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肖宇,刘彩霞,石代乐,左路广
脑胶质瘤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肿瘤,主要表现为头痛、颅内压升高、神经障碍、癫痫发作等,占颅内原发性肿瘤的35%~60%[1-2]。手术切除是脑胶质瘤的主要干预手段,但手术过程中牵拉、电凝等操作可能损害肿瘤周围脑组织,引起术后神经功能障碍,进而影响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3]。有研究指出,神经特异性细胞因子能够从微观水平反映神经局部代谢状况,对判断脑损伤病情具有重要参考价值[4]。本研究通过监测脑胶质瘤患者围手术期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水平变化,分析其与脑胶质瘤术后脑损伤程度的关系,为早期评估脑胶质瘤患者术后脑损伤情况提供参考。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至2020 年8 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96 例脑胶质瘤患者,其中男54 例,女42 例;年龄35~65 岁[(49.65±8.97)岁];病理分级:Ⅰ级5 例,Ⅱ级40 例,Ⅲ级51 例。
纳入标准:(1)经影像学及病理检查确诊为脑胶质瘤[5];(2)初诊患者,尚未采取任何临床干预措施;(3)由同一组手术医师团队行择期开颅肿瘤切除术,术后遵医嘱接受规范化治疗;(4)手术前意识清醒,配合治疗并完成相关检查。研究方案经医学伦理委员会讨论通过(218 伦批03 号),受试患者及家属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1)颅脑损伤史、脑梗死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2)全身其他部位肿瘤或急慢性感染疾病;(3)心肝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损伤;(4)内分泌疾病、免疫系统疾病、凝血障碍或血液疾病;(5)已采取放化疗等干预措施;(6)不配合治疗、不耐受手术治疗、随访缺失或其他原因死亡或失联。
1.2 术后脑损伤判定标准 所有患者于术后7 d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判定术后脑损伤程度,观察内容包括睁眼、语言、运动3 项,总分为15 分,其中3~8 分为重度受损,9~11 分为中度受损,12~14 分为轻度受损。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行常规开放肿瘤切除术,全身麻醉。首先开颅去除骨瓣,充分暴露胶质瘤中心及周围浸润部位,再小心切除肿瘤及病变组织,最大限度保护正常神经组织;对于体积较大或界限不清肿瘤,先切除瘤内,待减压后再小心切除周围病变组织,常规止血后逐层缝合,术后抗癫痫治疗3 个月。
1.4 观察指标 采集患者术前、术后3 d 及术后7 d 时外周血3 ml,以3 000 r/min(离心半径5 cm)离心10 min,收集血清待检。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MBP、GFAP 水平,检测试剂购自武汉华美生物公司,全自动酶标仪(Triturus 型)购自瑞典Can Ag 公司。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独立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率和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绘制ROC 曲线分析血清MBP、GFAP对脑胶质瘤术后脑损伤程度的评估价值,采用Pear⁃son 法探讨血清MBP、GFAP 水平与GCS 评分的相关性。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脑胶质瘤患者围手术期血清MBP、GFAP 水平变化 与术前相比,脑胶质瘤患者术后3 d 和术后7 d 血清MBP、GFAP 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术后3 d 时血清MBP、GFAP 水平高于术后7 d(P<0.05)。见表1。
表1 96 例脑胶质瘤患者围手术期血清MBP、GFAP 水平变化(± s)
表1 96 例脑胶质瘤患者围手术期血清MBP、GFAP 水平变化(± s)
注:MBP 为血清髓鞘碱性蛋白,GFAP 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时间术前术后3 d术后7 d F 值P 值GFAP(ng/L)69.62±14.96 102.32±25.36 83.21±17.55 59.896<0.01 MBP(µg/L)4.38±1.16 7.02±1.85 5.69±1.42 60.121<0.01
2.2 术后不同脑损伤程度患者临床特征比较 术后不同脑损伤程度患者性别、年龄和病理分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术后不同脑损伤程度患者临床特征比较
2.3 术后不同脑损伤程度患者围手术期血清MBP、GFAP 水平比较 术后不同脑损伤程度患者术前血清MBP、GFAP 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中重度损伤患者术后3 d 和术后7 d 时血清MBP、GFAP 水平高于轻度损伤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术后不同脑损伤程度患者围手术期血清MBP、GFAP 水平比较(± s)
表3 术后不同脑损伤程度患者围手术期血清MBP、GFAP 水平比较(± s)
注:MBP 为血清髓鞘碱性蛋白,GFAP 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损伤程度轻度损伤中重度损伤t 值P 值例数69 27 MBP(µg/L)GFAP(ng/L)术前4.33±1.08 4.49±1.12 0.593 0.555术后3 d 6.28±1.68 8.89±1.92 6.052<0.01术后7 d 5.51±1.29 6.15±1.36 2.037 0.044术前69.38±13.14 70.23±15.26 0.236 0.814术后3 d 92.07±21.05 128.54±25.04 7.227<0.01术后7 d 80.25±14.62 91.08±15.38 2.959 0.004
2.4 血清MBP、GFAP 水平与GCS 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术前血清MBP、GFAP 水平与GCS 评分无密切相关性(P>0.05);而术后3 d 和术后7 d 血清MBP、GFAP 水平与GCS 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见表4。
表4 血清MBP、GFAP 水平与GCS 评分的相关性
2.5 术后3 d 血清MBP、GFAP 水平对术后脑损伤程度的评估价值 以中重度脑损伤为观察组,轻度脑损伤患者为对照组,分析血清MBP、GFAP 对术后脑损伤情况的评估价值。二者联合检测评估灵敏度与MBP、GFAP 单独检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评估特异度高于MBP、GFAP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图1。
表5 术后3 d 血清MBP、GFAP 水平对术后脑损伤程度的评估价值
图1 血清MBP、GFAP 评估术后脑损伤程度的ROC 曲线
脑胶质瘤的治疗需要在不损害功能区域脑组织前提下,尽可能完全切除病灶,同时联合同步放、化疗,最大限度改善预后和降低复发率。脑胶质瘤的病变部位特殊,手术风险较高,操作难度较大[6]。虽然精准医学在神经外科的应用日益广泛,脑胶质瘤诊疗效果有显著提高,但手术切除病灶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造成脑组织创伤,影响术后神经功能恢复[7]。因此,准确评估术后脑损伤情况对判断临床手术效果尤为重要。
GCS 是目前临床上评估患者意识状态的常用指标,但其为宏观监测项目,所受的干扰因素较多,且主观性较强,导致判定结果容易出现偏差[8]。近年来研究发现,多项神经特异性因子参与脑损伤的病理过程,可作为临床查体和神经影像学检查的补充,对脑损伤的诊断、评估具有重要参考价值[9]。MBP、GFAP 均是来源于神经细胞的特异性蛋白因子,MBP 主要存在于少突细胞中,GFAP 则是胶质细胞特有的骨架蛋白,两者在维持神经细胞结构及功能完整性方面均发挥着积极作用[10]。有研究表明[11],MBP、GFAP 是神经受损的敏感标志物,脑外伤、颅脑手术等均会导致其表达量升高,检测血清MBP、GFAP 水平有助于辅助评估术后脑损伤程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脑胶质瘤患者术后血清MBP、GFAP 水平显著升高,且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提示血清MBP、GFAP 水平可能作为评估术后脑损伤的参考指标。颅内肿瘤切除术可引起脑水肿和局部脑组织损伤,神经细胞受损,导致术后血清MBP、GFAP 水平快速升高;而随着术后时间推移,颅内水肿逐渐消除,脑损伤得到恢复,血清MBP、GFAP 水平也逐渐降低。因此,动态监测血清MBP、GFAP 水平变化有助于掌握脑胶质瘤患者术后神经恢复情况。
脑胶质瘤的浸润生长会对周围神经产生压迫,造成脑水肿、颅内代谢紊乱以及相关炎症等,加重脑组织损伤程度。手术虽能缓解病灶对脑组织的物理压迫,但术中牵拉、电凝等操作仍会造成医源性脑损伤。另外,手术时间、机体应激、术后颅内水肿、出血等均是影响脑损伤程度的重要因素。GCS 评分是脑损伤患者意识状态的重要指标,对判断颅脑手术患者脑损伤程度和评估预后具有一定帮助[12]。本研究结果显示,中重度损伤患者术后血清MBP、GFAP 水平高于轻度损伤患者,且血清MBP、GFAP 水平与GCS 评分呈显著负相关,提示术后血清MBP、GFAP水平能从细胞代谢方面判断脑组织受损程度,可作为评估术后脑损伤的潜在指标。
本研究中,术后3 d 血清MBP、GFAP 水平评估脑胶质瘤患者术后中重度脑损伤的灵敏度、特异度尚可,均在70%以上。但由于脑胶质瘤术后脑损伤病情复杂,单一指标的评估效能有限,可能会影响早期预测的准确性。本研究进一步分析发现,血清MBP 联合GFAP 对中重度脑损伤预测的特异度有显著提高,联合预测的灵敏度与单一指标检测无差异,提示血清MBP 和GFAP 联合检测能够提高对脑胶质瘤术后脑损伤程度的评估效能,对临床选择合理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颅脑手术不可避免会造成神经受损,导致血清中MBP、GFAP 水平发生改变,在经过有效的治疗后,2 项指标水平会逐渐恢复。而部分中重度脑损伤患者血清MBP、GFAP 水平同时升高,神经损伤较重,治疗预后可能不太理想。
综上所述,脑胶质瘤患者术后血清MBP、GFAP水平先升后降,其表达与术后脑损伤及修复情况有关,可作为评估脑胶质瘤手术脑损伤程度的潜在指标。但本研究所纳入研究对象较少,研究结果可能存在偏差,今后需设计大样本、多中心研究,验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