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军
图书馆自草创以来,其发展就带有深刻的时代印记。在现代信息技术出现以前,信息的载体是书籍,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虚拟信息载体占据了主导地位,与之相随,图书馆的功能空间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藏书功能逐渐弱化,建筑空间越来越关注人的需求。作为时代引航者的大学图书馆,已经演变为师生们相互交流协作的平台,学生展示自我和寻求创作灵感的场所。传统布局形式的大学图书馆空间单一,座位稀少,已逐渐成为阻碍学生学习进步的一大障碍。新时代背景下,大学图书馆的发展理念需要赋予更多的内涵,应将休闲、交流、娱乐等活动内容包括其中[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学习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通过与他人互动而实现意义建构的过程,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了学习的四大要素: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情境”是指学习者所处的空间环境,能够帮助学习者快速融入到学习中去,保持学习动机的延续;“协作”是指学习者之间相互支持,以实现共同的进步;“会话”是指学习者之间通过相互的交流和讨论,从而实现学习的相互促进;“意义建构”是指学习者通过自主学习,将抽象知识具体化,实现知识内化的过程[2]。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布朗将在网络和数字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称为“新型学习者”,因为他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相较于前代人均有了较大的变化。布朗认为新型学习者具有“小组活动倾向、目标和成就导向、多任务导向、实验、高度依赖网络、重体验、喜欢视觉表达、爱交互”等特征[3]。
2003年,美国著名教育家戴安娜·奥布林格主持编著的《学习空间》的问世,标志着国际上关于学习空间理论研究的开始。2011年,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创办的《学习空间杂志》的发行,标志着学习空间理论研究逐渐走向成熟。杂志中将学习空间分为正式学习空间、非正式学习空间和虚拟学习空间三类。美国著名学者丹尼尔·斯库格伦斯基在他的文章《非正式学习的形式——走向场所概念化》中,根据学习者的意向性和意识向的不同,将非正式学习分为自主学习、伴随性学习和社会化学习三种类型。伴随性学习没有意向性但具有意识向,而社会化学习既没有意向性也没有意识向[4]。依据我国学者余胜泉和毛芳的研究成果,可以将自主学习分为个人内省式学习、协同合作学习和实践学习三种类型(表1)。
表1 学习空间分类分析表
参照学习空间理论的研究成果,可以将信息网络时代背景下大学图书馆的功能空间分为开敞式学习空间、封闭式学习空间、餐饮空间、展览空间、报告及会议空间、辅助配套空间、书库、附属空间、办公及设备空间以及商业空间十大类。开敞式学习空间又可分为安静学习空间、休闲学习空间、共享学习空间和交流协作空间。封闭式学习空间可以分为封闭式小组学习室、专用教室以及技术支持的探索性实验室。展览空间可分为封闭式、半开敞式和开敞式展览空间。辅助配套空间是指可供学生使用,且对建筑的空间舒适度及品质具有重要影响的功能空间,包括卫生间、电梯间等。附属空间是指虽不具有直接的功用属性,但对丰富建筑空间层次,活跃空间氛围具有重要作用的空间,包括屋顶绿化平台、中庭等(图1)。
图1 大学图书馆功能空间构成分析图
为了保证研究的真实性和全面性,文章选取了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以下称“港科大图书馆”)、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图书馆(以下称“华工图书馆”)、加拿大瑞尔森大学学习中心和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亨特图书馆(以下称“亨特图书馆”)作为案例研究对象。四个图书馆分别代表着不同的建筑类型,分别是集中书库、藏阅合一书库、自动化机械书库式图书馆,以及学习中心的代表(表2)。
表2 四个图书馆概况分析
港科大图书馆共五层,平面呈半圆形,为了实现与大海的最大化融合,在向海的中间位置设置了四层通高的通透式中庭,将无边的海景资源引入建筑内部,故而得名“海景图书馆”(图2a)。华工图书馆始建于1936年,是我国老一代图书馆的典型代表,至今已历时四次改造,最近一次于2013年完成[5],此次改造将原有封闭的书库全部改造为藏阅合一的学习阅读空间(图2b)。亨特图书馆以其动态流动的内部空间赢得了AIA图书馆建筑大奖,在美国乃至世界都极具影响力。其最大的特色是采用了自动化机械书库,从而实现了在保持原有藏书200万册不变的情况下,为图书馆节约了大量的建筑面积[6](图2c)。瑞尔森大学学习中心是瑞尔森大学乃至多伦多市的一个重要标志性建筑,它以学生需求为设计出发点,鼓励学生的参与,在建筑内部营造了一个充满活力与激情,适合各种交流协作及学习的空间环境(图2d)。
图2 四个图书馆实景图
港科大图书馆共有九大类功能空间,其中开敞式学习空间以共享式学习空间为主。馆内封闭式学习空间的功能设置极为详细,设置有多种类型的小组学习室、专用教室和探索性实验室等。馆内设有半封闭的茶点区,内有吧台、自动售卖机、冷热水供应点等,使用便利。馆内设有多样的封闭和开敞式展览空间,很好地烘托出了图书馆的学术及文化氛围。馆内的辅助配套空间设计非常人性化,如门厅设置有休息座椅、展画,走廊内布置有冷热水供应点、打印机,卫生间内设置有笔记本搁置板、卫生纸取用点、手心感应马桶等。附属空间是港科大图书馆的一大亮点,360°的海景屋顶平台是学生们户外放松心情、休闲交流的场所,面向大海的通高中庭是学生静心学习、寻找灵感的绝佳空间(图3a)。华工图书馆共有九大类功能空间,其中开敞式学习空间以安静学习空间为主,适当配有休闲学习和交流协作空间。馆内有多种类型的展览空间,如封闭式的研习书院、半开敞式的通道展示厅和开敞式的展示墙等。图书馆的附属空间包含有中庭、内庭院和室外露台空间等。其中,中庭高大宽敞,是整个图书馆的视觉焦点;南北两区的内庭院,很好地改善了建筑内部的采光环境;屋顶露台为学生们提供了户外休闲交流、放松心情的场所(图3b)。亨特图书馆共有九大类功能空间,其中在开敞式学习空间层面,以安静学习、休闲学习和共享学习空间为主。在封闭式学习空间上,设置有类型丰富的功能房间,可满足学生多样化的使用需求[7]。馆内首层入口大厅的一侧设置有咖啡厅,使用便利。馆内设置有从封闭到开敞的各式展览空间,使得图书馆内充满了艺术与科技的气息。馆内同时设置有阶梯和非阶梯式的报告及会议空间,对促进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提升建筑的学术氛围具有重要意义。馆内大量的附属空间使得建筑内部充满了多样开敞的共享学习空间(图3c)。瑞尔森大学学习中心共有十大类功能空间,其中开敞式学习空间类型丰富,可以满足学生多样的学习需求。中心内设置有大量的小组学习室、实验室等,可为学生们的交流协作、技术探索提供有力的支持。中心在首层门厅设置有星巴克咖啡厅,使用方便。中心辅助配套空间的设计推敲极为细致,每个楼层均设置有专用的无障碍卫生间,每个电梯设置不同的颜色以活跃空间氛围(图3d)。在靠近城市道路的一侧,中心设置了沿街商铺,从而既保持了原有城市商业街道的连续性,也可为馆内的师生们提供便利的商业服务(表3)。
图3 四个图书馆楼层平面图
表3 四个图书馆功能空间构成分析表
续表3 四个图书馆功能空间构成分析表
港科大图书馆内开敞式学习空间的面积比为33.7%,相对较大;封闭式学习空间的面积比为7.1%,比例适中;餐饮、展览、报告及会议空间的面积比相对较小,但在完善建筑功能类型,满足多样化需求上具有重要意义;辅助配套空间面积比为10.8%,空间利用率较高;书库面积比为21.1%,仍存有被挖掘的潜力;附属空间面积比为15.4%,可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户外放松心情、亲近自然的场所(图4a)。华工图书馆开敞式学习空间面积比达到了42.7%,可见其极为重视开敞式学习空间的打造;封闭式学习空间面积比为2.1%,比例相对较小;展览空间面积比3.2%,可提供充裕的展示空间;辅助配套空间的面积比为15.7%,空间利用较为高效;书库面积比为9.8%,说明藏阅合一式功能布局形式的优势较为明显;附属空间的面积比为9.5%,比例相对较小(图4b)。亨特图书馆开敞式学习空间的面积比为24.2%,比例适中,可满足学生的使用需求;封闭式学习空间的面积比为5.6%,可为学生提供充裕的自由讨论及探索的场所;咖啡厅的面积比为0.7%,足以满足学生的餐饮需求;面积比为4.8%的报告及会议空间,可为学生提供充裕的学术交流及思想碰撞的场所;面积比只有8.3%的机械书库为图书馆节约了大量的面积;面积比为22.7%的附属空间使得图书馆内部环境极为灵动活泼,处处洋溢着激情与创新的气息;独成一区且面积较大的办公及设备空间,有利于提高管理人员的使用满意度,进而提升对学生的服务水平(图4c)。瑞尔森大学学习中心的开敞式学习空间面积比为25.8%,可为学生们提供多样的开敞式学习场所;封闭式学习空间面积比较大,为15.9%,为学生们提供了大量多样的交流讨论及技术探索的功能房间;辅助配套空间面积比极大,为30.9%,对提升整体空间的品质感具有重要意义;附属空间面积比为15.3%,很好地起到了丰富空间层次,活跃空间氛围的作用;商业空间面积比为7.7%,可同时满足馆内外的使用,极为便利(图4d)。
图4 四个图书馆功能空间面积占比分析图
信息网络时代背景下,大学图书馆的主要角色已经从信息提供者转变成为学习空间的提供者,这样的转变要求大学图书馆应该将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功能空间环境的打造上,从而为师生们提供多样的学习活动场所[8]。营造良好的学习空间,大学图书馆可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是着力打造形式丰富的开敞式学习空间,为学生们提供休闲以及交流协作学习空间;二是注重封闭式学习空间的合理配置,注重其在空间位置上的交通便利性及与其他功能空间的融合性;三是不可忽视餐饮空间的设置,宜结合首层大厅布置,提供全天候的服务,便于使用;四是在不影响其他功能空间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配置展览空间,以利于烘托空间的文化氛围,渲染场所的主题精神;五是注重报告及会议空间的设置,为师生们提供学术交流和思想碰撞的场所;六是注重辅助配套空间的推敲,其是支撑图书馆功能空间运行的重要基础,对于提升建筑空间的品质感具有重要意义;七是注重书库空间的挖掘,为学习空间的打造创造更多的可能性;八是充分利用附属空间,以加强建筑与环境的互动与沟通,从而为学生们提供多样、激动人心的学习空间;九是注重办公及设备空间的合理布置,大面积独成一区的办公空间有利于提高办公区的空间品质,十是对于远离生活区的图书馆,可结合周边环境设置一定比例的商业空间,可同时兼顾馆内外的使用,极为便利。
图2a:http://hm.people.com.cn;
图2c~2d:https://www.gooood.cn;文中其余图表为作者自绘或自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