡、停止采食等症状,甚至只能趴卧,不能活动,若不及时采取治疗,会影响患牛的繁殖性能,甚至危及生命。

4.2 病因分析

导致母牛子宫脱出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4.2.1 饲养管理不科学

经产母牛特别是体型瘦弱的母牛妊娠期饲养管理不善,如饲喂单一饲草导致营养不良、微量元素缺乏和常量元素不平衡等,都会致使子宫角和子宫颈松弛,生产过程不能正常收缩固定而发病。

4.2.2 运动不足

妊娠后期的母牛随着胎儿的逐渐增大而体重增加,造成行动不便,普遍喜欢趴卧,运动量普遍不足,导致机体肌肉特别是子宫肌和腹壁肌,因缺乏运动在生产时不能有规律的收缩,母牛生产时因产道周围肌肉组织松弛且收缩无力而导致发病。

4.2.3 卧床设置不合理

妊娠期母牛卧床的斜面与地面夹角应在10~15°之间,如果夹角过大,母牛趴卧时成前高后低姿势,此时胎儿的重量会对子宫造成向后的移位倾向,从而对产道造成向后的挤压,久而久之子宫接近阴道口,容易在母牛生产时发生子宫脱出。

4.2.4 产后用力努责

通常情况下,胎儿产出后12h 内胎衣就能排出,母牛只需收缩腹壁肌就能促使产后的子宫完全恢复,此时如果母牛受到某些刺激,如环境应激、产道损伤、胎衣不下等,导致其发生努责,持续努责会造成腹压明显增高,从而使子宫发生部分内翻或完全脱出。

4.2.5 助产不当

母牛生产时如出现产道过于干燥,产程持续时间过长,胎儿体型过大等情况,助产人员强行牵引胎儿或过快拉出胎儿导致子宫内压急剧降低,而腹压相对增高[5],如果此时机体处于前高后低的状态,容易发生该病。

综上所述,今年秋季本地区降水较多,导致农田积水、泥泞不堪,部分玉米秸秆无法被运出制成青贮饲料,该养牛户忙于从外地收购玉米秸秆用于青贮,从而疏于对牛群的管理,精料补充料不能及时供给,未能及时清扫牛舍内的卫生,牛群大多时候只能采食单一的玉米秸秆或干草,导致牛只机体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常量元素不平衡,而患牛又是经产母牛,体型偏瘦,生产过程中进行助产,操作不当引发子宫全部脱出。

4.3 预防措施

4.3.1 加强饲养管理

母牛妊娠期特别是妊娠后期要加强饲养管理,提倡自然分娩。要保持牛舍干燥,定期清扫、消毒,供给营养平衡的日粮,及时添加精料补充料,确保含有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特别是要使维生素D 和常量元素钙、磷等保持平衡,以保持骨骼健康和肌肉收缩有力。

4.3.2 加强围产期看护

临产母牛要加强看护,对经产瘦弱母牛产前可静脉注射25%葡萄糖注射液500ml,和l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500ml,每天1 次,连续使用3d[6],且产后安排专人进行看护,如果发现有子宫脱出迹象,要立即寻求兽医的治疗,对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避免症状加重。母牛分娩结束后要立即将其赶起,避免持续压迫腹腔而导致子宫脱出,同时采取一次直肠检查,看是否有子宫角内翻迹象,如有应立即进行还纳、复位。如果母牛无法站起,则要及时对其进行补糖、补钙,这样能有效缓解分娩后造成的疲劳,并改善消化功能,情况好转后应尽快将其赶起,避免造成子宫脱出。产后24h 内尽量让其睡在前低后高的地方,同时在牛床上铺垫大量松软的稻草或木屑,以减轻腹压。

4.3.3 规范接产

经产母牛分娩时如果胎儿过大应适当润滑产道,缓缓加以牵引,杜绝蛮力拉拽胎儿。接产人员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剪短指甲、手臂消毒到位[7],避免对母牛子宫和胎儿造成伤害,若操作不当,容易引起子宫出血、水肿等并发症。

4.3.4 产后适当运动

母牛生产会消耗大量体力,因此,在产后喜欢趴卧,甚至卧地不起,这并不利于胎衣的排出和子宫的复位,从而增加子宫脱出风险。母牛产后如果长时间卧地不起,应将其赶起,并牵着母牛进行缓慢行走,增加其运动量,一般每次运动30min即可,间隔1h 再进行一次缓慢行走,保证每天上午、下午各两次运动。通过适当运动可加快胎衣的排出,促进子宫复位和预防子宫脱出等问题的发生。

4.3.5 加强术前、术后管理

若发现子宫脱出,应第一时间将牛赶起。如果发生胎衣不下,可紧急注射缩宫素促进胎衣排出,如果注射缩宫素后胎衣还没有排出,则要手术及时剥离胎衣,并将其有效保定,避免胎衣不下在子宫内腐烂造成子宫炎症,影响母牛的正常发情、配种、繁育。保持患牛安静至关重要,千万不能让其左右大幅度晃动,导致子宫长时间在外而引起充血、出血等。子宫脱出术后一定要有专人看管,让母牛适量运动,在4~6h 内禁止母牛趴卧。用加入10%葡萄糖溶液的硫酸镁注射液静脉滴注,可有效控制子宫脱出整复后的再次脱出,效果良好。

5 结论

综上所述,子宫脱出是母牛产后一种较常见的产后病,多是由于怀孕母牛妊娠后期管理不善、运动不足、胎儿过大而助产不当等因素引起,因此,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围产期看护、规范接产、产后适当运动、加强术前、术后管理等措施可有效降低母牛子宫脱出疾病的发生,降低养殖户的经济损失。

猜你喜欢
胎衣产道母牛
奶牛胎衣不下的诊断与治疗
浅谈母畜胎衣不下的防治
阴道分娩产妇产道血肿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肉牛繁育改良技术要点
牛胎衣不下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探索
母牛难产的原因及其对策
一头牛所见到的明亮
结合实践谈论关于母猪产道疾病的防治
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