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之下,小学科学渗透思政教育的实践探索

2022-08-15 00:50朱泊函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历山学校
教育家 2022年41期
关键词:思政新课标育人

朱泊函|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历山学校

小学科学课程担负着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启蒙科学思维的重要任务。如何在科学学科中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教师发挥教学智慧,将科学“小课堂”与思政“大课堂”深度融合,化科学知识为学科素养、化学科素养为品格德行、化品格德行为成长动力。

挖掘科学教材,明确育人靶向

在新课程标准中,对“态度责任”这一核心素养有明确陈述,可定义为学生逐渐形成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与“树立基本的科学态度,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的总目标相一致。

深入分析小学科学教材就会发现,科学核心概念中蕴含着深刻厚重的思想政治元素。以青岛版科学教材为例,一年级就设置了“法治在线”版块,从小增强学生法治意识。再如四年级下册《登上月球》一课,教师在导入中可由“嫦娥奔月”的传说引申到“玉兔号”登月,从而了解我国探索月球的历程,进而感悟“航天精神”中栉风沐雨、刻苦攻关的奋斗精神。诸如此类,教材中丰富的思想政治内涵需要教师去发现和挖掘。

优化科学课堂,增强育人实效

科学课堂是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例如,教学青岛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我们的呼吸》一课时,教师通过展示新冠肺炎的治疗历程,讲述“抗疫精神”,让学生讨论“如何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又如,五年级上册《材料的性能》一课,教师通过出示郑和船队资料,展现我国木船的制造工艺,通过呈现诗句“白玉金边素瓷胎,雕龙描凤巧安排”,引导学生体会中国瓷器的素雅精致,随后引入“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中国制造在材料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激发爱国情感。

开展学科实践,拓展育人路径

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学科实践成为课程实施和教学活动的关键词,新课标在教学建议和教学提示中大量增加了实践活动的要求。由此可见,落实新课标就是要把学科实践活动真正落在实处,这同时对实践育人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科学教学中,以实践为支点,撬动传统育人体系,构建以实践为中心的新型育人路径,可更好地发挥科学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例如,开展“争当防疫小卫士”活动,引导学生珍爱生命,践行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开展“垃圾分类小能手”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设计项目化学习,延展育人场域

项目化学习是科学教学的延伸与补充,在项目化学习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不仅能巩固课堂知识,增强实践操作能力,促进个性才能的发挥,更能引导学生从科学小课堂走上社会大课堂,拓宽“课程思政”的育人场域。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航天展,丰富学生的科技体验,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这类项目化学习中,学生不是走马观花、一看了之,学校通过设计游览路线,绘制展厅思维导图等形式让学生将所看所感进行复盘提升,并通过集体活动增强其组织纪律意识。例如青岛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的《创新与设计》这一单元中,教材围绕工程系统与创新设计展开教学,课后教师设计了《我们的桥梁》项目化学习,学生通过设计与制作纸牌桥梁、竹签桥梁,不仅经历了由简单创意到模型实物的转化过程,同时还对“中国桥梁”进行了深入研究。例如钢拱桥中的重庆朝天门大桥、梁桥中的石板坡长江复线大桥、斜拉桥中的苏通长江大桥、悬索桥中的西堠门大桥。学生在项目化学习中不仅看到了中国“智”造带来的中国骄傲,更增强了接续奋斗、担当复兴大任的使命感。

课程思政有效融入科学教学,并非一日之功。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手段,使思政教育真正走进学生心田。

猜你喜欢
思政新课标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思政课“需求侧”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